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在头顶上的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297阅读:16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浮在头顶上的帽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类佩戴的具有遮阳、遮雨以及装饰头部功能的帽子。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帽子一般由帽壳和帽沿两部分构成,也有帽沿和帽壳合而为一没有明显区分或只有帽壳没有帽沿的帽子,有些帽子还有帽舌、帽箍、帽带等附件。目前公知的帽子都是直接佩戴在头上,和头发、头皮、前额直接接触;有一些改进的设计,不和头发、前额接触,只和头皮接触,但仍然直接佩戴在头上。这些帽子的缺点是遮蔽甚至破坏了佩戴者头面部的自然美以及精心梳妆的发型;在炎热的夏季,帽子捂在头上,阻碍空气流通,使头部闷热难耐。有一些改进的设计在帽子上增加了风扇,以解决通风的问题,但没能同时解决遮蔽、破坏容颜、发型的问题。截至今日,尚无同时解决帽子阻碍头部通风和遮蔽甚至破坏容颜、发型问题的设计出现。

发明内容
为了同时解决现有的帽子阻碍头部通风和遮蔽甚至破坏容颜、发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帽子,既保留了现有帽子遮阳、遮雨、装饰头部的功能,又同时解决了现有帽子阻碍头部通风和遮蔽甚至破坏容颜、发型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帽体、连接杆、基座构成的帽子。帽体位于上方,佩戴时悬浮在头顶之上,不与头发、头顶、前额接触,其功能是遮阳、遮雨及装饰头部;连接杆位于帽体和基座之间,将帽体和基座连接起来,起连接和支撑帽体的作用,兼具装饰头部的功能;基座位于下方,佩戴时定位于颈项部、肩部、肩腋部、胸背部或腰部或耳鼻部,或女性的发辫之中,可一处定位,也可多处定位,起整个帽子定位的功能,也兼具相应人体部位的装饰功能。帽体可以是传统的帽子形状,即由帽壳、帽沿构成或帽壳、帽沿合而为一无明显区分或只有帽壳没有帽沿;帽体也可以只是一个任意形状的平面或立体造型;帽体由不能自行保持设计形状的软质材料制作时或帽体材料的强度不足以在和连接杆连接时支撑帽体时,帽体上还设置骨架,以便支撑帽体并\或和连接杆连接;帽体在佩戴时面向头顶的一面的投影面积应大于人头顶的面积。连接杆由足以支撑帽体的材料制成;连接杆有一根或一根以上;连接杆在保证连接、支撑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制成任意造型或\和缀以饰物以起到装饰作用。基座是环形、半环形、U形、带形或发卡形、发簪形、眼镜形等与定位点人体部位对应的形状,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以尼龙钩粘接带、挂钩、锁、卡、松紧带、绑缚带等方式或插入发辫的方式固定于人体的相应部位;在保证定位功能的基础上,基座可制成任意造型或\和缀以饰物以起到装饰作用。
和现有帽子的主要区别是本技术方案在现有帽子的基础上增加了连接杆和基座,从而根本改变了帽子在使用时在人体上的定位方式,即从现行与头顶部直接接触定位的方式改变为不与头顶部直接接触,用基座定位于身体的其他部位,使与现行帽子相似的帽体悬浮于头顶上方的定位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保留帽子遮阳、遮雨、装饰头部功能的基础上,克服了现有帽子阻碍头部通风和遮蔽甚至破坏容颜、发型的问题,使人们在使用帽子时更加舒适、方便。


图1是实施例1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背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帽体(1)通过连接杆(2)和基座(3)相连接;帽体(1)是圆盘形,连接杆(2)是略带弧度的直线形,基座(3)是项圈形;基座(3)的孔略大于人的头部;基座(3)和帽体(1)间的垂直距离大于人肩部上平面与头顶间的垂直距离,此间距在保证帽子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留宽一些,以适应不同的发型;基座(3)和帽体(1)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在垂直平面内,基座(3)以帽体(1)圆盘中心轴线为圆心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并使基座(3)和帽体(1)圆盘两圆心过同一轴线,这里的一定角度与人体头部中心轴线和颈项底部斜面间的夹角相对应;佩戴时,帽体(1)在上,基座(3)在下,使用人的头部自下而上穿过基座(3)的孔,基座(3)落在颈项底部肩胛之上,帽体(1)即相应悬浮在头顶之上。
