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418阅读:1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苏力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苏力德,属于蒙古民族祭祀用的圣物。
背景技术
"苏力德"是蒙古语,意为徽或旗。在蒙古历史上,苏力德有两种, 一种 是察罕苏力德年为白徽,另一种是哈日苏力德,就是黑纛,纛就是旗得意思。
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头,建立蒙古帝国,确定"察罕苏力德"为国徽、 "哈日苏力德"为军旗。事实上,苏力德是由三叉铁矛演变而来,顶端是一个 形似"山"字形状的银色金属标,三股叉均为矛头的形状,中间的一股较长, 两侧的两股以中间的一股为对称,三股叉的叉尖可以都是直的,也可以是两侧 的两股叉的叉尖向外侧弯曲。三叉象征着火焰,所以苏力德在蒙语中也可以译 为"长矛",是蒙古的象征,是战神的标志。据耶律楚材自转记载,帖木真出 生的时候,手中握着一块胎血,掰开后发现,是一个两头尖尖的菱形图案。后 人说成吉思汗手握着"苏力德"出世,是上苍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后来 由辽国来到蒙古的金帐第一谋士耶律楚材派俘获的俄罗斯能工巧匠按此图案打 造了一个标志物,取名苏力德,设在成吉思汗金帐的顶部,并作为蒙古军队的 军旗和军徽图案。从此,苏力德代表着战神,代表着成吉思汗,代表着至高无 上。苏力德又是太平无事的吉祥物。蒙古族在每年阴历3月17日,都要举行 隆重的仪式,借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缅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目前, 在许多蒙古族牧民特别是伊克召盟的牧民的蒙古包前都竖着苏力德,以供祭祀 祈祷之用。所以,牧民也将苏力德顶端的形似"山"字形状的银色金属标称为 苏力德。蒙古族在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时用的苏力德较为华丽,是用金属打造 的,上边还有装饰物,成本较高;牧民用的苏力德结构较为简陋, 一般是用薄 铁板制成的片状物,虽然成本低,但美观度差,且太单薄,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外形饱满漂亮、不容易损坏 的苏力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由形似"山"字形状的三股叉构成的苏力德体,其特 征是苏力德体的三股叉的每一股叉的横截面均为短对角线所连接的两个对角 是圆弧角的菱形,苏力德体是一个空心体,是由两块形状相同的不锈钢薄板经 边缘焊接在一起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外形饱满漂亮、不容易损坏,适合 普通蒙古族家庭祭祀祈祷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由形似"山"字形状的三股叉2、 3、 4构成的 苏力德体1,苏力德体1的三股叉2、 3、 4的每一股叉的横截面5均为短对角 线所连接的两个对角是圆弧角的菱形,苏力德体l是一个空心体,它是用不锈 钢薄板先用模具冲裁出苏力德体外轮廓形状和所需的弧面作为半成品,将两块 形状相同的半成品边缘对合后焊接在一起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苏力德,包括一个由形似“山”字形状的三股叉构成的苏力德体,其特征是苏力德体的三股叉的每一股叉的横截面均为短对角线所连接的两个对角是圆弧角的菱形,苏力德体是一个空心体,是由两块形状相同的不锈钢薄板经边缘焊接在一起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苏力德包括一个由形似“山”字形状的三股叉构成的苏力德体,其特征是苏力德体的三股叉的每一股叉的横截面均为短对角线所连接的两个对角是圆弧角的菱形,苏力德体是一个空心体,是由两块形状相同的不锈钢薄板经边缘焊接在一起制成。其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外形饱满漂亮、不容易损坏,适合普通蒙古族家庭祭祀祈祷使用。
文档编号A44C3/00GK201370184SQ20092000732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1日
发明者乌兰图雅, 阿拉腾吉日嘎拉 申请人:阿拉腾吉日嘎拉;乌兰图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