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加长度的伞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268阅读:1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增加长度的伞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柄,准确地说是一种可增加长度及安全控制的 伞柄,该伞柄能够增加伞伞柄的长度,便于人们使用,及增加使用的 安全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无意按压按钮,适用于自动开收伞。
背景技术
伞,作为人们日常所使用的一种工具,保护人们免受雨淋及日晒, 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日用品。最早的伞是作为防水的工具使用的,其是有中棒、伞骨及伞面构成,中棒及有支撑伞骨的作用,又可作为伞柄用于持握。随着工业的发展,伞增加了伞柄,便于人们持握,同时,中棒也 改进为多折结构,减小了伞的收拢体积,便于人们放置及随身携带, 其次,该用弹弓作为控制开收的机构,便于人们控制;然而这并不能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 人们又开发出了自动开收伞,通过设置于伞柄内的自动开收控制机 构,实现开伞及收伞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控制的方便性。对于自动开收伞,尤其是便携式自动开收伞的伞柄,伞开收及持 握的主要元件,除了其内部设置的控制机构,不断发生变化改进外, 其结构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其短小、结构紧凑,虽然方便人们携带,
但是其长度都远远小于人们手的宽度,不方便持握;其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的持握不是固定掌握,而且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与外部器件的摩擦、碰撞等情况,会导致误操作,而且在携带过程中,还会因为外力的作用导致碰撞到伞柄的按钮,也会引起误操作,缺乏足够 的安全可靠性。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增加长度的伞柄,该伞 柄可使用者的控制下增加长,方便使用,同时还增加对伞柄内控制按 钮的保护性能,确保使用的安全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无意按压按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地是提高伞柄内控制增加伞柄长度的机 构的可靠性,并便于组装,降低制作成本。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内部设置有控制按钮及控制机构,伞 柄内具有伞柄内座,控制按钮及控制机构设置于伞柄内座中,其特征 在于该伞柄还设置有伞柄延长体,伞柄延长体套合于伞柄上,包覆伞 柄,保护伞柄中的控制按钮不被无意的误操作,且伞柄延长体与伞柄 间设置有连接机构,以实现二者的对接与位置配合,大大增加伞柄长 度的效果。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连接机构包括有突起与与之配合的 凹槽,突起设置于伞柄外壁或者伞柄延长体内壁,呈纵向设置,同时 对应于伞柄延长体内壁或伞柄外壁设置有凹槽,突起和凹槽相互嵌合 进行配合,可使伞柄延长体沿着伞柄做上下运动,嵌合的结构,保证 二者不会脱离。上述的突起,其是设置于伞柄延长体内壁的凸块,上述的凹槽, 其是设置于伞柄外壁的延伸槽件,该延伸槽件的最末端具有凸缘,该 凸缘伸入到凸块的下方,运动时与凸块顶持扣合,防止伞柄与伞柄延 长体的脱离。这种结构在加工制作时,便于制作,成本低廉,而且组 装方便,可实现快速组装。上述的延伸槽件,其是弹性构件,即其可沿着其横向向伞柄本身 略作弹性收拢,便于组装。上述的凸块及延伸槽件,可设置一个以上, 一般对称分布在伞柄 延伸件及伞柄的轴线上,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伞柄的外壁设置有弹性顶持机构, 对应于伞柄延长件则设置有被顶持件,以在运动过程中对伞柄及伞柄延长件的位置进行定位。上述的弹性顶持机构,其是弹簧及弹珠,弹簧设置于伞柄上的弹 簧孔内,向外顶持弹珠,伞柄延长件则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沿着伞 柄延长件的内壁伸出,其上至少有一个(最好是两个)定位孔,对应 于弹珠设置,在位置变化时,弹珠可嵌入到该定位孔中,达到定位的 作用。上述的突起,其可为螺旋形结构,围绕伞柄的外壁设置,对应于 伞柄延长件,其内壁则设置螺旋形凹槽,对应于突起设置,二者配合, 形成嵌合结构,使得伞柄延长件可沿着伞柄螺旋形上升或下降,从而
