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互换的链或带的便携式物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01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互换的链或带的便携式物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壳体以及链或带的便携式物体。所述壳体包括中间部件,两对角 部从该中间部件延伸出。每对角部通过引导元件连接,所述引导元件结合中间部件限定了
一个空间。
背景技术
通过链或带紧固于用户手腕上的表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可由皮革、橡胶或金属 制成的链或带经由金属销连接到表的成对的角部,所述金属销固定在所述角部上。这些链或带的缺点是它们不能被用户本人改变。实际上,如果用户由于磨损或为 了美观原因而想要改变链或带,则他通常被迫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以便进行更换操作。此操 作需要时间并且涉及一定费用。如图7所示,具有可更换的链或带的便携式物体在现有技术中也是已知的。这些 系统之一 100使用枢转弹簧机构。为了实现这一点,倾斜盖101被布置在角部之间。此盖 101容纳布置在角部之间的销102。锁定部103围绕所述销102可枢转地安装。此锁定部 103包括沿销102延伸的体部104。第一条片105沿与倾斜盖101基本相同的方向从体部 104延伸。此第一条片105在其端部包括钩件106。体部104还包括第二条片107,其沿与 第一条片105垂直的方向远离盖101延伸。体部104还包括突出部108,该突出部108沿 与第一条片105相反的方向延伸,从而弹簧109可被布置在盖101和突出部108之间。因 此,在第二条片107上的加压导致体部104枢转,并因此使第一条片105枢转,并且导致弹 簧109如图7所示收缩。在停用时,第一条片105沿与倾斜盖101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链或带110的宽 度等于角部之间的宽度。链或带的每个端部111包括槽缝112,该槽缝112与倾斜盖101 联接。当链或带与倾斜盖101联接时,锁定部103被置于工作位置以有助于联接,并且弹簧 109收缩。一旦链或带已联接到倾斜盖101,则锁定部103被置于停用位置,从而第一条片 105的钩件106与链或带的锁定件113配合,以便后者不会脱开。此物体的一个缺陷是很复杂。实际上,由于表壳以及链或带与基本的表相比大大 改变,该物体需要进行重大变换,因此产生附加的成本。另一个缺陷是,如果其中一个紧固系统部件(例如其中一个条片或所述弹簧)断 裂,则其更换是复杂的、很费时而且昂贵。实际上,必须寻求专业人士以便更换受损的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克服了现有技术缺陷的便携式物体,S卩,提供这样一种便携式物 体,该便携式物体包括用于将链或带固定到便携式物体的壳体的系统,该系统的使用和制 造简单、快速,并且使得链或带能够被容易地和成本低廉地更换。因此,本发明涉及上述便携式物体,该便携式物体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所述 固定装置包括插入链或带的每个端部的锁定部件,以及位于中间部件上的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固定装置布置成使得链或带的每个端部能够伸入由中间部件和通过引导元件连接的 每对角部限定的空间,并且与所述凹槽以及与引导元件弹性配合,以实现链或带的每个端 部的锁定。有利的实施例形成权利要求2至19的主题。这些实施例的第一优点是,使得链或带能够被迅速且简单地更换。实际上,所述固 定装置包括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包括弹性元件被固定在其中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在 绳的端部插入所述绳。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主板,两个平行的分支从该主板延伸,并且弯曲以 与该主板形成大于零的角度。每个分支包括与中间部件上的凹槽配合的钩件。在分支上施 加压力具有这样的作用,即,移动所述分支更靠近主板,直至所述分支和主板的相对表面接 触。这使得链绳或带绳能够被容易地固定在壳体上,因为仅需要在弹性元件的分支上简单 地施加压力以将所述链绳或带绳插入由中间部件和通过引导元件连接的角部限定的空间。 通过向分支施加压力来执行解锁。因此,所述弹性元件仅需要用户进行简单的操纵以锁定 或解锁链或带与壳体的连接。另一个优点是所述固定系统非常实用。所述系统包括插在链或带的每个端部处的 支承件。用于将链或带锁定在壳体上的弹性元件被插入所述支承件。因此,如果所述支承 件和弹性元件仅形成一个部件,则由于模具数量较少,因而成本降低。如果这两个部件是独 立的,则在弹性元件损坏时可以更换弹性元件。则用户仅需要更换弹性元件而不是整个链 或带。此外,具有两个独立部件的事实意味着这些部件可由不同材料制成。这从而意味 着弹性元件可由与支承件的材料具有不同机械特性的材料制成。因此,可由硬质的、但是轻 型的材料制成支承件,由耐磨的、从而寿命更长的材料制成弹性元件。


