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01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特别是涉及用聚碳酸酯形成表皮材料的包。
背景技术
作为高级包的表皮材料的原材料一般使用皮革,但是在广泛地一般出售的包中使用合成皮革。
作为这样的合成皮革,例如使用氯乙烯,但是在废弃处理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因此,由于表皮材料的质感近似于皮革,所以一直以来广泛地使用聚氨酯原材料作为包的合成皮革的原材料。这种聚氨酯原材料,将聚氨酯涂敷在底布材料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表皮材料。
但是,在这种由聚氨酯原材料形成表皮材料的包中,在淋雨后雨滴附着在表皮材料上、或者附着有使用者手上的汗的情况下,这些水和聚氨酯发生水解,原材料自身逐渐劣化,在长年使用时,会产生例如在手提带部分表皮材料裂纹、表皮材料剥离这样的情况。
另外,会由于太阳光、荧光灯的光而引起着色的色彩褪色或表皮材料的表面变黄的情况。
以往以来,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尝试了使用耐水解性优良的聚碳酸酯来构成合成皮革。
在上述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合成皮革以及人工皮革的技术,其为了形成在无黄变类型的聚氨酯中也能提高耐水解性的合成皮革,使用了用聚碳酸丁二醇酯得到的聚氨酯。
但是,在该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仅一般地从进一步提高水解性的观点出发,公开了构成使用了聚碳酸酯的涂敷剂组成物的技术,而对于形成包的表皮材料时的具体的技术构成则完全没有提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其耐水性以及耐汗性优良,即使在长年使用的情况下,表皮材料也不会劣化,另外耐光性优良,不会因太阳光、荧光灯而引起褪色或黄变。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其在使用时、且在经过长年时即使因收纳物的重量而对表皮材料施加应力的情况下,也不易变形、走样。并且,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皮材料的表面平滑的外观品质优良的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底布和与该底布接合的表皮构成的表皮材料,上述底布与上述表皮利用由表皮的原材料构成的粘接剂接合,上述底布的原材料为尼龙,且上述表皮以及粘接剂的原材料为聚碳酸酯。
因此,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使用了与由聚碳酸酯构成的表皮材料以及粘接剂的亲和性良好的尼龙,所以粘接剂可与底布良好地亲和,从而表皮材料通过粘接剂良好地接合成表皮材料。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表皮材料以及粘接剂由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构成。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布由经绒-经平组织坯布形成。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由尼龙构成的底布通过经绒-经平编织而形成。其结果是,根据经验可知,以尼龙为原材料的经绒-经平组织坯布在用辊卷取制作出的坯布的情况下,坯布的卷取方向上的伸长率低。因此,以尼龙为底布构成包的情况下,将辊的卷取方向作为包上下方向而制作,这样在包的上下方向上底布不易伸长。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上述底布接合的表皮由聚碳酸酯形成,聚碳酸酯比聚酯类聚氨酯的伸长率低,所以表皮材料整体的伸长率也较低。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表皮以及上述粘接层被形成为膜状。
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布层的厚度尺寸为250微米,上述粘接层的厚度尺寸为46.5微米,上述表皮层的厚度尺寸为20微米。
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包,由于由尼龙构成的底布、和由聚碳酸酯构成的表皮,借助由与表皮的原材料相同的聚碳酸酯构成的粘接剂接合,且由于使用与由聚碳酸酯构成的表皮材及粘接剂亲和性良好的尼龙,因此,粘接剂良好地与底布亲和,从而通过粘接剂良好地粘接成表皮材料。
其结果是,底布与表皮的接合性良好,即使长年使用,底布与表皮也难以剥离,从而可提供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包。
另外,在表皮与底布的接合中使用以聚碳酸酯为原材料的粘接剂。由于聚碳酸酯耐水解性优良,所以可在防止来自于表皮方向的水分向表皮材料浸入的同时,防止来自于底布方向的水分向表皮材料浸入,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因来自于包的表皮材料外方以及表皮材料内方的水分浸入而引起的水解。
其结果是,可有效地防止因来自于表皮材料的外方或内方的水分浸入而引起的底布与表皮的剥离。
并且,由于表皮材料由聚碳酸酯形成,所以即使在潮湿状态下保管、或者淋雨后雨滴附着在表皮材料上、或者附着有使用者手上的汗的情况下,也不会因这些水分而引起聚碳酸酯水解,因而,可防止表皮材料逐渐劣化。因此,即使在长年使用时,也可防止例如在手提带上表皮材料裂缝、从而表皮材料剥离的情况。
另外,由聚碳酸酯形成的表皮材料的耐光性优良,所以可防止因太阳光、荧光灯的光而引起着色的色彩褪色、或者表皮材料的表面变黄这样的情况。
另外,由聚碳酸酯形成的表皮材料具有近似于皮革的质感,并且轻量、柔软性优良,因此作为包的原材料少有不合适的情况。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包,上述表皮材料及粘接剂由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构成,所以表皮材料以及粘接剂,与以往一般的聚氨酯类聚氨酯相比较,即使在对原材料作用有规定的外力时,强度也都较大,因此可提供具有坚固表皮材料的包。其结果是可提供在形状上老化少的包。
另外,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包中,上述底布由经绒-经平组织坯布形成。
因此,在由作为底布的尼龙构成的经绒-经平组织坯布中,在将辊的卷取方向用作包上下方向而制作的情况下,在包的上下方向上底布的伸长率低。
其结果是,在使用包时,在借助把手握持在手中或借助肩带挂在肩上而使用的情况下,在包的上下方向上,作用有将包向上方拉伸的应力,而即使作用有这样的应力时,底布本身也难以伸长。
另外,作为上述底布的原材料的尼龙,比作为与底布接合的表皮的原材料的聚碳酸酯的伸长率小。所以,在包的使用中,即使在表皮材料上作用有从下方向上方拉伸的力、以及各种外力时,底布本身也难以伸长,从而表皮材料本身难以伸长,不会发生包的走样,并且即使经过长年包的形状也不会变形。
另外,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底布为经绒-经平组织坯布,所以由尼龙构成的底布的表面平滑地形成。因此,即使在底布的上面形成很薄的聚碳酸酯层,在表皮侧也难以露出经绒-经平的网格,所以可形成平滑的表皮材料表面,从而可进行细微的表面纹模压、纤细的印制加工,进而可提供外观品质良好的包。
并且,由于底布为经绒-经平组织坯布,所以表面平滑、且具有适度网格的空隙,从而涂敷在底布上的以聚碳酸酯为原材料的粘接剂可深深地浸入上述网格内,因此粘接剂可进入底布内。其结果是,表皮可强固地接合在底布上,因此,即使相对于包的表皮材料在使用时从外部作用有弯曲、拉伸等各种力,表皮与底布也难以剥离。
其结果是,可提供即使在长年使用时也少有形状的变化、形状走样这样富有耐久性的包。
另外,如上所述由尼龙构成的经绒-经平组织坯布的底布在上下方向上难以伸长,并且底布与表皮强固地接合,再加上聚碳酸酯比以往所使用的聚酯类聚氨酯的伸长率低,从而即使在包内收纳有收纳物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表皮也难以伸长,可防止经过长年表皮破损这样的情况。
并且,经绒-经平组织坯布撕破强度大,从而即使在表皮上形成有小伤痕时也可防止该伤痕扩大、表皮裂开。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的包,上述表皮层以及上述粘接层形成为膜状,所以在上述底布层之上设置有上述粘接层、进而在上述粘接层之上设置有上述表皮层时,只要在上述底布层之上经由膜状的粘接层贴合同为膜状的表皮层即可。因此,使上述表皮材料的制造工序容易化,可降低成本。
另外,通过上述粘接层以及上述表皮层形成为膜状,表皮材料整体的厚度均等,从而提高包的外观品质。
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的包,上述底布层的厚度尺寸为250微米,上述粘接层的厚度尺寸为46.5微米,上述表皮层的厚度为20微米,所以,表皮材料不会变厚。另外,再加上在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经绒-经平组织坯布与双面经编织物坯布相比较为较薄的坯布,从而具有可维持轻量性以及柔软性这样适当的厚度,易用性良好。
另外,由于形成包的合成皮整体的表皮材料不会变得过厚,所以可提供容易折叠成小件的包。
另外,由于上述底布层的厚度尺寸为250微米,所以表皮材料具有适度的刚性,不易出现走样。
另外,由于上述粘接层的厚度尺寸为46.5微米,所以上述表皮层可靠地固定在上述底布层上,不易剥离。
另外,由于上述表皮层的厚度尺寸为20微米,所以可得到足够的耐水解性、耐光性以及耐久性。


