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68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带扣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适用于衣物、 鞋类的绳带系紧的扣具。
背景技术
10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扣具,其包含一个本体1、 一个固设在该本
体1上的拉掣单元2及一个圈绕在该本体1及拉掣单元2外部的固定 环圈3。该本体1具有一支轴枢件4、 一个轴设在该轴枢件4一侧的第 一系带座5及一个轴设在该轴枢件4另一侧的第二系带座6。该第一、 二系带座5、 6各具有一个呈纵向贯穿的穿孔501、 601、 一个沿长方向
15 延伸且横向与该穿孔501、 601互相贯的导槽502、 602及一支可沿该 导槽502、 602相对于穿孔501、 601滑动的销杆503、 603。该拉掣单 元2利用细线缝接定位于第一、二系带座5、 6的一个摆动端部上。
当施力将该拉掣单元2向上提起时,可牵动该第一、二系带座5、 6以轴枢件4为转动中心同时旋动,即可使销杆503、 603沿导槽502、
20 602产生位移,促使销杆502、 602解除对绳带元件的压制,以达到解 除系紧目的。
虽然,上述的扣具可达到对绳带元件系紧目的且止回效果佳,但 是仍然具有下列缺陷
一、 该本体1具有轴枢件4、第一系带座5及第二系带座6,且第 25二系带座6必须设置细绳索与该拉掣单元2连结,整体的组成构件较多。
二、 第一系带座5及第二系带座6必须以该轴枢件4穿过后,再 对该轴枢件4施以铆头作业,且第二系带座6与该拉掣单元2间必须
再穿设细绳索予以连结,整体的制造、组配较为复杂。 30 三、该本体1的体积较大,该拉掣单元2无法完全遮蔽该本体1 。
再如图2所示,现有另一种鞋带扣具包含一个拉掣单元7、 一个固
接在该拉掣单元7上的固定座8、两根连结在固定座8与该拉掣单元7 上的挠性环索9、两个呈可滑动地套设在该挠性环索9上的夹制件9,、 一个圈绕在该固定座8及拉掣单元7外部的固定环圈9"。所述夹制件 9'各具有两个滑套部901'及一个衔接在所述滑套部901,间的压杆部 5 902,。且该压杆部902,可将挠性环索9所产生的一个穿孔分隔成一个 趋近于固定座8的穿入部903,及一个介于压杆部902,与挠性环索9间 的穿出部904'。该固定环圈9"的两个端头互相重迭后再以一支铆钉贯 穿固定。
当鞋带元件由下朝上穿入穿入部903,,且绕过压杆部902,后,再 io由上而下穿出穿出部904,,利用脚部的撑张作用使得压杆部902,对鞋 带元件产生压制,即可使鞋带元件达到反向止回的目的。
虽然,上述的鞋带扣具可对鞋带元件产生咬合效果佳及解除系紧 操作容易的作用,但是要能达成夹制、松脱目的,必须在挠性环索9 上设置夹制件9',整体的构件也较多,且夹制件9'必须设置穿孔才能 15 供挠性环索9穿设、挠性环索9又必须与该拉掣单元7穿设连结,在 制造、组配上也较为复杂、麻烦,且也有体积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组配容易且可使
20绳带系紧操作容易、确实系紧的扣具。
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可供两根绳带元件达到系紧定位目的,并包 含一个本体、 一个固设在该本体上的拉掣单元及一个连结在该本体及 该拉掣单元上的系紧单元。该本体具有一条中线,且沿一个垂直于该 中线的长方向延伸。该拉掣单元具有一个固定在该本体上的中间部及
25两个沿该长方向延伸且与该中间部连结的拉掣部。该系紧单元具有两 个沿该长方向对称连结在该本体两侧的定位环件及两个设置在所述定 位环件上方且连结在所述拉掣部上的活动环件,所述定位环件呈环框 状,并各具有一个连接在该本体上的内侧端部、 一个与该内侧端部呈 相反设置的外侧端部及一个介于该内侧端部与该外侧端部间的穿孔,
30所述活动环件呈中空环圈状,并具有一个位于内侧端部与外侧端部间 的夹制部,所述夹制部可将穿孔各分隔成一个趋近该本体的穿入部及
一个趋近于外侧端部的穿出部,绳带元件由下朝上穿入穿入部且绕过 摆动端部后,可再由上而下穿出穿出部,且活动环件受拉掣部连动, 可使夹制部由趋近于该外侧端部的一个系紧位置,移位至远离于该外 侧端部的一个松脱位置。 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本体与该系紧单元的配合,
可使绳带件达到系紧目的,且本体及系紧单元的构件简单、制造组配 容易,系紧单元与拉掣单元的连结容易、整体体积也相当小。