达到延长伞柄的效果。上述的螺旋形突起,其只部分设置于伞柄外壁上,凹槽的两端具 有断面,形成定位结构,起到对螺旋形突起定位的作用。上述的突起,其也可设置于伞柄延长件的内壁,对应的,伞柄外 壁设置凹槽,以配合突起。伞柄内的控制按钮的设置及控制机构的设置,均为现有技术,可 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这些方式都不影响到按钮外部(即伞柄外壁与伞 柄延长件)的结构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故在此对按钮及控制 机构的结构不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结构,使得自动伞的伞柄可增加适当的长 便于人们使用时持握,控制方便,随身携带或不使用时可收拢伞柄, 可有效地縮短伞柄长度,使得其体积小,伞柄的控制按钮被伞柄延长 件覆盖,得到有效的外层保护,不会因为外力作用而导致误操作。而且上述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组装,可广泛应用于自动 开收伞。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收拢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拉伸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伞柄延长件的突起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伞柄、控制按钮及控制机构等部件,均为 现有技术,可以有多种体现形式,同时,在很多资料中已经非常清楚 地描述控制机构及按钮的形态了 ,而且按钮及控制机构的形态对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并不构成影响,在此仅简单说明,不做详细描述。图1一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伞柄10具有伞柄内座13,伞柄内座13通过分布于其两侧的扣 位131与伞柄10的扣孔101进行扣合,实现二者的连接固定。伞柄10的外部具有伞柄延长件11,其可以局部包覆伞柄10,形 成对伞柄10的保护,同时又暴露出控制按钮12,便于人们控制;通 常,为了制作及组装方便,伞柄延长件11包括有底壳113,底壳113 固定在伞柄延长件11的下部,其两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定位件114,该 定位件114上设置上下两个定位孔112,以对应伞柄延长件11的拉伸 及收拢的位置关系,形成定位作用。对应于伞柄10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弹簧孔102,其内设置有弹 簧103,弹簧103则顶持弹珠104,在伞柄延长件11上下运动的过程 中,弹珠104在弹簧103的顶持下,沿着定位件114上下滑动,至跶 适当位置后可嵌入到定位孔112中,实现伞柄延长件11的定位。
为了防止对控制按钮12的误操作,伞柄延长件11的上部向上突 出有栓条111,该栓条111沿着伞柄延长件11的内壁向上伸出,可嵌 设到控制按钮12下方的栓孔121中,控制按钮12被操作时,需先解 除栓条111对控制按钮12的限制,由此可防止误操作。图2、图3所示,为该实施方式一的作用过程示意图,当伞柄延 长件11收拢后,伞柄延长件11对伞柄形成保护作用,同时,栓条111 伸入到栓孔121中,阻挡控制按钮12的下压,不会形成误操作。此时,弹珠104嵌入到定位件114下部的定位孔112中,形成定位。当拉出伞柄延长件11后,伞柄的可持握长度增加,便于人们持 握,同时,栓条111随着伞柄延长件11的向下移动,也脱离栓孔121, 使得控制按钮12没有了阻挡,可自由控制。在下拉伞柄延长件11的过程中,底壳113向下运动,弹珠104 脱离定位件114下部的定位孔112,相对向上移动,并到适当位置后, 嵌入到定位件114上部的定位孔112,使得伞柄延长件11得以定位, 不再继续向下运动,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伞柄20的外壁设置有突起201,突起201是 沿着伞柄20的外壁螺旋形设置的,从控制按钮22的设置部位一直延 伸到伞柄20的下部。同时,伞柄延长件21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的凹槽211,该凹槽 211是基本贯穿伞柄延长件21的内壁,且凹槽两端的断面形成定位