图1是包的立体图。
图2是包的表皮材料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包11中,如图1所示,表皮材料12如图2所示地具备由尼龙原材料构成的底布层13、在该底布层13上方形成的表皮层15、和在上述表皮层15和上述底布层13之间设置的粘接层16,并且上述表皮层15以及粘接层16以聚碳酸酯为原材料。
上述底布层13以尼龙为原材料,由经绒-经平组织坯布形成。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表皮层15以及上述粘接层16被薄薄地形成膜状。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底布层13的厚度尺寸设为250微米,上述粘接层16的厚度尺寸设为46.5微米,上述表皮层15的厚度尺寸设为20微米。
并且,上述聚碳酸酯,作为组成,是在主链中具有碳酸酯键的链状高分子,通常由双酚A(一种二价酚)和光气合成。透明性以及抗冲击性良好,被广泛地使用于工程技术、塑料、膜中。
图示的本实施例的包11,如图1所示,为了能手提携带,在包本体17上一体地安装有手提带18。标号19为口袋。
在本实施例中,表皮层15以及粘接层16由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形成。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表皮层15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商品名Luckskin US-1655-2)的性能在表1中示出。上述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耐水解性以及耐热性高。
并且,在下述表中,“MEK”是指甲乙酮,“DMF”是指二甲基甲酰胺,“TOL”是指甲苯。
表1◆性状


