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安全帽的护面罩的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对安全帽中护面罩的全闭状态进行保持的锁定 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有以下的非专利文 献l。 http : 〃www.arai.co.jp/jpn/jp/news/sk-5 / sk-5.html
用于保持该安全帽护面罩的全闭状态的锁定机构,在护面罩的下 端侧开孔设置了贯通孔状的嵌合部,另一方面,在护面罩全闭状态下 的与护面罩的上述嵌合部相向的安全帽本体的相向面上,突出设置有
嵌合于上述嵌合部的突起部而成,在护面罩全闭状态时,通过上述突 起部嵌合于上述嵌合部,而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
并且,为了打开保持全闭状态的护面罩,以戴帽者自己的手将该 护面罩的上述锁定机构附近朝外侧方向扩开,而解除嵌合部与突起部 的嵌合,保持该解除状态的同时,将护面罩向上方转动而进行。
即,上述护面罩的锁定机构,在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的场合, 作为通常的打开动作的护面軍向上方的转动被阻止,而通过阻止该转 动来确保护面罩的全闭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能够可靠地保持护面軍的全闭状态、并且更容易进行嵌 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解除操作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解决该课 题的安全帽护面罩的锁定机构。
并且,本发明除了上述课题外还以更可靠地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 态、防止因事故的冲击等造成护面罩折曲以及锁定意外地解除掉的现 象为课题,其目的在于用于提供用于解决该课题的安全护面罩的锁定 机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安全帽的护 面罩的锁定机构,用于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所述护面罩通过上下 方向的转动来开闭确保戴帽者视野的安全帽本体的前面开口部,其特
征在于
在护面罩的下端部侧或与全闭状态下护面罩的上述下端部侧相向 的安全帽本体中任一方设置突起部,在另一方设置嵌合部,通过突起 部与嵌合部的嵌合来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向外方扩开护面罩而解 除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其中,
上述锁定机构在安全帽本体侧具有操作件,该操作件包括解除 上述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状态的倾斜面部,和保持嵌合状态的抑制 片;该操作件被轴支承,以操作件的转动中心作为界线而位于一方侧 和另一方侧,朝相对护面罩的下端部交替地靠近 离开的方向转动; 借助使上述倾斜面部朝靠近护面罩的下端部的方向转动的操作件的转 动,抑制片朝离开护面罩的下端部的方向转动,解除对护面罩扩开的 抑制,同时,利用倾斜面部朝上述方向的转动,该倾斜面部从护面罩 的下端部侧被插入该护面罩和安全帽本体的上述外面部之间,沿着倾 斜面部的倾斜向外方扩开护面罩。
另外,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安全帽的护面罩的锁定机 构,用于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所述护面罩通过上下方向的转动来 开闭确保戴帽者视野的安全帽本体的前面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护
本体中任一;设i;起部:^另一方设置嵌合部,iii突i部与嵌合
部的嵌合来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向外方扩开护面罩而解除嵌合部 与突起部的嵌合,其中,上述锁定机构在安全帽本体侧具有操作件, 该操作件包括解除上述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状态的倾斜面部,和
保持嵌合状态的抑制片;该上述操作件支承上述倾斜面部以便朝相对 护面罩的下端部靠近 离开的方向转动,另一方面,支承上述抑制片 以便朝相对护面罩的下端部靠近 离开的方向滑动,在该些倾斜面部 和抑制片上夹设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将倾斜面部朝靠近护面罩下端 部的方向的转动作为抑制片朝离开护面罩下端部的方向的滑动而进行 传递;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朝靠近护面罩下端部的方向转动,抑制片 朝离开护面罩下端部的方向滑动,成为将对护面罩扩开的抑制解除的 状态,同时,利用倾斜面部朝上述方向的转动,该倾斜面部从护面罩 的下端部侧被插入该护面罩和安全帽本体的上述外面部之间,沿着倾 斜面部的倾斜向外方扩开护面罩。
另外,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安全帽的护面罩的锁定机 构,用于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所述护面罩通过上下方向的转动来 开闭确保戴帽者视野的安全帽本体的前面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护
本体中任一)"i;起部:、在另二方设置嵌合部,i过突:部与嵌合
部的嵌合来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向外方扩开护面罩而解除嵌合部
与突起部的嵌合,其中,上述锁定机构在安全帽本体侧具有操作件,
该操作件包括解除上述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状态的倾斜面部,和
保持嵌合状态的抑制片;通过操作上述操作件,上述倾斜面部与上述
