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带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93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系带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带穿系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二条绳带穿系进而可固定一物体的系带扣具。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货船将汽车自一出发地载运到一目的地,通常是在汽车与船体之间通过一系带扣具供二条绳带穿系,再分别将前述绳带固结在汽车与船体上以使汽车获得定位,如图1、2所示,一般系带扣具10具有相互间隔的二块翼板11、12,分别固结在前述翼板11、12之间并相互间隔而形成第一空间13、第二空间14的第一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6与呈平板状的连结板17,及一呈可转动地枢设在前述翼板11、12之间的扣环18。
组装时,是先将第一绳带20的第一绳端201穿过第二空间14、环绕第二固定板16、再穿过第一空间13、环绕第一固定板15并向连结板17方向拉动,然后将第一绳带20的第二绳端202环绕第一固定板15并向连结板17方向拉动,然后将第一绳带20的第二绳带202环绕第一固定板15并向连结板17方向拉动,最后将第二绳带21穿设扣环18并缝结其二个端部以形成一封闭绳带。
使用时,是先将第二绳带21勾挂在船体的固定钩上,然后将第一绳带20的第二绳端202系于一汽车车体并固定,如此,就可以使汽车获得定位,系带扣具10虽然具有可供第一绳带20、第二绳带21穿设并可固定该汽车的使用功能,但仍存有下列缺失一、因为第一绳带20只环绕第二固定板16和第一固定板15,加之前述固定板15、16的板面较光滑,相对第一绳带20的摩擦阻力较小,如此,当施力将第二绳端202向第二绳带21的反向拉动时,第一绳带20极易产生滑移,导致有固定品质不佳的缺失。
二、因为第一绳带20在系紧后其第一绳端201带会平贴于连结板17,导致难以将连结板17扳起以进行松放作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绳带的穿系固定效果以提升使用品质的系带扣具。
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是供第一绳带与第二绳带穿系以固定一物体,该系带扣具有包含一基座,及分别安装于基座的一固定杆、一活动杆、一扣环,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相互间隔并各具有反向设置的前端部与后端部的二块翼板,一连结前述翼板并向后端延伸的连结板,及分别设置于前述翼板并相互间隔的长条孔与限位孔,长条孔是自翼板的前端部向后端部延伸,具有反向设置的前孔端与后孔端。
该固定杆包括一位于前述翼板之间的杆本体,及分别自杆本体的二个反向杆端面延伸用以插入固定于前述限位孔的二支限位柱。
活动杆包括一位于前述翼板之间的杆本体,及分别自杆本体的二个反向杆端面延伸用以插入前述长条孔的二支导柱,使活动杆在一远离固定杆的松放位置与一靠近固定杆的夹置位置之间移动但不能转动,且与固定杆之间形成一夹置空间供第一绳带穿设。
扣环可摆动地枢设在前述翼板并朝前端延伸,用以供第二绳带组结。
供由上述组成,只需将第一绳带的第一绳端自连结板朝向前述翼板的方向穿入,然后依序绕过活动杆的杆本体、进入夹置空间、绕过固定杆的杆本体、再度绕过杆本体,最后穿出连结板外,则只需拉动第一绳端,就可以使活动杆朝向固定杆移动并缩小夹置空间,进而可供由前述杆本体夹置第一绳带,产生可增强对第一绳带的夹置力以提升本实用新型使用品质的效果。


图1是一般系带扣具的立体图;图2是一般系带扣具穿设绳带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说明安装第一绳带与第二绳带,及活动杆位于松放位置;图6是一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活动杆位于夹置位置;图7是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说明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所使用的相对位置用语,例如“前”、“后”,是以操作方向使用为准,且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是供第一绳带70与第二绳带71穿系以固定一物体100,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基座30,分别穿设于基座30的一固定杆40与一活动杆50,及一呈可摆动地枢设于基座30的扣环60。
基座30包括相互间隔的二翼板31,一连结前述翼板31并朝向后端延伸的连结板32,及分别设置于前述翼板31并相互间隔的长条孔33与限位孔34。
前述翼板31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前端部311与后端部312,长条孔33是自前端部311向后端部312延伸,具有呈反向设置的前孔端331与后孔端332,限位孔34邻近后孔端332。
连结板32具有一连结前述翼板31的后端部312并朝向后端且向下倾斜延伸的扳起部321,及一自扳起部321向后端水平延伸的平贴部322。
固定杆40包括位于前述翼板31之间的杆本体41,及自杆本体41的二个反向杆端面42沿轴向延伸用以置入前述限位孔34并扩径铆固的二支限位柱43。
杆本体41在较佳实施例中为一圆杆,且其外周面411为沿该轴向设置呈凹凸相交的波浪形周面。
活动杆50包括一位于前述翼板31之间的杆本体51,及自杆本体51的二个反向杆端面51沿轴向延伸用以置入前述长条孔33的二支扁平导柱53。
杆本体51在较佳实施例中为一圆杆,且其外周面511为沿该轴向设置呈凹凸相交的波浪形周面。
扣环60可摆动地枢设于前述翼板31并朝前端延伸。
组装时,是先将固定杆40的二支限位柱43分别置入基座30的二个限位孔34,此时,固定杆40由于被限位柱43、限位孔34的限制而不能转动、不能移动,然后将活动杆50的二支导柱53分别置入基座30的二个长条孔33,此时,借由前述导柱53、长条孔33的组配,使活动杆50只能在一远离固定杆40的松放位置与一靠近固定杆40的夹置位置之间线性移动但不能转动,同时前述杆本体41、51之间形成一夹置空间80。其次,如图4、5、6所示,先将第一绳带70的第一绳端701自连结板32朝向前述翼板31的方向穿入,然后依序绕过该活动杆50的杆本体51、进入该夹置空间80、绕过固定杆40的杆本体41、再度绕过杆本体51,最后穿出连结板32外,此时,活动杆50是位于松放位置,要固定第一绳带70,只需拉动第一绳端701,就可以使活动杆50朝向固定杆40移动并缩小夹置空间80,进而可供由前述杆本体41、51夹置第一绳带70,而借由将前述杆本体41、51的外周面411、511设置成凹凸相交的波浪面,则可增加前述杆本体41、51与第一绳带7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提高第一绳带70的固定效果。