厚度20微米在本实施例中,将把US-1655-2、稀释溶剂、染料以100∶30∶20稀释的所得物,以80~100g/m2wet涂敷在分型纸上,在100~200℃下干燥2~3分钟。
关于与湿式合成皮的贴合,涂敷Luclskin U-4123(着色),干燥后进行热层压。关于与底布的贴合,将Luclskin U-4123-1双组分配合,涂敷后进行层压。
形成本实施例的表皮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的耐久性评价在下述中示出。
表2◆耐久性评价

接下来,将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粘接层、并作为粘接剂使用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商品名Luckskin US-4233-1)的性能表示在表2中。作为该粘接剂使用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也与上述一样,耐水解性以及耐热性高。
表3Luckskin UD-4233-1
◆性状

厚度465微米*1)上述膜物性值,是对在UD-4233-1/U-4000/UY-5=100/10/1时的交联薄膜进行的测定。
在本实施例中,将使用于上述表皮层的树脂(US-1655-2)涂敷在分型纸上,使之干燥,然后以100~200g/m2wet涂敷UD-4233-1的配合液,在100℃下干燥1分钟后,在100℃下与底布热层压,之后,在80℃陈化48小时。在下述中,示出构成本实施例的粘接剂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的耐久性评价。
表4◆耐久性评价(对在UD-4233-1/U-4000/UY-5=100/10/1时的交联薄膜进行测定)

另外,在表5中示出了与构成本实施例的表皮层以及粘接层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的耐久性评价有关的物性测试的结果。
该耐久性测试,被称作“密集测试(jungle test)”,进行如下在气温70℃、湿度95%的条件下,在经过3周、6周以及10周后的状态下,对形成为膜状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的物性,采取与表示被测试体的相关情况的“100%MD(系数)”、表示在对被测试体施加拉伸力而进行了拉伸的情况下在多少长度会破断的“抗张力”以及“伸长率”有关的数据进行调查。
也就是说,在下述表中,“膜物性”中的“100%MD(Mpa)”,是指将10cm长度的试料伸长到20cm时所施加的力,例如,10.8Mpa表示108kg。另外,“抗张力(Mpa)”是指将在一平方米上形成的试料拉伸直至撕碎时所施加的力,例如68.0Mpa表示680kg。“伸长率%”是指用百分比表示试料被拉伸直至撕碎时伸长的比例,例如,390%表示在拉伸到3.9倍时被撕碎。
表5密集测试(70℃×95%)3、6、10周后的膜物性的经时变化

※粘接剂是二液交联后的数据。
厚度20微米 厚度465微米另一方面,为了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相比较,在表4中示出了,以同样的观点对用于一般合成皮革的、酯类一般型聚氨酯采取数据而得到的结果。
表6密集测试(70℃×95%)3、6、10周后的膜物性的经时变化

