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53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衣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钓鱼时穿用的防雨套装等衣服。
背景技术
雨天钓鱼时需要穿着防雨套装,有关这种衣服以往提出了各种设计方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44005号公报)。在有的方案中,为了提高这种衣服的防水性或防寒性,在衣服的前表面上设置前衿,并将搭接部设置成前后双重,使前衿重叠在衣服的前表面上。
为了提高衣服的防水性与防寒性,虽优选采用适于防水防寒的面料,但这样却会在穿用者的颏部蹭到衣服等情况时,使穿用者产生不适感。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课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服,这种衣服可以舒适地穿用而不会给穿用者带来不适感。
本发明的衣服具有内侧搭接部与外侧搭接部,该外侧搭接部具有前衿,该前衿在内侧搭接部拉链的外侧对其进行覆盖,该前衿可以借助锁止件而在衣服主体的前身上开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衿的上部设有颏接触部,该颏接触部可与穿用者的颏部接触,并由柔软的面料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穿用者拉合内侧搭接部与外侧搭接部来穿着衣服时,即使颏部接触到外侧搭接部的上部,也由于在该接触的部位具有由柔软面料构成的颏接触部来保护颏部,从而可以舒适地穿用而不会使穿用者产生不适感。
本发明的衣服优选具有如下结构,即,在其内侧搭接部的拉链的上部内侧设有颏保护片,用于防止穿用者的颏部与拉链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颏保护片来防止拉链的上部与穿用者的颏部接触,并且,即使穿用者的颏部与外侧搭接部的上部接触,也有颏接触部能够保护颏部,所以可以舒适地穿用而不会使穿用者产生不适感。
本发明的衣服优选具有如下结构,即,颏接触部通过将面料缝合在前衿上而构成,缝合前将上述面料对折而构成颏接触部的内侧与外侧,以对折时的折线为上述颏接触部的上端部。
穿用者的颏部虽容易接触到颏接触部的上端部,但是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使颏接触部采用以其上端部为折线对折成内侧与外侧的面料,可以使颏接触部的缝合部分不与颏部接触,并且颏接触部由柔软的面料构成,因此,可以舒适地穿用。
本发明的衣服优选采用拉链来作为外侧搭接部的锁止件,并使该拉链位于避开颏接触部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与颏部接触的部位上不存在拉链的上部,所以拉链的上部不会与穿用者的颏部接触;并且由于在该接触的部位具有颏接触部,而颏接触部是柔软的,所以使该衣服可以舒适地穿用。
本发明的衣服优选具有如下结构,即,内侧拉链与外侧拉链沿上下方向平行,并且两个拉链的位置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
与衣服的其它部分相比,拉链部分的密封性虽然较差,但是通过如上述结构那样,使两个拉链的位置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可使空气或水等从外侧拉链到内侧拉链的进入路径变长。因此,在通过颏接触部来确保衣服的舒适的穿用性的同时,由于气体或水进入路径变长,因此衣服的密封性也相应地得到了确保。
本发明的衣服优选具有如下结构,即,内侧搭接部的拉链沿着上下方向,外侧搭接部的拉链其下部靠近衣服主体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且越往上部其位置越从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偏向左右宽度方向的外侧。
通过采用该结构,使拉链越靠近上部越从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偏向左右宽度方向的外方,在从拉链的上端部进行拉链的开闭操作时,衣服被靠近穿用者的肩部的部分所支撑,因此拉链的开闭操作即相应变得轻松,衣服的穿用性良好。
本发明的衣服优选具有如下结构,即,外侧搭接部的拉链的滑动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穿用者不必以困难吃力的姿势即可以轻松地进行拉链的开闭操作。
根据本发明,即使穿用者的颏部与外侧搭接部的上部接触,也由于在该接触的部位具有由柔软面料构成的颏接触部来保护颏部,因此使衣服可以舒适地穿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衣的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显示同实施方式的上衣穿用状态的上衣上部的立体图。
图3是同实施方式的上衣拉合了第一拉链,而打开前衿的状态的整体主视图。
图4是同实施方式的上衣拉合了第一拉链,半开前衿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5是同实施方式的上衣拉合了第一拉链,半开前衿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6是同实施方式的上衣在领部的俯视剖面图。
图7是同实施方式的上衣打开了搭接部的状态的整体主视图。
