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领域,尤其指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生物力 学和人体运动学原理的鞋垫。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运动鞋鞋垫多为一个简单的平面结构,可参见中国专
利文献2007.04. 18公开的按摩兼减震的鞋垫,因人脚底凹凸有致, 一定 的曲面形状,如后跟部位的凸起部位以及足弓凹面的存在。当人们穿着如 上述专利的平面鞋垫行走时,脚部与鞋垫的接触面就集中在几个凸点上, 造成脚底与凸点接触的这几个部位压力过大,同时相邻区域的压力较小, 这样形成一个明显的压力差,压力差形成极强破坏力的剪切力,这也是造 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 动鞋垫,其可改善行走时足底所受压力分布情况,减小运动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包括一适合人体脚部形状的鞋垫本体, 该鞋垫本体依序由足跟处、足弓处、前脚掌横弓处及脚趾处组成,鞋垫本
体足跟处及足弓处向上延伸一与人体足部轮廓相适合的接触面;于鞋垫本
体的前脚掌横弓处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配合人体前脚掌横弓形状设置,一弹性减震材料制成的填腹嵌设于该凸起部下方的中空部内。鞋垫本体足跟处与足弓处的厚度大于前脚掌横弓处的厚度。 鞋垫本体的脚趾处适应人体脚趾倾斜向上设置。 所述的填腹为聚氨脂泡棉或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的填腹。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鞋垫采用贴合人体脚形设计,其足跟处向上延伸的足跟接 触面及横弓处凸设的凸起部,均与足部形状相吻合。从运动生物力学方面 来说,明显减小了足底所受压力以及压力差,从而提高了穿着舒适度、减 小了运动劳损;本实用新型鞋垫还于凸起部下方的中空部内嵌设有高反弹、高吸震性能的聚氨脂泡棉填腹或热塑性弹性体填腹,显著提高了鞋垫的吸 震、反弹功效,进一步缓解了运动疲劳,更有效的避免了因疲劳产生的运 动损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D-D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的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包括一适合人体脚部形状的鞋垫本体,该鞋垫本体依序由足跟处4、足弓处3、前脚掌横弓处2及 脚趾处1构成。本实用新型鞋垫采用贴合人体脚形设计,如图2-5所示, 鞋垫本体的足跟处4及足弓处3向上延伸一与人体足部轮廓相适合的接触 面5;为配合脚底的凹凸曲面形状,本实用新型鞋垫本体于其前脚掌横弓 处2设有一凸起部6,该凸起部6配合人体前脚掌横弓形状设置。且足跟 处4与足弓处3的厚度大于前脚掌横弓处2的厚度。脚趾处1适应人体脚 趾自然倾斜向上设置。上述结构的新型鞋垫,从运动生物力学方面来说, 明显减小了足底所受压力以及压力差,从而提高了穿着舒适度、减小了运 动劳损。本实用新型鞋垫还于前脚掌横弓处2凸起部6下方的中空部内嵌 设有高反弹、高吸震性能的聚氨脂泡棉填腹或热塑性弹性体填腹,显著提 高了鞋垫本体的吸震、反弹功效,进一步缓解了运动疲劳,更有效的避免 了因疲劳产生的运动损伤。
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包括一适合人体脚部形状的鞋垫本体,该鞋垫本体依序由足跟处、足弓处、前脚掌横弓处及脚趾处组成,其特征在于鞋垫本体足跟处及足弓处向上延伸一与人体足部轮廓相适合的接触面;于鞋垫本体的前脚掌横弓处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配合人体前脚掌横弓形状设置,一弹性减震材料制成的填腹嵌设于该凸起部下方的中空部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其特征在于鞋垫 本体足跟处与足弓处的厚度大于前脚掌横弓处的厚度。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其特征在于 鞋垫本体的脚趾处适应人体脚趾倾斜向上设置。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填腹为聚氨脂泡棉或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的填腹。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填腹为聚氨脂泡棉或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的填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震性能持久的运动鞋垫,其于鞋垫本体足跟处及足弓处向上延伸一与人体足部轮廓相适合的接触面;于前脚掌横弓处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配合人体前脚掌横弓形状设置,一聚氨酯泡棉或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的填腹嵌设于该凸起部下方的中空部内。鞋垫本体的足跟处与足弓处的厚度大于前脚掌横弓处的厚度。脚趾处适应人体脚趾倾斜向上设置。本实用新型鞋垫采用贴合人体脚形设计,从运动生物力学方面来说,明显减小了足底所受压力以及压力差,从而提高了穿着舒适度、减小了运动劳损。聚氨酯泡棉或热塑性弹性填腹的设置,显著提高了鞋垫的吸震、反弹功效,进一步缓解了运动疲劳,更有效的避免了因疲劳产生的运动损伤。
文档编号A43B17/02GK201219556SQ200820102968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8日
发明者丁世忠 申请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