在下文对于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并且由附图示出的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 施例的详细描述中,便携式物体的目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为清晰-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物体的第一实施例;-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物体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和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弹性元件;-图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弹性元件的变型;-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物体的第二实施例;以及-图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用于固定链或带的系统的便携式物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便携式物体的部件将仅以简化的方式进 行说明。图1和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物体1的第一实施例的视图。该便携式物体1 这里表现为钟表的形式。还清楚的是,便携式物体1还可表现为例如便携式心率监视器或 计步器的形式。便携式物体1包括壳体2。壳体2由被后盖6和表面玻璃8封闭的中间部件4形成。壳体2还包括布置在中间部件4上并且承载表面玻璃8的表圈10。表圈10可以是或 者不是旋转表圈。中间部件4包括角部12,所述角部12用于将链或带14紧固在所述便携式物体1 上,以便所述便携式物体可被附装在用户手腕上。这些角部12通过引导元件50相互连接, 所述引导元件50接合这些角部12从而与中间部件一起限定一个空间或孔口。引导元件50 可表现为例如杆或板的形式。链或带14表现为通过固定系统(例如展开的带扣)相互连 接的两个链绳或带绳16的形式。每个链绳或带绳16通过紧固装置18固定到壳体2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简单且快速地将所述链或带14固定到壳体2上的系统。链或带14由例如柔性材料(诸如橡胶)或硅制成的绳16形成。紧固装置18包 括固定到链绳或带绳16的锁定部件20。此锁定部件20与位于壳体2的中间部件4上的凹 槽22配合。锁定部件20包括支承件M。此支承件包括基部沈,头部28从该基部沈延伸出。 在所述基部26和头部观之间的接合处的基部沈的截面不同于头部观的截面,并且优选 地大于头部观的截面。支承件M在绳16的端部30处插入绳16。为了实现这一点,链绳 或带绳16的端部30被布置成具有凹部32,支承件M插入该凹部32。凹部32制成为使得 支承件M的基部沈几乎全部地或全部地被链绳或带绳16包封。为此目的,基部沈可具 有大致三角形的轮廓,在基部沈和头部观之间的接合处的截面大于在基部沈的端部处的 截面。此布置能够实现支承件M在链绳或带绳16中的更好定位,而不会改变支承件M的 保持。此外,这使得链绳或带绳16的轮廓能够制成更细。凹部32还布置成使得支承件M的头部28仅被部分包封,从而当链绳或带绳16 被附接到壳体2时,面对中间部件4的头部观的表面34没有被所述链绳或带绳16包封。 表面34因而包括凹腔36,弹性元件38被容纳在该凹腔36中。支承件M的头部28的形状 与由角部12和连接所述角部12的引导元件50限定的空间的形状相同或基本相同,从而头 部28可容易地插入所述空间。图3和4所示的弹性元件38包括主板40,该主板40具有大致为平行六面体的形 状,从而主板40可被容纳在支承件M的头部28的凹腔36中。至少两个分支42平行地或 基本平行地从主板40延伸。这些分支42的长度与主板40的长度基本相同。两个分支42 沿主板40的方向被折叠,从而在分支42和主板40之间形成大于零的角度,或者在分支42 和主板40之间留有空间。因此,由弹性元件38的分支42和主板40的相对表面限定了内 部轮廓44。由弹性元件38的分支42和主板40的外部表面限定了外部轮廓46。此布置使 得弹性元件38能够具有回弹性。