图8是同实施方式的上衣使颏保护片露出到外侧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以防雨套装的上衣为例,对本发明的在钓鱼时穿用的衣服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衣服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衣服穿用状态的上衣上部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衣服拉合了第一拉链,而打开前衿的状态的整体主视图,图4以及图5是本发明衣服拉合了第一拉链,半开前衿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6是本发明衣服在领部的俯视剖面图,图7是本发明衣服打开了搭接部状态的整体主视图,图8是使颏保护片露出到外侧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衣1为如下结构具有前身3、后身4以及左、右袖6,其中,前身3包括右、左前身3A、3B,在左前身3B上设有前衿5,利用内侧(后)的第一拉链7,通过内侧的右、左搭接部20、20将右、左前身3A、3B拉合在一起;利用外侧(前)的第二拉链8,通过外侧的右、左搭接部21、21将右、左前身3A、3B拉合在一起,右、左前身3A、3B分别具有衣袋10、10。
上衣1具有领部(领子)11呈高领状的结构。第一、第二拉链7、8一直延伸到该领部11的上端部,第一拉链7的上端部7a相对于穿用者H的颏部17位于外侧。由于上衣1的外层面料采用防水性与防寒性良好的面料,并且领部11较高,所以上衣1的防寒性良好。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内侧的第一拉链7设在上衣1的左右宽度方向中心P上,用于将内侧的左、右搭接部20、20彼此拉合起来。内侧的第一拉链7缝合在左、右搭接部20、20上,其左、右齿带部12、13在上衣1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沿着上下方向(身高方向)延伸。通过把持拉片7b,使拉头7c上下滑动来开闭第一拉链7。
上述前衿(左前衿)5覆盖右、左前身3A、3B内侧的右、左搭接部20、20的外侧。该前衿5一直延伸到领部11处,前衿5在左端边部29处缝合在左前身3B的前表面面料(外层面料)3b上,该前衿5以因缝合而形成的安装部25为支点可左右转动。从正面观察前衿5时,其为下述形状其下端部5a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宽度B1较小,但越往上方,其左右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便以一定的增加率增大至上端的宽度B2。更具体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前衿5形成为纵向细长的梯形形状,其上端部30a相对于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向右侧偏离预定距离,其右边端部(图1中正视时左侧的端边)30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成直线状。另外,左边端部29朝向与右边端部30相反的方向倾斜。
第二拉链8是锁止件的一个例子,其下端部8b相对于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P向右侧偏离δ1的距离;第二拉链8的上端部8c相对于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向右侧偏离δ2的距离。
外侧的第二拉链8一侧的链牙(element)14a借助齿带部14缝合在前衿5上。第二拉链8另一侧的链牙15a借助另一侧的齿带部15缝合在右前身3A的外侧的右搭接部21上,该另一侧的链牙15a(齿带部15)具有与上述一侧的链牙14a同样的倾斜度。第二拉链8的下端部8b位于从左右宽度的中心向右侧偏离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拉合第一拉链7与第二拉链8而在内外方向(前后方向)上进行投影时,两个拉链7、8在左右宽度方向上没有重叠的区域,而是在该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换言之,正视时,两个拉链7、8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
在第二拉链8的齿带部14、15以及链牙14a、15a的表面侧,施加有氯乙烯等防水层8a,由此保证齿带部14、15具有防水性。
如图6至图8所示,上衣1在左前身3B(领部11)的上端部具有颏保护片22,该颏保护片22上下方向上较长,整体上大致呈长方形。该颏保护片22位于第一拉链7的内侧(靠穿用者H身体的一侧),并在其左端部处与左前身3B的内表面缝合在一起,该颏保护片22以因该缝合而形成的安装部26为支点可以左右转动。颏保护片22的右端部上部22a被剪成斜的(C倒角状)。颏保护片22为朝向下方端部变窄的形状。
该颏保护片22从内侧覆盖第一拉链7的上部。因此,在穿用上衣1时,通过使颏保护片22位于右、左前身3A、3B的第一拉链7的内侧,来防止颏部17接触到第一拉链7。
构成颏保护片22的表布22b与衬里22c可以采用相同的面料,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表布22b采用未经过起绒加工的面料,衬里22c采用经过起绒加工、或者具有网眼结构的面料(纺织物或编织物)等皮肤触感良好的面料。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上衣1上设有遮挡片31(插入片),在拉合两个拉链7、8时,该遮挡片31介入在两个拉链7、8之间。该遮挡片31用于防止风雨的进入,其纵贯上下方向的整个区域,在第二拉链8另一侧的齿带部15的内侧,被缝合在右前身3A的前表面面料3a上。并且,该遮挡片31能够以其右端部由缝合而形成的安装部27为支点左右转动。
