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型扣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81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型扣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链的扣环。
技术背景现有拉链上的装饰拉片一般是挂在与拉链头固定连接的封闭式挂钩内。为 方便生产者或销售者更换装饰拉片,有人提出一种弹性活动挂钩,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8246785.0,名称为《拉链头》,公开了一种拉链头,拉链头上设有弹 性活动挂钩,挂钩开口处设有常闭的弹性活动片,按压弹性活动片就可方便地 更换装饰拉片。但该结构的缺陷在于在装有该挂钩结构拉链的衣服、皮包的 终端卖场,由于按压弹性活动片就可将装饰拉片卸出,导致拉链上的装饰拉片 尤其是挂有名牌标志的装饰拉片容易失窃。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特提出一种易于生产者、销售者更换装饰拉片,在终端卖场又可防盗的扣环。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盗型扣环,包括呈环形的吊环1、挂钩2、及呈U形的弹性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过渡拐壁24与所述吊环1 的环壁部11的外侧边固连,形成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与所述吊环1的环壁 部11上下错位结构和前后错位结构,所述挂壁端21、过渡拐壁24和环壁部 11共同形成与所述弹性片3适配的定位通孔4;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中,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 端33抵压在所述挂钩2的钩壁端20内侧;在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内侧设置弹性倒钩31 ,在所述吊环1的环 壁部11上设置相应的呈槽状或通孔状的定位部12。所述上下错位结构为所述挂钩的挂壁端21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的下 方。所述前后错位结构为所述挂钩的挂壁端21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的前方。所述挂钩的挂壁端21与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之间通过所述过渡拐壁 24连接,且因两者之间错位关系构成了所述定位通孔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两次装配方式,第一次装配后的扣环用于满足生产 商、销售商根据需要随意更换装饰拉片,第二次装配后的扣环用于终端卖场, 以避免装饰拉片被盗。第一次装配所述弹性片3骑跨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 11上,将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内,所述弹性片3的 定位端30的外侧壁抵接在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内侧;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 端33抵压在所述挂钩2的钩壁端20内侧。其中,所述弹性倒钩31卡在所述 定位部12处,从而对所述弹性片3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使所述弹性片3的 顶部35与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之间有一定间距,即将所述弹性片3的自 由端33按压下去,留有足够空间可将装饰拉片取出。此时,通过按压弹性片 3的自由端33可随意更换装饰拉片。第二次装配在第一次装配后,将装饰 拉片挂入所述防盗型扣环的挂钩2中,然后将所述弹性片3向下推压,即向挂 钩2的方向推压。此过程中,所述弹性倒钩31被挤压并穿过所述定位通孔4, 穿出定位通孔4后,弹性倒钩31在其弹性作用下恢复原型并卡在所述吊环1 的环壁部11的外侧。此时,使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33推压至接近所述挂钩 2的内钩底部2b。从而达到按压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33时,所述自由端33 压在挂在挂钩2上的装饰拉片的挂环处,所述自由端33与挂钩2之间没有足 够空间让装饰拉片从挂钩2上取出,即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由于 所述弹性倒钩31自身倒钩的结构,其卡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的外侧后, 弹性倒钩31将弹性片3锁定在第二次装配完毕的位置,如再欲通过上提弹性 片3将弹性片3恢复成原第一次装配完成的结构状态,除非用蛮力将弹性片3 结构完全破坏。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在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 凸台32,在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内俩设置与所述第一凸台32适配的第一 凹槽22。第二次装配过程中,向下推压弹性片3,使第一凸台32滑入第一凹 槽22中,通过第一凸台32与第一凹槽22之间的配合将弹性片3定位在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在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内侧并位于第一凹槽22 的上方还设置与所述第一凸台32适配的第二凹槽23。在第一次装配过程中, 将弹性倒钩31定位在所述定位部12处的同时,将所述第一凸台32卡在第二 凹槽23内,通过第一凸台32与第二凹槽23之间的配合对弹性片3的第一次 装配位置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同时,第二凹槽23与第一凹槽22之间的距离 也限定了使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所述弹性片3需要向下推压的距离。 另外,为了方便在第二次装配中,第一凸台32能从第二凹槽23顺利滑入第一 凹槽22内,可将第二凹槽23过渡到第一凹槽22的二者之间的过渡带做些圆 弧处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在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33处设置向外微翘的凸 端34,所述挂钩2的钩壁端20内侧设置与凸端34相适配的第三凹槽25。第 二次装配过程中,向下推压弹性片3,使所述凸端34向下滑入第三凹槽25中, 通过所述凸端34与第三凹槽之间的配合将弹性片3定位在所述防盗型扣环处 于防盗状态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上部设置与所述弹性片3 相适配的定位凹槽13。在第二次装配中,将弹性片3向下推压,弹性片3的 顶部35与定位凹槽13底部接触时,恰好使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从 而方便弹性片3在第二次装配中的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采用所述弹性片3与所述挂钩2的配合,在第一次装配完成后, 按压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33,可随意更换装饰拉片,从而满足生产者和销 售商更换装饰拉片的需求。