实际上,回弹性在如下情况下被观察到,即,在力沿主板40 的方向被施加到分支42上之后,注意到一旦所述力不再被施加,则分支42就返回它们的初 始位置。弹性元件38还包括两个钩件48,每个钩件48在其中一个分支42的外部轮廓46 上方延伸。每个钩件48优选地具有与直角梯形基本相同的形状。当然,清楚的是,钩件48不必须位于分支42的端部,并且分支42的长度可大于主 板40的长度。 弹性元件38插入支承件M的凹腔36,从而钩件48朝向支承件M的外部定向,并 且相对于支承件M的头部28的轮廓突出。弹性元件38可通过压入(钉入,driven in)、 结合或实现相同结果的任何其它手段而被插入。所述弹性元件38还可布置成能容易地从凹腔36取出以便进行更换。当链或带14固定到壳体2上时,包括弹性元件38的支承件M的头部28被插入 由角部12和连接所述角部的引导元件50限定的空间。由于支承件M的头部观的形状与 由角部12限定的空间的形状基本相同,因此能很好地实现引导。由于钩件48相对于支承 件M的头部观的轮廓突出,因而在插入期间,壳体2在分支42上施加压力。这导致分支 42朝主板40移动靠近,直至分支42和主板40的相对表面进入接触。钩件48不再相对于 支承件M的头部观的轮廓突出。因此,使得插入更容易,这是因为没有阻碍物来减慢或干 涉插入。为了停止头部28和从而支承件M的插入,基部沈被用作止动件。实际上,如上 所述,在基部26与头部观的接合处,基部沈的截面大于头部观的截面。所述基部沈的 截面因而布置成提供了能够与角部12和/或引导元件50进入接触的表面。在实际中,在 角部12和/或引导元件50之间将布置与链或带14的覆盖橡胶的基部沈的所述表面的接 触部,以便在由角部12、中间部件14和引导元件50限定的空间中限定所述绳16的端部插 入位置。当插入处于基部沈用作止动件的状态时,位于中间部件4上的凹槽22被巧妙地 定位成使得施加在分支42上的力不再被施加,并且分支42的钩件可被容纳在所述凹槽22 中。结果分支42返回它们的初始位置。这种巧妙的定位与这样的事实——S卩,头部观具 有与角部12之间限定的空间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状——相结合,使得所述链或带14能够 被固定和保持在壳体2上。头部观与由中间部件4和通过引导元件50连接的角部12限定的空间具有相同 或基本相同的形状,这不仅使得能够将所述头部观很好地引导至所述空间中,而且还能够 很好地水平以及侧向保持在该空间中。通过钩件48和基部沈来实现垂直保持,所述钩件 48和基部沈分别防止从上向下以及从下向上的任何运动。为了从壳体2取下链或带14,需要执行非常简单的动作。此动作包括作用于弹性 元件38。为了取下链绳或带绳16,用户作用于弹性元件38以便在分支42上施加力。此压 力的结果是分支42朝主板40移动靠近,直至分支42和主板40的相对表面接触。此时钩 件48不再相对于支承件M的头部观的轮廓突出,从而不再被容纳在凹槽22中。然后用 户可拉动所述绳16以便将所述绳16从角部12限定的空间取出。为了有助于在分支42上施加压力,所述分支的长度可被制成大于板40的长度,以 便与用户手指的接触面积更大。类似地,可在中间部件4和/或后盖6中设置槽口。所述 槽口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地到达分支42,从而有助于在分支42上施加压力。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中,弹性元件38和支承件M可由不同材料制成。实际 上,由于这两个元件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元件的构成材料可根据每个部件进行适配。因 此,如果支承件M必须是刚性的以承受机械应力而不变形,则弹性元件必须由这样的材料 形成,即,该材料容易变形,并且不具有过低的且将失去其效用的弹性极限。因此,例如,可 用金属或合金制成支承件对,用塑料制成弹性元件38,或者相反。类似地,支承件M和弹 性元件38可均由金属或合金制成,但是使用不同类型的金属或合金,例如支承件M用刚性 的和轻质的,弹性元件38用柔性的。这种可能性还优化了成本,这是因为可使用成本不同的不同材料。在其中链绳或带绳16由金属或合金制成的第二变型中,支承件M也可由金属或 合金制成。在此情况下,完全可以设想将支承件M直接集成在链绳或带绳16中。由于使 用了单个模具,因此这种布置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将支承件M设置在所述绳16中的适当 位置的步骤在制造期间直接执行,这种布置还简化了方法。在图5所示的第三变型中,弹性元件38可仅具有一个分支42。该单个分支42的 宽度至多等于主板40的宽度,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钩件48。此变型的优点在于,使得能够以 甚至更简单的方式在分支42上施加压力,这是因为仅一个分支42被操纵,并且该分支较 宽,从而容易操作。此外,因为分支42的宽度优选地与主板40相同,此变型使制造模具能 够被简化。