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15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分离嵌插件的拉链,尤其涉及具有离嵌插件具备嵌入体和枢转止动体,能够通过两次卡定操作使嵌入体相对于枢转止动体卡定的构造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之一,已知具有通过将配置在一方的牙列的一端的嵌入体相对于配置在另一方的牙列的端部的枢支体,从枢支体的侧面插入,并使之卡接,能够使左右的牙列啮合的侧开型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另外,针对具有这样的侧开型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43568 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其分离嵌插件的使用便利性提高了的拉链。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分离嵌插件62的拉链61如图10所示,具有在左右的拉链带63上排列设置合成树脂制的多个单独链牙64,并形成有牙列65的左右一对拉链条66、 设置在牙列65的一端部的分离嵌插件62、省略了图示的拉头。另外,在该拉链61中,链牙64通过对拉链带63进行射出成形而被形成为规定的形状。另外,作为穿过由这样的链牙64构成的牙列65的拉头,能够使用以往就被公知的一般的拉头。上述分离嵌插件62与牙列65连续地形成,具有配置在左侧的拉链带63的下端部,发挥插管的作用的嵌入体67和配置在右侧的拉链带63的下端部,发挥插针以及箱体的作用的枢转止动体68。上述嵌入体67具有被紧固在左侧的拉链带63的正反两面的薄板状的嵌入板部 67a、在嵌入板部67a的布带端部侧的前端部(后端部)向布带正反方向突出地设置的被枢转止动部(枢轴部)67b、沿嵌入板部67a的布带内侧侧缘形成的突条部67c、配置在嵌入板部67a的牙列65侧的端部(前端部)的啮合部(钩部)67d、形成在嵌入板部67a的正面以及反面的凹陷部67e。另外,嵌入板部67a除凹陷部67e以外,正反面均平坦,其布带正反方向的壁厚形成得比设置在拉头的上下法兰之间的间隙的间隔小。再有,在嵌入板部67a上设置从布带端部侧向布带内侧切入的切口部67f。上述枢转止动体68具有形成在右侧的拉链带63的正反两面的拉头保持部(插针部)68a、经阶梯部68b与拉头保持部68a相比被形成为厚壁,且在正视时呈大致J字形状的枢转止动部(箱体部)68c、形成在比拉头保持部68a靠布带内侧,提高枢转止动体68向拉链带63的紧固强度的加强部68d。另外,在拉头保持部68a的与嵌入板部67a相向的侧面和枢转止动部68c的与嵌入板部67a相向的侧面的一部,形成使嵌入板部67a嵌合的嵌合凹槽68e。再有,拉头保持部68a的嵌入体相向侧缘以其中间部位略微向嵌入体67鼓出的方式弯曲。该拉头保持部68a在使拉头滑动与阶梯部68b对接时,被插入拉头的牙引导路内,能够保持拉头。上述枢转止动部68c具有为能够使嵌入体67的被枢转止动部67b从枢转止动体 68的侧面卡合脱离而将上方开口的枢转运动空间68f、能够使嵌入该枢转运动空间68f的被枢转止动部67b抵接,旋转自由地卡定的内周面68g。再有,在枢转止动部68c的前端部从内周面68g到外周面形成狭缝68h,该狭缝6 的布带正反方向上的槽宽度被设定得比嵌入板部67a的壁厚大。若为具备了具有这样的嵌入体67以及枢转止动体68的分离嵌插件62的专利文献1的拉链61,则通过在将拉头保持在枢转止动体68的状态下,将嵌入体67的被枢转止动部67b从该枢转止动体68的侧面嵌入枢转止动体68,使得该被枢转止动部67b旋转自由地卡定在枢转止动体68的枢转止动部68c上。再有,通过在将被枢转止动部67b卡定在枢转止动部68c的状态下,以被枢转止动部67b为中心,使嵌入体67向枢转止动体68旋转,嵌入体67的嵌入板部67a经设置在拉头的上下法兰之间的布带槽被插入牙引导路。此后,通过使拉头沿牙列65向啮合方向滑动,首先,使嵌入体67的啮合部(钩部)67d卡合于与枢转止动体68相邻的链牙64,进而, 能够使左右的牙列65从分离嵌插件62侧的端部开始依次啮合。另一方面,在该拉链61中,在将未图示出的拉头保持在枢转止动体68的状态下, 通过将嵌入体67的被枢转止动部67b从拉头的肩口经该拉头的牙引导路插入枢转止动体 68,也使得被枢转止动部67b被旋转自由地卡定在枢转止动体68的枢转止动部68c上。此后,通过使拉头沿牙列65向啮合方向滑动,与上述同样,能够使左右的牙列65啮合。S卩,在专利文献1的拉链61中,能够任意选择在使左右的牙列65啮合时,通过将嵌入体67的被枢转止动部67b从枢转止动体68的侧面横向插入,直接嵌入而卡定在枢转止动体68的第一操作和通过将被枢转止动部67b经拉头的牙引导路插入而卡定在枢转止动体68的第二操作,使嵌入体67旋转自由地卡定在枢转止动体68,因此,能够大幅提高拉链61的操作性以及便利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4356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61中,通过射出成形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单独链牙64 跨拉链带63的布带正反面配置。另外,各单独链牙64具有以拉链带63为中心正反对称的形状。因此,在该拉链61中,在使左右的牙列65啮合时,左右的各链牙64在拉链带63的布带正面侧和布带反面侧的两方牢固地啮合。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分离嵌插件62的嵌入体67以及枢转止动体68而言, 也与链牙64同样,跨拉链带63的布带正反面,形成为正反对称的形状。尤其是该嵌入体67 以及枢转止动体68能够轻易地确保布带正反方向的厚度,例如,即使分离嵌插件62受到布带正反方向的上推力,嵌入体67、枢转止动体68也不会轻易地挠曲。因此,专利文献1的拉链61例如在左右的牙列65啮合着的状态下,即使牙列65、 分离嵌插件62受到布带正反方向的上推力或布带宽度方向的横向拉力,也能够维持牙列的啮合状态,防止产生啮合开裂。但是,在为像专利文献1那样由被射出成形的单独链牙64形成牙列的拉链的情况下,由于各链牙64跨拉链带63的布带正反面被紧固,所以,例如与牙列由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形成的拉链相比,存在拉链的柔软性不佳的缺点。
4