正视时,遮挡片31的下端部31a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较小,并且越往上方其左右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越变大,形成为细长的梯形形状。遮挡片31上端边31b越朝向其左右宽度方向的外侧越向下倾斜。即,遮挡片31具有如下的宽度与厚度,在将第一、第二拉链7、8拉合时,该遮挡片31大致填充了第一、第二拉链7、8之间所产生的间隙。或者其至少具有可以覆盖第一拉链7的宽度方向区域的宽度。另外,通过使遮挡片31的上端边31b朝向其左右宽度方向的外侧向下倾斜,而使得在穿用上衣1时,遮挡片31的上部不与穿用者H的颏部17接触。
在遮挡片31上特别设有具有防水功能的翻边部32(堤状片)。该翻边部32沿上下方向缝合在遮挡片31左右宽度方向的中间,并具有与该遮挡片31相同的高度。翻边部32具有预定的左右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比遮挡片31的左右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小),其上、下端边部32a、32b分别缝合在遮挡片31上,形成为右侧开放的细长袋状。越向上方,设置在右前身3A上的第二拉链8的齿带部15与翻边部32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越大。
在前衿5的上端部5b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区域设置有颏接触部35。该颏接触部35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即,其上部的左右宽度B3比下部的左右宽度B4宽。在这种情况下,将前衿5的上端部5b剪成正视时呈半圆形的形状,使该上端部5b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利用颏接触部35补上该被剪去的部分,该颏接触部35是通过将柔软性的面料缝合固定在前衿5的切口部的周缘部上而形成的,该具有柔软性的面料比上衣1的外层面料柔软。因此,与上衣1的外层相比,该颏接触部35的防水性、防寒性稍差。该颏接触部35是将具有柔软性的一块面料以上端边35a为折线内外对折,而形成为袋状。该上端边35a与前衿5的上端部5b齐平。在将两个拉链7、8拉合时,该颏接触部35位于与颏保护片22的外侧大致对应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将一块面料沿着上端边35a内外对折来构成颏接触部35,可使在最容易与颏部17接触的部位没有缝合部,因此即使颏部17接触到颏接触部35,也能获得舒适的穿用感觉。
在如上述结构的上衣1上,将第一拉链7拉合,利用内侧的右、左搭接部20、20将右、左前身3A、3B彼此拉合在一起,如果再将第二拉链8拉合,则可以使前衿5覆盖第一拉链7的外侧,而将左、右搭接部21、21拉合。这样,由于上衣1内外侧具有搭接部20、21,所以防水性、防寒性就会相应变好,并且由于上衣1设有遮挡片31,在两个拉链7、8拉合时,该遮挡片31介入在两个拉链7、8之间,所以,可以获得更有效的防寒性与防水性。另外,如果将第二拉链8拉合,则外侧的左、右搭接部21、21彼此被拉合在同一平面内,右、左前身3A、3B的右、左搭接部21、21之间不产生台阶差。因此,与利用面扣件等在内外进行扣合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水密性与气密性,即密封性有所提高。并且由于领部11较高,所以防寒性也良好。
第一拉链7与第二拉链8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以使得在将第一拉链7与第二拉链8拉合,进行内外方向(前后方向)的投影的情况下,拉链7、8彼此在左右宽度方向上没有重叠的区域。通常水或空气(风)容易从缝合部进入。但是,该实施方式的上衣1的第一拉链7与第二拉链8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它们的齿带部12、13、14、15也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因此,即使水从第二拉链8的齿带部14、15的缝合部进入,从第二拉链8的齿带部14、15的缝合部进入的水也难以直接到达位于内侧的第一拉链7的齿带部12、13的缝合部。换言之,正因水或空气的侵入路线变长,而使得密封性相应变好。
由于上衣1设有遮挡片31,在将两个拉链7、8拉合时,该遮挡片31夹在在两个拉链7、8之间,所以通过该遮挡片31可以抑制水或风进入到其内侧,这一点已经在上文中做了说明。另外由于在遮挡片31上设有翻边部32,所以从第二拉链8的齿带部14、15的缝合部进入的水,从该翻边部32的开放侧进入后被拦截,因此可以确保防止水侵入到上衣1内侧。
如上所述,越往上部,设于右前身3A上的第二拉链8的齿带部15和翻边部32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就越大。通常雨容易从上衣1的上部进入到上衣1的内侧,但由于如上述结构那样,越往上部,齿带部15与翻边部32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越大,正因为此,在上衣1的上部,水就难以进入到上衣1的内侧。
