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25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尤指一种应用盖合方式提供使 用者易于将包袋类或衣着类等挠性围体快速收纳及取用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 造。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工商业社会,绝大多数人对于如何以更简便及轻巧的 方式携带各种随身物品的需求已大为提高,例如为了减少塑料袋使用的环保 目的,而在商场购物时应自备的环保购物袋,以及为了避免因气温变化或者雨 季来临时的防寒或防雨目的而需随身携带的薄型外套或风雨衣。然而,目前市 售为提供使用者折迭收纳而设计的相关结构,不论是应用于环保购物袋、薄型 外套或风雨衣,皆无法达到简便、快速的收纳及取用,且因受限于其产品结构, 亦仅只于单一的收纳功能,并不具备同时置纳物品的复合功能或趣味性的外观 变化设计。
以目前市售的环保购物袋或随身携带的薄型外套或风雨衣为例,大多是采 用巻收收纳方式。如图1所示,是昔用环保袋于展放状态下之外观示意图,其主
要包括一袋体3、 一提把31、 一覆盖件300、 一公收纳件304以及一母收纳件305, 其中该覆盖件300进一步包括一固定端302及一开放端303 ,覆盖件300藉由固定端 302固设于袋体3外侧,公收纳件304设于开放端303之适当位置,母收纳件305则 以适当距离设于与公收纳件304上方相对应之位置。如图2所示,是昔用环保袋于 巻收状态下之外观示意图,收纳时先将袋体3折迭成与覆盖件300相等宽度大小,并连同提把31—起巻收于覆盖件300开放端303下方,当袋体3巻收成如覆盖件300 大小的体积时,再藉由开放端303所设之公收纳件304收合且固定母收纳件305, 藉此得以将袋体3巻收后固定于覆盖件300下方。
除了前述环保购物袋之外,目前市售的随身薄型外套或风雨衣(图中未示) 的收纳结构也多采用类似的巻收方式,其结构仅只于单一功能,巻收后仅能减 少体积,并不具备其它使用功能,对于使用者而言无法提供使用方便及复合性 的多功能使用目的,殊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尤其提供一种 应用盖合方式提供使用者易于将包袋类或衣着类等挠性围体快速收纳及取用之 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母袋体主要构造包含 一前盖片、 一后盖片以 及一连接部,其中前盖片设有一第一接合边及一盖合件;后盖片设有一与该盖 合件相对应之盖合组件;连结部则设于该前盖片下方与后盖片相对位置,藉此 将两者予以连结。子袋体主要构造包含挠性围体以及一第二接合边,与相对设 于前盖片的第一接合边相互接合,并藉此将前盖片及挠性围体予以固定。
本实用新型之次一目的是提供前盖片外侧、后盖片内侧或外侧其中之一进 一步接设一容置部,藉此提供除了收纳挠性围体以外的附加置物功能。且该接 设有容置部之收纳构造于侧围可进一步设一环扣及一肩带以方便使用者视需要 作为侧背肩包使用。
本实用新型之再一 目的是提供收纳构造以第二接合边与该第一接合边局部 接合方式于未接合处形成一收纳口,当取用展开的挠性围体时得藉由该收纳口将开启后的后盖片置于前盖片与挠性围体之间的收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是藉由前盖片与盖合件之间设置一第一侧围,且该 挠性围体设一接合部与相对应的第一侧围连接;该接合部概呈一环状体,其圆 径是略小于第一侧围之圆径且其内部形成收纳空间。由于第一侧围是迭置并包 覆于该接合部外围,且接合部呈环状体之上围是向第一侧围之上围抵靠,俾使 该接合部下围与第一侧围之间未抵靠的空间形成第一收纳部,藉此收纳折迭后 之后盖片。该接合部呈环状体之内部收纳空间与前盖片结合后形成第二收纳部, 且该第二收纳部进一步包括一通口与挠性围体相互连通,藉此使折迭后之挠性 围体得以经由该通口纳入第二收纳部内。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 目的是提供该后盖片作为正反面两用之表体,且该第一 接合边与第二接合边是采外围全部接合方式,又该盖合件及盖合组件是为一对 包括一第一拉片以及一第二拉片的双头拉链。当取用展开的挠性围体时,得藉
由连接于前盖片与后盖片之间的连结部将后盖片以360度翻转后正向对位并置于
前盖片的前方,再藉由双头拉链及第一拉片将后盖片与前盖片予以固定。反之,