另一方面,例如在由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形成牙列的拉链中,在作为分离嵌插件,使用具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嵌入体和枢转止动体,能够通过两种不同的卡定操作, 使嵌入体卡定在枢转止动体的分离嵌插件的情况下,存在在该分离嵌插件受到上推力时, 容易在牙列上产生啮合开裂的问题。具体进行说明,在具有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的拉链中,使用缝制线,将左右的连续链牙缝合在拉链带的一面(上面)侧,据此,形成牙列。另外,在用于该拉链的拉头上,在上下翼板的左右侧缘配置上下法兰,另外,在该上下法兰之间设置用于使拉链带穿过的布带槽。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在拉头的左右的布带槽由于连续链牙像上述那样被缝合在拉链带的上面侧,所以,其布带槽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被设定在比上下翼板之间的中央部靠下翼板侧而被形成。另外,由于该布带槽恰当地保持连续链牙的姿势,使左右的连续链牙稳定地啮合,所以,与例如由单独链牙64形成牙列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窄其槽宽度地形成。因此,在将图10所示那样的具有嵌入体67和枢转止动体68的分离嵌插件62配置在具有这样的连续链牙的拉链上的情况下,需要将嵌入体67的嵌入板部67a形成得薄, 以便能够将其布带正反方向的高度尺寸(壁厚)插入拉头的布带槽。再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拉头的布带槽和下翼板的间隔比该布带槽和上翼板的间隔窄,所以,必须使嵌入板部 67a的布带反面侧上的壁厚比布带正面侧薄。然而,在将嵌入体67的嵌入板部67a的壁厚像上述那样设定得薄的情况下,由于使嵌入板部67a的刚性降低,所以,在例如使拉链的牙列啮合了的状态下,分离嵌插件62受到了布带宽度方向的横向拉力、布带正反方向的上推力等时,嵌入板部67a容易以在布带正反方向收缩的方式挠曲。尤其是嵌入板部67a由于布带反面侧上的壁厚比布带正面侧薄,所以,在受到了横向拉力、上推力时,容易以向布带反面侧凸状地弯曲的方式挠曲。其结果为,因为产生嵌入体67的啮合部67d的姿势相对于布带正反方向倾斜地倾倒或该啮合部67d的位置向后方侧错开的现象,所以,存在该啮合部67d和啮合对方侧的连续链牙的卡合容易脱开,在该拉链的牙列上,从分离嵌插件62侧的端部容易产生啮合开裂的问题。本发明是借鉴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做出的发明,其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牙列由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形成,且具备能够通过两种操作使嵌入体卡定在枢转止动体的分离嵌插件,进而,即使分离嵌插件受到横向拉力、上推力等,也能够稳定地维持牙列的啮合状态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是在所述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中,拉头穿过由安装在左右一对拉链带的相向的布带侧缘部的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构成的牙列,具有紧固在一方的上述牙列的一端的嵌入体和紧固在另一方的上述牙列的一端的枢支体,上述嵌入体具备紧固在上述拉链带的布带正反面,且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的薄板状的嵌入板部、突出地设置在该嵌入板部的与上述牙列相反一侧的端部上的枢轴部,上述枢支体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该枢支体具备从上述牙列的端部向布带端部侧沿布带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并保持上述拉头的插针部和从该插针部延伸的箱体部,上述箱体部具有能够使上述枢轴部从上述枢支体的侧面卡合脱离,且可通过形成在上述拉头内的牙引导路卡合脱离的大致J字形状,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上述枢轴部仅被突出地设置在上述嵌入板部的第一面上,上述枢支体具有从上述插针部的第一面侧向布带外侧延伸地设置,在上述牙列啮合时支撑上述嵌入板部的第一面侧的突片部和从上述箱体部的第二面侧向布带外侧延伸地设置,在上述牙列啮合时支撑上述嵌入板部的第二面侧的平板状支撑部。在有关本发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中,优选上述箱体部从上述插针部经阶梯部延伸,上述平板状支撑部在布带长度方向,被配置在比上述阶梯部的位置靠上述箱体部侧且比卡定在上述枢支体上的上述枢轴部靠上述牙列侧的位置上,在布带宽度方向,被配置在比上述箱体部的靠上述枢支体侧的外壁面的位置靠内侧且比卡定在上述枢支体上的上述枢轴部靠布带外侧的位置上。另外,优选上述嵌入体在上述嵌入板部的靠上述牙列侧的基端部具有与啮合对方侧的上述连续链牙啮合的啮合部,上述牙列在使芯绳穿插在上述连续链牙内的状态下被缝合,上述芯绳的一端被埋设在上述啮合部内。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啮合部具备向上述牙列突出的突部,上述突部形成在上述嵌入板部的靠近第一面侧的位置上。再有,优选上述平板状支撑部支撑上述嵌入板部的形成有上述枢轴部的端部的包括上述第二面侧部位的端部区域。发明效果有关本发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由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形成左右的牙列,另外,具有被紧固在一方的牙列的一端的嵌入体和被紧固在另一方的牙列的一端的枢支体。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嵌入体被紧固在拉链带的布带正反面,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的薄板状的嵌入板部和仅在该嵌入板部的第一面上突出地设置的枢轴部。上述枢支体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另外,该枢支体具备从牙列的端部向布带端部侧沿布带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保持拉头的插针部、从该插针部延伸的大致J字形状的箱体部、从插针部的第一面侧向布带外侧与上述嵌入板部平行地延伸地设置的突片部、从箱体部的第二面侧向布带外侧与上述嵌入板部平行地延伸地设置的平板状支撑部。