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51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特别是各种不同的鞋底和鞋面可以自由组合以得到 不同功能和外观的组合鞋。
技术背景
至今为止,鞋子都是单一功能和单一外观的。例如打球时要穿球鞋,跳舞 时要穿舞鞋,下雨时要在皮鞋外面套上套鞋,等等。每种鞋子都由鞋底和鞋面 两大主要部份组成,这两大部份是做成一体不能分开的。人们还没有想到过可 以有一种随意用不同的鞋底和鞋面快速组合成符合特定功能和外观的组合鞋。
随着科学的发展,制造工艺的进步,人们开始觉得先有技术的鞋存在许多 缺点,其中一个缺点是材料和人力的浪费。例如以参加舞会用的舞鞋为例,其
鞋底的前掌是硬革以便在打腊地板上滑步,后跟是橡胶以便能随时『剎车』;而 鞋面则最好和衣服相配,所以除了要不同的颜色外还要有不同的外型。因此一 个人有十几、几十双舞鞋是很平常的事。要这么多鞋子的主要原因只是为了有 不同的鞋面可供挑选,绝不是为了鞋底,因为一般人一生绝对穿不烂几十双舞 鞋鞋底。
对于运动鞋来说情况就刚好相反运动鞋要求鞋面和脚舒适相配,而鞋底
却因各种运动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打腊地板上打室内篮球要求鞋底有一定的 毛糙度以便不会打滑,而打水泥地室外篮球就必须用比较光滑的胶底以便降低 太大的摩擦系数。踩自行车用的鞋底只用前掌和打网球的鞋底前后掌都要用, 当然不会相同啦。所以一个人应该有十几、几十双运动鞋以便在各种不同的运 动场合选用。
如果有一个人既喜欢跳舞又喜欢各种运动,他就要有五十双舞鞋和五十双
运动鞋才能让他合意地选用。这在购买时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而在保管上更是十 分不方便,因为一则须要配用鞋楦来保持鞋型二则要有很大的空间来收藏它们。 先有技术鞋的另一缺点是室内室外不分。例如一个人穿了一双皮鞋从办公 室出发, 一路走到医院去看望病人,看望后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办公,在这整个 过程中是不可能脱去皮鞋的。日本人原有的入室除鞋的良好习惯目前也在逐渐 减少的原因就在于有些公共场所例如医院、办公室、戏院,等等不可能给每个 人提供室内用的鞋。因此, 一双室内室外不分的鞋不可避免地使室内的清洁程 度下降到和室外一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 一种组合鞋,它由不同功能和外形的鞋底和鞋面随时选配组成,因而大大提高 了组合的数量,又使原来的购鞋费用降低一半;由于鞋底和鞋面能快速地分开 和组合,人们在进入室内时只要除去鞋底就既能保持室内的清洁又能保持足部 的温暖和防止足臭的扩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鞋主要由鞋底、鞋面和把鞋底鞋面连 接在一起形成整鞋的连接部件组成,该快速连接部件包括 一个位于鞋底前方 用来扣住鞋面前端的鞋头套; 一个位于鞋底后方用来扣住鞋面后跟的后跟套; 两对位于鞋底鞋面前掌后跟上的啮合相配防止鞋底鞋面相对滑动的止滑板,多 个把鞋面压紧在鞋底上的压紧装置。
所述止滑板为在鞋面鞋底的前、后掌相互接触的部位一体制出的多条啮合 相配的直线形锯齿条纹。
所述止滑板为在鞋面鞋底的前、后掌相互接触的部位一体制出的多条啮合 相配的人字形锯齿条纹。
所述压紧装置为一条或多条绕过使用者足背的束紧带。
所述压紧装置为不须向使用者足背施压的、位于鞋底和鞋面接触面之间的 魔术贴。
所述压紧装置为不须向使用者足背施压的、位于鞋底和鞋面接触面之间的 环绕鞋底周围的自锁式拉链。
所述鞋底包括外底、中底和内底,在中底和内底之间设置一层EVA填覆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鞋底和鞋面制造成各自独立的,在使用 时才组合成鞋的概念,按此概念生产的组合鞋对于上述的用户来说,他只要买 五十双舞鞋面和一双舞鞋底,以及一双运动鞋面和五十双运动鞋底。成本降低
了一半而功能不变,同时大大地节约了原材料和人力的浪费。在进入室内时除 去鞋底,只穿用有薄底的鞋面。这样,沾有污秽的鞋底绝对不会进入室内而人 们的脚上依然有鞋,这样对使用者来说冬天继续对足部起保温的作用而夏天起 了防止足臭扩散的作用,对整个社会来说既节省了公用的室内鞋却又恢复了入 室除鞋的优良传统。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使用方便、提高了组合的 数量,又使原来的购鞋费用降低一半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鞋的成品总装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1的剖面图; 图6是图4中的B-B1的剖面图; 图7是图4中的C-C1的剖面图8是图4中的D-D1的剖面图; 图9是图4中的E-E1的剖面图; 图10是图6中的G-G1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4中的F-F1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鞋的鞋面部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先看图l、图2、图3、图4和 图5,图l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鞋的成品总装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 是图1的仰视图,图4是图1的左视图,图5是图4中的A-A1的剖面图。