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53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风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防风伞。
技术背景现有的伞,都是伞布为一整体布,与伞骨架连接,但 是遇到大风、大雨或暴风雨时,风进入伞内,由于顶端为封闭,风的' 流向受阻,容易将伞布掀起,不能挡雨。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布不易被 大风掀起的防风伞。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 一种防风伞,包括伞柄、伞骨架和伞布,伞布的顶端开有通风孔, 与通风孔对应的伞骨架上连接支撑体,通风帽的外径大于通风孔的孔 径,通风帽与支撑体连接,通风帽的中心点与伞柄连接。
上述的防风伞,还可以在伞布的下端面上开有若干通风孔,每个 通风孔周边有支撑体与伞布连接,通风帽的外径大于通风孔的孔径, 通风帽的两端与支撑体连接,通风帽有一个边不与伞布连接。
上述的防风伞,还可以在伞布与通风孔接触的边缘上粘接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伞的顶端,伞布的上端设有通 风孔,通风孔上设有通风帽,通风帽通过支撑体与伞骨架连接,而且 通风帽的外径大于通风孔的直径,这样当遇到大风时,进入伞内的风 通过通风孔,从通风帽与伞布之间的空隙流出,这样,因为风的流向 没有受阻,大风不能将伞布掀起。为了起到更好的效果,在伞布的周 边也设若干通风孔,进入伞内的风也会通过伞布周边的通风孔流出, 进一步防止伞布被掀起。由于通风帽的外径大于通风孔的直径,这样 伞上的雨水不会通过通风孔进入伞内。而且,此伞可在风大的时候, 通过通风孔减小风对伞的阻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是图1中A-A切面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5是图4中B-B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 图3所示, 一种防风伞,包括伞柄1、伞骨架2和伞布3, 伞布3的顶端开有通风孔4,与通风孔4对应的伞骨架2上连接支撑 体5,通风帽6的外径大于通风孔4的孔径,通风帽6与支撑体5连 接,通风帽6的中心点与伞柄1连接,通风帽6将通风孔4遮挡住。
实施例2
如图4 图5所示, 一种防风伞,包括伞柄1、伞骨架2和伞布3, 伞布3的顶端开有通风孔4,与通风孔4对应的伞骨架2上连接支撑 体5,通风帽6的外径大于通风孔4的孔径,通风帽6与支撑体5连 接,通风帽6的中心点与伞柄1连接,通风帽6将通风孔4遮挡住。
在伞布3的下端面上对称开有通风孔7,本实施例设四个通风孔, 每个通风孔7周边有支撑体8与伞布3连接,通风帽9的外径大于通 风孔7的孔径,通风帽9的两端与支撑体8连接,通风帽9的上边缘 与伞布3连接,通风帽9的下边缘不与伞布3连接。这样进入伞内的 风,也可通过通风孔7,经通风帽9与伞布3之间的空隙流出。
在伞布3与通风孔4接触的边缘上粘接橡胶圈10,进一步防止 雨水进入伞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风伞,包括伞柄(1)、伞骨架(2)和伞布(3),其特征在于伞布(3)的顶端开有通风孔(4),与通风孔(4)对应的伞骨架(2)上连接支撑体(5),通风帽(6)的外径大于通风孔(4)的孔径,通风帽(6)与支撑体(5)连接,通风帽(6)的中心点与伞柄(1)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伞,其特征在于在伞布(3)的 下端面上开有若干通风孔(7),每个通风孔(7)周边有支撑体(8) 与伞布(3)连接,通风帽(9)的外径大于通风孔(7)的孔径,通 风帽(9)的两端与支撑体(8)连接,通风帽(9)有一个边不与伞 布(3)连接。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风伞,其特征在于在伞布(3) 与通风孔(4)接触的边缘上粘接橡胶圈(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风伞。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伞,包括伞柄、伞骨架和伞布,伞布的顶端开有通风孔,与通风孔对应的伞骨架上连接支撑体,通风帽的外径大于通风孔的孔径,通风帽与支撑体连接,通风帽的中心点与伞柄连接。上述防风伞,还可以在伞布的下端面上开有若干通风孔,支撑体与伞布连接,通风帽的两端与支撑体连接,通风帽的另一端与伞布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伞布不易被大风掀起。而且,此伞可在风大的时候,通过通风孔减小风对伞的阻力。
文档编号A45B25/20GK201270869SQ20082001459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磊 张 申请人:磊 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