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39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衣服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服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通过一衣服本体、 一开口朝下的内袋、至少一收合段及多组结合单元的组合设计,使衣 服的结构具有可收纳或展开的收合段,以供延长衣服本体的长度,并 通过衣服本体上以及收合段上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于穿着时可 达到较佳的防晒、防寒、防风雨及防灰尘的效果,而适用于室外场所 或类似场合。
背景技术
近来油价高涨,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交 通工具的改变,越来越多人将大车换小车,或是改搭公共交通工具, 亦或是骑机车去上班、上课。然而,由于温室效应的关系,使得全球 气候暖化,而阳光中的紫外线,会诱发黑色素的形成,使皮肤变黑, 甚至引起皮肤的红斑、肿胀、疼痛等症状。因此,如何防晒已成为现 代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以往,在艳阳高照的日子, 一般女性外出时会随身携带洋伞,但 出门携带伞具实在不方便,而且长时间撑伞容易导致手及肩膀酸痛;
而骑乘机车的骑士,也常会加披一件小外套,或是穿着长袖衣服,亦 或是穿戴袖套以防日晒,但也仅止于上半身的防护,下半身除了穿着 长裤、长裙或涂抹防晒油外,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选择穿着长 裤、长裙, 一来长时间穿着容易感觉炎热甚至出汗,再来无法满足爱 美女性嗜穿短裤、短裙的需求,而选择涂抹防晒油又会使人有油腻、 湿黏等不舒服的感觉,以至于大部分的人不喜欢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 种衣服的结构,通过一衣服本体、 一开口朝下的内袋、至少一收合段 及多组结合单元的组合设计,该开口朝下的内袋设于衣服本体的内侧, 而该至少一收合段活动收纳于衣服本体的内侧与内袋所形成的容置空 间中,于穿着时可通过身体撑开衣服本体,并使内袋朝外(即朝向容 置空间中的衣服本体内侧的方向)绷紧,使该活动收纳于容置空间中 的收合段被身体挤压而定位于内袋与衣服本体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当收合段展开时,可延长衣服本体的长度,并通过衣服本体上及收合 段上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以达到较佳的防晒、防寒、防风雨及 防灰尘的效果,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进步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衣服的结构,通过一衣服 本体、 一开口朝下的内袋、至少一收合段及多组结合单元的组合设计, 该内袋的开口处与衣服本体内侧的对应处可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 元,另或可于该衣服本体内侧下方进一步设有一遮盖片,以供外罩于 内袋开口外,且通过该遮盖片与内袋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令该 至少一收合段可收纳于封闭的空置空间内,以增进收纳的稳定性,并 可达到美化衣服的效果,此外,通过该内袋上又可设有一开缝,以利 方便取出该收纳于封闭的空置空间内的收合段或将展开的收合段收回 该封闭的空置空间内,进而可提升使用的方便性,增进整体的实用性、 便利性及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在于,提出一种衣服的结构,通过一衣服本 体、 一开口朝下的内袋、至少一收合段及多组结合单元的组合设计, 而该至少一收合段的展开长度超过该衣服本体的下缘,该收合段的长 度可依业者的考量做弹性调整,以使衣服的长度可延长产生不同的变 化,以利穿着上的造型变化,且该至少一收合段为相异于衣服本体的 独立片体,而可增加衣服本体的下摆宽度,以增进穿着者动作的方便 性,进而提升整体的实用性、便利性及变化性。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服的结构,包括 一衣服 本体; 一内袋,该内袋设于衣服本体的内侧,且该内袋的开口朝下设 置,该内袋与衣服本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收合段,该至少 一收合段的一端结合于该衣服本体与内袋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且该 至少一收合段活动收纳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收合段的展开的长度超过 该衣服本体的下缘;以及多组结合单元,该多组结合单元对应配设于 衣服本体的二相对边上与对应配设于该至少一收合段的二相对边上,
各结合单元包括有一第一结合部及一第二结合部,而各第一结合部与 各第二结合部相互对应配合,以令衣服本体的二相对边及收合段的二 相对边形成相互活动结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衣服本体、 一开口朝下的内袋、至少一 收合段及多组结合单元的组合设计,该开口朝下的内袋设于衣服本体 的内侧,而该至少一收合段活动收纳于衣服本体的内侧与内袋所形成 的容置空间中,于穿着时可通过身体撑开衣服本体,并使内袋朝外(即 朝向容置空间中的衣服本体内侧的方向)绷紧,使该活动收纳于容置 空间中的收合段被身体挤压而定位于内袋与衣服本体所形成的容置空 间中,当收合段展开时,可延长衣服本体的长度,并通过衣服本体上 及收合段上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以达到较佳的防晒、防寒、防 风雨及防灰尘的效果,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进步性。