这样的本发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由于牙列由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形成,所以,柔软性优异。另外,该拉链由于枢轴部仅被突出地设置在嵌入板部的第一面上,所以,即使在枢支体中的箱体部的第二面侧设置平板状支撑部,也能够在使嵌入体卡定在枢支体时,防止平板状支撑部与嵌入体干涉。再有,在该拉链中,在使嵌入体卡定在枢支体,使左右的牙列啮合时,枢支体的突片部支撑嵌入体的第一面侧,平板状支撑部支撑嵌入板部的第二面侧。据此,即使在由嵌入体以及枢支体构成的分离嵌插件受到了布带宽度方向的横向拉力、布带正反方向的上推力等时,也能够由枢支体的突片部支撑嵌入板部的第一面侧,防止嵌入板部以向布带正面侧弯曲成凸状的方式挠曲,另外,枢支体的平板状支撑部支撑嵌入板部的第二面侧,能够防止嵌入板部以向布带反面侧弯曲成凸状的方式挠曲。因此,即使分离嵌插件受到横向拉力、上推力等,也能够防止嵌入板部挠曲、弯曲,所以,能够稳定地维持嵌入体和枢支体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进而,据此,能够防止在牙列从分离嵌插件侧的端部产生啮合开裂,能够稳定地维持牙列的啮合状态。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中,上述箱体部从上述插针部经阶梯部延伸,上述平板状支撑部在布带长度方向,被配置在比上述阶梯部的位置靠上述箱体部侧,且比卡定在上述枢支体上的上述枢轴部靠上述牙列侧的位置上,在布带宽度方向被配置在比上述箱体部的靠上述枢支体侧的外壁面的位置靠内侧,且比卡定在上述枢支体上的上述枢轴部靠布带外侧的位置上。据此,能够由枢支体的平板状支撑部更稳定地支撑嵌入板部的第二面侧,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嵌入板部挠曲。另外,在本发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中,上述嵌入体在上述嵌入板部的上述牙列侧的基端部具有与啮合对方侧的上述连续链牙啮合的啮合部,上述牙列在使芯绳穿过上述连续链牙内的状态下被缝合,上述芯绳的一端被埋设在上述啮合部内。S卩,在本发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中,将在连续链牙内穿过的芯绳的一端埋设在嵌入体的啮合部内,从嵌入板部将芯绳切除。据此,能够将连续链牙稳定地向拉链带安装,且能够将嵌入板部形成为更加薄的壁,因此,能够圆滑且稳定地进行将嵌入板部向拉头的布带槽插入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啮合部具备向上述牙列突出的突部,上述突部形成在上述嵌入板部的靠近第一面侧的位置上。据此,能够使设置在啮合部上的突部轻易地卡合在形成有枢支体的一侧的牙列,据此,能够提高左右的牙列的啮合强度。再有,在本发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中,在使嵌入体卡定在枢支体,使左右的牙列啮合时,平板状支撑部支撑嵌入板部的形成有枢轴部的端部的包括第二面侧的端部区域。据此,平板状支撑部能够更稳定地支撑嵌入板部的第二面侧,能够切实地防止嵌入板部挠曲。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配置在该拉链上的分离嵌插件的嵌入体以及枢支体的立体图。图3是该分离嵌插件的嵌入体以及枢支体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使嵌入体的枢轴部卡定在枢支体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使嵌入体卡定在枢支体,将该嵌入体的嵌入板部插入到拉头的布带槽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使左右的牙列啮合的状态的正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说明将该拉链打开时的枢轴部的动作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枢支体的正视图。图10是表示以往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 拉链;2 牙列;3 拉链条;4 拉头;4a 上翼板;4b 下翼板;4c 连结柱;4d 上下法兰;4e 停止爪;4f 拉手安装柱;4g 拉手;4h 牙引导路;5 :拉链带;6 链牙;6a 第一链牙;7 芯绳;8 缝制线;9 上止;10 分离嵌插件;11 嵌入体;Ila 嵌入板部;lib 枢轴部;lie 啮合部;Ild 第一突条部;lie 第二突条部;iif 退让部;Ilg 阶梯差面;Ilh 突部;Ili 凹部;Ilk 圆柱面;Ilm 第一平坦面;Iln 第二平坦面;12 枢支体;1 插针部;12b 第一阶梯部;12c 箱体部;12d 第二阶梯部;1 突片部;12f 平板状支撑部; 12g 斜面部;12h 凹部;12i 空间部;12j 内壁面;12k 狭缝;12m 第一滑动接触面;12η 第二滑动接触面;15 加强部;21 拉链;22 枢支体;22f 平板状支撑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列举实施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受下面说明的实施例的任何限制,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且能够产生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在通过下面的各实施例所说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中,在左右的拉链带的布带侧缘部缝合线圈状的连续链牙,形成牙列,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拉链带的布带侧缘部缝合锯齿状的连续链牙,形成牙列。