当纳入折迭后之挠性围体时,得藉由连结部将前盖片360度翻转后反向对位于后 盖片的后方,并藉由双头拉链及第二拉片将前盖片与后盖片予以固定。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 目的是提供将连接该前盖片及后盖片之连结部形成弯折 并由上向下卡接于挠性围体前片上缘,而该挠性围体折迭后则得以纳入前盖片 及后盖片之间所形成的收纳空间内。由于该连结部卡接于挠性围体缘提把两端 部之间,故藉由使用者将提把两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撑起该收纳构造及容置部之 重量,藉以避免挠性围体上缘因容置部之重量而导致下垂变形。且该挠性围体 前片或后片上缘可进一步设一下凹部,以下凹部之下凹尺寸配合连结部之宽度,藉此使两者接合后得以较为平整、美观及稳固。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是提供一延伸部之延伸功能使容置部得以延伸置放 于挠性围体内的底部,其中该延伸部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边,另一端则连接第 一连接边,因此,当容置部因内置物品承重过大时,藉由该延伸部使容置部得 以延伸置放于挠性围体内的底部,而不至于因连接于开口的容置部过重而造成 开口下垂变形。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是提供一设于挠性围体与提把之间的叉股部,使整 体尺寸较小之前盖片、后盖片连同容置部得以藉由连结部、第一连接边、第二 连接边以及延伸部与挠性围体前片上缘连接,并藉由使用者将提把连同叉股部 上提的力量以支撑起整体尺寸较小之前盖片、后盖片以、容置部以及收纳构造 及之重量。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是提供一设于收纳空间与提把端部之间的延伸部,并 将连接于前盖片与后盖片之间的连结部设置于其底端,并藉由该连结部左右两 端所设双向拉链以及一对第三拉片及一第四拉片,使收纳空间局部得以局部闭 合,同时使延伸部由该局部闭合的收纳空间内向外延伸与该挠性围体相互连接。 由于该挠性围体藉由延伸部与其中之一的提把端部直接连结,故藉由使用者将 提把上提的力量得以支撑起该容置部以及收纳构造之重量。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 目的是前盖片外侧及挠性围体外侧可进一步设有相互对 应之花纹及图案设计,以提高其美观性或相互对应等不同之视觉效果及变化。 当单独使用容置部时,前盖片以及容置部呈现局部之图案或花纹设计。当烧性 围体于展放状态下,前盖片以及容置部可呈现与挠性围体相互对应之图案或花 纹设计,以提高其美观性、趣味性或相互对应等不同之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藉由盖合方式提供使用者易于将包袋类或衣着类等挠性围体快 速收纳取用之构造,并于展放状态下得以提供同时使用(母袋体)较小容积的容置 部以及较大物纳空间的挠性围体(子袋体)的复合功能。


图l为习知购物袋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习知购物袋之巻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截面收纳及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分解图。
图ll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结构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及图1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展放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至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截面收纳及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9至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之收纳步骤结构示意图。
图24及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分解图。
图26至图3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收纳步骤结构示意图。
图32及图33为本实用新型收纳构造应用于衣着类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分解图之一 。
