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59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鞋用脚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足部踏置的具有可调整 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踏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的足部必须有良好的肌力、柔软度和协调性,才會練受来自全身体重量的
压九以供我们走路、跑步和瑕歐,足部包括26块骨骼,乃由复杂聰密的韧带和 筋膜包围连结,整个足部就像拱形或弓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然而,由于足部 是由很多的骨头以及关节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韧带和关节都会发生松弛 或病变,而且在人体的重量压迫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图1所示,以人体的右足为例来看足部1的骨骼,该足部1包括有一由7块 骨头构成的跗骨10、分别排列在跗骨10前侧且由内而外排列的第一 五跖骨 111~115,及依糊咧在第一 5J5骨111 115前侧且分别由2 3块骨头构成的第一 5i止骨121-125。参阅图1的假想线所示,得知i^部1也包括一只脚掌13,及五 根分别形皿脚掌13前方的脚趾141~145。该脚掌13涵盖第一 OT骨111~115以 及相邻的跗骨10的前部分与趾骨121~125的后部分,而该等脚趾141-145由内而外 排列分别为大拇趾141、第二趾142、第HShl43、第四趾144与第£|止145,并分 别对应涵盖第一 五趾骨121-125的前部分。
由于先天離天的影响,有些足部会产生一醜症,例如「拇指外翻」,这是 由于遗传、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扁平足等内在因素,使得足底机能降低,造 成不稳定而变形,此将导致大拇趾141外亂另外,有的病患贝提因为经常穿著鞋 跟太高的高跟鞋或是鞋楦过尖、过窄鞋子的外在因素,使得脚跟不易固定,对脚趾 造成挤压摩擦及压迫而加速大拇趾141外翻z鄉。至于「拇指外翻」是指大拇趾141 从根部开始扭曲,第一跖骨111邻近大拇趾141的趾根处向内侧倾斜,而第一趾骨 121邻近大拇趾141的趾尖处向夕卜侧弯曲,也就是大拇趾141向夕卜倾斜大于生理角度 的一种畸形,此将造舰部1疲劳,导致大拇趾141趾根的底部或内侧鄉,对大 拇趾141内侧产生不正常的压迫磨擦,也魏劍中胀长茧的I嫁,更会引起大拇趾
141内侧的滑囊发炎,较严重的病患,大拇趾141可能会与第二趾142重叠,外形较 不美观。而且拇趾外翻后还会容易引起锤状趾以忠鸟眼等病症,进而影响足部的穿 著行走。根据各种文献记载,拇指外翻的禾號约9。 ~35° ,鹏35°就需要开刀矫 正。
有鉴于此,本案就在提供一种能改善上述「拇指外翻」症状的专用鞋与鞋用脚 £^置,乃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以改善足部的力学机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劍共一种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 脚,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iri^S,包括 一个
脚踏体,该脚踏体包括一个位于前方内侧的第一踏置部,及一^Mi于第一踏置部外
侧的第二踏置部,其特征在于该鞋用脚踏装置还包括一个固定在该脚踏体上的矫 正单元,该矫正单元包括一个固定在第一、二踏置部间且往上延伸的中介区、 一个 固定在第一踏置部的内侧的固定区,及一个连接中介区与固定区且与第一踏置部相 间隔的连接区,该中介区、固定区、连接区与脚踏体共同界定出一个前后连通的定 位空间,该中介区具有一个位在后侧的翻嘟、 一个由MP廊帮主前延伸的矫正部, 及一个形成在基侧部与矫正部底部与脚踏体接合处的固着缘。
繊正单元的中介区就应位在大拇趾与第二趾间,该固定区就应位在大拇 趾内侧,该定位空间供大拇趾伸入以间隔分开大拇趾与第二趾,该中介区的基侧部 是位在大拇MW应涵盖第一趾骨的近侧段的近侧头部的外侧。
该中介区的矫正部是位在大拇S树应涵盖第一趾骨的远侧段的远侧基部与远侧 骨干的外侧。
该中介区的前后长度在使用人士穿著下是相当于2/3的大拇趾长度。' 1踏体还包括一条对1^1过趾间端且前后直向延伸的直线,该中介区的固着
缘是以趾间端为中心,位在一个由直线向外偏转5。与向内偏转10°的夹角范围间。