2、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衣服本体、 一开口朝下的内袋、至少一 收合段及多组结合单元的组合设计,该内袋的开口处与衣服本体内侧 的对应处可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另或可于该衣服本体内侧下方 进一步设有一遮盖片,以供外罩于内袋开口外,且通过该遮盖片与内 袋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令该至少一收合段可收纳于封闭的空置 空间内,以增进收纳的稳定性,并可达到美化衣服的效果,此外,通 过该内袋上又可设有一开缝,以利方便取出该收纳于封闭的空置空间 内的收合段或将展开的收合段收回该封闭的空置空间内,进而可提升 使用的方便性,增进整体的实用性、便利性及美观性。3、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衣服本体、 一开口朝下的内袋、至少一
收合段及多组结合单元的组合设计,而该至少一收合段的展开长度超 过该衣服本体的下缘,该收合段的长度可依业者的考量做弹性调整, 以使衣服的长度可延长产生不同的变化,以利穿着上的造型变化,且 该至少一收合段为相异于衣服本体的独立片体,而可增加衣服本体的 下摆宽度,以增进穿着者动作的方便性,进而提升整体的实用性、便 利性及变化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收合段折收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全部展开的平面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展开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图3的全部展开的平面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收合段实施为两片体的立体外
观图6为图5的全部展开的平面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收合段折收后的局部剖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收合段折收后的局部剖示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收合段折收后且于使用者穿着 时的使用状态局部剖示图IO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收合段折收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图10的折收后的局部剖示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收合段巻收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13为图12的收合段巻收后的局部剖示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内袋上设有开缝且折收后的局 部剖示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衣服本体 20内袋
21容置空间 22开缝30收合段 40结合单元
41第一结合部 42第二结合部
50遮盖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I至M,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服的结构,其包括有一 衣服本体IO、 一内袋20、至少一收合段30及多组结合单元40。
该衣服本体IO可釆用抗UV材质、防寒材质、防风材质...等或上 述材质的组合制成;而于实际实施时,该衣服本体IO可实施为雨衣、 外套、夹克或其它类似衣物。
该内袋20设于衣服本体10的内侧,且该内袋20的开口朝下设置, 该内袋20与衣服本体1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1。
该至少一收合段30的一端结合于该衣服本体10与内袋20所形成 的容置空间21内,且该至少一收合段30活动收纳于该容置空间21中
(如图1至2所示),该收合段30的展开的长度超过该衣服本体10 的下缘(如图3至4所示);而该至少一收合段30为独立的片体,其 可采用抗UV材质、防寒材质、防风材质...等或上述材质的组合制成; 另于实际实施时,本实用新型亦可采用二片收合段30相互结合为一体
(如图5至6所示),其结合方式可采用缝合(如图6所示)、黏合 或于该二片收合段30相互重叠处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40,以相互 结合;于实施时,该至少一收合段30的一端可结合于该衣服本体10 与内袋2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内的衣服本体10 (如图7所示)上, 或可实施为该至少一收合段30的一端结合于该衣服本体10与内袋20 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内的内袋20上(如图8所示);而该至少一收 合段30的一端结合于该容置空间21内的结合方式可采用缝合、黏合、 与结合端对应配设多组结合单元40 (如图7或8所示)的其中任一; 又,该至少一收合段30可采用巻收(如图13)、折收(如图7或8)的其中任一方式,以活动收纳于该衣服本体10与内袋20所形成的容 置空间21内。
该多组结合单元40对应配设于衣服本体10的二相对边上及对应 配设于该至少一收合段30的二相对边上,各结合单元40包括有一第 一结合部41及一第二结合部42,而各第一结合部41与各第二结合部 42相互对应配合,以令衣服本体10的二相对边及收合段30的二相对 边形成相互活动结合;其中,该结合单元40可采用四合扣(即该第一 结合部41与第二结合部42相互对应配设为一公扣与一母扣的组合)、 魔鬼毡(即该第一结合部41与第二结合部42相互对应配设为一毛带 与一毡带的组合)、 一般扣(即该第一结合部41与第二结合部42相 互对应配设为一扣孔与一扣子的组合)...等的其中任一。通过上述的 结构构成一全新的衣服的结构。