根据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形成锁定部件20’的弹性元件38和支承件 是同一部件。此布置具有简化制造方法并且还降低成本的优点。实际上,此布置的优点在 于仅需要一个用于制造锁定部件20’的步骤,而根据第一实施例,需要三个步骤来制造锁定 部件20 —个用于制造支承件M的步骤,一个用于制造弹性元件38的步骤,以及一个用于 将弹性元件38组装在支承件M上从而形成锁定部件20的步骤。因此,该方法不仅变得更 简单更快速,而且更加便宜,这也是因为模具的数量更少并且装配线更简单。清楚的是,所 述锁定部件20’可通过任何可能的方法(例如,模制、机加工或其它方法)制成。锁定部件 20’可由金属或合金或塑料制成,唯一的条件是形成锁定部件20’的材料是刚性的。在此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中,链或带14可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因此,如果锁定 部件20’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则锁定部件20’可与所述链绳或带绳16同时制成,以便形成 单个部件。由于使用了单个模具,因而所实现的优点是成本降低,而且由于将锁定部件20’ 设置在所述绳16中的适当位置处的步骤在制造期间直接执行,还简化了方法。在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中,与支承件M形成单个部件的弹性元件38可仅具有 一个分支42。此变型的优点在于能够以甚至更简单的方式在分支42上施加压力,这是因为 仅一个分支42被操纵,并且该分支优选地较宽从而容易操作。此外,因为锁定部件20’较 简单,还简化了制造模具。在另一变型中,由中间部件和通过引导元件50连接的角部12限定的空间可以不 是贯通的空间,因此所述空间仅在一侧开口。因而,此布置使得锁定部件20、20’能够被隐 藏。这还避免了干扰便携式物体的吸引力,同时减少了关于锁定部件20、20’的形状的限制。清楚的是,可对上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各种改 变和/或改进和/或组合,而不会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弹性 元件38当然可包括两个以上的分支42。所述分支也可包括与多个凹槽22配合的多个钩件 48。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物体,所述便携式物体包括壳体O)以及链或带(14),所述壳体包括中 间部件G),两对角部(1 从所述中间部件(4)延伸,每对角部通过引导元件(50)连接,从 而结合所述中间部件限定了一个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物体包括固定装置(18),所 述固定装置(18)包括插入所述链或带的每个端部(30)的锁定部件(20,20’),以及位于所 述中间部件(4)上的至少一个凹槽(22),所述固定装置(18)设置成使得所述链或带的每个 端部能够伸入由所述中间部件和通过所述引导元件连接的每对角部(12)限定的空间,并 且与所述凹槽0 以及与所述引导元件(50)弹性地配合,以便实现所述链或带的每个端 部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O0,20’)包括插入所述 链或带的每个端部(30)的支承件(M),以及与位于所述便携式物体的所述中间部件上的 凹槽0 配合以将所述链或带保持在所述空间中的弹性元件(38)。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包括主板(40),至 少一个分支0 从所述主板GO)延伸,所述分支折叠从而与所述主板形成大于零的角度, 并且所述分支包括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02)配合的至少一个钩件08)。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包括两个分支 (42),所述分支0 沿相同方向且平行地从所述主板GO)延伸,并且沿相同方向折叠,并 且所述两个分支中的每一个包括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凹槽0 配合的至少一个钩件 08)。
5.根据权利要求2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04)包括基部( ),头部 (28)从所述基部06)延伸,所述支承件被插入所述链或带的一个端部(30)中,从而当所 述链或带(14)被固定在所述壳体( 上时,所述头部08)占据由所述中间部件(4)和通 过引导元件(50)连接的每对角部(12)限定的空间,并且,在固定操作期间与所述中间部件 相对的所述头部08)的表面(34)包括凹腔(36),所述弹性元件(38)被固定在所述凹腔 (36)中。