该矫正单元的连接区为一片由中介区同体延伸至固定区的弯拱型片体。 该矫正单元的连接区具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片体的通孔。
该脚踏体还包括一个位在第一、二踏置部间且由表面向上凸起的趾间凸部。
该趾间凸部是垫置在大拇趾与第二趾的底部间。
繊正单元的连接区具有一片由中介区同体向内朝固定区延伸的第一片体、一 片由固定区同体向外朝中介区延伸的第二片体,及一个安装在第一、二片体间且可 调整位置地将第一、二片体连接在一起的黏扣带组。
正单,包括一片被覆结合在中介区、固定区与连接区界限出该定位空间 的表面的衬布。
正单元的中介区的前后长度为25 40 mrn间。 该连接区的前缘呈由外向内逐渐往后倾斜延伸的倾斜边。 该固定区的前后长度为8~14 mm。 该鞋用脚踏装置为鞋内垫。
该鞋用脚l 線置为凉鞋,还包括一个安装在脚踏体上方且周缘与脚踏体固接间 的鞋面,该鞋面与脚踏体共同界定出一个穿著空间。
该鞋用脚踏装置还包括一块固定安装于脚踏体底部的革圭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矫正单元的设计,可间隔分开大拇足止与第二
趾,并迫使大拇趾朝内回复到正确位置,阻止大拇趾向外偏转倾斜的力量,所以能 达到有利于矫正拇指向外翻转现象的功效。


图l是一人体的一足部骨骼的俯视示意图,说明该足部拇at^卜翻的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鞋用脚『繰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俯视示意图,说明一足部踩踏其上的使用状
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鞋用脚踏装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立体图; 郞是本实用新型的鞋用脚麟置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前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鞋用脚PI^置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前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鞋用脚踏装置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剖面示意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专用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鞋用脚m^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用于供一 人体的一足部2踏置,该足部2有五根由内而外依序排歹啲第一 五跖骨211 215,及 五根依序排列在第一~五跖骨211 215前侦啲第一~五趾骨221~225。该第一趾骨221 具有一邻近第一跖骨211的近侧段231、 一远离第一跖骨211的远侧殿32,及一形成 在近侧殿31与远侧殿32间的趾间关节233。该近侧段231由后向前依序具有一近侧 基部234、 一近侧骨干235,及一近侧头部236。该远侧殿32由后向前依序具有一远 侧基部237、 一远侧骨干238,及一远侧头部239。而縱部2还包括一只脚掌24,及 五根内外间隔地分别由脚掌24前缘往前凸伸的脚Ih251~255。该等脚趾由内而外依序 排列为大拇fifc251、第二Sfc252、第三Sh253、第四fih254与第五迫t255。
掌24涵盖 第一 Bffi骨211 215以及第一 5Mrt221 225的后半部分。大拇St251对应涵盖第一 趾骨221的近侧殿31的近侧头部236以及远侧殿32。且大拇Mlh251与第二fih252的后 端并连处形成一趾间端256。
在本实施例中该鞋用脚m^g为一鞋内垫,是可拆离地安装在皮鞋、休闲鞋, 或其它型态的鞋子(图未示)内,并包括 一脚踏術,及一固定在该脚踏銜上的矫正 单元4。
该脚踏体3是用于供所述足部2对应踏置,并具有一个对应大拇SlL251的第一踏 置部31、 一个对应第二fit252的第二踏置部32,及一对M过趾间端256且前后直向
延伸的直线34。在本实施例中该脚踏術为一平aa具预定厚度的柔软板片,当然在
设计上WI踏体3也可以为一用来矫正足底脚型的脚型矫正垫块。
繊正单元4是固定地安驗娜踏銜上,并具有一固接在第一、二踏置部31、 32间,且往上延伸魏应位在大拇Mlt251与第二Slh252间的中介区41、一固定在第一 踏置部31的内侧舰应位在大拇gjh251内侧的固定区42,及一连接中介区41与固定区 42且与第一踏置部31相间隔的连接区43。该中介区41、固定区42、连接区43与脚踏 体3共同界定出一前后舰且供大拇E251伸入的定位空间44。
