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51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衣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穿着者施加挤压(压迫)的衣服,特别是涉及不阻碍穿着者的内脏活动等生物体功能、加强体型的修整及提高穿着形态美感的衣服。
背景技术
从前,在JP特开平11-323606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JP特开2004-33213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这种作为挤压(穿着挤压)腹部的衣服。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体型复原内衣是通过可调整伸展度的压迫部来压迫人体的下腹部从而向上方推挤人体的下腹部的结构,并且可以防止内部脏器下垂。
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具有修整功能的内衣的结构是具有通过覆盖腹部、股部、臀部的前身部分、后身部分及连接它们的股部片,对整个腹部施加平衡性优良的挤压力而起到修整功能。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1-3236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332139号公报。
从前的各种内衣,由于采用上述构成,故直接挤压(压迫)穿着者的腹部,存在束紧腹部的内部脏器从而阻碍各种内部脏器功能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压迫(挤压)腹部,即使具有部分优良的体型修整功能,也不能对整个腹部进行平衡性好的体型修整。
例如,在压迫(挤压)部分与该压迫(挤压)以外的部分的边界,形成阶梯部,同时,内衣端部也存在穿着者皮肤隆起的问题。该阶梯部及皮肤的隆起,对于柔软的腹部及肥胖体型者来说,呈现得很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阻碍穿着者生物体功能、加强体型修整及提高穿着形态美感的衣服。
本发明涉及的衣服,采用整体通过圆形编织而编织成的筒状编织物来形成身体部,其特征在于,使从上述身体部的背面侧向着前面侧中央而形成为尖细状的编织区域为强压编织组织,使与该强压编织组织相邻的编织区域为中压编织组织,在上述强压编织组织中形成为尖细状的编织区域附近的上述中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内,使规定的编织区域为弱压编织组织。。因此,在本发明中,由强压编织组织形成的编织区域,从身体部的背面侧向着前面侧中央形成尖细状,与该强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相邻,形成由中压编织组织构成的编织区域,在该中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内,在上述前面侧中央形成尖细状的强压编织组织附近,形成弱压编织组织,所以,穿着者骨骼部分的背面侧,由强压编织组织以强力的挤压状态加以支撑,同时,在从其背面侧向前面侧连续的尖细状的强压编织组织及与其相邻的中压编织组织及弱压编织组织的作用下,穿着者柔软的腹部被柔软而牢固地施加穿着压力,可以不阻碍穿着者内脏功能等生物体功能,加强体型的修整及提高挤压型的美感。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衣服,根据需要,上述强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在上述前面侧中央部背离地形成。因此,在本发明中,因在前面侧中央形成尖细状的强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分离地形成,所以在身体旋转方向能够适当缓和强力挤压状态,从而能够更加加强自然的体型修整及美化穿着形态。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衣服,根据需要,强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在上述前面侧下部连续形成。因此,在本发明中,强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从背面侧至前面侧下部连续形成,所以,通过前面侧下部的强压编织组织能够挤压并勒紧下腹部,从而,能够更加加强体型修整及提高挤压型美感。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衣服,根据需要,背面下部为弱压的编织组织。因此,在本发明中,身体部的背面侧下部为弱压编织组织,所以,能够以包裹相当于背面侧下部的臀部上侧的方式加以支撑,在修整前面侧的体型的同时可把背面侧姿态调整至自然的体型。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衣服,根据需要,上述强压、中压及弱压的各编织组织,阶段性地多层次变化形成。因此,在本发明中,强压、中压及弱压的各编织组织依次以多层次变化来过渡的方式形成,所以,各编织组织的边界不明显,从而能够更加加强自然的体型修整及美化穿着形态。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衣服,根据需要,上述强压、中压及弱压的各编织组织中,至少中压或弱压的各编织组织之一,内侧形成多个凹凸状的突起部。因此,在本发明中,中压或弱压的各编织组织的任何一个,内侧形成多个凹凸状的突起部,所以,突起部能够用适当的挤压力按摩穿著者的皮下脂肪易附着的腰及下腹部,通过穿着者自身的身体的瘦身等,可以谋求体型修整及穿着形态美感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衣服,根据需要,强压编织组织可采用花形(カツトボス)的编织组织进行编织。因此,在本发明中,因通过花形的编织组织形成强压编织组织,所以,在局部可以产生更强的挤压力,对于穿着者最需修整的必要部分,能够可靠地进行体型修整及穿着形态美感的调整。