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例1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配置在该拉链上的分离嵌插件的嵌入体以及枢支体的立体图,图3是该分离嵌插件的嵌入体以及枢支体的后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使嵌入体的枢轴部卡定在枢支体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使嵌入体卡定在枢支体,将该嵌入体的嵌入板部插入到拉头的布带槽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 是表示使左右的牙列啮合的状态的正视图。另外,在图4 图6等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该拉链的状态,省略了将连续链牙向拉链带缝合的缝制线的图示。另外,在本实施例1以及后述的实施例2中,将拉链带的布带长度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配置了上止的一侧作为前方,将配置了分离嵌插件的一侧作为后方),将布带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从正面看时的左侧作为左方,将右侧作为右方),将布带正反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相对于拉链带配置了连续链牙的一侧作为上方,将其相反一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有关本实施例1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1具有形成了牙列2的左右一对的拉链条 3、被安装在该拉链条3的牙列2的一端的分离嵌插件10、使左右的牙列2啮合·分离的拉头4。本实施例1的拉链条3通过在左右的拉链带5的相向的各布带侧缘部的上面侧缝合线圈状的连续链牙6而形成。另外,左右的拉链条3的各牙列2是通过在使芯绳7穿插在线圈状的连续链牙6内的状态下,使用缝制线8,将该连续链牙6缝合在拉链带5的上面而被形成。另外,穿插在右侧的连续链牙6内的芯绳7向比右侧的牙列2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延伸,被埋设在分离嵌插件10的后述的枢支体12内。另一方面,穿插在左侧的连续链牙 6内的芯绳7被一直配置到分离嵌插件10的后述的嵌入体11的啮合部Ilc的位置,该芯绳 7的后端被埋设在啮合部Ilc内。因此,从该嵌入体11的后述的嵌入板部Ila的区域切除芯绳7,在嵌入板部Ila内不配置芯绳7。线圈状的连续链牙6可通过将合成树脂制单丝成形为线圈状得到。该链牙6具有
8相对于对方的链牙6啮合 脱离的啮合头部、从该啮合头部向一方向(布带内侧)延伸的上下一对脚部、将相互相邻的牙之间的脚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另外,在上述脚部中,将配置在上方的一侧作为上脚部,将配置在下方的一侧作为下脚部。在这样的线圈状链牙6中通过形成牙列2,能够轻易地确保牙列的柔软性。另外,在左右的牙列2的上端部紧固着上止9。再有,在拉链带5的布带长度方向的下端部正反面,通过熔敷合成树脂制薄膜,形成加强部15。上述拉头4使用具有线圈状的连续链牙6的与以往的拉链1中使用的通常的拉头 4同样的拉头。该拉头4具有上下翼板^、4b、由拉头4的前端部将该上下翼板4a、4b连结的连结柱4c、设置在上下翼板^、4b的左右侧缘的上下法兰4d、被配置在上翼板如上,能够通过与牙列2的卡合,使拉头4停止的停止爪4e、被竖立地设置在上翼板如的正面的拉手安装柱4f、安装在拉手安装柱4f上的拉手4g。另外,在该拉头4的配置着连结柱如的一侧的端部(前端部),在该连结柱4c的左右形成肩口,在其相反一侧的端部(后端部)形成后口。在该拉头4内,设置将左右的肩口和后口连通,正视时呈大致Y字形状的牙引导路4h。在该牙引导路4h内,形成用于使在该牙引导路4h通过的链牙6的位置稳定的未图示出的间壁,该间壁由形成在上下翼板如、 4b的靠牙引导路4h侧的正面(内面)上的突状部构成。再有,在该拉头4的上下法兰4d之间,配置在使拉头4沿牙列2滑动时使拉链带 5通过的布带槽,该拉头4中的左右的布带槽被设定在上下翼板4a、4b之间的比上下方向 (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靠下翼板4b侧的位置。S卩,由于左右的拉链条3的牙列2仅在拉链带5的上面侧被配置,所以,通过将拉头4的布带槽配置在靠近下翼板4b的位置,能够在使拉头4滑动,使左右的牙列2啮合或分离时,缩小拉头4的下翼板4b和拉链带5的布带下面的间隔。因此,能够抑制在拉头4 的牙引导路4h内,连续链牙6在相对于布带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倾倒(滚动),使连续链牙 6的姿势稳定。因此,能够圆滑地进行左右的牙列2的啮合·分离。本实施例1的上述分离嵌插件10通过将聚甲醛、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向拉链带5 射出成形,而在该拉链带5的下端部被成形并被一体化,具有配置在左侧拉链带5的布带侧缘部的嵌入体11和被配置在右侧拉链带5的布带侧缘部的枢支体12。该分离嵌插件10的嵌入体11从左侧的牙列2的下端缘连续,跨拉链带5的布带正反面地被成形。该嵌入体11具有被紧固在拉链带5的布带正反面的薄板状的嵌入板部 11a、被突出地设置在该嵌入板部Ila的后端侧的角部的枢轴部lib、被配置在嵌入板部Ila 的牙列2侧的基端部(前端部)的啮合部11c、沿嵌入板部Ila的正反面的布带内侧侧缘部形成的第一以及第二突条部lld、lle。在这种情况下,将上述嵌入板部Ila的正面(上面) 作为第一面,将反面(下面)作为第二面。该嵌入体11中的上述嵌入板部Ila正反面均被形成为平坦的薄壁板状,其壁厚被设定得比拉头4的布带槽的槽宽度(上下法兰4d之间的间隔)的大小小。还被设定得比牙列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也小。尤其是在本实施例1中的嵌入板部Ila没有像上述那样配置芯绳7。因此,能够轻易地使嵌入板部Ila的壁厚比布带槽的槽宽度薄,且由于嵌入板部Ila未被芯绳7分割,所以,能够提高嵌入板部Ila的强度、刚性。另外,芯绳7进入啮合部Ilc的内部。