由于采用在第一次装配中弹性倒钩31与所述定位 部12配合对弹性片3定位,将装饰拉片装入所述挂钩2上后,进行第二次装 配,即向下推压弹性片3使所述弹性倒钩31被挤压并穿过所述定位通孔4, 弹性倒钩31在其弹性作用下恢复原型并卡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的外恻, 从而将弹性片3锁定在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从而使该扣环结构即易于生产者、销售者更换装饰拉片,又可在终端卖场防盗。2、 由于所述挂钩2与所述吊环1之间采用上下错位和前后错位结构,进 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定位通孔4,从而用所述定位通孔4对所述弹性片3进行弹 性定位。3、 由于采用所述第一凸台32与第一凹槽22配合将弹性片3定位在所述 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的位置,使该防盗型扣环在第二次装配吋,装配操作 更简易,定位更准确。4、 由于采用第一凸台32与第二凹槽23配合对弹性片3的第一次装配位 置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使该防盗型扣环在第一次装配时,装配操作更简易, 定位更容易准确。5、 由于采用所述凸端34与所述第三凹槽25配合将弹性片3定位在所述 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的位置,使该防盗型扣环在第二次装配时,装配操作 更简易,定位更准确。6、 由于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上部设置与所述弹性片3相适配的定位凹 槽13,使该防盗型扣环在第二次装配时,弹性片定位更简易,进而装配操作 更简易。同时,所述弹性片3的顶部35可以藏在所述定位凹槽13内,而不会 突出在所述吊环1的内环空间中形成障碍。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优点,使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种扣环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中所述防盗型扣环第一次装配完毕后所 述防盗型扣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中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中所述防盗型扣环第二次装配完毕,即其 处于防盗状态,所述防盗型扣环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中所述防盗型扣环中所述吊环1与所述挂 钩2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图3中A-A向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二中所述防盗型扣环第一次装配完毕后所述防盗型扣环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二中所述防盗型扣环第二次装配完毕,即其 处于防盗状态,所述防盗型扣环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三中所述防盗型扣环第一次装配完毕后所 述防盗型扣环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三中所述防盗型扣环第二次装配完毕,即其 处于防盗状态,所述防盗型扣环的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四中所述防盗型扣环第一次装配完毕后所 述防盗型扣环的剖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四中所述防盗型扣环第二次装配完毕,即 其处于防盗状态,所述防盗型扣环的剖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四中所述弹性片3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五中所述防盗型扣环中所述吊环1与所述 挂钩2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一如图1、 2、 3、 4、 5所示, 一种防盗型扣环,包括呈环形的吊环1、挂钩 2、及呈U形的弹性片3。如图1、 2所示,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相对于吊 环1,挂钩2的挂壁端21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的下方,即两者之间为上 下错位结构。如图1、 2和5所示,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相对于吊环1,挂 钩2的挂壁端21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的前方,即两者之间为前后错^t结 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挂钩的挂壁端21与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之间 通过所述过渡拐壁24连接,且因两者之间错位关系使挂壁端21、环壁部11 和过渡拐壁24共同构成了所述定位通孔4。如图1、 2所示,所述弹性片3的 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中,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33抵压在所述挂钩 2的钩壁端20内侧。如图2所示,在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内侧设置弹性倒钩31,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上设置相应的呈槽状或通孔状的定位部 1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两次装配方式,第一次装配后的扣环用于满足生产 商、销售商根据需要随意更换装饰拉片,第二次装配后的扣环用于终端卖场, 以避免装饰拉片被盗。第一次装配如图1、 2所示,所述弹性片3骑跨在所 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上,将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 内,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外侧壁抵接在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内侧; 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33抵压在所述挂钩2的钩壁端20内侧。其中,所述弹 性倒钩31卡在所述定位部12处,从而对所述弹性片3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 使所述弹性片3的顶部35与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之间有一定间距,即将 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33按压下去,留有足够空间可将装饰拉片的挂环5取 出。此时,通过按压弹性片3的自由端33可随意更换装饰拉片。