图1A、图1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的正面图及背面图。
图2A、图2B是图1A记载的汗衫正面图中的各线剖面图。
图3A、图3B是图1A、图1B记载的汗衫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4A、图4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的正面图及背面图。
图5是图4A、图4B记载的汗衫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下面,以汗衫为例,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衣服。该图1A、图1B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的正面图及背面图,该图2A、图2B是图1A中记载的汗衫的正面图中的A-A及B-B(C-C)线剖面图,该图3A、图3B是图1A、图1B记载的汗衫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在上述各图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具有强压编织区域11,其是将与身体的背面侧相当的背面部10的大致全部编织区域、及从该腹部的背面部10以连续的状态向着与身体的前面侧相当的腹部前面部1的中央形成为尖细状且使该尖细状的前端在前面侧中央分离的编织区域,作为强压编织组织而编织成的;弱压编织区域13,其是将在该强压编织区域11尖细状的前端附近以规定间隔隔开的近似云形状的编织区域,作为弱压编织组织而编织成的;中压编织区域12,其是将该弱压编织区域13与强压编织区域11之间的腹部前面部1的整个编织区域及强压编织区域11的背面部10上的在腰部的身体旋转方向连续的山形的编织区域,作为中压编织组织而编织成的。
上述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及弱压编织区域13,全都在内侧形成凹凸状的突起部11a、12a及13a,并且该突起部11a、12a及13a的间隔及凹凸形状不同。该突起部11a、12a及13a,其间隔是,中压编织区域12比强压编织区域11形成的窄,弱压编织区域13比中压编织区域12形成的窄,同时,对于其凹凸形状的高度,中压编织区域12比强压编织区域11形成的高,弱压编织区域13比中压编织区域12形成的高。
另外,该汗衫具有分别编织连接着腹部前面部1的胸肩部2及连接着背面部10的背肩部20的构成。该胸肩部2由覆盖穿着者的胸部21及肩部22的编织组织形成,该编织组织或者不具有挤压力,或者由比弱压编织区域13弱的极弱的编织组织形成。该胸肩部2的编织组织,或者通过内侧平滑的平纹编织(プレ一ン編)等方法编织而成,或者采用上述浮线编织(フロ一ト編)方法等,在内侧编织成波状突起的突起部。另外,背肩部20采用与上述胸肩部2同样的编织组织编织而成。
上述腹部前面部1的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及弱压编织区域13与胸肩部2的胸部21及肩部22,还有背面部10及背肩部20,用圆形编织方法连续编织而成,而胸肩部2及背肩部20的下摆部通过缝制而被安装上。
接下来,按照上述构成,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的制造动作及穿着功能加以详细说明。首先,如图3A所示那样,采用大口径圆形编织机进行罗纹编织来形成锁边(ロゴム)部5,从该锁边部5开始,连续地依次编织腹部前面部1及背面部10的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及弱压编织区域13成为筒状。在该编织的编织作业中,在背面部10的大致全部区域、与接着该背面部10继续的前面腹部分形成尖细状并且其前端分离隔开的区域,采用原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弹力小的线(例如低支数的粗线、捻性强的线等),或者通过使孔隙缩小等的编织而编成腹部前面部1的强压编织区域11,以使其产生比其他的强压编织区域11及中压编织区域12的编织组织强的挤压。
将连续于该强压编织区域11而在背部部分横贯身体旋转方向的带状区域、以及前面腹部的大致全部区域,采用原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弹力稍大的线(例如中等支数的线、捻力稍弱的线等),或者通过增大孔隙等的编织而编织成,以使其产生比强压编织区域11的编织组织弱的挤压。
另外,将连续于该中压编织区域12而在前面腹部分中的上述强压编织区域11的尖细状前端的附近隔开规定间隔的任意的云形状的区域,采用原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弹力极大的线(例如高支数的粗线、捻力极弱的线等),或者通过使孔隙极度增大等的编织而编织成,以使其产生比中压编织区域12的编织组织弱的挤压。
该腹部前面部1及背面部10的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及弱压编织区域13,通过圆形编织织好后,再接着将胸肩部2的胸部21及肩部22及背肩部20的背部24及肩部22通过圆形编织织成圆筒状。把该形成为圆筒状的胸肩部2的端部切除三处,形成领口部32及袖口部31。