抑制片联动,抑制片从护面罩的下端部离开而成为将对护面軍扩开的 抑制解除的状态,同时,倾斜面部从护面罩的下端部侧被插入该护面
罩和安全帽本体的上述外面部之间,沿着倾斜面部的倾斜向外方扩开 护面罩。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而且可以使嵌 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解除操作变得更加容易。
并且,除上述效果之外,还可以更加可靠地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
而且,在解除护面罩的锁定时,能够将为了钩挂手指而设置在安 全帽本体侧的凹状的空间设成为最小限度,因而,能够确保緩沖空间
且有助于安全。
图1是实施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全罩式安全 帽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a)表示护面罩的全闭状态, (b)表示护面罩的打开动作状态。
图3的U)是图2(a)的(a)-(a)线截面图,(b)是图2 (a) 的(b) - (b)线截面图。
图4的(a)是图2(b)的(a)-(a)线截面图,(b)是图2 (b) 的(b) - (b)线截面图。
图5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 图,(a)表示护面罩的全闭状态,(b)表示护面罩的打开动作状态。
图6表示图5中锁定机构的倾斜面部和抑制片之间的滑动构造。
图7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 图,(a)表示护面罩的全闭状态,(b)表示护面罩的打开动作状态。
图8是有关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 图,(a)表示护面罩的全闭状态,(b)表示护面罩的打开动作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帽护面罩的锁 定机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5至图6表示本发明 的第二实施方式,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8表示本发明 的第四实施方式。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安全帽是全罩式安全帽,但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全罩式安全帽,还包括开放式(^工少卜型)安全 帽。
图中的附图标记A为全罩式安全帽,附图标记1为安全帽本体,
附图标记2为护面罩,附图标记3为锁定机构,附图标记4为嵌合部, 附图标记5为突起部,附图标记6为操作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全罩式安全帽A是如下这样众所周知 的安全帽,即,其具有安全帽本体1,在开口设有确保戴帽者视野 用的前面开口部11的最外层的帽体12的内侧装备緩冲村(未图示), 在该緩冲衬的内侧装备对应于戴帽者头部的头部内装体(未图示)及 分别对应于戴帽者双颊部的颊部内装体(未图示)而成;护面罩2, 可朝上下方向转动地支承于该安全帽本体1的左右侧部上,通过上下 转动而开闭上述开口部11。
附图标记13是控制护面罩2的开闭动、同时可调整其开度的周知 的开度调整机构。
附图标记14是在护面罩2全闭时从安全帽本体1的下顎保护部 15跨设于护面罩2的轴支承部16附近的台阶部,在护面罩2的全闭 时收容护面罩2,使得护面罩2的表面与从下颚保护部至上述轴支承 部16的安全帽本体1的表面成为大致同一个面。
并且,附图标记17是用于支承上述操作件6、同时供戴帽者以自 己的手操作该操作件6的凹状的空间,该空间17被形成为支承操作件 6的支承面17A与台阶部14的表面成为同一个面。
上述锁定机构3跨安全帽本体1和护面罩2地配设在图中全罩式 安全帽A的偏左側。
锁定机构3由护面罩2侧的上述嵌合部4、和安全帽本体1侧的 突起部5及操作件6构成。
嵌合部4是如下这样的长孔状构件,即,在护面罩2的下端部21 附近,且在护面罩2全闭时与上述台阶部14的表面相向的部位,沿着 护面罩2的纵长方向开孔设置而成。
突起部5突出设置在上述台阶部14上,在所述护面罩2全闭时与 上述嵌合部4嵌合。
并且,突起部5的前端成为呈球状的球状部51,在护面軍2的开 闭动作中,护面罩2或嵌合部4超过突起部5的时候,沿着球状部51
的球面引导护面罩2的下端部21或嵌合部4的边缘部41。
操作件6被支承在上述空间17的支承面17A上,能够朝与护面 罩2的纵长方向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转动。
上述操作件6将轴支承部61作为转动中心,将该转动中心作为界 线,在前方侧,形成有扩开护面罩2解除上述突起部5与嵌合部4的 嵌合的倾斜面部62、以及在将操作件6朝上方转动操作时供戴帽者的 手指(未图示)触摸的手指接触面部63,在后方侧,形成有在护面罩 2的全闭状态下防止护面罩的扩开的抑制片64。
上述倾斜面部62从上端部朝向下端部,沿厚度朝安全帽本体1 的外方增加的倾斜方向形成,该倾斜面部62的上端部位于护面罩2 的下端部的下方,通过操作件6的转动,而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 的方向插入到全闭状态的护面罩2和台阶部14之间。
上述手指接触面部63从倾斜面部62的下端侧朝向台阶部14侧形 成为平面状,通过将该手指接触面部63向上方推起,而使操作件6 向上方转动。
上述抑制片64被立起形成为与全闭状态的护面罩2的表面相向, 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抑制片64正对于上述突起部5和嵌合部4, 由此防止护面罩2向外方脱开,保持上述突起部5和嵌合部4的嵌合 状态。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由锁定机构3进行的护面罩2的关闭操作。
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如图2(a)、图3(a)、图3(b)所 示那样,上述突起部5和嵌合部4为嵌合状态,且操作件6的倾斜面 部62的上端部位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下方,另一方面,抑制片 64正对于上述突起部5和嵌合部4。
