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84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鞋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
背景技术
一般凉鞋上除了趾束带以外再设置一踝束带以加强该凉鞋在一穿鞋人脚上的扣持力,并且改善由该凉鞋所提供舒适性与支持性是公知的。
另外,在鞋子上设置脚踝支持构件以防止穿鞋人脚踝会产生使穿鞋人脚踝受伤的不必要扭转运动也是公知的。这种鞋子的例子揭露在美国专利第5,175,947号中,其中一可拆卸脚踝支持构件1与一鞋面的外侧连接,如


图1所示。该脚踝支持构件1具有两个分别连接于该鞋面两侧的板片弹簧且可以在对应于该穿鞋人脚踝的位置处束紧在该鞋面四周。揭露在这专利中的脚踝支持构件1是设置在该鞋面外侧。
虽然在先前技术中已有各种脚踝支持构件,但仍需要对结合在鞋中的脚、腿,及脚踝支持系统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具有一简单腿支持构件,且该腿支持构件是设置在一鞋面内且可束在穿鞋人的腿及脚踝四周,以支持且束紧该穿鞋人的脚、腿,及脚踝且可使腿感到舒适。
于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包含一鞋面,该鞋面包括一后壳部分,及一由该后壳部分向前延伸的前壳部分,且该后壳部分包括一后壁部、一前壁部,及一左壁部与一右壁部,而前述后、前、左与右壁部界定出一向上开口的收纳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还包含一腿支持构件,该腿支持构件是设置在该后壳部分的后壁部,且由该后壁部延伸至所述左壁部与右壁部,该腿支持构件具有两端部,又,至少一前述端部由该收纳空间向前且向外延伸,且该腿支持构件束紧在该穿鞋人的腿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前述端部的操作可将该腿支持构件束紧在该穿鞋人的腿四周,借此以固定该穿鞋人的脚踝,达到保护脚踝且可使腿感到舒适使用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以往鞋子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图10是一部分视图,显示第六实施例中一鞋面的后壳部分后侧;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前,应注意的是在全篇说明书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符号表示。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以10表示且包含一与一鞋面3连接的大底2、一连接单元4及一腿支持构件5。该鞋子10可以是一运动鞋、登山鞋、防水鞋、健行鞋、狩猎鞋或雪鞋。该鞋面3包括一后壳部分30及一由该后壳部分30向前延伸的前壳部分31,且该后壳部分30包括共同界定出一收纳空间的后壁部301、前壁部304,及左与右壁部302、303。该收纳空间向上开口且可收纳穿鞋人的腿,并且该前壁部304包括一鞋舌,而该鞋舌覆盖一形成在该鞋面3中的鞋舌开口35。
该腿支持构件5是设置在该后壳部分30内且与该后壳部分30的内表面连接,并且在这实施例中,该腿支持构件5具有一长形束带50,而该束带50包括两端部51与52及一中间部分53。该中间部分53利用该连接单元4连接该后壁部301且延伸至左与右壁部302、303,并且端部51、52借由分别通过形成在该鞋面3中的槽孔37而延伸出该后壳部分30。
该连接单元4包括一片状构件41,该片状构件41具有弹性且具有两个连接于该301的内表面的端部。如此,在该片状构件41与该后壁部301之间将形成一通道43。该束带50的中间部分53可移动地通过该通道43,且该腿支持构件5还包括一具有两个固定构件54的固定单元540,而固定构件54分别连接该束带50的两个端部51、52。
虽然该片状构件41在这实施例中是具有弹性的,但是该片状构件41的材料与结构并不限于此。通常,该片状构件41的材料可选自于复合材料、织物、发泡体、塑胶与橡胶材料。该片状构件41的结构可以是一单层结构或一多层结构,当然,可以使穿鞋人脚与腿感到舒适的任何材料或结构均适合用来制造该片状构件41。
一鞋带6是连接于设置在该鞋面3上的多数孔眼7并且与该束带50的固定构件54连接,详而言之,固定构件54是形成为固定环且该鞋带6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环。