将通过切除上述袖口部31及领口部32而残留的胸肩部2及背肩部20的端部,从缝制部41缝住而形成肩部22,同时,将通过另外的小口径的圆形编织机编织成的袖部23从缝制部42安装于该袖口部31。另外,对领口部32的切除部分实施端部处理43而进行精加工。
这样编织成的腹部前面部1及背面部10,如图2A所示,在背面部分中,通过强压编织区域11的大的挤压力夹持固定脊骨及肋骨,同时,通过中压编织区域12的中等程度挤压力挤压腹部中央,所以,在对腹部中央的身体旋转方向进行了可靠定位的状态,通过适度的挤压力,提高体型的修整及挤压型的美感。
另外,如图2B所示,在背面部分中,与图2A同样地夹持固定脊骨及肋骨的同时,用弱压编织区域13的极弱的挤压力对上腹部及下腹部的各中央进行挤压,在该弱压编织组织13的极弱的挤压与上述强压编织区域11的强挤压之间,用中压编织区域12的中等程度挤压力进行挤压,因此,位于上腹部的胃的功能及位于下腹部的肠的功能不受阻碍,并且可以提高体型的修整及挤压型的美感。
特别是,因为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弱压编织区域13的突起部11a、12a及13a,其间隔依次加大地形成(11a<12a<13a),故在间隔狭窄且低的突起部10a,在可靠地贴紧的挤压状态下,伴随着穿着者的运动而产生小的褶曲运动,发挥微弱的按摩效果。通过该微弱的按摩效果,使皮下脂肪易附着的穿着者的腰围变细成为可能。
另外,在间隔大而高的突起部13a,通过中压编织区域12,通过身体旋转方向的适度收缩力,凹凸的波形形状不被压曲,通过穿着者产生大的褶曲运动,可以发挥大而缓慢的按摩效果。通过该大而缓慢的按摩效果,可使穿着者的胃及肠的功能活跃。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衣服为汗衫时,基于图4A、图4B及图5进行说明。该图4A、图4B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的正面图及背面图,图5是图4A、图4B中记载的汗衫的侧面图。
在上述各图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衬衫的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同样,是强压编织区域11从背面部10连续到前面部1,同时,在腹部前面部1的中央部分离而编织而成的结构,除该结构外,上述强压编织区域11在腹部前面部1的下部连续形成,在上述强压编织区域11分离的腹部前面部1的中央,编织成加边为心型及倒心型的区域作为中压编织区域12,把该中压编织区域12内的倒心型区域编织成弱压编织区域13,同时,把该中压编织区域12内的心型整个区域编织成最弱编织物区域14。
上述中压编织区域12,在倒心型区域编织成,在适度的挤压力的作用下,不阻碍腹部的小肠及大肠的肠运动,而可以加强体型的修整及提高挤压型的美感。另外,上述最弱编织物区域14,与采用网眼编织(メツシユ編み)或平织(フラツト編み)的上述弱压编织区域13相比,作为弱压编织组织而编织成,对腹部的胃施以极弱的挤压力而不阻碍胃的功能。
上述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弱压编织区域13、最弱编织物区域14,都是以挤压力依次缓慢变化的方式来设置的,从而能够防止挤压力急剧变化,利用渐进效果可以不损伤挤压型的美感而确实地进行体型的修整。另外,该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弱压编织区域13,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调整。
另外,连续于上述腹部前面部1及背面部10来编织胸肩部2及背肩部20,该胸肩部2由肩部22与下胸围部25形成,而背肩部20由肩部22、下胸围部25、背部26形成。该肩部22与下胸围部25通过花形编织而被织成,由比强压编织区域11产生的挤压力强的最强编织组织构成。上述背部26,由铜铵纤维或绒毛编织成,由与最弱编织区域14具有同等挤压力的编织组织构成,通过发汗时的吸湿及排湿作用而得到舒适的穿着感,同时可发挥优良的保温性。
其次,对基于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采用大口径的圆形编织机进行罗纹编织来形成锁边部5,从腹部前面部1及背面部10向胸肩部2及背肩部20依次连续地编织。在该编织后,切除相当于袖口及领口的部分,实施端部处理来执行精加工。
另外,伴随穿着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汗衫的功能,穿着者可于穿着胸罩6的状态使该胸罩6露出的状态穿着。即,胸肩部2的下胸围部25与背部26由伸缩性极小的花形编织而织成,所以,对穿着者的下胸围部位置的全周加以固定而可呈现紧身衣的效果。
对这样穿着的穿着者的身体四周方向的挤压力,图4A及图5中的箭头a部分最强,箭头b部分强,箭头c部分最弱,在各部分之间产生缓慢变化的渐进效果。因此,因在各个方向的挤压力不同,所以,在箭头a部分,由于伸缩性极小的下胸围部25与背部26的环绕张力而呈现紧身衣的效果,同时,通过伸缩性极小的肩部22及下胸围部25及背部26的共同作用,可以发挥隆胸的效果。
此外,在箭头b部分,在来自背面部10的强挤压力与在腹部前面部1的中央采用强压编织区域11部分分离的结构的作用下,不阻碍腹部的内脏功能,既可修整体型又可达到整齐的穿着效果。另外,在箭头c部分,在通过腰围线整体地连接着背面部10的腹部前面部1,通过强压编织区域11的强挤压力强烈地挤压下腹部。在这种强挤压力的作用下,在从穿着者的腰部上部开始,经过腰侧部至下腹部的连续闭环所构成的强压编织区域11,对在腰部以在箭头d方向负载的状态的下腹部施以由提升而带来的强烈挤压,同时,不压迫内脏就能够确实地压迫腰,从而更加勒紧腰使腰部中间变细。在背面部10通过弱压编织区域13的弱挤压力包裹臀部,对下腹部及腰围部的体型加以修整,同时达到均匀整齐的穿着效果。