当从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起,朝上方推起上述操作件6的手指接 触面部63时,如图2(b)所示那样,以上述轴支承部61为转动中心, 倾斜面部62朝上方转动,另一方面,抑制片64朝下方转动。
朝上方转动的倾斜面部62如图4 (a)、图4(b)所示那样,其上 端部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方向插入全闭状态的护面軍2和台阶部 14之间,进而,通过连续的朝上方转动, 一边朝上方推起护面罩2的 下端部21, —边由倾斜面部62的倾斜面将护面軍2沿着向外方扩开 的方向引导。
另一方面,朝下方转动的抑制片64如图2 (b)、图4 (a)、图4 (b )所示那样,从上述突起部5与嵌合部4的正对状态起朝向护面罩 2的下端部21的下方移动,成为不会对由上述倾斜面部62向外方扩 开护面罩2的动作带来阻碍的位置。
护面罩2由倾斜面部62朝外方扩开,嵌合部4到达突起部5的球 状部51时,通过作用于护面罩2的朝上方的上推力,嵌合部4的边缘 部41被球状部51引导,朝上方移动的同时向外方移动,解除嵌合部 4与突起部5的嵌合。
并且,在解除了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的状态下,倾斜面部 62,被插入护面罩2和台阶部14之间直到其下端部为止,成为护面罩 2的下端部21的所有厚度位于倾斜面部62的外侧的状态,即,成为 护面罩2最为扩开的状态,戴帽者的手指挂在手指接触部63和护面罩 2的下端部21上。
并且,在护面罩2最为扩开的状态下,朝下方转动的抑制片64 的下端与空间17的壁面部17B接触,而使得抑制片64向下方的转动 被阻止,使倾斜面部62朝上方转动的操作件6的转动动作成为被限制 的状态,但由于手指接触部63因转动而方向充分改变,因而,戴帽者 几乎不用移动手指,能够以连续的动作仅挂在护面罩2的下端部21 上就使该护面罩2朝上方转动,可以将护面罩2设成为打开状态。
为了将上述护面罩2从打开状态设成为全闭状态,只要将护面罩 2朝下方按下即可,不管操作件6处于其转动范围的何处,护面罩2 的下端部21与倾斜面部62上的台阶部62A接触, 一边使操作件6朝 下方转动一边到达突起部5的球状部51时,通过作用于护面罩2的朝 下方的下推力,该下端部21被球状部51引导,朝下方移动的同时朝 外方移动,护面罩2的里面正对于球状部51。 并且,在此状态之下,通过使护面罩2进一步朝下方转动,从护 面罩2扩开的状态回复成原来的形状,嵌合部4嵌合于突起部5,护 面罩2成为全闭状态。
此时,操作件6的倾斜面部62,通过朝下方转动的护面罩2的下 端部21而朝下方转动,因而,抑制片64朝上方转动而正对于上述突 起部5和嵌合部4,成为保持上述突起部5和嵌合部4嵌合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可以与由操作件6进行的嵌合部4 和突起部5的嵌合解除操作连续地进行护面罩2的打开动作。
并且,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之下,除了由嵌合部4与突起部5 的嵌合形成的全闭状态的保持外,还通过操作件的抑制片64来防止护 面罩2的扩开,保持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
因而,可靠地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而且,可以使嵌合部与突 起部的嵌合解除操作更加容易。
即,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具有解除上述嵌合状态以及保持嵌 合状态的操作件6,该操作件6由倾斜面部62和抑制片64构成,该 倾斜面部62被插入护面罩2和安全帽本体1的台阶部14 (外面部) 之间,以将护面罩2朝外方扩开而解除嵌合部4与突起部5之间的嵌 合的方式倾斜,抑制片64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与护面罩2的外面 相向,防止护面罩2的扩开。
倾斜面部62和抑制片64被轴支承为,以操作件6的转动中心为 界线而位于一方侧和另一方侧,向相对护面罩2的下端部21交替地靠 近 离开的方向转动。
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62朝靠近护面罩2的下 端部21的方向转动的操作件6的转动,抑制片64朝从护面罩2的下 端部21离开的方向转动,解除护面罩2的扩开的按压,同时,通过倾 斜面部62的朝上述方向的转动,该倾斜面部62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 21側插入该护面罩2和安全帽本体1的上述台阶部14之间,沿着倾 斜面部62的倾斜,将护面罩2朝外方扩开。
接着,基于图5以及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全罩式安全帽是与在第一实施方式 所例示的同样的安全帽,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图示护面罩的锁定 机构的主要部分并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由护面罩2侧的上述嵌合部4、和安全 帽本体1侧的突起部5及操作件6,构成。
另外,嵌合部4及突起部5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 式同样,因而,付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兑明。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件6,由倾斜面部6A和抑制片6B两个独立的 部件构成,该倾斜面部6A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方向插入全闭状态 的护面罩2和台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图示)之间,将护面罩2朝 外方扩开,该抑制片6B与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限制该护面罩2的 扩开。