该中介区41具有一位在大拇filh251对应涵盖第一趾骨221的近侧殿31的近侧头 部236的夕卜侧的翻榔411、 一由基侧部411再往前延伸的矫正船12,及一形成在基 侧部411与矫正駒12底部与脚踏銜接合处的固着缘413。该矫正^412是位在大拇趾 251对应涵盖第一趾骨221的远侧段232的远侧基部237与远侧骨干238的夕卜侧,也就是 该中介区41的前侧是位在大拇Sfc251对应涵,一趾骨221的趾间关节233的前方。该 固着缘413是以趾间端256为中心,位在一由直线34向夕K^转5。到由直线34向内偏转
10°的夹角0范围内,而本实施例是以固着缘413位在直线34内侧,且与直线34的夹 角6=3°来说明。该中介区41的前后长度在使用人士穿著下是相当于2/3的大拇足止 251长度为25 40咖间,能用于间隔分开大拇足i251与第二Slt252。该固定区42的前后 长度为8 14皿,对应位在中介区41的M瞎P411旁侧,本实施例的固定区42长度为12 咖,当然在设计上固定区42长度也可以与中介区41的长度相同。而该连接区43为一 由中介区41同体延伸至固定区42的弯拱型片体,且本实施例的片体前缘呈由外向内 逐 后倾斜延伸的倾斜边。
1顿人士穿著时,足部2的脚掌24、大拇Sh251与第二 SM252 255踏置在娜 踏銜上,而且大拇j i251会伸入该定位空间44内,以调整大拇Sh251往前伸展的角度, 迫使大拇It251朝内回复至l证确的位置,图3中的假想线显示,当大拇Sh251伸入该定 位空间44时,会ffl挤压连接区43向夕K^转,^相对受到矫正单元4向内矫正拉回 的力量,此外并會織由中介区41分隔大拇M251与第二] i252,避免大拇at251向夕卜偏 转倾斜而与第二Bt252发生紧WJl甚至产生上下重叠现象。所以该鞋用脚^線置能 针对足部2的生物力学设计,调整足部2的第一跖骨211与第一趾骨221的位置,使其 矫正定型至正常的生理角度,^1>足部2内侧的一跖趾关节220所受至啲腿与摩擦, 改善大拇足it251夕卜翻的情况,防止滑囊炎、锤)^止畸形、鸡眼辦变形成,可减轻疼 痛与肿胀,让足部2在站立或行走时均能得到最佳的平衡与稳定,故能^gife行走不 易感到疲劳,而且外型上也较为美观。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鞋用脚踏,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构造 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部分在于傲乔正单元4的连接区43具有二上下 贯通片体的通孔431,该等通孔431能增加約效果,提升穿著时的舒适性。当然在 设计上通 L431的数量也可以增减,而且形状也能改变,在此不再说明。
如郞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鞋用脚踏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构造 大致与第一、二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部分在于MI踏術还具有一位在第一、 1置部31、 32间,且由表面向上凸起的趾间凸部33,用于对应垫置^^腿足部2的 大拇足i251与第二Slt252的底部间,不但使得大拇fifc251与第二£1{252在 上较为舒 适,而且能增加撑托定位大拇at251的定型力量。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鞋用脚踏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构造 烦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部分在于纖正单元4的连接区43具有一由中 介区41同体向内朝固定区42延伸的第一片#432、 一由固定区42同体向外朝中介区41
延伸的第二片#433,及一安装在第一、二片#432、 433间的黏扣带组434。藉由黍占 扣带组434的黏合,能调難置地将第一、二片#432、 433连接在一起。{顿时,可 视人体足部2的大拇Slh251体积来调整连接区43的整体宽度,以具有较佳的使用性, 穿著上也较舒适。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鞋用脚踏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构造 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部分在于i效乔正单^4还具有一被覆结合在中 介区41、固定区42与连接区43界限出该定位空间44的表面的衬布45。该衬布45具有 一布片451,及复数掺混在布片451中的机能性粉淋52。