并且,在箭头a、b、c之间,依次设置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弱压编织区域13、最弱编织区域14,所以,整个上半身可以达到匀称体型及挤压型。
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弱压编织区域13,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内侧形成突起部11a、12a及13a时,其间隔依次加大地形成(11a<12a<13a),故在间隔狭窄且低的突起部10a,在牢固贴紧的挤压状态下,伴随着穿着者的运动而产生小的褶曲运动,发挥微弱的按摩效果。通过该微弱的按摩效果,使皮下脂肪易附着的穿着者的腰围缩小成为可能。
另外,在间隔大而高的突起部12a,经由中压编织区域12,在身体旋转方向的适度收缩力的作用下,凹凸的波形形状不被压曲,利用穿着者产生大的褶曲运动,能够发挥大而缓慢的按摩效果。通过该大而缓慢的按摩效果,可以使穿着者的胃及肠的运动活跃。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强压编织区域11是在前面侧(腹部)中央分离而形成的结构,但强压编织区域11的强压编织组织也可以是呈尖细状连接的结构。通过调整强压编织区域11的尖细状连接的部分的粗细,可设定为任意的挤压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弱压编织区域13,虽然是具有三个等级的挤压强度的结构,但是从强压编织区域11至中压编织区域12,从中压编织区域12至弱压编织区域13,也可以是由有顺序的多层次的编织组织依次排列过渡的结构。这样,强压编织区域11、中压编织区域12、弱压编织区域13的各编织组织的间隔以多层次进行排列,故各编织组织间的边界变得不显眼,从而能够进行自然的体型修整及达到良好的穿着形态。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腹部前面部1的中央部分的最大伸缩宽度(伸长)为450cm,挤压强度为19(±3)百帕;腹部前面部1的上端部(与胸肩部2的边界附近)的最大伸缩宽度(伸长)为460cm,挤压强度为15(±3)百帕;腹部前面部1的下端部的最大伸缩宽度(伸长)为540cm,挤压强度为13(±3)百帕。
因此,从腹部前面部1的上端部至中央、从该中央向下端部,以挤压强度依次减弱的方式形成,所以,不产生血流阻碍,内脏特别是胃及肠的运动可以顺利进行,同时能够进行腹部前面部1的体型修整,从而可以调整穿着形态。
权利要求
1.一种衣服,采用整体通过圆形编织而编织成的筒状编织物来形成身体部,其特征在于,使从上述身体部的背面侧向着前面侧中央而形成为尖细状的编织区域为强压编织组织,使与该强压编织组织相邻的编织区域为中压编织组织,在上述强压编织组织中形成为尖细状的编织区域附近的上述中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内,使规定的编织区域为弱压编织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强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在上述前面侧中央部分离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强压编织组织的编织区域,在上述前面侧下部连续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记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背面下部为弱压编织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记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强压、中压及弱压的各编织组织,阶段性地多层次变化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记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强压、中压及弱压的各编织组织中,至少中压或弱压的各编织组织之一,在内侧形成多个凹凸状的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强压编织组织通过花形的编织组织而编织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阻碍穿着者生物体功能、加强体型修整及提高穿着形态美感的衣服。由强压编织组织形成的强压编织区域,从身体的背面侧向着前面侧中央形成为尖细状,与该强压编织区域相邻形成由中压编织组织构成的中压编织区域,在该中压编织区域内,在上述前面侧中央形成尖细状的强压编织区域的附近,形成弱压编织组织的弱压编织区域,所以,穿着者骨骼部分的背面侧,由强压编织组织以强力的挤压状态加以支撑,同时,在从该背面侧向前面侧连续的尖细状的强压编织组织及与其相邻的中压编织组织及弱压编织组织的作用下,穿着者柔软的腹部被柔软而牢固地挤压,可以不阻碍穿着者的内脏功能等生物体功能,加强体型的修整及提高挤压型美感。
文档编号A41D1/00GK1973713SQ20061009419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9日
发明者基利枝子, 古贺英文 申请人:饭田袜业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前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