另外,由于该嵌入板部Ila在使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枢支在枢转止动体12时, 像后述那样经配置在拉头4的靠近下翼板4b的位置的布带槽被插入牙引导路4h,所以,与嵌入板部Ila的配置在布带上面侧的上面部分的壁厚相比,将配置在布带下面侧的下面部分的壁厚形成得薄。该嵌入体11中的上述枢轴部lib在嵌入板部Ila的后端侧(在嵌入板部Ila的上面,与牙列2侧相反的端部侧),被配置在布带外方侧(枢支体相向侧缘侧)的角部,例如,与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突出地设置在嵌入板部Ila的上下两面的被枢支部67b (枢轴部)不同(参见图10),仅被突出地设置在嵌入板部Ila的上面。在这种情况下,从嵌入板部Ila的下面到枢轴部lib的上面的布带正反方向上的高度尺寸(厚度)被设定成比拉头 4的上下翼板^、4b之间的间隔小,另外,比拉头4的布带槽大。另外,该枢轴部lib虽然是被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部件,但是,枢轴部lib的侧壁面由圆柱面Ilk、被配置在枢轴部lib的布带内方侧,与布带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平坦面 1 lrn、以使枢轴部1 Ib的布带宽度方向的尺寸从该第一平坦面1 Im经屈曲部向后方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平坦面Iln形成。该嵌入体11中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突条部IlcUlle在从该嵌入板部Ila的正面以及反面突出的状态下,沿嵌入板部Ila的布带内侧侧缘形成。通过形成这样的第一以及第二突条部lld、lle,能够提高嵌入板部Ila的刚性。另外,在被配置在嵌入板部Ila的正面的第一突条部Ild的下端部和被配置在嵌入板部Ila的反面的第二突条部lie的下端部,以从嵌入板部Ila侧的侧面向布带内侧切开的方式设置退让部llf,第一以及第二突条部IlcUlle的后端部上的宽度尺寸(布带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其前端部上的宽度尺寸小。再有,设置在第二突条部lie上的退让部Ilf与设置在第一突条部Ild上的退让部Ilf相比,在布带长度方向形成得长,设置在第二突条部lie上的退让部Ilf的前端位置被配置在比设置在第一突条部Ild上的退让部Ilf的前端靠牙列侧(前方侧)。通过将这样的退让部Ilf设置在第一以及第二突条部IlcUlle上,在像后述那样,使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枢支在枢支体12时,还有,在以卡定在枢支体12上的枢轴部lib为中心,使嵌入体11向枢支体12侧旋转时,防止第一以及第二突条部IlcUlle分别与枢支体12的后述的箱体部12c以及平板状支撑部12f干涉。该嵌入体11中的上述啮合部Ilc跨拉链带5的布带正反面,与嵌入板部Ila—体地形成。该啮合部Ilc也与嵌入板部Ila同样,配置在啮合部Ilc的布带下面侧的部分的壁厚被设定成比配置在布带上面侧的部分的壁厚薄。另外,该啮合部Ilc具有在使左右的牙列2啮合时能够载置啮合对方侧的链牙6 的阶梯差面Hg、从该阶梯差面Ilg向前方(朝向牙列的方向)突出的四角锥台状的突部 llh、沿啮合部Ilc的下面侧的枢支体相向侧缘被凹陷地设置的凹部lli。在本实施例1中, 啮合部IlC的突部Ilh如图7所示,是通过薄板状的嵌入板部Ila的上面侧(第一面侧) 变化而形成的。通过在啮合部Ilc像上述那样形成突部llh,在使左右的牙列2啮合了时,能够将突部Ilh稳定地插入被载置在阶梯差面Ilg上的啮合对方侧的链牙6的上下脚部之间,轻易地使啮合部Ilc和链牙6卡合。据此,能够提高左右的牙列2的分离嵌插件10侧端部的啮合强度。另外,通过在啮合部Ilc形成凹部1 Ii,例如在将拉头4保持在枢支体12的后述的插针部1 后,将嵌入体11的嵌入板部Ila插入该拉头4内时,能够避免嵌入体11的啮合部Ilc和设置在拉头4的牙引导路4h内的间壁相互干涉。本实施例1中的分离嵌插件10的上述枢支体12从右侧的牙列2的下端缘连续, 跨拉链带5的布带正反面被成形。该枢支体12具有跨右侧的拉链带5的正反面形成的插针部12a、从该插针部12a的后端经第一阶梯部12b与该插针部1 相比被形成为厚壁,且正视时呈大致J字形状的箱体部12c、从插针部1 的第一面侧(上面侧)向布带外侧经第二阶梯部12d,与该插针部1 相比被延伸设置成薄壁的突片部12e、被延伸地设置在箱体部12c的第二面侧(下面侧)的平板状支撑部12f。该枢支体12中的上述插针部1 将布带正反方向上的高度尺寸(厚度)设定成比拉头4的布带槽的槽宽度(上下法兰4d之间的间隔)大,且比该拉头4的牙引导路4h 的高度尺寸(上下翼板4a、4b之间的间隔)小。该插针部12a以在使拉头4沿牙列2滑动到与枢支体12的第一阶梯部12b抵接的位置时,被插入拉头4的牙引导路4h内,对拉头4 进行保持的方式被形成。另外,在将拉头4保持在插针部12a时,为了避免该拉头4的未图示出的间壁和插针部12a以及突片部1 干涉,在插针部12a以及突片部12e的上面侧形成朝向其前端缘向下倾斜的斜面部12g(参见图2、。另外,在插针部1 的下面侧的嵌入体相向侧缘沿布带长度方向凹陷地设置着凹部12h。该枢支体12中的上述箱体部12c从插针部1 延伸地设置到布带端缘部,再有, 从其布带端缘部朝向嵌入体11侧弯曲地被形成,正视时具有大致J字形状,以便能够从枢支体12的侧面使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卡合脱离。在这种情况下,箱体部12c具有为了在将拉头4保持在插针部12a时,能够从枢支体12的侧面接受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而形成的空间部12i和将经该空间部12i插入的枢轴部lib旋转自由地卡定的内壁面12j。另外,在箱体部12c的内壁面12j上具有在枢支枢轴部lib时与该枢轴部lib的上述第一平坦面Ilm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面Urn和与该枢轴部lib的上述第二平坦面 Iln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触面12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滑动接触面I^i相对于布带长度方向被平行地配置。另外,第二滑动接触面12η从第一滑动接触面Urn经屈曲部而被形成, 相对于布带长度方向被倾斜地配置。再有,在箱体部12c的弯曲的一侧的前端部形成具有比嵌入板部Ila的壁厚大的槽宽度的狭缝12k,以便能够插入嵌入体11的嵌入板部11a。该狭缝1 从箱体部12c的外壁面穿过内壁面12j地被配置在箱体部12c的下面侧,该狭缝1 的下方侧的内壁面12j 由平板状支撑部12f的上面形成。该枢支体12中的上述突片部1 从插针部1 的嵌入体相向侧缘朝向布带外侧, 经第二阶梯部12d向插针部1 的上面侧,与拉链带5的布带上面以及布带下面平行地,与插针部1 相比被延伸地设置成薄壁。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阶梯部12d沿布带长度方向形成。