由于上衣1具有颏保护片22,所以第一拉链7的上端部7a与穿用者H的颏部17不接触。另外由于颏保护片22的衬里22c采用经过起绒加工的面料,或者采用具有网眼结构的面料,因此其皮肤触感以及气密性良好,即使具有高领结构,也可以获得舒适的穿用感觉。
上衣1在内侧与外侧两侧具有左、右搭接部20、21,该左、右搭接部20、21一直到达领部11,所以应认为穿用者H的颏部17在外侧与领部11接触。由于在领部11上设有颏接触部35,该颏接触部35由柔软的面料构成,所以,即使穿用者H的颏部17与颏接触部35接触,皮肤触感也良好,从而可以获得舒适的穿用感觉。另一方面,通常这样柔软面料的水密性与气密性稍差。但是颏接触部35的上端边35a被设定成其上部的左右宽度为B3,即使穿用者H的颏部17沿左右方向移动,该宽度B3也足以与颏部的移动范围相当,并且,颏接触部35下部的左右宽度B4较小,由此可确保上衣1的水密性与气密性。另外,为了更进一步地确保上衣1的水密性与气密性,可以考虑在构成颏接触部35的面料的内面上施加树脂制的薄膜。
正视时,前衿5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其下端部5a的左右宽度方向的宽度B1较小,但越往上方,其左右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便以一定的增加率增大至上端的宽度B2。在该前衿5上缝合有第二拉链8一侧的齿带部14,在右前身3A的右搭接部21上缝合有第二拉链8另一侧的齿带部15,由此,能够如上述那样使第二拉链8倾斜,避开配置在领部11左右宽度方向中心的颏接触部3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止件利用了拉链,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确保充分的气密性,也可以利用面搭扣代替拉链来开闭左、右搭接部21、21。这种情况下,左、右搭接部21、21构成为前后重叠。但是,通过在左、右搭接部21、21的至少位于内侧的搭接部21上,在与穿用者H的颏部接触的区域上设置颏接触部,由此,使上衣1可以舒适地穿用。
另外,与有无颏保护片22无关(或者与在内外侧具有搭接部的结构无关),在使用拉链来开闭搭接部的衣服上,以避开与穿用者的颏部相对应的区域的方向为该拉链的滑动方向,并且,在搭接部的上部的与穿用者的颏部相对应的区域上,设有颏接触部,该颏接触部由柔软面料构成,由此,在拉合拉链时,该拉链的上部不会与穿用者的颏部接触,并且颏部接触在颏接触部上,所以可使衣服穿用的舒适性提高。尤其是,通过使拉链相对于上下方向(身高方向)倾斜,能够使穿用者比较容易地进行拉链的滑动操作,即开闭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拉链8的另一侧齿带部15的内侧,遮挡片31与右前身3A分体缝合在右前身3A的前表面面料3a上。但并不限于此,例如,遮挡片31可以通过将右前身3A的前表面面料3a折成纵长的袋状来与该前表面面料3a形成为一体,并使遮挡片31能够以安装部27为支点左右转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衣服,其具有内侧搭接部与外侧搭接部,该外侧搭接部具有前衿,该前衿在外侧覆盖内侧搭接部上的拉链,该前衿借助锁止件在衣服主体的前身上可以开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衿的上部设有颏接触部,该颏接触部可与穿用者的颏部接触,并由柔软的面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在内侧搭接部的拉链的上部内侧,设有颏保护片,用于防止穿用者的颏部与拉链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服,其特征在于,颏接触部以如下方式构成,其缝合在前衿上,且在上端部将面料对折成内侧与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外侧搭接部的锁止件采用拉链,并将该拉链设置在避开颏接触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内侧拉链与外侧拉链沿上下方向平行,并且两个拉链的位置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内侧搭接部上的拉链沿着上下方向,外侧搭接部的拉链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其下部靠近衣服主体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越往上部其位置越从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偏向左右宽度方向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服,其特征在于,使外侧搭接部的拉链的滑动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地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舒适地穿用的衣服,其具有内侧搭接部与外侧搭接部,该外侧搭接部具有前衿,该前衿在外侧覆盖住内侧搭接部上的拉链,该前衿借助锁止件在衣服主体的前身上可以开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衿的上部设有颏接触部,该颏接触部可以与穿用者的颏部接触,并由柔软的面料构成。
文档编号A41D27/00GK1895105SQ20061009903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白石万里子, 东条良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