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部6A被支承在上述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 未图示)的支承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图示)上,可沿相对护面罩2 的下端部21靠近(图面中的上方)'离开(图面中的下方)的方向直 线滑动,而且时常受到朝向离开方向的施力。
本实施方式的抑制片6B被支承在支承面上,与上述倾斜面部6A 的滑动联动,可朝相对该倾斜面部靠近(图面中的左方) 离开(图面 中的右方)的方向直线滑动,而且时常受到朝向接近方向的施力。
而且,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6A朝上方滑动,抑制片6B解除对护 面罩2的抑制,另一方面,倾斜面部6A将护面罩2朝外方推压扩开, 解除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
具体说明上述倾斜面部6A和抑制片6B的构成。
倾斜面部6A形成为厚度从上端部朝下端部且朝向安全帽本体的 外方增加的倾斜方向。
并且,在倾斜面部6A中,在其下侧的侧面侧形成有朝靠近抑制 片侧的方向倾斜的压动倾斜面61A,从该压动倾斜面61A的终端部朝 下方连续地形成有在向上方滑动操作时接触戴帽者手指的手指接触面 部62A。
而且,如图6所示那样,在倾斜面部6A的里面,形成有可相对 于设置在固定于上述支承面的基板6C上的滑动导轨61C滑动地嵌合 的滑动槽63A,在该滑动槽63A中,跨该滑动槽63A下边缘侧和滑动 导轨61C的下端侧配设有弹簧64A。
上述弹簧64A朝向使倾斜面部6A时常向下方滑动的方向施力, 在朝倾斜面部6A向上方滑动时该弹簧64A收缩,倾斜面部6A朝下 方的滑动通过在收缩的弹簧64A回复时作用的作用力来进行。
而且,在倾斜面部6A的里面,在上述滑动槽63A的下方形成有 第二滑动槽65A,该第二滑动槽65A嵌合于设置在上述基板6C上的 滑动引导突起62C。
抑制片6B在与上述压动倾斜面部61A面对的前端部形成有朝与 该压动倾斜面部61A的倾斜相同的方向倾斜的接触倾斜面部61B,另 一方面,在后端部上朝上方突出地设置有抑制护面罩2的外面的抑制 突起62B。
并且,如图6所示那样,在抑制片6B的里面,形成有可相对于 设置在上述基板6C中的滑动导轨63C滑动地嵌合的滑动槽63B,在 该滑动槽63B中,跨该滑动槽63B左边缘侧和滑动导轨63C的侧边缘 侧配设有弹簧64B。
上述弹簧64B时常朝向使抑制片6B向倾斜面部6A侧滑动的方向 施力,并使上述接触倾斜面部61B对上述压动倾斜面部61A按压地接
并且,伴随上述倾斜面部6A朝上方的滑动,在压动倾斜面部61A 向上方跟踪时,根据该压动倾斜面部61A与上述接触倾斜面部61B的 倾斜关系,抑制片6B朝右方向滑动,使抑制突起62B到达护面罩2 的下端部21的外侧的非相向位置。
而且,在抑制片6B朝右方向滑动时,上述弹簧64B收缩,抑制 片6B朝左侧的滑动通过在收缩的弹簧64B回复时作用的作用力而进 行。
而且,在抑制片6B的里面,在上述滑动槽63B的左侧形成有第二滑动槽65B,该第二滑动槽65B嵌合于设置在上述基板6C上的滑 动引导突起64C。
另夕卜,本实施方式的护面罩2的抑制突起62B成为相向及非相向 的方式如下,即,护面罩2的下端部21,以使非相向位置比相向位置 更位于上方的方式设置台阶而形成,在抑制突起62B处于相向位置时, 护面罩2的下端部21处于抑制突起62B的上端621B的下侧,在抑制 突起62B处于非相向位置时,护面罩2的下端部21处于抑制突起62B 的上端621B的上侧,在护面軍2朝外方扩开的时候,该护面罩的下 端部21通过抑制突起62的上端621B的上侧。
并且,上述压动倾斜面部61A和接触倾斜面部61B的构成,是将 传递机;。 、、',-、 、。、、_''、
下面,说明由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进行的护面罩2的开闭 操作。
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如图5(a)所示那样,上述突起部5 和嵌合部4为嵌合状态,且倾斜面部6A的上端部位于护面罩2的下 端部21的下方,另一方面,抑制片6B与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
当从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抵抗弹簧64A的作用力朝上方推起上 述倾斜面部6A的手指接触面部62A时,如图5(b)所示那样,根据 该压动倾斜面61A与上述接触倾斜面部61B的倾斜关系,抑制片6B 朝右方向滑动,抑制突起62B的上端621B移动至护面罩2的下端部 21的下方,成为不会对护面罩2朝外方的扩开动作带来阻碍的位置。
朝上方滑动的倾斜面部6A,如图4(a)、图4(b)所示那样,其 上端部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方向插入全闭状态的护面罩2和台阶部 之间,进而,通过朝上方的连续的滑动,将护面罩2的下端部21朝上 方推起的同时,以倾斜面部6A的倾斜面将护面罩面2向着朝外方扩 开的方向引导。
下面,护面罩2可以进行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护面罩 同样的动作,通过解除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以及由戴帽者手指
对护面罩2朝上方的转动,可以将护面罩2设成为打开状态。
在该护面罩2的打开状态下,戴帽者的手指从倾斜面部6A离开, 该倾斜面部6A通过弹簧64A的作用力朝下方滑动而回复到原来的位 置,伴随该倾斜面部6A的回复,上述抑制片6B也通过弹簧64B的作 用力朝左方滑动而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因而,若使上述护面罩2从打 开状态朝下方转动,使嵌合部4和突起部5嵌合的话,则上述抑制片 6B与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成为保持上述突起部5和嵌合部4的嵌合 的状态(未图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可以与由操作件6,进行的嵌合 部4和突起部5的嵌合解除操作连续地进行护面罩2的打开动作。