图35及图3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7至图4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收纳步骤结构示意图。图42及图4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4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之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7为第五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分解图。
图4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之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之展放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之展放状态结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IU盖片 * 1盖合件* -11第一拉片 110
第三拉片 111连结部 12侧围.13
第一接合边 131延伸部 132第一收纳部 14
环扣 15肩带 . 16双肩带 17
衣架, 18后盖片 2盖合组件* *21
第二拉片 210第四拉片- .211固定件* *22
定位件*221挠性围体 3收纳空间 30
覆盖件*300收纳口301固定端* *302
开放端- 303公收纳件 304母收纳件* *305
提把* 31叉股部--… 310空隙 311
固定组件 32第一定位组件* 。21第二定位组件. *322
11第二接合边 331 通口 34
下凹部 37 前片 38
容置部'4 开口 .40 开合组件* *42
接合部, ,33 第二收纳部* *35 后片. .39 开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要包含由一前盖片l、 一 后盖片2、 一连结部12所组成的母袋体,其中,前盖片1边缘设有一第一接合边131 及一盖合件ll;后盖片2边缘设有一与该盖合件11相对应之盖合组件21,且该盖 合件11及盖合组件21是为一单头拉链,且包括一第一拉片110;连结部12则设于 该前盖片1下方与后盖片2上方相对位置将两者予以连结。由挠性围体3以及一第 二接合边331所组成的子袋体,其中,该第二接合边331设于挠性围体3表面与相 对设于前盖片1的第一接合边131相互接合,并将前盖片1固定于挠性围体3接近中 央的位置表面。
本实施例前盖片1外侧可进一步接设一容置部4 ,藉此提供除了收纳挠性围 体3以外的另一附加置物功能。该容置部4设有一开合件41以及开合组件42以方便 使用者随时开合并取用容置部4内的物品,其中该开合件41以及开合组件42之开 合方式包括拉链、黏毡带、压扣或磁扣其中之一。本实施例除了前盖片l外侧可 接设容置部4,前盖片1及后盖片2内侧(参照第二实施例图20至图23)或外侧(图中 未示)亦可进一步接设容置部4,由于其结构变化大致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6至图9所示,由于该第二接合边331与该第一接合边131是采局部接合方 式,且未接合处形成一收纳口301,当取用展开的挠性围体3时得藉由该收纳口301 将后盖片2置于前盖片1与挠性围体3之间的收纳空间30内;反之,当纳入折迭后
12之挠性围体3时,得将后盖片2由收纳口301取出,并藉由单头拉链及第一拉片IIO
将后盖片2及前盖片1予以固定。此外,为使前盖片1稳固接合于挠性围体3,并使 纳入收纳口301之后盖片2能够卡置于收纳空间30内不至于落出收纳口301之外, 本实施例较佳之结构是将第一接合边131与该第二接合边331局部相互接合之长 度设为至少超过前盖片l整体圆径长度的二分之一以上。
如图IO、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所含组成 元件之外,其中前盖片1与盖合件11之间进一步设有一侧围13,且该挠性围体3 设有一接合部33对应于该侧围13,该接合部33概呈一环状体,其圆径是略小于侧 围13之圆径且其内部形成收纳空间30。该第二接合边331是靠合于第一接合边131 并与其相互连接,藉此使侧围13迭置并包覆于该接合部33外围。当挠性围体3折 迭纳入第二收纳部35内并藉由盖合件l 1及盖合组件21予以闭合后,该接设有容置 部4之收纳构造于侧围13可进一步设一环扣15及一肩带16以方便使用者携带随身 物品作为侧背肩包使用。如前所述,本实施例容置部4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设有一 开合件41以及开合组件42以方便使用者随时开合并取用容置部4内的物品,且其 幵合方式包括拉链、黏毡带、压扣或磁扣其中之一。