第二次装配 如图3所示,在第一次装配后,将装饰拉片挂入所述防盗型扣环的挂钩2中, 然后将所述弹性片3向下推压,即向挂钩2的方向推压。此过程中,所述弹性 倒钩31被挤压并穿过所述定位通孔4,穿出定位通孔4后,弹性倒钩31在其 弹性作用下恢复原型并卡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的外侧。此时,使所述弹 性片3的自由端33推压至接近所述挂钩2的内钩底部2b。从而达到按压所述 弹性片3的自由端33时,所述自由端33压在挂在挂钩2上的装饰拉片的挂环 5处,所述自由端33与挂钩2之间没有足够空间让装饰拉片的挂环5从挂钩2 上取出,即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也就是说,此时弹性片3的自由 端33的端面与挂钩2的内钩底部2b之间的距离小于装饰拉片的挂环5的直径。由于所述弹性倒钩31自身倒钩的结构,其卡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 的外侧后,弹性倒钩31将弹性片3锁定在第二次装配完毕的位置,如再欲通 过上提弹性片3将弹性片3恢复成原第一次装配完成的结构状态,除非用蛮力 将弹性片3结构完全破坏。实施例二如图6、 7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塞础上,在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凸台32,在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内侧设置与所述第一凸台 32适配的第一凹槽22。如图7所示,第二次装配过程中,向下推压弹性片3, 使第一凸台32滑入第一凹槽22中,通过第一凸台32与第一凹槽22之间的配 合将弹性片3定位在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的位置。 实施例三如图8、 9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内侧并 位于第一凹槽21的上方还设置与所述第一凸台32适配的第二凹槽23。在第 一次装配过程中,将弹性倒钩31定位在所述定位部12处的同时,将所述第一 凸台32卡在第二凹槽23内,通过第一凸台32与第二凹槽23之间的配合对弹 性片3的第一次装配位置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同时,第二凹槽23与第一凹 槽22之间的距离也限定了使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所述弹性片3需要 向下推压的距离。另外,为了方便在第二次装配中,第一凸台32能从第二凹 槽23顺利滑入第一凹槽22内,可将第二凹槽23过渡到第一凹槽22的二者之 间的过渡带做些圆弧处理。实施例四如图10、 11、 12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 33处设置向外微翘的凸端34,所述挂钩2的钩壁端20内侧设置与凸端34相 适配的第三凹槽25。第二次装配过程中,向下推压弹性片3,使所述凸端34 向下滑入第三凹槽25中,通过所述凸端34与第三凹槽25之间的配合将弹性 片3定位在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盗状态的位置。凸端34在第一次装配完毕 后的位置到第三凹槽25的距离与第二凹槽23到第一凹槽22之间的距离最好 相等。实施例五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上部设置与 所述弹性片3相适配的定位凹槽13。在第二次装配中,将弹性片3向下推压, 弹性片3的顶部35与定位凹槽13底部接触时,恰好使所述防盗型扣环处于防 盗状态,从而方便弹性片3在第二次装配中的定位。
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型扣环,包括呈环形的吊环(1)、挂钩(2)、及呈U形的弹性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过渡拐壁(24)与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的外侧边固连,形成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与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上下错位结构和前后错位结构,所述挂壁端(21)、所述过渡拐壁(24)和所述环壁部(11)共同形成与所述弹性片(3)适配的定位通孔(4);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中,所述弹性片(3)的自由端(33)抵压在所述挂钩(2)的钩壁端(20)内侧;在所述弹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内侧设置弹性倒钩(31),在所述吊环(1)的环壁部(11)上设置相应的呈槽状或通孔状的定位部(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型扣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片(3) 的定位端(30)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凸台(32),在所述挂钩(2)的挂壁端(21) 内侧设置与所述第一凸台(32)适配的第一凹槽(2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型扣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挂钩(2)的 挂壁端(21)内侧并位于第一凹槽(22)的上方还设置与所述第一凸台(32) 适配的第二凹槽(23)。
4.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防盗型扣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 片(3)的自由端(33)处设置向外微翘的凸端(34),所述挂钩(2)的钩壁端(20)内侧设置与凸端(34)相适配的第三凹槽(2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盗型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1)的环 壁部(11)上部设置与所述弹性片(3)相适配的定位凹槽(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盗型扣环,包括呈环形的吊环1、挂钩2、及呈U形的弹性片3;挂钩2的挂壁端21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过渡拐壁24与吊环1的环壁部11的外侧边固连,形成挂钩2的挂壁端21与吊环1的环壁部11上下错位结构和前后错位结构,挂壁端21、过渡拐壁24和环壁部11共同形成与弹性片3适配的定位通孔4;弹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定位通孔4中,弹性片3的自由端33抵压在所述挂钩2的钩壁端20内侧;在弹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内侧设置弹性倒钩31,在吊环1的环壁部11上设置相应的呈槽状或通孔状的定位部12。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两次装配使得生产者、销售者可更换装饰拉片,而在终端卖场又可防盗,可适用于各种扣环结构。
文档编号A44B19/24GK201216231SQ20082004903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1日
发明者许锡鹏 申请人:凯锐(佛山)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