并且,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除了由嵌合部4和突起部5的 嵌合形成的全闭状态的保持外,还由操作件6,的抑制片6B防止护面 罩2的扩开而保持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
因此,可靠地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而且可以使嵌合部与突起 部的嵌合解除操更加容易。
即,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具有解除上述嵌合状态以及保持 嵌合状态的操作件6',该操作件6'由倾斜面部6A和抑制片6B构成, 该倾斜面部6A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侧插入该护面罩2和安全帽本 体l的台阶部(外面部)之间,将护面罩2朝外方扩开,解除嵌合部 4与突起部5的嵌合地倾斜,该抑制片6B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与 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防止护面罩2的扩开。
上述倾斜面部6A和抑制片6B被支承为,朝相对于护面罩2的下 端部21交替靠近 离开的方向滑动,且抑制片6B与靠近上述倾斜面 部6A的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方向上的滑动联动,从与护面罩2的 外面相向的位置滑动到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外侧的非相向位置。
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6A朝靠近护面罩2的 下端部21的方向滑动,经由压动倾斜面部61A和上述接触倾斜面部 61B,抑制片6B滑动至相向的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外侧方向,将 护面罩2的扩开的抑制设成为解除状态的同时,通过倾斜面部6A朝
上述方向的滑动使该倾斜面部6A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侧插入护面 罩1和安全帽体21的上述台阶部之间,沿着倾斜面部6A的倾斜,将 护面罩2朝外方扩开。
接着,基于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全罩式安全帽是与在第一实施方式 所例示的安全帽相同的安全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图示护面罩 的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并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由护面罩2侧的上述嵌合部4、和安全 帽本体1侧的突起部5以及操作件6"构成。
另外,嵌合部4及突起部5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 式相同,因而付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件6"由独立的两个部件构成,即倾斜面部6D 和抑制片6E构成,该倾斜面部6D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方向插入 全闭状态的护面罩2和台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图示)之间,将护 面罩2朝外方扩开,该抑制片6E与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抑制该护 面罩2的扩开。
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部6D被支承在上述空间(在本实施方式未 图示)的支承面(在本实施方式未图示)上,可以朝相对于护面罩2 的下端部21靠近(图面中的上方)'离开(图面中的下方)的方向直 线滑动,且时常受到朝向离开的方向的施力。
本实施方式的抑制片6E被支承在支承面上,与上述倾斜面部6D 的滑动联动,可以朝相对于该倾斜面部靠近(图面中的左方)'离开(图 面中的右方)的方向转动。
而且,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6D朝上方滑动,抑制片6E解除对护 面罩2的抑制,另一方面,倾斜面部6D将护面罩2朝外方推压扩开, 解除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
具体说明上述倾斜面部6D和抑制片6E的构成。
倾斜面部6D形成为厚度从上端部朝向下端部且朝安全帽本体的 外方增加的倾斜方向。并且,在倾斜面部6D中,在其下侧形成有供戴帽者的手指接触 的手指接触面部61D,在该手指接触面部61D的右侧面形成有齿轮状 部6F,该齿轮状部6F构成将倾斜面部6D的上下滑动转换为上述抑 制片6E的转动的机构的一部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部6D由第二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结 构施加作用力,而能够上下方向滑动地被安装(未图示)。
抑制片6E可朝上下方向转动地被支承,在与上述倾斜面部6D面 对的尖端部形成有齿轮状部6G,该齿轮状部6G构成将上述倾斜面部 6D的上下滑动转换为上述抑制片6E的转动的机构的一部分,该齿轮 状部6G与上述齿轮状部6F啮合,另一方面,在后端部朝上方突出地 设置有抑制护面罩2的外面的抑制突起61E。
即,伴随上述倾斜面部6D朝上方的滑动,上述齿轮状部6F朝上 方跟踪时,根据齿轮状部6G和齿轮状部6F的啮合关系,通过抑制片 6E朝向使上述抑制突起61E向下方移动的方向转动,而使该抑制突 起61E到达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下侧的非相向位置。
并且,在使抑制片6E的抑制突起61E回复到与护面罩2的外面 的相向位置时,若戴帽者的手指从朝上方滑动的倾斜面部6D离开, 则倾斜面部6D由作用于该倾斜面部6D的朝下方的作用力而朝下方滑 动。