如图13至图18所示,由于该第二接合边331是靠合于第一接合边131之顶缘并 与其相互连接,因此该接合部33呈环状体之上围向该侧围13之上围抵靠,使该接 合部33下围与侧围13之间未抵靠的空间形成第一收纳部14,藉此收纳折迭后之后 盖片2。再者,该接合部33呈环状体之内部收纳空间30与前盖片1结合后形成第二 收纳部35,且该第二收纳部35进一步包括一通口34与挠性围体3相互连通,藉此 使折迭后之挠性围体3得以经由该通口34纳入第二收纳部35内。此外,该后盖片2 位于第一收纳部14下方进一步设有一固定件22,相对于接合部33下方设有一固定组件32,藉由固定件22及固定组件32得以将折迭后之后盖片2纳入第一收纳部14 后予以固定,其中该固定件22及固定组件32是为一黏毡带或扣件其中之一。
如图19至图23所示,当使用者欲将挠性围体3折迭纳入第二收纳部35(图20) 内时,需先将容置部4及前盖片1外侧向下置放,此时挠性围体3及后盖片2朝上且 后盖片2系掀开状态,收纳时将挠性围体3的尺寸由外向内折迭至前盖片1及后盖 片2之间收纳空间30的范围内,将挠性围体3纳入其中后再将后盖片2与前盖片1 相互盖合,并藉由盖合件11以及盖合组件21将两者予以封闭。本实施例除了前盖 片1外侧可接设容置部4,前盖片1及后盖片2内侧或外侧(图中未示)亦可进一歩设 容置部4,且容置部4设有一开合件41以及开合组件42以方便使用者随时开合并取 用容置部4内的物品。
如图24及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该后盖片2是正反面两用之表体,且该盖合件11及盖合组件21是为一对包括一第 一拉片110以及一第二拉片210的双头拉链,藉由该双头拉链得以将后盖片2由后 向前360度翻转对位于前盖片l前方或由前向后360度翻转对位于前盖片l后方。此 外,该第一接合边131与第二接合边331是采外围全部接合方式,并非如同第一实 施例藉由局部接合于未接合处设一收纳口 301 。
再如图26至图31所示,当取用展开的挠性围体3时,得藉由连接于前盖片l 与后盖片2之间的连结部12将后盖片2以360度翻转后正向对位并置于前盖片1的 前方,再藉由双头拉链及第一拉片110将后盖片2与前盖片1予以固定。以本图示 为例,当挠性围体3于收纳状态时,后盖片2的内侧印刷数字为8(图27及图28), 外侧则无印刷,按图示箭头方向所示,当挠性围体3尚未展开之前,后盖片2的 印刷面数字8是内藏于后盖片2面对挠性围体3的内侧,经取出挠性围体3后,后盖片2向前360度翻转后,其内侧(印刷面数字8)对位并盖住前盖片1(印刷面数字7)而 成为外露之表体;反之,当使用者欲纳入折迭后之挠性围体3时,得藉由连结部 12将前盖片1(印刷面数字8)360度翻转后反向对位于后盖片2的后方(此时印刷面 数字8内藏于前盖片1内侧),并藉由双头拉链及第二拉片将前盖片1与后盖片2予 以固定。本实施例除了前盖片1外侧可接设容置部4,后盖片2内侧或外侧(图中未 示)亦可进一步设容置部4,且容置部4设有一开合件41以及开合组件42以方便使 用者随时开合并取用容置部4内的物品。此外,本实施例第一接合边131除了如图 所示是设于该前盖片l之外,亦可设于后盖片2,并与第二接合边331连接(图中未 示)。
前述各种实施例所揭露之收纳构造除了应用于包括环保购物袋或其它种类 袋体之挠性围体之外,亦可进一步应用于各种衣着类产品,例如运动汗衫、外 套及风雨衣等,如图32所示,挠性围体3(风雨衣)由收纳空间30取出后穿套在使 用者身上,其中该容置部4接设于前盖片1前面且设于挠性围体3(风雨衣)接近中 央的位置,后盖片2则藉由连结部12(图中未示)与前盖片1连接,当后盖片2尚未 纳入收纳空间30前,是位于容置部4下方;如图33所示,当后盖片2纳入收纳空间 30后,则是隐藏于容置部4后方并介于容置部4与挠性围体3(风雨衣)之间。本设 计特点之一在于使用者于披覆挠性围体3(风雨衣)同时,亦可方便开启开合(组) 件41(42),以取用位于挠性围体3(风雨衣)前方容置部4内的物品。此外,当挠性 围体3(风雨衣)于收纳状态下,藉由盖合件11以及盖合组件21将挠性围体3(风雨衣) 封闭于收纳空间30内,并可进一步利用环扣15扣接肩带16(参阅图11),作为侧背 肩包使用。有关本收纳构造应用于衣着类产品之详细构造及实施方式与第二及 第三实施例相同,其相关图示及叙述亦同,故于此不再赘述。如图34、图35及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主要是将挠性围体3应用 在具有提把31之袋体,该提把31两端部之间形成中空以供使用者将挠性围体3(袋 体)由收纳空间30展放后藉由提把肩背或手提,其中挠性围体3(袋体)包括一前片 38、 一后片39及一开口40。本实施例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连接该前 盖片1及后盖片2之连结部12形成弯折并由上向下卡接于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38 上缘,而该挠性围体3(袋体)折迭后则得以纳入前盖片1及后盖片2之间所形成的 收纳空间30内。