10 图1是现有一种扣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是现有另一种扣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说明该扣具安
15装在一只鞋子上;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说明拉动一个 拉掣单元可连动一个系紧单元的两个活动环件且使两根绳带元件产生
松脱作用。
20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扣具的较佳实施例,可安装在一 只鞋子300上,且可供两根穿设在该鞋子300上且呈绳段状的绳带元 件200达到系紧定位目的,本实施例的绳带元件200是从该鞋子300
25的两片鞋带孔片310穿出的鞋带,并各具有一个趋近于鞋子300的定 位端部210及一个与该定位端部210呈相反设置的末端部220。定义该 鞋子300具有一条位于鞋带孔片310间的中线L。该扣具100包含一个 本体10、 一个固设在该本体10上的拉掣单元20、 一个连结在该本体 10与该拉掣单元20上的系紧单元30及一围绕在该本体10与该拉掣单
30 元20外部的固定环圈40。除了图5中的扣具100接近真实比例外,其 余各图是将该扣具100的比例放大绘制,以便了解,且以下说明的图4
及图6也相同。另外,虽然以下实施例是以安装于鞋子作应用,但是 服饰、背包、帽子...或其他需利用绳带元件绑缚的物品均为本实用新 型扣具的可应用范畴。
该本体10是以金属板片采用冲压方式组配而成,并具有一个对应 5该中线L且呈板片状的顶板件11、一个固设在该顶板件11上的扣钉件 12及一个固定在该顶板件11底部的扣环件13。
该顶板件11沿一个长方向X延伸,并具有一个第一侧部lll、 一 个沿该中线L与该第一侧部111相反设置的第二侧部112、两个设于该 第一、二侧部lll、 112间的卡孔113及多个设于该第一、二侧部lll、 io 112的固定孔114。
该扣钉件12具有一个呈T形的横压部121及三个由该横压部121 向下延伸而成且焊接固定在固定孔114中的钉脚122。
该扣环件13利用两个设于顶部的卡块131嵌入该顶板件11的卡 孔113中再进行焊接,而可稳固地固设在该顶板件ll底部(如图4所
15 示)。
该拉掣单元20以单一绳带的两端对接而成封闭环圈状,并具有一 个中间部21及两个沿该长方向X延伸且与中间部21连结成一体的拉 掣部22。该中间部21具有一条第一绳段211及一条与第一绳段211呈 平行的第二绳段212,该第一绳段211具有一个对接的接痕211',该接
20 痕211'的两侧分别受所对应扣钉件12的两支钉脚122刺穿而固定在该 顶板件11上(如图4所示),该第二绳段212也可受到一支钉脚122 刺穿而固定在该顶板件112上,该第一、二绳段211、 212分别夹制在 该横压部121与顶板件11间。所述拉掣部22呈环圈状。
该系紧单元30具有两个沿该长方向X对称连结在该顶板件11上
25的定位环件31、两个设置在定位环件31上方且呈可枢转地连结在该拉 掣单元20上的活动环件32。所述定位环件31与该顶板件11 一体成型 且呈中空环框状,并各具有一个连接在该顶板件11上的内侧端部311、 一个与该内侧端部311呈相反设置的外侧端部312及一个介于该内侧 端部311与该外侧端部312间的穿孔313。所述活动环件32也制成中
30 空环框状,且穿设连结在拉掣部22上,受拉掣部22连动可相对于定 位环件31产生趋近或远离,并各具有一个位于内侧端部311与外侧端
部312间的夹制部321,且如图4所示,夹制部321可将穿孔313各分 隔成一个趋近该本体10的穿入部313'及一个趋近于外侧端部312的穿 出部313",绳带元件200由下朝上穿入穿入部313',且绕过夹制部321 后,会再由上而下穿出穿出部313"。
5 该固定环圈40呈封闭环状,且对应该中线L圈绕在该本体10及
该拉掣单元20外部,其底侧受该扣环件13包覆束紧(如图4所示)。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当欲将该扣具100安装在该鞋子300 上时,使用者可将绳带元件200由下朝上穿入穿入部313',且穿绕过 活动环件32后,再由上而下穿出穿出部313",且使末端部220恰位于
io 夹制部321与外侧端部312间。并且利用拉掣单元20及绳带元件200 的末端部220可产生蝴蝶结的外观。
另外,当使用者的脚部套入鞋子300内部且拉掣绳带元件200的 末端部220朝远离于中线L的方向移动,直到脚部感觉至相当紧度且 释放对末端部220的施力时,利用脚部的撑张可使定位端部210保有