如图4所示,当向上拉动该鞋带6时,该束带50的两端部51与52被该鞋带6拉动,使该束带50束紧在该穿鞋人的腿四周。在该束带50束紧后,该束带50可稳定且束紧穿鞋人的腿与脚踝。在这状态下,该片状构件41被拉伸且被拉向该穿鞋人的腿。因此,一可挠鞋内衬是适当的,因为其挠性可产生当拉动该束带50时容许该片状构件41向前移动的优点。当松开该束带50时,该片状构件41收缩且利用其弹性回到其本来的位置,因此它不会妨碍穿鞋人的脚移出该鞋面3。该片状构件41的拉伸与收缩力可借由增加与减少水平拉伸距离来调整,且该水平拉伸距离是与该片状构件41的长度方向横交并且平行于该鞋子的长度方向平行。如果该水平拉伸距离向前增加,则穿鞋人脚踝将可利用该片状构件41良好地支持。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是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类似,但两个束带50是利用两个互相分开的片状构件41连接于该后壳部分30的后壁部301上。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是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类似,但是,在第三实施例中,该后壳部分30I的前壁部304I具有一取代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鞋带6的拉链6I,且该束带50的端部51、52由该前壁部304向外延伸在该拉链6I两侧。连接在两端部51、52的固定构件54I是构成为魔术贴(Velcro)固定件。
当互相相向地拉动该束带50的两端部51、52且接着互相连接固定构件54I时,该束带50被束紧在该穿鞋人的腿四周。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是大致类似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但是,在这实施例中使用一束带50I来取代第三实施例的束带50。该束带50I的端部51I由该后壳部分30I向外延伸,而另一端部52I则固定连接在该左壁部302I的内表面上且未延伸出该后壳部分30I。该端部51I设有其中一固定构件54I,且另一固定构件54I固定连接在该后壳部分30I的外侧。当将该端部51I拉向左方以互相结合两个固定构件54I时,该束带50I可以束紧在该穿鞋人的腿四周。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第五较佳实施例是大致类似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但是,另一缓冲垫44II连接于该后壳部分30内表面上且与在该第五较佳实施例中的连接单元4II连接。特别地,该腿支持构件50是利用在这实施例中为车缝线的固定构件6而不可移动地固定在该片状构件41II上。或者,固定构件6可以是可将该腿支持构件50固定在该片状构件41II上的任何其他装置。由于固定构件6,该腿支持构件50将无法在该片状构件41与该后壳部分30的内表面之间自由地滑动。然而,即使该腿支持构件50被固定构件6固定在该片状构件41II上,该束带50仍可向前拉动该片状构件41II。
该缓冲垫44II是叠置且连接在该连接单元4II的片状构件41II上,且该缓冲垫44II是一由一柔软材料制成柔软且厚的垫。通常,该缓冲垫44II比该片状构件41II更软。
当该束带50束紧在穿鞋人的腿四周时,该缓冲垫44II与该片状构件41II一起朝该穿鞋人的腿移动。该缓冲垫44II的功能是为穿鞋人的腿提供额外的舒适性与支持性。该缓冲垫44II可具有可符合人体功学地套在穿鞋人的腿上的任何适当形状与尺寸。
或者,该弹性片状构件41II可形成为一厚、有弹性且柔软的垫,且该垫是直接连接于该后壳部分30的内表面上。此时,该厚、有弹性且柔软的垫具有该片状构件41II与该缓冲垫44II两者的功能。
如图9、10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第六较佳实施例是大致类似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但是,在这实施例中,一连接单元4III被用来取代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单元4。此外,在此使用多数环构件37III来取代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连接单元4。该连接单元4III包括一对形成在该后壳部分30的后壁部301中的分开开孔46III,且该束带通过其中一开孔46III并由该后壳部分30向外延伸且借由通过另一开孔46III而回到该后壳部分30。当束紧该束带50时,该后壁部301被拉向该穿鞋人的腿。
当该束带50向外延伸通过开孔46III时,该束带50的一部分暴露于该后壁部301外侧。该束带50的暴露部分可以利用一保护层(图未示)覆盖以改善该鞋子的外观。
该环构件37III是设置在该鞋舌开口35附近,且该束带50的两端在它们通过该鞋舌开口35并延伸出该后壳部分30之前就先分别通过环构件37III。

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的第七较佳实施例是大致类似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但是,这实施例另外包括一设置在该后壁部301的内表面上方且延伸通过两个开孔46III的缓冲垫44III,因此开孔46III不会使穿鞋人感到不舒适。该缓冲垫44III可以利用如车缝线、魔术贴(Velcro)固定件、扣接固定件等任何连接装置连接在该301内表面上。