由于该连结部12卡接于挠性围体3(袋体)上缘提把31两端部之间, 故藉由使用者将提把31两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撑起该收纳构造及容置部4之重量, 藉以避免挠性围体3(袋体)开口40上缘因容置部4之重量而导致下垂变形,其中该 前盖片1所设第一接合边131与其对应之后盖片2所设第二接合边331是如图所示 以车缝线作为连接方式,但亦可以胶粘或高周波热压等其它方式为之(图中未 示)。此外,本实施例第一接合边131除了可设于该前盖片1之外,亦可设于前盖 片1与后盖片2之间或连结部12,再与第二接合边331连接(图中未示)。此外,该 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38上缘进一步设有一下凹部37,其下凹尺寸配合连结部12 之宽度,藉此使两者接合后得以较为平整、美观及稳固。且该后盖片2外侧设有 一容置部4且该容置部4进设有一开合件41以及开合组件42,其实施方式除了如图 所示拉链之外,亦可设置其它对合组件,例如黏毡带、压扣或磁扣等(图中未 示)。再者,该容置部4与向下弯折的连结部12连接并卡接于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 38提把31两端部之间,藉由使用者将提把两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撑起该容置部4以 及收纳构造及之重量。前述下凹部37除了设置于前片38之外,亦可选择设于后片 39(图中未示);而容置部4除了设置于后盖片2外侧之外,亦可选择设置于前盖片 l外侧(图中未示)。参照图34及图35所示,藉由第前盖片1所设第一连接边131与挠性围体3(袋体) 前片38所设第二连接边331可将连结部12卡接并固定于前片38上缘所设下凹部 37,藉此使容置部4位于挠性围体3(袋体)开口40内(图35)。此外,挠性围体3(袋体) 前片38及后片39内侧分别进一步设有一第一定位组件321及一第二定位组件322, 以相对于设置在收纳空间30的后盖片2所设之固定件22。如前所述,当后盖片2 及容置部4位于挠性围体3(袋体)开口40内时,可藉由定位件221将其与第一定位组 件321将容置部4附着于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38内侧以增加其稳固性。
此一独特设计之优点在于将挠性围体3(袋体)由收纳空间30取出后,挠性围 体3(袋体)于展放使用状态下,前盖片1位于挠性围体3(袋体)的前片38外侧, 而用于放置金钱、证件或其它物品之容置部4可藉由开合(组)件41(42)予以闭合, 且该容置部4是位于挠性围体3(袋体)的开口 40内,藉此得以防止母容置部4内 的金钱或物品遗失。再参照图34及图36所示,使用者亦可选择将定位件221 定位于挠性围体3(袋体)后片39外侧所设之第二定位组件322,藉此可将挠性围 体3(袋体)的开口 40予以收合,藉此容置部4则位于挠性围体3(袋体)后片39外 侧(图36),当使用者以挠性围体3(袋体)提把31肩背或手提时,则可将挠性围体 3(袋体)后片39外侧靠向自己身体一侧,以方便拿取或置放于容置部4内的物品, 亦可防止容置部4内的金钱或物品遗失。前述固定件22与相对应之第一定位组 件321及第二定位组件322除了如图所示拉链之外、亦可包括黏毡带、压扣或磁 扣其中之一。
如图37至图41所示,当不欲使用挠性围体3(袋体)时,先将容置部4朝下,并 将前盖片l向上掀开,使收纳空间30外露,以方便将挠性围体3(袋体)折迭后置入 收纳空间30;折迭时,可将挠性围体3(袋体)由左右两侧向中央折迭,使后片39由后往前迭置于前片38之上,且将提把31向下折迭,此时挠性围体3(袋体)经折
迭后呈长条状,其宽度尺寸略小于前盖片1之宽度(图39),再将该呈长条状之挠性围体3(袋体)向上折迭或巻收,然后纳入收纳空间30内,并藉由盖合(组)件11(21)将其予以闭合(图40及图41)。当收纳空间30闭合后,挠性围体3(袋体)置于收纳空间30内,使用者可藉由容置部4上方的开合(组)件41(42)开启容置部4放置或取用物品(图41)。
如图42及图43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同样可将容置部4应用于侧背包构造,其中,该容置部4两侧设有扣环15及相连之肩带16以供使用者背负于肩膀上,且前盖片1可进一步设一延伸部132,该延伸部132—端连接于挠性围体3(袋体)的第二接合边331,另一端则可连接于前盖片1内侧所设的第一接合边131,因此,当容置部4因内置物品承重过大时,可藉由该延伸部132使容置部4得以延伸置放于挠性围体3(袋体)内的底部,而不至于因连接于开口 40的容置部4过重而造成开口 40下垂变形。由于此一结构系藉由延伸部132之延伸功能使容置部4得以延伸置放于挠性围体3(袋体)内的底部,因此不受容置部4及挠性围体3(袋体)彼此大小及承重必须配合的限制,因此不须再于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38上缘设下凹部37(图34),以配合前盖片1所设连结部12之尺寸,或将延伸部132设于容置部4的其它隔层位置(图中未示)。