该机能性粉淋52具有远红外线颗粒、负离子颗粒及纳米娜粒。其中,远红
外线颗粒能辐射出远红外线,达到ism液循环、活化细胞等多重功能。负离子颗
粒具有吸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持久释放羟基负离子、净化空气,性。而纳米 ^^粒的杀菌机制和触媒反应类似,当纳米银,病毒、真菌类、细菌或嗜菌体时, 与病菌的细胞壁(或细SM)有相当强的结合力,倉喧接:SA菌体,M与氧代谢的硫 氢對-SH)结合,阻断代谢并使其失去活性,导致其自然死亡。其中,负离子颗粒及 纳米 粒可制成复方粒子,而OT"纳米银的复方粉体,可另外经由光线激发与空 气流动产生负离子,达到抑菌及除臭的效果, 一方面可以扩大l顿场合,另一方面 可以辅助银的杀菌机制,进而延长银的使用时间,达到杀菌、抑菌的完整功能。
当足部2的大拇Slh25 l伸入该定位空间44接触衬布45 ,就可以透过远红外线负离 子产生共振效应,活化生物细胞,改##环系统,防ib^部2冰冷,提高身体免疫力, iEiSff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调节神经系统,活络筋骨、减少大拇St251的疼 痛与肿胀,并具有抗菌、杀菌、除臭与除湿的功效,所以能达到有益身体健康的功 效。
须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选择上述第二 五较佳实施例的至少两 个设计特征, 一起加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鞋用脚m^置中,用以增添使用功能,在 此不再详细说明。
而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鞋用脚^^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构 造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部分在于本实施例的鞋用脚^^g为一凉
鞋,所以本实用新型除了脚踏体3与矫正单元4以外,还包括一安装在脚踏術上方且 周缘与脚踏術固接的鞋面5,及一固定安装于脚踏体3底部的鞋底6。本实施例藉由 鞋面5、脚踏術与鞋底6构成一支凉鞋,且该鞋面5与脚踏銜共同界定出一供足部(见
图2)伸入穿著的穿著空间7。当然在设计上,该专用鞋也可以为一皮鞋、休闲鞋或其 它鞋子型态,在此不再分别详细说明。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鞋用脚踏装置在设计上,主要是在脚踏術上 设有矫正单元4,且繊正单元4界定出只供大拇at251伸入的定位空间44,可用来分 隔大拇fih251与第二fifc252,并迫使大拇Slt251朝内回复到正确位置,Plih大拇at251 向夕卜偏转倾斜的力量,避免使用人士拇趾外翻,使得第一跖骨211与第一趾散21回 复到正常位置,以达到有益身体健康的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 翻转结构的功效,确实育,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综^ah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的确能^i乓一种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 结构的鞋用脚踏装置,其具有{顿效果佳及使用范围广等功效,因此,本实用新型 前述设计不但新颖,更可达到预期的实用新型目的,而可供产虹禾'J用。
权利要求1. 一种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踏装置,包括一个脚踏体,该脚踏体包括一个位于前方内侧的第一踏置部,及一个位于第一踏置部外侧的第二踏置部,其特征在于该鞋用脚踏装置还包括一个固定在该脚踏体上的矫正单元,该矫正单元包括一个固定在第一、二踏置部间且往上延伸的中介区、一个固定在第一踏置部的内侧的固定区,及一个连接中介区与固定区且与第一踏置部相间隔的连接区,该中介区、固定区、连接区与脚踏体共同界定出一个前后连通的定位空间,该中介区具有一个位在后侧的基侧部、一个由基侧部再往前延伸的矫正部,及一个形成在基侧部与矫正部底部与脚踏体接合处的固着缘。