※粘接剂是二液交联后的数据。
因此,从上述表5以及表6的对比可以看出就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来说,在表示硬度的“100%MD(MPa)”中,表皮层15所使用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为10.8,而与此相对,在酯类一般型聚氨酯树脂中为7.7,从而表明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的硬度高。
酯类一般型聚氨酯树脂在10周后降低到3.4,与此相对,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的硬度即使在经过10周后,还为10.3,表明了即使经过几年时间,与酯类一般型聚氨酯树脂相比,硬度也不会降低。在该情况下,上述密集测试中的1周,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1年时间的环境,因此上述数值为经过10年后的数值。
表明了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即使经过10年后也不会劣化。
另外,粘接层所使用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为2.4,与此相对,在酯类一般型聚氨酯树脂中为1.6,从而表明了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的硬度高。
酯类一般型聚氨酯树脂在10周后“劣化,不能测定”,与此相对,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的硬度即使在经过10周后仍为1.4,这表明了即使经过数年,与酯类聚氨酯树脂相比,硬度也不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密集测试中的1周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一年时间的环境,因此上述数值为经过10年后的数值。
这表明了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即使在10年后也不会劣化。
并且,本实施例的包,底布层13由以尼龙为原材料的经绒-经平组织坯布形成。对于与该经绒-经平组织坯布相关的拉伸强度以及伸长率进行测试而得到的数据在表7中显示。在该情况下,“纵行方向”是指坯布的向辊的卷取方向,“横行方向”是指将坯布向辊卷取时的坯布的宽度方向。
表7◆测试成绩拉伸强度以及伸长率

◆测试成绩拉伸强度以及伸长率JIS L 10181999针织坯布测试方法8.13夹钳法定速伸长型测试机使用 夹钳间隔76mm拉伸速度100mm/min因此,从上述表7可以看出对于构成基布层13的以尼龙为原材料的经绒-经平组织坯布来说,在坯布的向辊卷取方向(“纵行方向”)上的伸长率为74.9%,与此相对,在将坯布向辊卷取时的宽度方向(“横行方向”)上的伸长率为116.4%,坯布的卷取方向比宽度方向的伸长率低。
因此,在将卷取方向用作包上下方向而制作本实施例的表皮材料12的情况下,包上下方向上的底布的伸长率比宽度方向低。
其结果是,在使用包时,在借助把手部握持在手中、或借助肩带挎在肩上而使用的情况下,在包的上下方向上,虽然作用有将包向上方拉伸的应力,但是即使作用有这样的应力时,底布层13本身也难以伸长。
另外,作为上述底布层13的原材料的以尼龙为原材料的经绒-经平组织坯布,从表6以及表7可以看出,比接合在底布层13上的表皮层15的原材料、即聚碳酸酯类聚氨酯的伸长率小,所以在包的使用时,即使在表皮材料上作用有从下方向上方的拉伸力、各种外力的情况下,底布层本身也难以伸长,从而表皮材料难以伸长,不会发生包走样,并且即使经过长年也不会有包形状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包中,底布是经绒-经平组织坯布,所以由尼龙构成的底布层13的表面平滑地形成。因此,即使在底布层13的上面形成有很薄的由20微米的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构成的表皮层15、以及46.5微米的粘接层16的情况下,在表皮侧也不会露出经绒-经平组织坯布的网格,所以,可形成平滑的表皮材料12的表面,从而可以提供轻量、且易于折叠而富有携带性的包。
另外,由于底布层13为经绒-经平组织坯布,所以表面平滑,在表皮层15不会露出经绒-经平组织坯布的针迹。因此,可借助分型纸,通过纤细的表面纹模压附加压花,从而可进行细微纤细的花纹的印制,可提供外观品质良好的包。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底布层13是经绒-经平组织坯布,所以表面平滑、并具有适度的网格的空隙。从而,在底布层13上涂敷的以聚碳酸酯为原材料的粘接剂,可深深地浸入上述网格的空隙内,因此,粘接剂进入底布内。其结果是,粘接层16和底布层13紧密地接合,从而可将表皮层15相对于底布层13强固地接合。
其结果是,在使用时,即使对包11的表皮材料12从外部作用有弯曲、拉伸等各种力的情况下,表皮层15与底布层13也难以剥离。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提供即使长年使用也少有形状变化、形状走样这样的富有耐久性的包。
另外,如上所述,由尼龙构成的经绒-经平组织坯布的底布层13在上下方向上不易伸长,且底布层13与表皮层15强固地接合,并且,如表5以及表6所表明的那样,聚碳酸酯比以往所使用的聚酯类聚氨酯的伸长率低。因此,即使在包11中收纳有收纳物的情况下,表皮材料12也不易在包11的上下方向上伸长,从而可以防止经过长年表皮材料12破损的情况。
并且,由经绒-经平组织坯布构成的底布层13的撕裂强度大,从而即使在表皮上形成有小伤痕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该伤痕扩大、表皮破裂。
另外,经绒-经平组织坯布与双面经坯布相比被形成得较薄,所以可将被构成的表皮材料12整体的厚度设定得更薄。
上述包11所使用的上述表皮材料12,作为原材料使用聚碳酸酯,由此可显著提高耐水解性、特别是耐汗性。
因此,上述表皮材料12不易劣化,即使长年使用,也不易产生例如在上述手提带18部分上表皮材料12裂缝、从而表皮材料12剥离这样的情况。
为了验证上述表皮材料12的耐水解性,进行了物性测试。测试为耐药品性测试、耐汗液测试、耐人造汗液密集测试三种。该测试结果如下述的表1~表3所示。
为了进行比较,对聚酯表皮材料也进行同样的测试。
另外,在下述的各表中,5级表示“没有变化”这样的最优结果,随着级数减少,变化变大,1级表示最差的结果。
耐药品性测试结果表8