图2所示的实施例2中,帽体(1)通过连接杆(2)和基座(3)相连接;帽体(1)为圆盘形,连接杆(2)为直线形,基座(3)为与人体肩部相对应的反扣U形;基座(3)U形腿部一端上连接着尼龙钩粘接带(4),另一端上安装着对应的尼龙钩粘接带(5);基座(3)和帽体(1)间的垂直距离大于人肩部上平面与头顶间的垂直距离,基座(3)和帽体(1)圆盘中心轴线间的横向距离等于人体肩腋部与地面垂线和头部中轴线间的横向距离;基座(3)U形两腿中间与两腿平行的中轴线和帽体(1)圆盘中心轴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佩戴时,帽体(1)在上,基座(3)扣在肩上,尼龙钩粘接带(4)从腋下穿过与尼龙钩粘接带(5)相连接,将基座(3)定位在肩腋部,帽体(1)即相应悬浮在头顶之上。
本实施例也可以设置两根连接杆和两个基座,即在上述连接杆和基座的对侧也设置一根连接杆和一个基座,形状、尺寸与上述连接杆和基座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在使用时分别把两个基座定位于使用人的双肩上。
图3所示的实施例3中,帽体(1)通过两根连接杆(2)和基座(3)相连接;帽体(1)是圆盘形,连接杆(2)是牙签形,基座(3)是一个发卡;基座(3)与帽体(1)间的垂直距离大于人后脑勺与头顶间的垂直距离,基座(3)与帽体(1)圆盘中心轴线间的横向距离等于后脑勺到头部中轴线间的横向距离。实施例3适合将发辫盘在后脑勺部位的女性使用,将基座(3)的发卡卡在盘起的发辫中,帽体(1)即悬浮在头顶之上。
图4所示的实施例4中,帽体(1)通过两根连接杆(2)和基座(3)相连接;帽体(1)是圆盘形,连接杆(2)是牙签形,基座(3)是由套接在两根连接杆(2)上并相互联结的两个空心圆球和连接杆的下半部共同构成;基座(3)与帽体(1)间的垂直距离大于人后脑勺与头顶间的垂直距离,基座(3)与帽体(1)圆盘中心轴线间的横向距离等于后脑勺到头部中轴线间的横向距离。实施例4也适合将发辫盘在后脑勺部位的女性使用,将基座(3)的两腿自上向下插入盘起的发辫中直至两圆球与头发接触阻止进一步插入,即起到定位作用,帽体(1)即悬浮在头顶之上。
图5所示的实施例5中,帽体(1)通过连接杆(2)和基座(3)相连接;帽体(1)是圆盘形;连接杆(2)是直线形或向两侧凸起的弓背形;基座(3)是一个类似眼镜架的形状,包括鞍部(4)、腿部(5)和系带(6);基座(3)与帽体(1)间的垂直距离大于人鼻梁上部与头顶间的垂直距离,基座(3)位于帽体(1)正下方。使用时,基座鞍部(4)搭在鼻梁上,腿部(5)挂在耳廓上,系带(6)绑缚在下巴下面,使帽子固定,帽体(1)即悬浮在头顶之上。
本实施例的基座也可以做成下连系带的眼镜形状,以增加美感。
权利要求
悬浮在头顶上的帽子,具有帽体,其特征是由帽体、连接杆、基座构成;帽体位于上方,佩戴时悬浮在头顶之上,不与头发、头顶、前额接触;连接杆位于帽体和基座之间,将帽体和基座连接起来,起连接和支撑帽体的作用;基座位于下方,佩戴时定位于颈项部或肩部或肩腋部或胸背部或腰部或耳鼻部或女性盘起的发辫之中,可一处或一处以上定位,起整个帽子定位的功能;连接杆有一根或一根以上;基座是与定位点人体部位对应的形状,基座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帽子,即悬浮在头顶上的帽子,由帽体、连接杆、基座构成。其中帽体相当于现有技术的帽子。其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在现有帽子的基础上增加了连接杆和基座,从而根本改变了帽子在使用时在人体上的定位方式,即从现行与头顶部直接接触定位的方式改变为不与头顶部直接接触,用基座定位于身体的其他部位,使与现行帽子相似的帽体悬浮于头顶上方的定位方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保留帽子遮阳、遮雨、装饰头部功能的基础上,克服了现有帽子阻碍头部通风和遮蔽甚至破坏容颜、发型的问题,使人们在使用帽子时更加舒适、方便。
文档编号A42B1/20GK1806708SQ20061004178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0日
发明者孙东方 申请人:孙东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