如图44所示,本实施例藉由第一接合边131及第二接合边331亦可将容置部4运用于后背包构造,挠性围体3(袋体)则运用于大购物袋或行李袋构造,其中,该后背包后方设有后背双肩带17以供使用者将后背包背负于人体后背,该前盖片1与盖合(组)件11(21)之构造则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而由于前盖片1是以第一接合边131与挠性围体3(袋体)所设第二接合边331相互相连,当使用者将盖合(组)件11(21)开启,并将挠性围体3(袋体)由收纳空间30取出后,再将前盖
片1连同容置部4及后背双肩带17由开口 40置入挠性围体3(袋体)内。再者,由于一般后背包整体长度较长,因此制作时可配合挠性围体3(袋体)高度,使其得以置放于挠性围体3(袋体)底部,而不至于因连接于因后背包过重而造成挠性围体3(袋体)开口40下垂变形。然而,如果两者长度无法配合,本实施例亦可运用前述延伸部132使得后背包得以适当延伸置放于的性围体3(袋体)内的底部(图中未示)。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例亦可将挠性围体3运用于一衣袋构造,其中,该衣袋设有提把31以供使用者手提或肩背,该前盖片1与盖合(组)件U(21)之构造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使用者可将衣服由挠性围体3(袋体)开口 40置入容置部4内,并藉由衣架18将衣服挂在衣袋内。有关衣服如何经由开口 40挂在衣架18上以及衣架18与衣袋的结构关系乃属昔用技术的范围,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46、图47及图4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结构大致与前述第四实例结构相同,是以连接于该前盖片1及后盖片2之连结部12由上向下卡接于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38上缘,而该挠性围体3(袋体)折迭后则得以纳入前盖片1及后盖片2之间所形成的收纳空间30,并且接设有容置部4以供使用者藉由开合(组)件41(42)取用容置部4内的物品。
本实施例与第四实例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该挠性围体3(袋体)与其中之一的提把31之间进一步设有一叉股部310,以供整体尺寸校小之前盖片1、后盖片2连同容置部4藉由连结部12、第一接合边131、第二接合边331以及延伸部132与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38上缘连接。由于容置部4需藉由使用者将提把31两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撑起该容置部4以及收纳构造及之重量,因此应用叉股部310两端连结提把31上提的力量以支撑起整体尺寸校小之前盖片1、后盖片2以及
容置部4及收纳构造及之重量。当使用者将挠性围体3(袋体)由收纳空间30内取出展开后,需将前盖片1连同容置部4穿过叉股部310中央所形成之空隙311后再将前盖片1以及后盖片2卡合于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38的开口 40上缘,并可进一步藉由设于前盖片1内侧之固定件22与设于挠性围体3(袋体)外侧之第一定位组件321相互予以定位。
如图51及图5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结构与前述第五实例结构同样是以供整体尺寸校小之前盖片l、后盖片2连同容置部4藉由延伸部132与挠性围体3(袋体)前片38上缘连接,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该前盖片1与后盖片2之间的连结部12是设于底端,且盖合件11及盖合组件21进一步包括设于连结部12左右两端的双向拉链以及一对第三拉片111及一第四拉片211,俾使盖合件11及盖合组件21得以局部闭合,同时使延伸部132得以由收纳空间30向外延伸与该挠性围体3(袋体)相互连接。
