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29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套。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普及,各种手机套也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关注。最初的手机套只是为了保护手机不被弄脏或不受磨损,结构比较简单,只由单纯的套体构成,后来,为了携带方便,有人在手机套上设置了挂带,可挂于胸前或别于腰带上,再后来,手机套的使用者越来越多,手机套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产品也琳琅满目,如具有美观效果的卡通造型的手机套,具有防盗功能的防盗手机套等,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然而,它们有个共同的不足之
处,即手机取出不便。以一种简单的皮质手机套为例说明,手机套通常结构紧凑,以便于携带,如此,手机套与手机间留有的空间就十分有限,需拿出手机时,使用者需将手指伸入手机套与手机间狭小的空间捞取手机,或将手机套翻转,倒出手机,十分不便,稍有不慎,还有可能使手机跌落,给使用者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手机套,使用该手机套,只需拉动拉带,即可取出手机,操作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种手机套,包含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拉带,所述拉带一端固定于本体一内侧
壁,所述拉带另一端露于本体外部。当手机放置于本实用新型手机套内时,手机底部与拉带
相抵,需拿出手机时,只需拉动拉带露于本体外的一端,即可取出手机,操作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带另一端沿本体另一内侧壁活动设置,使其可沿着本体
另一内侧壁上下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带两端分别设置于本体内侧壁的中间位置,使手机被拉取时受力平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带的宽度为1 2cm,与手机的接触较为稳固,且结构比较美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带活动设置的一端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端部,方便拿捏,操作时只需拉动端部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带一端通过缝合固定于本体内侧壁,工艺简单,方便生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由多层材料组成,最里面的一层材料开设有一条隙缝,
所述隙缝的位置、大小与拉带被固定的一端相适配,拉带的一端伸进所述隙缝,平铺于该层
材料后边。这样一来,拉带被固定的一端被设置于本体的多层材料之间,使本体直接与手机
接触的一面保持光滑,更好的保护手机外观,使手机外壳不受磨损和刮花。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另一内侧壁设置有一条水平方向的限位带,所述限位
3带左右两端固定于本体内侧壁,与本体内侧壁围成一通孔,所述拉带活动设置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带与本体内侧壁围成的通孔。该结构实现方便,工艺简单。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由多层材料组成,最里面的一层材料开设有两条水平的隙缝,隙缝的位置、大小与拉带活动设置的一端相适配,所述两条隙缝形成一条限位带,拉带的一端从下边的一条隙缝穿进,再从上边的隙缝穿出,即可实现其沿着本体另一内侧壁的上下运动,工艺最为简单,不需额外增加材料,且本体内表面保持光滑,可更好的保护手机外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手机放置于本实用新型手机套内时,手机底部与拉带相抵,需拿出手机时,只需拉动拉带端部,即可取出手机,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方便手机拿取的同时,可很好的保护手机外观,防止手机外壳磨损刮花,性价比高,容易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套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2为图1所示手机套的左视图。[0019] 图3为图1所示手机套的A-A向剖视图。[0020] 图4为图1所示手机套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2] 参见附图1 4,一种手机套,包含由前、后套体11、13组成的本体1,本体1内设置有一条拉带3,所述拉带一端31固定于前套体ll的内表面,形成一段竖直拉带,另一端33沿后套体13的内表面活动设置,使其可沿着后套体13的内表面上下运动,也形成一段竖直拉带,所述两段竖直拉带底部形成与手机底部相适配的"U"型过渡段37,所述拉带3活动设置的一端33部分露于本体1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拉带两端31、33分别设置于前、后套体11、13的中间位置,使手机被拉取时受力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拉带3的宽度为1 2cm,使其与手机的接触较为稳固,且结构比较美观大方。 作为优选,所述拉带3活动设置的一端33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端部35,方便拿捏,操作时只需拉动端部35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拉带一端31通过缝合固定于前套体11的内表面,工艺简单,方便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前套体11由多层材料组成,最里面的一层材料开设有一条隙缝lll,所述隙缝111的位置、大小与拉带3被固定的一端31相适配,拉带的一端31伸进所述隙缝lll,平铺于该层材料后边,再进行缝合。这样一来,拉带3被固定的一端31被设置于前套体1的多层材料之间,使前套体1直接与手机接触的一面保持光滑,更好的保护手机外观,使手机外壳不受磨损和刮花。
4[0028] 拉带另一端33沿后套体13的内表面活动设置,使其可沿着后套体13的内表面上下运动的结构是,所述后套体13内表面设置有一条水平方向的限位带131,所述限位带131左右两端固定于后套体13,与后套体13围成一通孔,所述拉带3活动设置的一端31穿过所述限位带131与后套体13围成的通孔。该结构实现方便,工艺简单。 作为优选,上述限位带131还可以是以下的结构,所述后套体13由多层材料组成,最里面的一层材料开设有两条水平的隙缝133、 135,隙缝133、 135的位置、大小与拉带活动设置的一端33相适配,所述两条隙缝133U35自然形成限位带131,拉带的一端33从下边的一条隙缝133穿进,再从上边的隙缝135穿出,即可实现其沿着后套体13内表面的上下运动,工艺最为简单,不需额外增加材料,且后套体13内表面保持光滑,可更好的保护手机外观。 使用时,将手机放进手机套,手机底部与拉带3的"U"型底部37相抵,随着手机被推进手机套,拉带3活动设置的一端33沿着后套体13内表面向下运动,"U"型底部37下行到最低位置;需拿出手机时,只需拉动端部35,拉带3活动设置的一端33沿后套体13内表面向上运动,"U"型底部37的位置上升,手机即被带出,拿取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一种手机套,包含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拉带(3),所述拉带一端(31)固定于本体(1)一内侧壁,所述拉带另一端(33)露于本体(1)外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是,所述拉带另一端(33)沿本体(1)另一内侧壁活动设置,使其可沿着本体(1)另一内侧壁上下运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是,所述拉带两端(31)、 (33)分别设置于本体(1)内侧壁的中间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是,所述拉带(3)的宽度为1 2cm。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是,所述拉带(3)活动设置的一端(33)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端部(35)。
6. 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是,所述拉带一端(31)通过缝合固定于本体(1)的内侧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由多层材料组成,最里面的一层材料开设有一条隙缝(lll),所述隙缝(111)的位置、大小与拉带被固定的一端(31)相适配,拉带的一端(31)伸进所述隙缝(lll),平铺于该层材料后边。
8. 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另一内侧壁设置有一条水平方向的限位带(131),所述限位带(131)左右两端固定于本体(1)内侧壁,与内侧壁围成一通孔,所述拉带活动设置的一端(33)穿过所述限位带(131)与本体(1)内侧壁围成的通孔。
9. 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套,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由多层材料组成,最里面的一层材料开设有两条水平的隙缝(133)、 (135),隙缝(133)、 (135)的位置、大小与拉带活动设置的一端(33)相适配,所述两条隙缝(133) 、 (135)形成一条限位带(131),拉带的一端(33)从下边的隙缝(133)穿进,从上边的隙缝(135)穿出。
专利摘要一种手机套,包含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拉带,所述拉带一端固定于本体一内侧壁,所述拉带另一端露于本体外部。当手机放置于本实用新型手机套内时,手机底部与拉带相抵,需拿出手机时,只需拉动拉带露于本体外的一端,即可取出手机,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45C11/00GK201515776SQ200920189749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3日
发明者沈招娥 申请人:沈招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