而且,伴随着该滑动,上述齿轮状部6F朝下方跟踪时,根据齿 轮状部6G和齿轮状部6F的啮合关系,通过抑制片6E朝向使上迷抑 制突起61E朝上方移动的方向转动,而使该抑制突起61E到达与护面 罩2的外面相向的相向位置相同的位置。
下面,说明由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进行的护面罩2的开闭操作。
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如图7(a)所示那样,上述突起部5 和嵌合部4为嵌合状态,且倾斜面部6D的上端部位于护面罩2的下 端部21的下方,另一方面,抑制片6E与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
当从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起,抵抗作用力地将上述倾斜面部6D
的手指接触面部61D朝上方推起时,根据上述齿轮状部6F和齿轮状 部6G的啮合关系,抑制片6E朝向使上述抑制突起61E朝下方移动 的方向转动,而该抑制突起61E的上端61IE朝护面罩2的下端部21 的下方移动,成为不会对护面罩2朝外方的扩开动作带来阻碍的位置。 朝上方滑动的倾斜面部6D,如图7(b)所示那样,通过与上述 第二实施方式的倾斜面部6A同样的动作,将护面罩2朝向外方扩开 的方向引导。
下面,护面罩2进行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同样的动作, 通过解除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以及由戴帽者的手指向上方转动 护面罩2,从而可以将护面罩2设成为打开状态。
在该护面罩2的打开状态下,倾斜面部6D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 同样,由作用力朝下方滑动而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因而,伴随该倾斜 面部6D的回复,根据上述齿轮状部6F和齿轮状部6G的啮合关系, 抑制片6E朝向使上述抑制突起61E朝上方移动的方向转动,该抑制 突起61E到达与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未图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可以与由操作件6"进行的嵌合 部4和突起部5的嵌合解除操作连续地进行护面罩2的打开动作。
并且,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除了由嵌合部4和突起部5的 嵌合进行的全闭状态的保持外,还通过操作件6"的抑制片6E防止护 面罩2的扩开,保持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
因此,可靠地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而且,可以使嵌合部和突 起部的嵌合解除操作更加容易。
即,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具有解除上述嵌合状态以及保持嵌 合状态的操作件6",该操作件6"由倾斜面部6D和抑制片6E构成, 该倾斜面部6D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侧插入该护面罩2和安全帽本 体l的台阶部(外面部)之间,将护面罩2朝外方扩开,解除嵌合部 4与突起部5的嵌合地倾斜,该抑制片6E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与 护面罩2的外侧相向,防止护面罩2的扩开。
而且,支承上述倾斜面部6D,使其朝相对护面罩2的下端部21
靠近'离开的方向滑动,另一方面,轴支承抑制片6E,使其朝相对护 面罩2的下端部21靠近.离开的方向转动,跨着这些倾斜面部6D和 抑制片6E夹设传递机构(齿轮状部6F、 6G),该传递机构将倾斜面 部6D朝接近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方向的滑动作为抑制片6E朝从 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离开的方向的转动而进行传递。
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6D朝靠近护面罩2的 下端部21的方向滑动,而抑制片6E朝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离开 方向转动,成为解除护面罩2的扩开的抑制的状态,同时,在倾斜面 部6D的朝上述方向的滑动作用下,该倾斜面部6D从护面罩2的下端 部21侧插入该护面罩2和安全帽本体1的上述台阶部之间,沿着倾斜 面部6D的倾斜将护面罩2朝外方扩开。
接着,基于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全罩式安全帽,与在第一实施方式 所例示的安全帽同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图示护面罩的锁定机 构的主要部分并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由护面罩2侧的上述嵌合部4、和安全 帽本体1侧的突起部5及操作件6",构成。
另外,嵌合部4及突起部5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 式相同,因此,付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件6",由独立的两个部件、即倾斜面部6H和抑 制片6I构成,该倾斜面部6H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方向插入全闭 状态的护面罩2和台阶部(在本实施方式未图示)之间,将护面罩2 朝外方扩开,该抑制片6I与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抑制该护面罩2的 扩开。
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部6H被支承在上述空间(在本实施方式未 图示)的支承面(在本实施方式未图示)上,可朝相对护面罩2的下 端部21靠近(图面中的上方)'离开(图面中的下方)的方向转动,