缓冲垫44III的功能类似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缓冲垫44II,此外,使用一拉链6I来取代该鞋带6,并使用固定构件54I来取代固定构件5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借被视为最实际且较佳实施例说明过了,在此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所揭露的实施例,且可涵盖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各种修改与等效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包含一鞋面,该鞋面包括一后壳部分,及一由该后壳部分向前延伸的前壳部分,且该后壳部分包括一后壁部、一前壁部,及一左壁部与一右壁部,而前述后、前、左与右壁部界定出一向上开口的收纳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还包含一腿支持构件,该腿支持构件是设置在该后壳部分的后壁部,且由该后壁部延伸至所述左壁部与右壁部,该腿支持构件具有两端部,又,至少一前述端部由该收纳空间向前且向外延伸,且该腿支持构件束紧在该穿鞋人的腿四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腿支持构件还包括一固定单元,且该固定单元与该腿支持构件的至少一前述端部连接,该腿支持构件包括一束带,且该束带具有一对由该后壳部分向外延伸的前述端部,该固定装置具有两个分别连接于该腿支持构件的端部的固定构件,该鞋子还包含一与该前壁部连接的拉链,该腿支持构件的两端部是由该前壁部向外延伸在该拉链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与该后壳部分连接的连接单元,且该腿支持构件是固定于该连接单元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连接单元,且该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形成在该后壁部中的分开开孔,而该腿支持构件通过其中一前述开孔且由该后壳部分向外延伸并且借由通过另一前述开孔返回进入该后壁部中,该鞋子还包含一设置在该后壁部的内表面上方且通过开孔的缓冲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腿支持构件连接在该后壳部分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前述端部由该后壳部分向前且向外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腿支持构件还包括一固定单元,且该固定单元与该腿支持构件的至少一前述端部连接,该腿支持构件包括一束带,且该束带具有一对由该后壳部分向外延伸的前述端部,该固定装置具有两个分别连接于该腿支持构件的端部的固定构件,该鞋子还包含一连接于该鞋面的鞋带,该腿支持构件的两端部是由该前壁部向外延伸在该鞋带的两侧,该鞋带是穿过所述的固定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腿支持构件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于前述左壁部与右壁部的其中一壁部的内侧,且该固定单元具有两个固定构件,而其中一前述固定构件连接在该腿支持构件的其中一前述端部上,并且另一前述固定构件连接在该后壳部分的外侧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连接单元,及一缓冲垫,该连接单元与该后壳部分的内表面连接,且该腿支持构件与该连接单元连接,该连接单元包括一通道,且该腿支持构件通过该通道,该连接单元包括一具有两个固定连接于该后壁部上的相对端的弹性片状构件,且该通道是形成在该后壁部与该片状构件之间且在该片状构件的相对端之间,该缓冲垫连接在该后壳部分的内表面上并且与该连接单元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包括一具有两个固定连接于该后壁部上的相对端的弹性片状构件,且该片状构件在该片状构件与该内表面之间形成一通道,又,该缓冲垫与该弹性片状构件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整脚跟穿着性的鞋子,具有一前壳部分与一后壳部分,该后壳部分包括共同形成一用以收纳该穿鞋人腿的收纳空间的后壁部、前壁部、左与右壁部。一腿支持构件连接于该后壳部分的内表面且由该后壁部延伸至左、右壁部,且该腿支持构件的至少两端部由该后壳部分向前且向外延伸并且可操作以将该腿支持构件束紧在该穿鞋人的腿四周,以支持穿鞋人的腿且使腿感到舒适。
文档编号A43B7/20GK2896957SQ2005201053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5日
发明者陈启明, 杨朝元 申请人:陈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