15相当大的张力,且此张力可驱动活动环件32的夹制部321朝远离中线 L的方向产生移动而对末端部220产生压制,而使得末端部220被夹制 部321及外侧端部312紧紧夹制,就可使绳带元件200达到反向止回 的目的。此时,夹制部321趋近于该外侧端部312,并位于一个系紧位 置。
20 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施力并将该拉掣单元20的拉掣部22向上
提起时,可牵动活动环件32的夹制部321相对于定位环件31的外侧 端部312向上位移,则可使得夹制部321与外侧端部312间的间隙加 大,此时,活动环件32受到拉掣部22连动,可使夹制部321移位至 远离于该外侧端部312的一个松脱位置,即可解除对末端部220的压
25制力,绳带元件200可顺利产生松脱,促使绳带元件200由穿出部313" 朝穿入部313'移动,以达到解除系紧目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扣具100对绳带元件200解除系紧时, 只需向上拉动该拉掣单元20即可连动系紧单元30,且导致活动环件 32对绳带元件200解除系紧。
30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如下
一、该本体10与活动环件32不需要彼此连结,即可利用活动环件32相对该本体10的趋近或远离,而达到对绳带元件200夹制或解 除系紧的操作,因此组成构件少、结构较为简化。
二、 该本体10与活动环件32无结构上的连结,且活动环件32直 接穿设连结在拉掣单元20上,该本体与活动环件32的形状结构简单、
5 制造组配容易。
三、 该本体10及活动环件32细薄,整体体积小。
权利要求1.一种扣具,其供两根绳带元件系紧定位,该扣具包含一个本体、一个安装在该本体上的拉掣单元及一个连结在该本体及该拉掣单元上的系紧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条中线,且沿一垂直于该中线的长方向延伸;该拉掣单元,具有一个固定在该本体上的中间部及两个沿该长方向延伸且与该中间部连结的拉掣部;该系紧单元,具有两个沿该长方向对称连结在该本体两侧的定位环件及两个设置在所述定位环件上方且分别连结在所述拉掣部上的活动环件,所述定位环件呈环框状,并各具有一个连接在该本体上的内侧端部、一个与该内侧端部呈相反设置的外侧端部及一个介于该内侧端部与该外侧端部间的穿孔,所述活动环件呈中空环圈状,并各具有一个位于内侧端部与外侧端部间的夹制部,所述夹制部将穿孔各分隔成一个趋近该本体的穿入部及一趋近于外侧端部的穿出部,所述绳带元件由下朝上穿入所述穿入部且绕过摆动端部,再由上而下穿出所述穿出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该系紧单元的定位环件 20 固设在该本体两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具有一个顶板 件及一个固设在该顶板件上的扣钉件,该顶板件具有一个第一侧部、 一个沿该中线与该第一侧部相反设置的第二侧部及多个设于该第一、25 二侧部的固定孔,该扣钉件具有一个横压部及多个由该横压部向下延 伸且焊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孔中的钉脚,该拉掣单元以单一条绳带的两 端对接而成封闭环圈状,该中间部具有呈平行的一条第一、二绳段, 该第一、二绳段分别夹制在该横压部与顶板件间,且受钉脚刺穿固定, 拉掣部呈环圈状。30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个对应该中线 圈绕在该本体及该拉掣单元外部的固定环圈,且该本体还具有一个固 定在底部且截面呈弧形的扣环件,该固定环圈的底侧受该扣环件包覆束紧o
专利摘要一种扣具,包含一个本体、一个安装在该本体上的拉掣单元及一个连结在该本体及该拉掣单元上的系紧单元。该系紧单元具有两个对称连结在该本体上的定位环件及两个连结在该拉掣单元的两个拉掣部上的活动环件。由此,两根绳带元件绕过该定位环件及活动环件就可被稳固夹制,且拉动该拉掣单元的拉掣部即可使得绳带元件达到松脱目的。
文档编号A44B11/25GK201001451SQ200720002149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6日
发明者刘坤钟 申请人:刘坤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