在剖 面A-A1中可以大致上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鞋主要由鞋底10、鞋面20、 一 个位于鞋底前方用来扣住鞋面前端的鞋头套16、 一个位于鞋底后方用来扣住鞋 面后跟的后跟套15、两对位于鞋底鞋面前掌后跟上的啮合相配防止鞋底鞋面相 对滑动的止滑板B,止滑板13,各位于前掌和跟部,多个把鞋面压紧在鞋底上 的压紧装置17。所述鞋底10包括外底11、中底12和内底22,在中底12和内 底22之间设置一层EVA填覆层18。图中的11是鞋底的橡胶外底,12是鞋底的 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制的中底,13是在EVA中底上一体成型的TPU (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止滑板组,各位于前掌和跟部,14是TPU制的外底中插, 15是TPU制的后跟套,16是TPU制的鞋头套,17是TPU制的束紧带,20是 各种天然/人造皮料制的鞋面,22是用EVA填腹的室内鞋底。
由图l、图2、图3、图4、图5和图10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鞋是用多 种连接部件把鞋面和鞋底连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整体的。该些连接部件包括各 自整体制在鞋底和鞋面接触面上的具有多条锯齿条纹的两对止滑板组13,通常 被布置在前掌和足跟部位,这在图5中的版线图中清晰可见。图10的g-g'剖面
图中放大地示出上、下两个止滑板啮合相配的情况。如图所示,两个止滑板一 旦啮合,彼此就不可能作图中上下方向的相对运动了。
图5中鞋底10上的鞋头套16和后跟套15都是用来把鞋面20扣牢在鞋底 IO上的。由外底中插14上向上延伸的束紧带17把鞋面20压紧在鞋底10上。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鞋的鞋面部装图。图12中的20是整个鞋面部件, 它由天然/人造皮制的鞋面21、 EVA填覆的室内鞋底22和在前、后掌部位一体 制出的TPU止滑板组13组成。由图12可以看出它本身就是一只完整的鞋子。 所以只要脱去鞋底IO就像普通的便鞋那样在室内穿着。
图6至图9是图5中的各个不同位置的剖面图。这两个图主要用来显示鞋 底10和束紧带17。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鞋虽然在上面用实施例作了解释,但上面所举的实施例 和所作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组合鞋的限制。例如在上面的举例中,止滑 板是像梯子那样有直而平行的锯齿纹,以致工人称它为天梯牙板,其功能也是 防止鞋面在大底上前后滑动。但行内人只要简单地把直线形的锯齿纹做成人字 形的,就能防上鞋面在大底上作任何方向的滑动。
又如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鞋是用最简单、最便宜的绕过脚背的束紧带来使鞋 面20的室内鞋底22上的止滑板组13紧压在鞋底10的止滑板组13上的,这样 做当然会使穿用者的脚背受到一定的压力而感到不舒服。但行内人只要简单地 在鞋面20的室内鞋底22和鞋底10之间采用魔术贴之类的措施也能使鞋面20 紧贴在鞋底10上,此时使用者的足背不再承受束紧带的压力。
也可以用自锁式的拉链使鞋面20沿着鞋的周围连接在鞋底10上,即使使 用者用力,拉链也不会自行松开。
权利要求1、组合鞋,包括鞋底、鞋面,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把鞋底鞋面连接在一起形成整鞋的连接部件组成,该连接部件包括一个位于鞋底前方用来扣住鞋面前端的鞋头套;一个位于鞋底后方用来扣住鞋面后跟的后跟套;两对位于鞋底鞋面前掌后跟上的啮合相配防止鞋底鞋面相对滑动的止滑板,多个把鞋面压紧在鞋底上的压紧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板为在鞋面鞋底的前、后 掌相互接触的部位一体制出的多条啮合相配的直线形锯齿条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板为在鞋面鞋底的前、后 掌相互接触的部位一体制出的多条啮合相配的人字形锯齿条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为一条或多条绕过使 用者足背的束紧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为不须向使用者足背 施压的、位于鞋底和鞋面接触面之间的魔术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为不须向使用者足背 施压的、位于鞋底和鞋面接触面之间的环绕鞋底周围的自锁式拉链。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外底、中底和内底, 在中底和内底之间设置一层EVA填覆层。
专利摘要一种由不同功能和外形的鞋底和鞋面随时选配组成的组合鞋,主要由鞋底、鞋面和把鞋底鞋面连接在一起形成整鞋的快速连接部件组成,该连接部件包括一个位于鞋底前方用来扣住鞋面前端的鞋头套,一个位于鞋底后方用来扣住鞋面后跟的后跟套,两对位于鞋底鞋面前掌后跟上的啮合相配防止鞋底鞋面相对滑动的止滑板,多个把鞋面压紧在鞋底上的压紧装置。这种组合鞋既大大提高了组合的数量,又使原来的购鞋费用降低一半。由于鞋底和鞋面能快速地分开和组合,在进入室内时只要除去鞋底就既能保持室内的清洁又能保持足部的温暖和防止足臭的扩散。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1070049SQ2007201571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0日
发明者石钰龄 申请人:创建发展(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