耐汗液测试结果表9

耐人造汗液密集促进测试结果表10

从上述耐人造汗液密集促进测试结果可以看到,聚酯表皮材料的情况下,在接触汗液的场合产生的变化最大。与此相对,本发明的聚碳酸酯表皮材料的情况下,即使接触汗液也不会变化,耐汗液性非常良好。
另外,由聚碳酸酯形成的上述表皮材料12,耐光性也优良,因此不会产生因太阳光、荧光灯的光而引起着色的色彩褪色、或表皮材料的表面变成黄色这样的情况。
为了验证上述表皮材料12的优良的耐光性,进行了物性测试。该测试的结果如下述表4所示。
耐光性测试结果表11

另外,由于上述表皮材料12由底布层13和在该底布层13上形成的聚碳酸酯层14构成,所以上述基布层13成为固定上述聚碳酸酯层14的基底。因此,上述聚碳酸酯层14被上述底布层13可靠地支撑,所以上述表皮材料12的强度增大,提高了坚固性以及耐久性。
另外,上述聚碳酸酯层14由表皮层15和设置在上述表皮层15与上述底布层13之间的粘接层16构成,因此,不必为了形成上述表皮层15和上述粘接层16这两层而使用两种不同的原材料,只使用聚碳酸酯这一种即可,所以可减少使用的原材料数目,从而谋求成本降低。
另外,通过将聚碳酸酯用于上述粘接层16,从而也可防止该粘接层16的水解,由此也可防止上述表皮层15从上述底布层13剥离,提高耐久性。
另外,由于上述表皮层15以及上述粘接层16形成为膜状,所以只要在上述底布层13上通过膜状的粘接层16贴合同样为膜状的表皮层15,就能够形成上述表皮材料12。因此,可使上述表皮材料12的制造工序容易化,从而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上述粘接层16和上述表皮层15被形成为膜状,所以表皮材料12整体的厚度均等,可提高品质。
另外,由于上述底布层13的厚度尺寸为250微米,上述粘接层16的厚度尺寸为46.5微米,上述表皮层15的厚度尺寸为20微米,所以表皮材料12整体的厚度不会过大,可维持轻量性以及柔软性。因此,在用于包11时的易用性十分良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的包。
权利要求
1.一种包,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底布和与该底布接合的表皮构成的表皮材料,上述底布与上述表皮利用由表皮的原材料构成的粘接剂接合,上述底布的原材料为尼龙,且上述表皮以及粘接剂的原材料为聚碳酸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上述表皮材料以及粘接剂由聚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布由经绒-经平组织坯布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上述表皮以及上述粘接层被形成为膜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布层的厚度尺寸为250微米,上述粘接层的厚度尺寸为46.5微米,上述表皮层的厚度尺寸为20微米。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包,其耐水性以及耐汗性优良,即使长年使用,表皮材料也不会劣化,另外,耐光性优良,不会因太阳光、荧光灯而引起褪色、黄变。其具有由底布和与该底布接合的表皮而构成的表皮材料,上述底布与上述表皮利用由上述表皮的原材料构成的粘接剂接合,上述底布的原材料为尼龙,且上述表皮以及粘接剂的原材料为聚碳酸酯。
文档编号A45C5/02GK101014262SQ200580024430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0日
发明者正田喜代松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和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