该挠性围体3(袋体)的收纳空间与其中之一的提把31之间连设一延伸部132,并以延伸部132端部直接连结提把31端部,藉由使用者将提把31上提的力量支撑起该容置部4以及收纳构造及之重量。当该挠性围体3(袋体)由收纳空间30取出后,藉由位于连结部12左右两侧的双向拉链及其第三拉片111以及第四拉片211由下往上将后盖片2拉合并局部将相对之前盖片1予以盖合定位。此外,前盖片1与后盖片2之间亦可设一开合口,使延伸部132藉由该开合口向外延伸与该挠性围体3相互连接(图中未示)。
前述各实施例所述之前盖片1外侧及挠性围体3(袋体)外侧亦可进一歩设有相互对应之花纹及图案设计,以提高其美观性或相互对应等不同之视觉效果。当单独使用容置部4时,前盖片1以及容置部4呈现局部之图案或花纹设计。当挠性围体3(袋体)于展放状态下,前盖片1以及容置部4可呈现与挠性围体3(袋体)相互对应之图案或花纹设计,以提高其美观性或相互对应等不同之视觉效果(图中未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除了前述各种实施例之外,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运用于其它各种不同功能种类的包袋构造。
权利要求1、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前盖片边缘设有一盖合件;一后盖片边缘设有一与该盖合件相对应之盖合组件;一连结部设于该前盖片与后盖片之间将两者予以连结;一第一接合边设于该前盖片、后盖片、前盖片及后盖片之间或连结部其中之一;一挠性围体包括一第二接合边,第一接合边与相对应之第二接合边相互接合将前盖片及挠性围体予以固定;前盖片与后盖片之间所形成收纳空间得以纳入折迭后之挠性围体,盖合件及盖合组件将前盖片与后盖片予以闭合。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前盖片是固定于 挠性围体接近中央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前盖片是固定于 靠近挠性围体边缘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第一接合边设 有一延伸部并藉此与第二接合边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连结部是设于 前盖片与后盖片端部相对应的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盖合件及盖合 组件为一单头拉链,且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拉片。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盖合件及盖合 组件为一双头拉链,且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拉片以及一第二拉片。
8、 根据权利要求1及7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第二接合边 与该第一接合边是将外围全部接合;展开挠性围体时,连结部将前盖片360度翻转后对位并置于后盖片的前方,再藉由双头拉链及第一拉片将前盖片与后盖片予以固定;反之,当纳入折迭后之挠性围体时,连结部将前盖片360度翻转后反向置于后盖片的后方,并藉由双头拉链及第二拉片将前盖片与后盖片予以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第二接合边与该第一接合边是采局部接合方式,且未接合处形成一收纳口;当展开的挠性围体时,得藉由该收纳口将后盖片置于前盖片与挠性围体之间的收纳空间内;反之,当纳入折迭后之挠性围体时,得将后盖片由收纳口取出,并将后盖片及前盖片予以固定。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前盖片或后盖片的任一侧接设有一容置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容置部进一步包括一开合件以及开合组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前盖片与盖合件之间进一步设有一侧围。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挠性围体进一步包括一与该侧围相对应之接合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第二接合边是靠合于第一接合边并与其相互连接,藉此使第一侧围包覆于该接合部外围。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第二接合边是靠合于第一接合边之顶缘并与其相互连接,该接合部呈环状体之上围向该侧围之上围抵靠,该接合部下围与该侧围之间未抵靠的空间形成第一收纳部,藉此收纳折迭后之后盖片。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接合部之内部收纳空间与前盖片结合后形成第二收纳部,且该第二收纳部进一步包括一通口 与挠性围体相互连通,藉此使折迭后之挠性围体得以经由该通口纳入第二收纳 部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后盖片进一步 设有一固定件相对于接合部位于第二收纳部下方设有一固定组件,藉此将折迭 后之后盖片固定于第一收纳部内。