该突片部1 在布带长度方向以在使左右的牙列2啮合了时成为比嵌入体11的啮合部Ilc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的方式被配置,且被配置在比枢支体12的箱体部12c靠前方的位置上。另外,该突片部1 在使牙列2啮合了时,与嵌入体11的嵌入板部Ila在布带正反方向重合,以该突片部12e的下面和嵌入板部Ila的上面面接触的方式被形成。该枢支体12中的上述平板状支撑部12f与拉链带5的布带上面以及布带下面平行地被形成在箱体部12c的下面侧。另外,该平板状支撑部12f在布带长度方向被配置在比第一阶梯部12b的位置靠后方侧(箱体部12c的端部侧),且在布带宽度方向被配置在比箱体部12c的前端部外壁面的位置成为拉链带5侧靠内侧的位置上。再有,该平板状支撑部12f在将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卡定在枢支体12时,被配置在比其枢轴部lib靠牙列 2侧的位置,且向比其枢轴部lib靠布带外侧的位置延伸地被配置。即,平板状支撑部12f 被形成为从正面看时成为大致矩形状。再有,在本实施例1中,平板状支撑部12f的前端面与布带宽度方向平行地被配置,形成与第一阶梯部12b的阶梯差面齐平的平面。另外,平板状支撑部12f的左侧面(在使嵌入体11卡定在枢支体12上时,与嵌入体11的第二突条部lie相向的侧面)形成与箱体部12c的前端部外壁面齐平的平面。接着,对将与具有上述的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例1相关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1 闭合时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使拉头4沿配置在右侧的拉链条3上的牙列2向枢支体12滑动,使该拉头4 的后口侧端部(后端部)抵接枢支体12的第一阶梯部12b以及平板状支撑部12f的前端面,且将该拉头4保持在插针部12a。此时,由于在枢支体12的插针部1 和突片部1 上形成有斜面部12g,所以,在使拉头4滑动,抵接第一阶梯部12b以及平板状支撑部12f的前端面时,能够使该拉头4的停止爪4e圆滑地骑上插针部12a以及突片部12e的上面。另外,通过形成斜面部12g,能够防止插针部12a以及突片部1 与拉头4的间壁干涉。再有,由于平板状支撑部12f的前端面像上述那样与布带宽度方向平行地被配置,所以,通过使拉头4抵接在平板状支撑部12f 的前端面,能够相对于布带长度方向笔直地保持拉头4的姿势。然后,通过使配置在左侧的拉链条3上的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经枢支体12的空间部12i抵接箱体部12c的内壁面12j,使该枢轴部lib枢支在箱体部12c (参见图5)。 此时,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可通过下述两种方法任意选择进行使枢轴部lib枢支在箱体部12c上的操作。首先,作为第一操作方法,从枢支体12的左侧面引导嵌入体11的枢轴部11b,将该枢轴部lib经箱体部12c和拉头4之间的空间部12i插入箱体部12c的内壁面12j,据此, 如图4所示,能够使枢轴部lib抵接箱体部12c的内壁面12j,枢支在箱体部12c上。此时,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由于仅在嵌入板部Ila的上面突出地设置着枢轴部11b,所以,即使平板状支撑部12f向箱体部12c的下面侧延伸,在使枢轴部lib枢支在箱体部12c上时,也不存在嵌入体11与平板状支撑部12f干涉的情况。另外,由于在箱体部12c的前端部设置着狭缝12k,所以,在使枢轴部lib枢支在箱体部12c时,通过将嵌入体11的嵌入板部Ila插入狭缝12k,还能够防止该嵌入板部Ila 与箱体部12c干涉。再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嵌入板部Ila的下面和平板状支撑部12f 的上面滑动接触,能够将枢轴部lib圆滑地引导枢支在箱体部12c上。而且,在使枢轴部lib枢支在箱体部12c后,通过以其枢轴部lib为中心,使嵌入体11向枢支体12旋转,将嵌入体11的嵌入板部Ila从拉头4的布带槽插入牙引导路4h。 此时,使嵌入体11旋转,直至嵌入板部Ila抵接拉头4的连结柱如或直至抵达连结柱如近旁的位置。据此,能够将嵌入体11和枢支体12的相对位置关系设定为图5所示的能够稳定地开始牙列2的啮合的状态。另一方面,作为第二操作方法,通过将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从拉头4的左侧肩口经牙引导路4h插入枢支体12的空间部12i,使该枢轴部lib抵接箱体部12c的内壁面 12j,能够使该枢轴部lib枢支在箱体部12c上。据此,与上述的第一操作方法同样,能够将嵌入体11和枢支体12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设定成为图4所示的能够稳定地开始牙列2的啮合的状态。在使用上述那样的第一操作方法或第二操作方法,将嵌入体11和枢支体12保持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后,使拉头4向作为牙啮合方向的前方滑动。据此,配置在嵌入体11的啮合部Ilc上的突部Ilh被插入与枢支体12相邻的右侧的链牙6 (下面将该链牙6记载为第一链牙6a)的上下脚部之间,啮合部Ilc和第一链牙6a卡合,进而,左右的牙列2从该第一链牙6a依次啮合,因此,能够轻易地封闭拉链1。这样,使左右的牙列2啮合了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1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嵌入体11中的嵌入板部Ila的枢支体相向侧缘部的上面,在布带正反方向重合着枢支体12的突片部12e,成为该突片部12e的下面和嵌入板部Ila的上面面接触了的状态。另外,配置有嵌入板部Ila的枢轴部lib的包括角部的相反面侧(第二面侧)的后端部区域由与该嵌入板部Ila平行地延伸的平板状支撑部12f从下面侧支撑。与此同时,该后端部区域被插入箱体部12c的狭缝12k,因此,该后端部区域的一部分由箱体部12c 的前端部从上面侧支撑。另外,后端部区域是指在嵌入板部Ila中,至少包括配置有枢轴部 lib的角部的下面侧(第二面侧),且从该角部朝向布带内侧的后端侧的区域。S卩,在左右的牙列2啮合的状态下,嵌入体11的薄板状的嵌入板部Ila以由枢支体12的突片部12e、平板状支撑部12f以及箱体部12c的前端部夹持的方式从上下方向被支撑。据此,即使分离嵌插件10受到例如布带宽度方向的横向拉力、布带正反方向的上推力,枢支体12的突片部1 也在与嵌入板部Ila的上面相面对的状态下重合,对该嵌入板部Ila进行支撑,且箱体部12c的前端部从上面侧对嵌入板部Ila进行支撑。