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拉杆手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175阅读:9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拉杆手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甩于行李箱的拉杆手把。
技术背景
现有的行李箱中,为了方便拖拉移动, 一般均会在箱的背侧安装 有拉杆,而拉杆为一可伸缩的结构体。配合拉杆的伸縮,在拉杆上端 结合有手把,并在手把上安装有按键,以致按压按键可通过联动件来 驱动拉杆内的伸縮扣锁机构,从而实现拉杆的伸縮动作。现有技术中, 按键通常是通过连杆传动方式来驱动拉杆内的伸縮扣锁机构,该结构 存在结构较为复杂,不便组装,易出现操控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及操作方便的行 李箱拉杆手把。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持舒适的行李箱拉杆手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行李箱拉杆手把,具有一握持部、 一设置在握持部上的按键,握 持部两端衔接有拉杆接头,按键左右端设有触脚,对应地在握持部内部设有拨动块与按键的触脚互动,即当按键按动时其触脚驱动拨动块 绕既定的中心偏转,恰使拨动块另一端收拉一拉线,该拉线联动拉杆 内部的伸縮扣锁机构。
所述按键触脚与拨动块之间为斜面配合驱动。
握持部两端衔接拉杆接头的部分做弯弧设计,恰使握持部相对后 倾一段距离,即握持部与拉杆不在同一垂直面上。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改进结构,使按键的按压移动转化为拨动块的 转动,由此收拉拉线,最终由拉线驱动拉杆内部的伸缩扣锁机构,该 结构简单,部件少,组装方便,操控性好。
本实用新型另一优点是手把握持部相对后倾一段距离,握持舒 适,符合人性化设计。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示意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手把,其具有一
握持部10、 一设置在握持部10上的按键20,握持部10两端衔接有 拉杆接头30,按键20左右端设有触脚21,对应地在握持部10内部设有拨动块40与按键20的触脚21互动,即当按键20按动时其触脚 21驱动拨动块40绕既定的中心偏转,恰使拨动块40另一端收拉一 拉线50,该拉线50联动拉杆内部的伸縮扣锁机构。
图中,按键触脚21与拨动块40之间为斜面配合驱动,即触脚 21与拨动块40上设有相对的斜面211和41,两斜面相对滑动时产生 分力推动拨动块40偏转。拨动块40安装于握持部10内部,可以绕 其与握持部10铰接点转动;拨动块40另一端延伸到握持部10端部, 并在该端部上系接拉线50的一端,以致拨动块40转动时收拉拉线 50,从而实现操控拉杆内部的伸縮扣锁机构,配合拉杆伸缩。
握持部10两端衔接拉杆接头30的部分11做弯弧设计,恰使握 持部10相对后倾一段距离,即握持部10与拉杆不在同一垂直面上。 该结构在使用上,握持更舒适,使用效果更佳。在弯弧部分11上有 一可拆装的端盖lll,端盖lll由螺钉锁接组合,方便组装拉线50。 拉线50在弯弧部分11内部也做相应弯弧布置,弯弧部分11内部有 支撑弧台112承载拉线50,使拉线50移动顺畅。
图4所示,按下按键20,按键20垂直向下移动,其两端上的触 脚21下移时,触脚21上的斜面211推挤拨动块40上的斜面41,产 生的分力推动拨动块40转动,拨动块40转动时其另一端收拉拉线 50,从而实现操控拉杆内部的伸縮扣锁机构,配合拉杆伸縮。放开按 键20,则设置在按键20下侧的压缩弹簧22向上顶起按键20,使按 键20上升复位,以备下次按压;斜面211退出推挤,则拨动块40在拉线50回拉的作用下回位,本实施例中,拉线50为一钢丝线,结实、 耐用。
权利要求1、行李箱拉杆手把,具有一握持部、一设置在握持部上的按键,握持部两端衔接有拉杆接头,其特征在于按键左右端设有触脚,在握持部内部设有拨动块与按键的触脚互动,即当按键按动时其触脚驱动拨动块绕既定的中心偏转,恰使拨动块另一端收拉一拉线,该拉线联动拉杆内部的伸缩扣锁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 按键触脚与拨动块之间为斜面配合驱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手把,其特征在于握持 部两端衔接拉杆接头的部分做弯弧设计,恰使握持部相对后倾一段距 离,即握持部与拉杆不在同一垂直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行李箱的拉杆手把。具有一握持部、一设置在握持部上的按键,握持部两端衔接有拉杆接头,按键左右端设有触脚,对应地在握持部内部设有拨动块与按键的触脚互动,即当按键按动时其触脚驱动拨动块绕既定的中心偏转,恰使拨动块另一端收拉一拉线,该拉线联动拉杆内部的伸缩扣锁机构。本实用新型将按键的按压移动转化为拨动块的转动,由此收拉拉线,最终由拉线驱动拉杆内部的伸缩扣锁机构,该结构简单,部件少,组装方便,操控性好。
文档编号A45C11/26GK201131407SQ200720061639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2日
发明者吴祯权 申请人:东莞贺捷塑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