且时常受到朝向离开的方向的施力。
本实施方式的抑制片6I被支承在上述支承面上,与上述倾斜面部
6H的转动联动,可沿相对护面罩2的下端部21靠近(图面中的上 方)*离开(图面中的下方)的方向滑动。
而且,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6H朝上方转动,抑制片6I解除对护 面罩2的抑制,另一方面,倾斜面部6H将护面罩2朝外方按压扩开, 而解除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
具体地说明上述倾斜面部6H和抑制片6I的构成。
倾斜面部6H被轴支承在上述支承面上,相对于护面罩2的纵长 方向的接线能够朝垂直方向转动。
上述倾斜面部6H以轴支承倾斜面部6H的支轴62H作为转动中 心,形成为厚度从上端部朝下端部且向安全帽本体1的外方增加的倾 斜方向,在其下端部上,形成有在将倾斜面部6H朝上方转动操作时、 供戴帽者手指接触的手指接触面部61H,该倾斜面部6H的上端部位 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下方。
并且,该倾斜面部6H通过其转动而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方向 插入全闭状态的护面罩2和台阶部(在本实施方式未图示)之间。
上迷手指接触面部61H从倾斜面部6H的下端侧朝向上述台阶部 侧形成为平面状,通过将该手指接触面部61H朝上方推起,从而使倾 斜面部6H朝上方转动。
而且,在轴支承倾斜面部6H的支轴62H的周围,巻绕有将对倾 斜面部6H朝上方的转动施加朝下方转动的作用力的巻簧63H,通过 在倾斜面部6H侧固定该巻簧63H的一端部,在上述支承面侧固定另 一端部,对倾斜面部6H朝上方的转动施加上述的朝下方转动的作用 力。
而且,在倾斜面部6H的轴支承板部63H的图面中右侧面形成有 齿轮状部6J,该齿轮状部6J构成为与上述支轴62H为同心,将倾斜 面部6H的上下转动作为上述抑制片6I的上下滑动而进行传递的传递 机构的一部分。
抑制片6I可朝上下方向滑动地被支承,在与上述倾斜面部6H面 对的侧面部形成有齿轮状部6K,该齿轮状部6K构成为将上述倾斜面
部6H的上下转动作为上述抑制片61的上下滑动而进行传递的传递机 构的一部分,该齿轮状部6K相对上述齿轮状部6J啮合,另一方面, 在上端部朝上方突出地设置有抑制护面軍2的外面的抑制突起611。
另外,该抑制片6I的上下滑动支承结构,例如可如上述第二实施 方式所示那样,通过与倾斜面部侧的滑动槽和上述支承面侧的滑动导 轨61C能够滑动地嵌合的构造同样的构造进行实施(未图示)。
即,伴随上述倾斜面部6H朝上方的转动,上述齿轮状部6J朝同 方向跟踪转动时,根据齿轮状部6J和齿轮状部6K的啮合关系,通过 抑制片6I朝向使上述抑制突起61I朝下方移动的方向滑动,从而使该 抑制突起61I到达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下侧的非相向位置(参照图 8(b))。
并且,在使抑制片6I的抑制突起61I回复到与护面罩2的外面的 相向位置时,若戴帽者的手指从朝上方转动的倾斜面部6H离开,则 倾斜面部6H通过作用于该倾斜面部6H的朝下方的作用力而朝下方转 动。
并且,伴随该转动,上述齿轮状部6J朝下方跟踪转动时,根椐齿 轮状部6J与齿轮状部6K的啮合关系,通过抑制片6I朝向使上述抑 制突起611朝上方移动的方向滑动,从而使该抑制突起611到达与护 面罩2的外面相向的相向位置同样的位置。
下面,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的护面罩2的开闭操作。
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如图8(a)所示那样,上述突起部5 和嵌合部4为嵌合状态,且倾斜面部6H的上端部位于护面罩2的下 端部21的下方,另一方面,抑制片61的抑制突起611与护面罩2的 夕卜面相向。
当从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起,抵抗作用力使上述倾斜面部6H的 手指接触面部61H朝上方转动时,根据上述齿轮状部6J与齿轮状部 6K的啮合关系,抑制片6I朝向使上述抑制突起61I朝下方移动的方 向滑动,该抑制突起611的上端611I移动到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
下方,成为不会对护面罩2朝外方的扩开动作带来阻碍的位置。
朝上方转动的倾斜面部6H,如图8 (b)所示那样,通过与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面部6同样的动作,将护面軍2朝向外方扩开的 方向引导。
下面,护面罩2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同样的动作, 通过嵌合部4和突起部5的嵌合解除以及由戴帽者的手指进行的护面 罩2朝上方的转动,可以将护面罩2设成为打开状态。
在该护面罩2的打开状态下,倾斜面部6H通过使其朝下方转动 的作用力,朝下方转动而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因而,伴随该倾斜面部 6H的回复,根据上述齿轮状部6J与齿轮状部6K的啮合关系,抑制 片61朝向使上述抑制突起611朝上方移动的方向滑动,该抑制突起611 到达与护面罩2的外面相向的相向位置同样的位置(未图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可以与由操作件6",进行的嵌合 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解除操作连续地进行护面罩2的打开动作。
并且,在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下,除了由嵌合部4和突起部5的 嵌合而保持全闭状态之外,还通过操作件6",的抑制片6I来防止护面 罩2的扩开,从而保持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
因此,可靠地保持护面罩2的全闭状态,而且,可以使嵌合部和 突起部的嵌合解除操作更加容易。