6.根据权利要求3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04)包括基部( ),头部 (28)从所述基部06)延伸,所述支承件被插入所述链或带的一个端部(30)中,从而当所 述链或带(14)被固定在所述壳体( 上时,所述头部08)占据由所述中间部件(4)和通 过引导元件(50)连接的每对角部(12)限定的空间,并且,在固定操作期间与所述中间部件 相对的所述头部08)的表面(34)包括凹腔(36),所述弹性元件(38)被固定在所述凹腔 (36)中。
7.根据权利要求4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04)包括基部( ),头部 (28)从所述基部06)延伸,所述支承件被插入所述链或带的一个端部(30)中,从而当所 述链或带(14)被固定在所述壳体( 上时,所述头部08)占据由所述中间部件(4)和通 过引导元件(50)连接的每对角部(12)限定的空间,并且,在固定操作期间与所述中间部件 相对的所述头部08)的表面(34)包括凹腔(36),所述弹性元件(38)被固定在所述凹腔 (36)中。
8.根据权利要求5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头部之间的接合处 所述基部06)的截面大于所述头部08)的截面,以便用作止动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头部之间的接合处所述基部06)的截面大于所述头部08)的截面,以便用作止动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头部之间的接合处 所述基部06)的截面大于所述头部08)的截面,以便用作止动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5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通过被压入所述支 承件04)而固定到所述支承件04)。
12.根据权利要求6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通过被压入所述支 承件04)而固定到所述支承件04)。
13.根据权利要求7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通过被压入所述支 承件04)而固定到所述支承件04)。
14.根据权利要求5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通过结合而固定到 所述支承件04)。
15.根据权利要求6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通过结合而固定到 所述支承件04)。
16.根据权利要求7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通过结合而固定到 所述支承件04)。
17.根据权利要求2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和所述支承件 (24)由相同的硬质材料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2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8)和所述支承件 (24)由不同的硬质材料制成。
19.根据权利要求2的便携式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04)和所述弹性元件 (38)形成单个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壳体(2)以及链或带(14)的便携式物体。所述壳体包括中间部件(4),两对角部(12)从所述中间部件(4)延伸,每对角部通过引导元件(50)连接,从而与所述中间部件一起限定了一个空间。所述便携式物体包括固定装置(18),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插入所述链或带的每个端部(30)的锁定部件(20,20’),以及位于所述中间部件(4)上的至少一个凹槽(22)。所述固定装置(18)布置成使得所述链或带的每个端部能够被插入由所述中间部件和通过所述引导元件连接的每对角部限定的空间,从而所述锁定部件(20)与所述凹槽弹性地配合,以便以简单的方式将所述链或带固定到所述壳体。
文档编号A44C5/00GK102068088SQ20101055209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7日
发明者L·桑德斯, N·埃尔萨姆 申请人:天梭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