因此,即使嵌入板部Ila欲以向上面侧凸状地弯曲的方式挠曲,也能够通过与突片部1 面接触,防止其进一步变形。另外,由于枢支体12的平板状支撑部12f支撑嵌入板部Ila的第二面侧,所以,即使嵌入板部Ila欲以向下面侧凸状地弯曲的方式挠曲,也能够防止该嵌入板部Ila的变形。这样,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即使分离嵌插件10受到横向拉力、上推力,也能够防止嵌入板部Ila在上下方向挠曲,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设置在嵌入板部Ila的上端部的啮合部Ilc的相对的位置、姿势。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该啮合部Ilc和右侧的第一链牙 6a的卡合,能够防止在牙列2上从分离嵌插件10侧的端部产生啮合开裂。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链牙6被缝合在拉链带5的上面侧,该拉头4的布带槽如上所述被形成在靠下翼板4b的位置,因此,下翼板4b被配置在比上翼板如靠近拉链带5的布带面的位置。因此,从插针部12a向布带外侧突出的突片部1 如上所述虽然能够设置在插针部12a的上面(第一面)侧,但是,由于在插针部12a的下面(第二面)侧,不能在拉头4的下翼板4b和拉链带5的布带面之间得到足够的空间,所以,不能设置突片部。即,从插针部1 延伸地设置的突片部虽然能够从上面侧支撑嵌入板部11a,但不能从下面侧支撑该嵌入板部11a。在这种情况下,嵌入板部Ila的下面如上所述,由平板状支撑部12f支撑。因此,即使分离嵌插件10受到横向拉力、上推力,也能够稳定地维持牙列2 的啮合状态。另外,尤其是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在左右的牙列2处于啮合着的状态时,枢轴部lib的第一平坦面Ilm和箱体部12c的第一滑动接触面1 !离开,另外,枢轴部lib的第二平坦面Iln和箱体部12c的第二滑动接触面12η面接触。因此,例如在分离嵌插件10 受到了横向拉力的情况下,枢轴部lib沿箱体部12c的第二滑动接触面12η向左斜上方相对移动,使枢轴部lib的第一平坦面Ilm和箱体部12c的第一滑动接触面I^ii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嵌入体11相对于枢支体12以向前方被上推的方式移动。其结果为,由于啮合部Ilc的突部Ilh被更深地插入第一链牙6a的上下脚部之间,所以,能够使啮合部Ilc和第一链牙6a更牢固地卡合。因此,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 即使分离嵌插件10受到横向拉力,也能够切实地防止产生啮合开裂。另外,分离嵌插件10受到横向拉力,枢轴部lib像上述那样沿箱体部12c的第二滑动接触面12η移动,枢轴部lib的第一平坦面Ilm和箱体部12c的第一滑动接触面I^ii 面接触,据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枢轴部lib的位置,防止枢轴部lib从箱体部12c脱开。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在将左右的牙列2分离,将拉链1打开的情况下, 首先,使拉头4沿牙列2向分离嵌插件10滑动,使该拉头4的后端部抵接枢支体12的第一阶梯部12b以及平板状支撑部12f的前端面,并将拉头4保持在插针部12a。据此,左右的牙列2分离,且嵌入体11的啮合部Ilc和第一链牙6a的卡合也被解除。此后,使嵌入体11以枢轴部lib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离开枢支体12。 据此,嵌入体11的嵌入板部Ila从拉头4的牙引导路4h被拔出。而且,通过嵌入体11进一步旋转,如图8所示,配置在嵌入板部Ila的上面侧的第一突条部Ild的下端接触箱体部 12c,且配置在下面侧的第二突条部lie的下端接触平板状支撑部12f,此后,嵌入体11以它们的接触点为支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据此,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经拉头4的后端部和箱体部12c的弯曲的一侧的前端部之间的空间部12i,从箱体部12c向左侧面轻易地拔出,因此,能够圆滑地打开拉链1。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在将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从箱体部12c拔出时,也可以不是像上述那样将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经空间部12i向左侧面拔出,而是从空间部12i 经拉头4的牙引导路4h拔出。实施例2图9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枢支体的正视图。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对具有与通过上述的实施例1所说明的零件或部件相同的结构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据此,省略其说明。本实施例2的拉链21中的枢支体22形成为平板状支撑部22f的前端面相对于布带宽度方向从随着离开拉链带5而向后端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另外,就本实施例2的拉链 21中的平板状支撑部22f的前端面以外的结构而言,与上述实施例1的拉链1基本相同。若为这样的本实施例2的拉链21,则在将拉头4保持在插针部1 时,通过使拉头4的后端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枢支体22的第一阶梯部12b,能够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相对于布带长度方向笔直地保持拉头4的姿势。或者,通过使拉头4的后端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平板状支撑部22f的前端面,能够如图9所示,将拉头4的姿势保持为正视时相对于布带长度方向在逆时针方向倾倒的状态。