即,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3",,在安全帽本体1侧具有解除上 述嵌合部4与突起部5的嵌合状态的操作件6",,该操作件6",支承上 述倾斜面部6H使其相对护面罩2的下端部21靠近'离开地上下转动, 另一方面,支承上述抑制片6I使其相对护面罩2的下端部21靠近-离 开地上下滑动,跨着这些倾斜面部6H和抑制片6I夹设有将倾斜面部 6H靠近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的向上方的转动作为抑制片6I的朝向从 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离开的方向的下方滑动而进行传递的传递机构 (齿轮状部6J、 6K)。
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6H朝靠近护面罩2的 下端部21的方向转动,从而抑制片6I朝从护面罩2的下端部21离开的方向滑动,成为将对护面罩2扩开的抑制解除的状态,同时,在倾 斜面部6H朝上述方向的转动的作用下,该倾斜面部6H从护面罩2 的下端部21侧插入该护面罩2和安全帽本体1的上述外面部之间,沿 着倾斜面部6H的倾斜将护面罩2朝外方扩开。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由不脱离权利 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的范围的构成加以实施。
权利要求
1. 一种安全帽的护面罩的锁定机构,用于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所述护面罩通过上下方向的转动来开闭确保戴帽者视野的安全帽本体的前面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护面罩的下端部侧或与全闭状态下护面罩的上述下端部侧相向的安全帽本体中任一方设置突起部,在另一方设置嵌合部,通过突起部与嵌合部的嵌合来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向外方扩开护面罩而解除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其中,上述锁定机构在安全帽本体侧具有操作件,该操作件包括解除上述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状态的倾斜面部,和保持嵌合状态的抑制片;该操作件被轴支承,以操作件的转动中心作为界线而位于一方侧和另一方侧,朝相对护面罩的下端部交替地靠近·离开的方向转动;借助使上述倾斜面部朝靠近护面罩的下端部的方向转动的操作件的转动,抑制片朝离开护面罩的下端部的方向转动,解除对护面罩扩开的抑制,同时,利用倾斜面部朝上述方向的转动,该倾斜面部从护面罩的下端部侧被插入该护面罩和安全帽本体的上述外面部之间,沿着倾斜面部的倾斜向外方扩开护面罩。
2. —种安全帽的护面罩的锁定机构,用于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 所述护面罩通过上下方向的转动来开闭确保戴帽者视野的安全帽本体 的前面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护面罩的下端部侧或与全闭状态下护面罩的上述下端部侧相向 的安全帽本体中任一方设置突起部,在另一方设置嵌合部,通过突起 部与嵌合部的嵌合来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向外方扩开护面罩而解 除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其中,上述锁定机构在安全帽本体侧具有操作件,该操作件包括解除 上述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状态的倾斜面部,和保持嵌合状态的抑制片;该操作件支承上述倾斜面部以便朝相对护面罩的下端部靠近 离 开的方向转动,另一方面,支承上述抑制片以便朝相对护面罩的下端 部靠近.离开的方向滑动,在该些倾斜面部和抑制片上夹设传递机构, 该传递机构将倾斜面部朝靠近护面罩下端部的方向的转动作为抑制片朝离开护面罩下端部的方向的滑动而进行传递;通过使上述倾斜面部朝靠近护面罩下端部的方向转动,抑制片朝 离开护面罩下端部的方向滑动,成为将对护面罩扩开的抑制解除的状 态,同时,利用倾斜面部朝上述方向的转动,该倾斜面部从护面罩的 下端部侧被插入该护面罩和安全帽本体的上述外面部之间,沿着倾斜 面部的倾斜向外方扩开护面罩。
3. —种安全帽的护面罩的锁定机构,用于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所述护面罩通过上下方向的转动来开闭确保戴帽者视野的安全帽本体 的前面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护面罩的下端部侧或与全闭状态下护面罩的上述下端部侧相向 的安全帽本体中任一方设置突起部,在另一方设置嵌合部,通过突起 部与嵌合部的嵌合来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向外方扩开护面罩而解 除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其中,上述锁定机构在安全帽本体侧具有操作件,该操作件包括解除 上述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状态的倾斜面部,和保持嵌合状态的抑制 片;通过操作上述操作件,上述倾斜面部与上述抑制片联动,抑制片 从护面罩的下端部离开而成为将对护面罩扩开的抑制解除的状态,同 时,倾斜面部从护面罩的下端部侧被插入该护面罩和安全帽本体的上 述外面部之间,沿着倾斜面部的倾斜向外方扩开护面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帽护面罩的锁定机构,其能够可靠地保持护面罩的全闭状态,而且可使嵌合部与突起部的嵌合解除作更为简单。在安全帽本体的外面部设置有包括操作件的锁定机构,该操作件从外方压住护面罩全闭时的护面罩,并且在打开的时候通过向外方扩开护面罩而将突起部相对嵌合部的嵌合解除。
文档编号A42B3/18GK101204255SQ200710091490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4日
发明者新井理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新井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