第二绳带71是穿设于扣环60,然后再将其二个绳端缝结,就可以使第二绳带71成为一封闭环状绳带。
如图9所示,使用时,是将第一固定钩90、第二固定钩91分别组结第一绳带70的第一绳端701、第二绳带71、然后该第二固定钩91钩挂于第二固定件93,将第一绳带70的第一绳端701系于物体100上,再将第一固定钩90钩挂于第一固定件92,就可以固定该物体100。如图6所示,借由第一绳带70绕设于活动杆50与固定杆40,配合前述杆本体41、51的外周面411、511制成凹凸相交波浪面可提高第一绳带70的摩擦阻力,再加上将第一绳端701拉动后可使活动杆50的二支导柱53自前述长条孔33的前孔端331位移至后孔端332,使得活动杆50自远离固定杆40的松放位置移动到靠近固定杆40的夹置位置,相对夹置空间80缩小,进而可夹置第一绳带70,据此使本实用新型第一绳带70的固定效果极佳,相对可有效降低脱移情况,进而可提高物体100的固定效果。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包含有一基座30,分别穿设于基座30的一固定杆40与一活动杆50,及一呈可摆动地枢设于基座30的扣环60。
二个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杆40的杆本体41、活动杆50的杆本体51分别设有一削平夹置面412、512且相互面对,使前述杆本体41、51杆端面略呈D形,较佳地,前述夹置面412、512为沿径向设置呈凹凸相交的波浪面,可借由前述夹置面412、512夹置第一绳带70,及可借由前述波浪面设计增加对该第一绳带70的夹置力。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其包含有一基座30,分别穿设于基座30的一固定杆40与一活动杆50,及一呈可摆动地枢设于基座30的扣环60。
二个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杆40的杆本体41、活动杆50的杆本体51分别为略呈矩形的杆体,分别具有相互面对的一夹置面413、513,且夹置面413、513同样为沿径向设置呈凹凸相交的波浪面。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针对固定杆40的杆本体41与活动杆50的杆本体51,虽然前述较佳实施例已列举不同形状进行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具有相同使用功能但为不同形状的杆本体,仍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第二、针对该固定杆40的杆本体41的外周面411、夹置面412,活动杆50的杆本体51的外周面511、夹置面512,除了可为前述凹凸相交的波浪面外,也可为喷砂面、压花面、平面。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系带扣具具有如下所述的功效及优点,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目的一、因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绳带70是绕设于活动杆50的杆本体51与固定杆40的杆本体41,且前述杆本体51、41的外周面411、511或夹置面412、512、413、513都制成凹凸相交的波浪面可增强对第一绳带70的夹置力,相对可有效提高第一绳带70的固定效果、防止第一绳带70脱落,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提高使用品质的功效及优点。
二、因为本实用新型连结板33设置有一倾斜扳起部331,所以可方便扳转系带扣具,相对具有可以方便松释第一绳带70的功效及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系带扣具,供第一绳带与第二绳带穿系以固定一物体,系带扣具包含一基座,及分别安装于基座的一固定杆、一活动杆、一扣环,其特征在于基座包括相互间隔并各具有呈反向的前端部与后端部的二块翼板,一连结前述翼板并向后端延伸的连结板,及分别设置于前述翼板的长条孔与限位孔,长条孔是自翼板的前端部向后端部延伸;固定杆包括一位于前述翼板之间的杆本体,及分别自杆本体的二个反向杆端面延伸用以插入前述限位孔的二支限位柱;活动杆包括一位于前述翼板之间的杆本体,及分别自杆本体的二个反向杆端面延伸用以插入前述长条孔的二支导柱,使活动杆在一远离该固定杆的松放位置与一靠近该固定杆的夹置位置之间移动但不能转动,且前述固定杆之间形成一夹置空间供第一绳带穿设;扣环枢设于前述翼板并朝前端延伸,用以供第二绳带穿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扣具,其特征在于活动杆、固定杆的杆本体为圆杆,且前述杆本体的外周面为沿轴向设置呈凹凸相交的波浪形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扣具,其特征在于活动杆、固定杆的杆本体各具有一削平夹置面并相互面对,且夹置面为沿径向设置呈凹凸相交的波浪形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扣具,其特征在于活动杆、固定杆的杆本体分别为矩形杆并各具有一相互面对的夹置面,且前述夹置面为沿径向设置呈凹凸相交的波浪形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连结板具有一连结前述翼板的后端部并朝向后端且向下倾斜延伸的一扳起部,及一自扳起部朝向后端水平延伸的平贴部。
专利摘要一种系带扣具,供第一绳带与第二绳带穿系以固定一物体,其包含一基座,分别安装于基座的一固定杆与一活动杆,及一呈可摆动地枢设于基座供第二绳带组结的扣环。基座包括相互间隔的二块翼板,一连结前述翼板的连结板,及分别设置于前述翼板的一长条孔与一限位孔。固定杆是穿设固定于前述翼板的限位孔,活动杆可线性移动但不能转动地穿设于前述翼板的长条孔,固定杆与活动杆配合形成一夹置空间用以供第一绳带穿入。借此,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第一绳带的固定力以提升使用品质的特性。
文档编号A44B11/06GK2901959SQ200620115178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7日
发明者谢文祥 申请人:川浩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