端,在伞柄延长件的21螺旋形升降过程中可形成对伞柄延长件的定 位,防止其脱离伞柄20。当不需对控制按钮进行操作时,伞柄延长件的21应旋至伞柄20 的上端,形成对控制按钮的保护作用。反之需对控制按钮进行操作时, 将伞柄延长件的21旋至伞柄20的下端,可对控制按钮进行操作,同 时伞柄长度加长,便于人方便握持伞柄。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伞柄内座33插入到伞柄33中。伞柄30的外部具有伞柄延长件31,其可以完全包覆伞柄30,形 成对伞柄10的保护,通常,为了制作及组装方便,伞柄延长件31包 括有底壳313,底壳313固定在伞柄延长件31的下部,其中间的两 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定位件314,该定位件314上设置上下两个定位孔 312,以对应伞柄延长件31的拉伸及收拢的位置关系,与弹珠304配 合形成定位作用。对应于伞柄30中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弹簧孔305,其内设置 有弹簧303,弹簧303则顶持弹珠304,在伞柄延长件31上下运动的 过程中,弹珠304在弹簧303的顶持下,沿着定位件314上下滑动, 到达适当位置后可嵌入到定位孔312中,实现伞柄延长件31的定位。伞柄30横向的两侧,则具有两个向下延伸的延伸槽件301,两 个延伸槽件301对称分布,且延伸槽件301的底部具有凸缘302,以 与伞柄延长件31内壁的凸块311进行扣合。伞柄31内壁设置有凸块311,凸块311对应于延伸槽件301的
位置进行设置,与延伸槽件301上的凸缘302进行配合。当伞柄延长件31收拢后,伞柄延长件31完全覆盖伞柄30,对伞柄形成保护作用,不会形成误操作。此时,弹珠304嵌入到定位件314下部的定位孔312中,形成定位。当拉出伞柄延长件31后,伞柄的可持握长度增加,便于人们持 握,同时,弹珠304也进行移动,嵌入到定位件314上部的定位孔 312中,暴露出控制按钮32,使得控制按钮32没有了阻挡,可自由 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 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结构与实用新型目的及实施方式类似于的实施 方式,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内部设置有控制按钮及控制机构,伞柄内具有伞柄内座,控制按钮及控制机构设置于伞柄内座中,其特征在于该伞柄还设置有伞柄延长体,伞柄延长体套合于伞柄上,包覆伞柄,且伞柄延长体与伞柄间设置有连接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连接机 构包括有突起与与之配合的凹槽,突起设置于伞柄外壁或者伞柄延长 体内壁,呈纵向设置,同时对应于伞柄延长体内壁或伞柄外壁设置有 凹槽,突起和凹槽相互嵌合进行配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 突起,其是设置于伞柄延长体内壁的凸块,上述的凹槽,其是设置于 伞柄外壁的延伸槽件,该延伸槽件的最末端具有凸缘,该凸缘伸入到 凸块的下方。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 延伸槽件,其是弹性构件。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 凸块及延伸槽件,可设置一个以上,对称分布在伞柄延伸件及伞柄的 轴线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伞柄的外壁设置有弹性顶持机构,对应于伞柄 延长件则设置有被顶持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弹性顶持机构,其是弹簧及弹珠,弹簧设置于伞柄上的弹簧孔内,向 外顶持弹珠,伞柄延长件则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沿着伞柄延长件的 内壁伸出,其上至少有一个定位孔,对应于弹珠设置。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 突起,其可为螺旋形结构,围绕伞柄的外壁设置,对应于伞柄延长件, 其内壁则设置螺旋形凹槽,对应于突起设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上升的 螺旋形突起,其只部分设置于伞柄外壁上,凹槽的两端具有断面。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 突起,其也可设置于伞柄延长件的内壁,对应的,伞柄外壁设置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增加长度的伞柄,其内部设置有控制按钮及控制机构,伞柄内具有伞柄内座,控制按钮及控制机构设置于伞柄内座中,该伞柄还设置有伞柄延长体,伞柄延长体套合于伞柄上,包覆伞柄,保护伞柄中的控制按钮不被无意的误操作,且伞柄延长体与伞柄间设置有连接机构,以实现二者的对接与位置配合,大大增加伞柄长度的效果。
文档编号A45B19/04GK201022414SQ20062014532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6日
发明者张书闵 申请人:张书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