请参阅图7及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三实施例,通过于衣服本 体10的内侧设有一开口朝下的内袋20,使该收合段30可活动收纳于 衣服本体10的内侧与内袋2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中。当穿着本实用 新型的衣服的结构时(如图9所示),可通过穿着者的身体撑幵衣服 本体10,并使内袋20朝外(即朝向容置空间21中的衣服本体10内侧 的方向)绷紧,令该活动收纳于容置空间21中的收合段30被身体挤 压而夹置定位于内袋20与衣服本体IO之间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中, 故于行走或活动时,使该收合段30收纳定位于该容置空间21中。
另请参阅图3至4,当收合段30展开使用时,可延长衣服本体IO 的长度,并通过衣服本体10上及收合段30上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 元40,即该衣服本体10的一边上设有多个结合单元40的第一结合部 41,该衣服本体10的相对边上对应配设有多个结合单元40的第二结 合部42,通过各结合单元40的第一结合部41与第二结合部42相互对 应配设而可对应结合,以达到该衣服本体10的一边与其相对边可形成 活动结合,以利使用者方便穿脱衣服。而该展开后的收合段30的二对应边上亦同衣服本体10的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40的设计,以形 成展开后收合段30的一边与相对边可相互对应活动结合,进而可供包 围住身体以及双脚;如此, 一方面可帮助穿着者免于日晒,另一方面 若突然下起小雨,或有异物(如灰尘、水滴、果汁…等)突然掉落 或侵入,亦可避免身体及双脚沾湿或弄脏。若该收合段30为防寒材质 或防风材质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衣服本体IO的二相对边与收合段 30的二相对边上所对应配设的结合单元40,达到相互对应活动结合, 以包围住身体以及双脚后,供保暖或挡风之用,故使本实用新型可达 到较佳的防晒、防寒、防风雨及防灰尘的效果。
又,请参阅图5及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的收合段 30亦可采用二片相互结合为一体,以供使收合段30于设计、制作上更 具弹性,并可使收合段30展开使用,除了可延长衣服本体IO的长度, 亦较实施为单片的收合段30更加可实现令衣服本体10的下摆宽度增 大,以增进穿着者行动的方便性。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三实施例(如 图7或图8)的收合段30亦可实施为如同第二实施例(如图5至6所 示) 一般,采用二片收合段30结合为一体者。
请参阅图10及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收合段30折收后 的立体外观图及局部剖示图。本实施例除了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的 变化外,该内袋20的开口处与衣服本体10的内侧的对应处相互对应 配设至少一组结合单元40 (但于实施时亦可不设),以供活动启闭该 内袋20与衣服本体1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以利该至少一收合段30 的收纳定位。并且,该衣服本体10的内侧于对应内袋20的开口处进 一步设有一遮盖片50 (但于实施时亦可不设),该遮盖片50外罩于内 袋20的开口外,且该内袋20的开口处的外侧与遮盖片50的内侧的对 应处相互对应配设有至少一组结合单元40,以利固定该至少一收合段 30收纳于该衣服本体10与内袋2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内。又,该至 少一收合段30上于其活动收纳时的相互叠合处可进一步对应配设至少 一组结合单元40,于本实施例中,即折收的收合段30彼此叠合部分上对应配设有至少一组结合单元40 (但于实施时亦可不设)。
另外,于第四实施例中亦可有其它变化的设计,例如仅于内袋 20的开口处与衣服本体10的内侧的对应处相互对应配设至少一组结合
单元40 (图未示),而于该内袋20上设有一开缝22 (请参阅如图14 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以供该至少一收合段30活动伸出或收纳于该内 袋20与衣服本体IO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内;但,该开缝22于实施 时亦可不设。
或者仅实施为,该衣服本体10的内侧于对应内袋20的开口处进 一步设有一遮盖片50 (图未示),该遮盖片50外罩于内袋20的开口 外,且该内袋20的开口处的外侧与遮盖片50的内侧的对应处相互对 应配设至少一组结合单元40,以使容置空间21可形成封闭,以利收合 段30更稳定收纳于容置空间21中,且该遮盖片50亦可增加衣服内侧 外观的美饰效果;而该内袋20上可设有一开缝22 (如图14所示), 以供该至少一收合段30活动伸出或收入该内袋20与衣服本体10所形 成的容置空间21内;但,该开缝22于实施时亦可不设。
此外,上述所提的所有实施例中的收合段30亦可改釆用巻收方式 (如图12至13所示),同样可达到将收合段30活动收纳于该衣服本 体10与内袋2 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内的目的。
前述所有提及的结合单元40可采用四合扣(即该第一结合部41 与第二结合部42相互对应配设为一公扣与一母扣的组合,如图8所 示)、魔鬼毡(即该第一结合部41与第二结合部42相互对应配设为 一毛带与一毡带的组合,如图7所示)、 一般扣(即该第一结合部41 与第二结合部42相互对应配设为一扣子与一扣孔的组合,如图12所 示)...等的其中任一,如此,可达到相同的形成活动结合的目的,并
可增加衣服设计上的变化性。而各实施例中的收合段30展开使用可达 到的效果均相同,故不再赘述。请再参阅图1至14,本实用新型衣服的结构的特点在于通过一衣