1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挠性围体为一 袋体或一衣着体其中之一。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挠性围体为一 袋体,且该袋体且包括至少一提把,该提把两端部之间形成中空。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连结部形成弯 折由上向下卡置于袋体上缘。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袋体上缘设有 一下凹部,其下凹尺寸配合连结部之尺寸。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连结部卡置于 袋体上缘提把两端部之间。
23、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之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提把其中 一端部与袋体上缘之间设有一叉股部,该连结部形成弯折由上向下卡置于该叉 股部中央的空间。
2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前盖片或 后盖片内侧设有一定位件与袋体前片所设第一定位组件相互定位。
2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前盖片或后盖片内侧设有一定位件与袋体后片所设第二定位组件相互定位。
2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前盖片与 后盖片之间设有一开合口,使延伸部藉由该开合口向外延伸与该挠性围体相互 连接。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开合口是设于 前盖片与后盖片上方之间的相对位置。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之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盖合件及盖合 组件包括设于连结部左右的双向拉链以及一对第三拉片及第四拉片,当取用展 开的挠性围体时后得以避开由收纳空间向外延伸与挠性围体连接之延伸部,并 藉此将前盖片与后盖片予以局部封闭。
29、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之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延伸部系与接 合于提把端部与袋体上方的相对位置,藉由使用者将提把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撑 起该收纳构造之重量。
3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特征为该前盖片及挠性 围体外侧设有相互对应之花纹及图案设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二合一子母袋体构造,其包括一前盖片、一后盖片、一连结部以及一挠性围体。母袋体由前盖片、后盖片以及连结部所组成,前盖片包括一第一接合边及一盖合件,后盖片则设有一与该盖合件相对应之盖合组件,连结部设于前盖片与后盖片之间将两者予以连结;子袋体由挠性围体及一第二接合边所组成。此外,该收纳构造进一步设有容置部,于收纳状态下,可使用容置部作为较小容积之置纳物品用途;于展放状态下,除了可使用挠性围体作为较大物纳空间之外,亦可同时使用具有较小容积的容置部功能。挠性围体构造除了可应用于包袋类产品之外,亦可应用于其它的衣着类或其它挠性围体之收纳功能。
文档编号A45C7/00GK201274838SQ20082012518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3日
发明者林哲文 申请人:林哲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