据此,在使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向枢支体22的箱体部12c枢支时,例如在使用上述第一操作方法的情况下(即,将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从枢支体22的左侧面插入的情况下),使拉头4的后端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枢支体22的第一阶梯部12b,相对于布带长度方向笔直地保持该拉头4的姿势,据此,能够将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向枢支体22的箱体部12c圆滑地插入,使之枢支在该箱体部12c上。另一方面,在使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向枢支体22的箱体部12c枢支时,例如在使用上述的第二操作方法的情况下(即,将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经拉头4的牙引导路4h 插入的情况下),使拉头4的后端以面接触方式抵接平板状支撑部22f的前端面,将该拉头 4的姿势保持为倾倒的状态,据此,能够将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向枢支体22的箱体部12c 圆滑地插入,使之枢支在该箱体部12c上。S卩,在本实施例2的拉链21中,能够与使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向箱体部12c枢支时的操作方法相应地轻易改变拉头4的姿势。据此,能够更圆滑地进行使嵌入体11的枢轴部lib向箱体部12c枢支的操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拉链21的操作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在所述带分离嵌插件(10)的拉链(1,21)中,拉头(4) 穿过由安装在左右一对拉链带(5)的相向的布带侧缘部的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6) 构成的牙列O),具有紧固在一方的上述牙列( 的一端的嵌入体(11)和紧固在另一方的上述牙列O)的一端的枢支体(12,22),上述嵌入体(11)具备紧固在上述拉链带(5)的布带正反面,且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的薄板状的嵌入板部(11a)、突出地设置在该嵌入板部 (Ila)的与上述牙列(2)相反一侧的端部上的枢轴部(11b),上述枢支体(12,22)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该枢支体(12,2 具备从上述牙列O)的端部向布带端部侧沿布带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并保持上述拉头的插针部(12a)和从该插针部(12a)延伸的箱体部 (12c),上述箱体部(12c)具有能够使上述枢轴部(lib)从上述枢支体(12,2 的侧面卡合脱离,且可通过形成在上述拉头内的牙引导路Gh)卡合脱离的大致J字形状,其特征在于,上述枢轴部(lib)仅被突出地设置在上述嵌入板部(Ila)的第一面上,上述枢支体(12,2 具有从上述插针部(12a)的第一面侧向布带外侧延伸地设置,在上述牙列( 啮合时支撑上述嵌入板部(Ila)的第一面侧的突片部(12e)和从上述箱体部 (12c)的第二面侧向布带外侧延伸地设置,在上述牙列( 啮合时支撑上述嵌入板部(Ila) 的第二面侧的平板状支撑部(12f,22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上述箱体部(12c)从上述插针部(12a)经阶梯部(12b)延伸,上述平板状支撑部(12f,22f)在布带长度方向,被配置在比上述阶梯部(12b)的位置靠上述箱体(12c)侧且比卡定在上述枢支体(12,2 上的上述枢轴部(lib)靠上述牙列 (2)侧的位置上,在布带宽度方向,被配置在比上述箱体(12c)的靠上述枢支体(12,22)侧的外壁面的位置靠内侧且比卡定在上述枢支体(12,2 上的上述枢轴部(lib)靠布带外侧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入体(11)在上述嵌入板部(Ila)的靠上述牙列( 侧的基端部具有与啮合对方侧的上述连续链牙(6)啮合的啮合部(11c),上述牙列( 在使芯绳(7)穿插在上述连续链牙(6)内的状态下被缝合,上述芯绳(7)的一端被埋设在上述啮合部(Ilc)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上述啮合部(Ilc)具备向上述牙列⑵突出的突部(Ilh),上述突部(Ilh)形成在上述嵌入板部(Ila)的靠近第一面侧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上述平板状支撑部(12f, 22f)支撑上述嵌入板部(Ila)的形成有上述枢轴部(lib)的端部的包括上述第二面侧部位的端部区域。
全文摘要
有关本发明的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1、21)中,在左右一对拉链带(5)上安装着由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链牙(6)构成的牙列(2),具有紧固在一方的上述牙列(2)的一端的嵌入体(11)和紧固在另一方的上述牙列(2)的一端的枢支体(12、22)。上述嵌入体(11)具有紧固在拉链带(5)的布带正反面的薄板状的嵌入板部(11a)、仅突出地设置在该嵌入板部(11a)的第一面的枢轴部(11b)。上述枢支体(12、22)具有从上述牙列(2)的端部延伸地设置的插针部(12a)和从该插针部(12a)经第一阶梯部(12b)延伸成厚壁的大致J字形状的箱体部(12c)、从上述插针部(12a)的第一面侧向布带外侧延伸地设置的突片部(12e)和从上述箱体部(12c)的第二面侧向布带外侧延伸地设置的平板状支撑部(12f、22f)。据此,在牙列(2)啮合的状态下,即使分离嵌插件(10)受到了横向拉力、上推力等,也能够防止嵌入板部(11a)在布带正反方向挠曲,维持嵌入体(11)和枢支体(12)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能够防止在牙列(2)上从带分离嵌插件(10)侧的端部产生啮合开裂。
文档编号A44B19/38GK102365038SQ20098015835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小仓卓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