防静电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613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静电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静电鞋。它是以现代鞋为主体,它的外观形状和构造与市面上现行的各式各样的鞋一样,都是由鞋帮鞋底组成的。只是在鞋底的前脚掌和后脚跟处,加入金属材料构成人体与大地接通。当人们穿上这种鞋时,能将电子电气设备对人体产生的静电泄入大地,从而消除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背景技术
这以前所申请的防静电鞋专利,其共同特点是技术实施方案单一,未很好的利用电学原理,把防静电功能归缩到鞋底的前脚掌和后脚跟的一小块上,去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由于技术实施方案单一,专利保护范围窄,同时给生产厂家带来诸多不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成本低、效果好、保护范围宽,易于生产的防静电鞋。不穿这种鞋会使我们受到静电污染。严重的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工农业安全生产和对高科技的发展。穿上这种防静电鞋,就可以不受静电危害。
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其特征是一是鞋底外金属板与鞋底内铝箔片用金属扣钉相连,构成静电流入大地的通道;二是用柔软金属细丝洞穿注入在鞋底外金属板和鞋底内铝箔片处,使之成为鞋底内外连接,提供静电泄入大地的通路;三是用金属粉末或纳米材料掺合在鞋底外金属板和鞋底内金属铝箔片处,形成复合层结构。提供静电释放通道。
穿上这种防静电鞋能够产生和赤脚走路相同的物理效应,故达到了消除静电对人体危害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防静电鞋底右脚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防静电鞋底右脚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
图1中,2、4为鞋底3外金属板,1、5为金属板2、4上之圆孔,图2的7、8为鞋底3内铝箔片,6、9为鞋底内反扣钉。
最佳实施方式参照
图1、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看出,这种防静电鞋是在可以不改变已有的鞋的样式形状的基础上作成的。

图1的金属板(2)、(4)。这两个金属板一是可加固鞋底的耐磨性,二是供鞋底与大地相连。金属板(2)上的(1)有三个圆孔,金属板(4)上的(5)有二个圆孔,这些圆孔一方面是供鞋钉固定金属板(2)和(4),另一方面是用来连接鞋底内金属铝箔片(7)和(8)的。这两个金属铝箔片主要是提供与人体的脚前掌和脚后跟相接,再通向大地的零电位。
图2的(7)和(8)这两个能导电的铝箔片,不影响鞋底的高度为宜。当其鞋钉从
图1的(1)三个圆孔和(5)的两个圆孔钉穿到图2的(6)、(9)时,再将鞋钉反转,扣住图2鞋底内铝箔金属片(7)和(8),使之(2)和(7)连通,(4)和(8)连通。人体的前脚掌至脚指尖处,一般是温度高、湿度大、皮肤薄、电阻小,加上尖端放电原理,选在此处与大地相连为最佳。
图1的两个金属板(2)、(4)和图2的两个铝箔片(7)、(8)都不宜过大,超出脚掌和脚跟的平面,易折坏,并且浪费材料;或是在制作鞋底时,将极细的即Φ0.08毫米及以下的无剩磁的金属丝众多的洞穿注入在图2的(7)和(8)的大小位置处,其细丝直通到
图1的(2)和(4)的位置上。当人们穿上这种鞋时,人体就很自然的和大地保持零电位了;对于化学合成的塑(胶)料或皮革、仿革绝缘鞋底,在生产时,是在供鞋底使用的鞋料中,如
图1的(2)、(4)和图2的(7)、(8)里,添加能导电而无剩磁的金属粉末,或纳米材料,与鞋底材料结合成牢固的连续分布与之相互连通的复合体,使鞋底成为大小适宜的有一定欧姆电阻值的接地电阻。目前,这些材料物质易生产,易购,重量几乎无所增加,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普及到全民。就避免了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权利要求1.一种防静电鞋,它的外观和构造与现行的各式各样的鞋一样,是由布料、皮革、仿革、塑胶、塑料做成的鞋底,其特征是鞋底的前脚掌和后脚跟处,增设有易导电而无剩磁的金属材料,构成复合结构的鞋底,与鞋帮连接组合成防静电鞋。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鞋,其特征是鞋底的前脚掌(2)、(7)处和后脚跟(4)、(8)处,分别用金属片或金属丝连通。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鞋,其特征是鞋底的前脚掌(2)、(7)和后脚跟(4)、(8)处,掺入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化学物质或纳米材料,使之能释放人体体内静电的鞋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鞋。其特征是在现有的布鞋、皮鞋、仿革鞋、塑胶鞋和塑料鞋等的鞋底里的前后部分,增设有金属片或金属纤维软丝,或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化学物质或纳米材料。在鞋底的前脚掌和后脚跟处,构成复合结构。这种鞋底,再和现行的大小适宜的鞋帮连接组合,成为老幼皆宜穿用的防静电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重量和成本增加极小。当人们穿上这种鞋时,人体和大地随时随地都保持零电位。从而避免了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文档编号A43B7/00GK2884956SQ200420091539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8日
发明者柏万清 申请人:柏万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