2.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m^a,辦征在于:纖正单元的中介区就应位在大拇趾与第二趾间,该固定区魏应位在大拇趾 内侧,该定位空间供大拇趾伸入以间隔分开大拇趾与第二趾,该中介区的基侧部 是位在大拇足 应涵盖第一趾骨的近侧段的近侧头部的夕卜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湖转结构的鞋用脚萨離,其特征在于: 该中介区的矫正部是位在大拇趾对应涵盖第一趾骨的远侧段的远侧基部与远侧 骨干的外侧。
4. 如权利要求2戶诚的具有可调,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P線置,其特征在于: 该中介区的前后长度在使用人士穿著下是相当于2/3的大拇趾长度。
5. 如权利要求1戶脱的具有可调整嫩旨向夕湖转结构的鞋用脚F離,其特征在于: ^P踏体还包括一条对应MJlt间端且前后直向延伸的直线,该中介区的固着缘 是以趾间端为中心,位在一个由直线向外偏转5。与向内偏转10°的夹角范围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r碟置,其特征在于: 该矫正单元的连接区为一片由中介区同体延伸至固定区的弯拱型片体。
7. 如权利要求6戶皿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m^S,,征在于: 该矫正单元的连接区具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片体的通孔。
8. 如权利要求1戶脱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F碟置,其特征在于: 该脚踏体还包括一个位在第一、二踏置部间且由表面向上凸起的趾间凸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趾间凸部是垫置在大拇趾与第二fit的底部间。
10. 如权利要求1戶服的具有可调翻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m^g,其特征在于:该矫正单元的连接区具有一片由中介区同体向内朝固定区延伸的第一片体、 一片 由固定区同体向外朝中介区延伸的第二片体,及一个安装在第一、二片体间且可 调皿置地将第一、二片体连接在一起的黏扣带组。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F,,其特征在于: 1 正单元还包括一片被覆结合在中介区、固定区与连接区界限出该定位空间的 表面的衬布。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F驟置,其特征在于: 正单元的中介区的前后长度为25 40 mm间。
13. 如权利要求12戶腿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湖转结构的鞋用脚m^g,其特征在 于该连接区的前缘呈由外向内逐渐往后倾斜延伸的倾斜边。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夕卜翻转结构的鞋用脚踏装置,,征在 于该固定区的前后长度为8~14咖。
15.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可调^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m^a,其特征在于 该鞋用脚踏装置为鞋内垫。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m^g,其特征在于该鞋用脚SI^S为凉鞋,还包括一个安装在脚踏体上方且周缘与脚踏体固接间的鞋面,该鞋面与脚踏体共同界定出一个穿著空间。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F媒置,其特征在于该鞋用脚踏装置还包括一块固定安装于脚踏体底部的鞋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整拇指向外翻转结构的鞋用脚踏装置,包括一供一足部踏置的脚踏体,及一固定在脚踏体上的矫正单元。该脚踏体具有一对应足部的一大拇趾的第一踏置部,及一对应足部的一第二趾的第二踏置部。该矫正单元具有一固定在第一、二踏置部间以对应位在大拇趾与第二趾间的中介区、一固定在第一踏置部内侧的固定区,及一连接中介区与固定区的连接区,该中介区的前侧是位在大拇趾对应涵盖一第一趾骨的趾间关节的前方。上述矫正单元的设计,可用于间隔分开大拇趾与第二趾,所以能达到有利于矫正拇指向外翻转现象的功效。
文档编号A43B7/24GK201204984SQ200820115100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5日
发明者谢进兴 申请人:红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