服本体10、 一开口朝下的内袋20、至少一收合段30及多组结合单元 40的组合设计,该至少一收合段30可采用折收或巻收等方式活动收纳 于衣服本体10的内侧与内袋2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1中,使本实用新 型于穿着时可通过身体撑开衣服本体10,并使内袋20朝外(即朝向容 置空间21中的衣服本体10内侧的方向)绷紧,使该活动收纳于容置 空间21中的收合段30被身体挤压于内袋20与衣服本体10之间,进 而可使收合段30收纳定位于容置空间21中;又,该收合段30展开时 可延长衣服本体10的长度,并通过衣服本体10上及收合段30上对应 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40,以达到较佳的防晒、防寒、防风雨及防灰尘 的效果;再通过该内袋20的开口处与衣服本体10内侧的对应处可对 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40,另或通过于该衣服本体10内侧下方可进一 步设有一遮盖片50,以供外罩于内袋20开口外,且通过该遮盖片50 与内袋20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40,令该至少一收合段30可收纳 于封闭的空置空间21内,以增进收纳的稳定性,并可达到美化衣服的 装饰效果;此外,通过该内袋20上又可设有一开缝22,以利方便取出 该收纳于封闭的空置空间21内的收合段30或将展开的收合段30收回 该封闭的空置空间21内,进而可增进使用的方便性;再通过该至少一 收合段30的展开长度超过该衣服本体10的下缘,该收合段30的长度 可依业者的考量做弹性调整,以使衣服的长度可延长产生不同的变化, 以利穿着上的造型变化,且该至少一收合段30为一独立的片体,可结 合于空置空间21内的衣服本体10或内袋20上,令收合段30于展开 使用时更可增加衣服本体10的下摆宽度,以增进穿着者动作的方便性;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衣服的结构可达到增进衣服的实用性、便 利性、变化性及美观性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 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 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衣服本体;一内袋,该内袋设于衣服本体的内侧,且该内袋的开口朝下设置,该内袋与衣服本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收合段,该至少一收合段的一端结合于该衣服本体与内袋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且该至少一收合段活动收纳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收合段的展开的长度超过该衣服本体的下缘;以及多组结合单元,该多组结合单元对应配设于衣服本体的二相对边上与对应配设于该至少一收合段的二相对边上,各结合单元包括有一第一结合部及一第二结合部,而各第一结合部与各第二结合部相互对应配合,以令衣服本体的二相对边及收合段的二相对边形成相互活动结合。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收合 段采用巻收、折收的其中任一方式,以活动收纳于该衣服本体与内袋 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收合 段的一端结合于该衣服本体与内袋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衣服本体 上。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收合 段的一端结合于该衣服本体与内袋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内袋上。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收合 段的一端结合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结合方式采用缝合、黏合、与结合端 对应配设多组结合单元的其中任一。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袋的开口 处与衣服本体的内侧的对应处相互对应配设至少一组结合单元,以活 动启闭该内袋与衣服本体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以利该至少一收合段的 收纳定位。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衣服本体的 内侧于对应内袋的开口处进一步设有一遮盖片,而该遮盖片外罩于内 袋的开口外,且该内袋的开口处的外侧与遮盖片的内侧的对应处相互对应配设至少一组结合单元,以利固定该至少一收合段收纳于该衣服 本体与内袋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袋上 设有一开缝,以供该至少一收合段活动伸出或收入该内袋与衣服本体 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收合 段上于其活动收纳时的相互叠合处进一步对应配设至少一组结合单 元。
10. 如权利要求l、 5、 6、 7或9所述的衣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结合单元采用四合扣、 一般扣、魔鬼毡的其中任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服的结构,其包括有一衣服本体、一开口朝下的内袋、至少一收合段及多组结合单元。该开口朝下的内袋设于衣服本体的内侧,而该至少一收合段活动收纳于衣服本体的内侧与内袋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中;由此,于穿着时可通过衣服被身体撑开而绷紧,令收合段可收纳定位于容置空间中,而当展开收合段使用时,可具延长衣服的长度,并通过衣服本体上与收合段上对应配设有多组结合单元,以达到较佳的防晒、防寒、防风雨及防灰尘的效果。
文档编号A41D13/00GK201278826SQ20082013150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7日
发明者施峻坚 申请人:施懿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