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式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778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式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遮阳伞,尤指一种用于户外的落地式大型遮阳伞。
背景技术
用于户外的落地式大型遮阳伞具有一主杆,主杆的顶端固设一上衔接件,并且于 主杆上且位于上衔接件下方一距离滑动地设置一下衔接件,上衔接件外周缘可枢转地环设 复数伞骨,下衔接件外周缘可枢转地环设复数支撑杆,且各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伞骨 枢接,当下衔接件位移靠近上衔接件时,各支撑杆将各伞骨撑开呈放射状,当下衔接件位移 远离上衔接件时,各支撑杆连动各伞骨靠拢主杆收折。由于这种大型遮阳伞的重量较重,因此会在主杆上另外设计机构用来开伞与收 伞,较常见的就是在主杆上设置一卷线器,卷线器包括平行主杆直径方向枢设的一转轴,且 转轴与外露于主杆外的一握把固接,转轴提供一拉绳的一末端固定,且拉绳的另一末端朝 上由主杆的顶端绕过一滚轮穿出,再向下延伸的与下衔接件固接,当以握把转动转轴时,会 使拉绳逐渐的缠绕于转轴上,缩短拉绳延伸出转轴外的长度,而拉动下衔接件上升,改变下 衔接件与上衔接件的间距,当上衔接件与下衔接件间的间距缩短能使支撑杆将各伞骨同时 撑开成放射状,利用各伞骨成放射状可将伞布撑开,若要将遮阳伞收折就将转轴反转释放 拉绳使下衔接件下降,各伞骨与各支撑杆就能朝靠拢主杆的方向收折。上述这种传统设计的伸缩式遮阳伞开伞时,必须对抗下衔接件、复数支撑杆与复 数伞骨的重量,开伞要耗费较多的力气,因此才会设计有卷线器利用卷绕拉绳的方式拉动 下衔接件,而利用卷线器开伞的设计时虽然会较省力,但其收伞与开伞的速度都相当慢,因 此若遇到紧急需要开伞的状况(如突然的倾盆大雨),较慢的开伞速度将可能让令使用者 淋湿。因此有需要一种开伞时省力与省时之大型遮阳伞。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此需求,本创作提供一种伸缩式遮阳伞,遮阳伞包括一外管,外管包括沿垂 直地面的一第一轴向隔开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在第一轴向的位置高于第二 端部,且外管有从第一端部沿第一轴向延伸至第二端部的一纵孔,外管外周面设沿垂直于 第一轴向的径向延伸至纵孔的一限位槽孔、一第一定位孔及一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及 第二定位孔各沿一第一轴向环绕其圆周方向与限位槽孔隔开,限位槽孔包括沿第一轴向隔 开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沿第一轴向隔开,且第一定位孔在第 一轴向的高度高于第二定位孔,外管的纵孔内可沿第一轴向滑动的套设一内管,内管包括 沿第一轴向隔开位于外管纵孔外的一上端与位于外管纵孔内的一下端,内管有一内孔,且 内管下端包括由外表面沿径向延伸至内孔的一透孔,内管可沿第一轴向相对外管在一上方 位置与一下方位置间位移,且当内管位于上方位置时沿第一轴向伸出外管的长度较下方位 置时长,透孔中可滑动的设置一定位钮,定位钮的一端由透孔穿出内管凸出于外周面,定位
5钮可沿垂直第一轴向在凸出内管外周面的伸出位置与往内孔内缩的内缩位置间位移,当内 管位于上方位置时,定位钮与第一定位孔对齐,当内管位于下方位置时,定位钮与第二定位 孔对齐,内管的上端固设一上衔接件,且上衔接件与内管一起移动,上衔接件与复数伞骨的 一端枢接,外管上固设一下衔接件,下衔接件沿第一轴向与限位槽孔隔开且位于限位槽孔 上方,下衔接件上与复数支撑杆的一端枢接,且各支撑杆另一端枢接于其中一伞骨上,外管 上可沿第一轴向滑动地套设一套管,套管有一外周围面及一通孔,套管包括由外周围面延 径向伸至通孔的一缺口,且套管包括由外周围面沿径向延伸至通孔的一穿孔,穿孔在环绕 第一轴向的圆周方向与缺口相隔,穿孔与限位槽孔对齐,且位于限位槽孔在第一轴向的长 度范围内,定位钮位于缺口的范围内,套管以一连动件穿过穿孔及外管的限位槽孔与内管 结合,使内管和套管沿第一轴向位移受限于连动件在限位槽孔沿第一轴向的长度范围内的 位移。当内管位于上方位置且定位钮位于伸出位置时,定位钮与第一定位孔卡合,各伞骨与 各支撑杆往外管靠拢,遮阳伞保持在收折状态,将定位钮由伸出位置移动至内缩位置后,定 位钮可脱离第一定位孔,而可将内管由上方位置移动至下方位置,且内管位于下方位置后, 定位钮与第二定位孔对齐,而可由内缩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与第二定位孔卡合,各支撑杆 驱使各伞骨枢转远离外管,使遮阳伞保持在撑开状态;当遮阳伞撑开后,将定位钮由伸出位置移动至内缩位置后,定位钮可脱离第二定 位孔,而可将内管由下方位置位移置上方位置,内管位于上方位置后,各支撑杆连动其中一 伞骨往外管靠拢,定位钮与第一定位孔对齐,使定位钮可由内缩位置位移置伸出位置与第 一定位孔卡合,遮阳伞保持在收折状态。本创作藉由上述的结构特征,使得上衔接件、各伞骨与内管的重力方向与开伞的 操作方向相同,而能利用上述各组件的重量辅助达到省力效果,并且滑动式的开伞、收伞设 计能够快速的将遮阳伞撑开或收折。

10控制装置20外管21纵孔[0025]22第一端部24第二端部26限位槽孔[0026]28第一端30Λ-Λ- ~·上山 弟J而32第一定位孔[0027]34第二定位孔36固定孔40内管[0028]42上端44下端46内孔[0029]48凹槽50结合孔52透孔[0030]53连动孔54弹性件56定位钮[0031]58上衔接件60上衔接本体61结合组件[0032]62连接槽64颈部66枢杆[0033]68上盖70伞骨72钩状端[0034]74螺丝76下衔接件78下衔接本体[0035]80枢槽82轴杆84下盖[0036]86套合部88定位组件90固定组件[0037]92支撑杆93弟 牺94第二端[0038]96套管98底端99通孔[0039]100顶端102 缺口104第一壁[0040]106第二壁108结合块110外周围面[0041]112穿孔114凸缘116凹部[0042]118卡块120连动件122弹簧[0043]124第一结合端126第二结合端128轴套[0044]130上端部132下端部133容置空间[0045]134上大径段135凹部136下大径段[0046]137嵌块138内凸块139内表面[0047]140抵压块142推移面143脱离端[0048]144抵压面146侧面148卡块[0049]150侧壁152盖体154套孔[0050]155延伸部156锁孔157轨道[0051]158锁固组件159凹口X第一轴向[0052]Y第二轴向Z第三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有图式系仅便于解释本创作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之 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之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创作的教导后相关之 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创作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 及类似要求之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变亦属业界技能。在不同图式中系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 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水平”、“垂直”、 “向内”、“向外”、“宽度”、“长度”、“区〃、“周围〃、“侧"、”径向”、”轴向”等等及类似 用语系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创作而已。[0055]本创作的遮阳伞是一种用于户外的落地式大型遮阳伞,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 例,遮阳伞包括一外管20,外管20包括沿垂直地面的一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第一端部22与 一第二端部24,第一端部22在第一轴向X的位置高于第二端部24,且外管20包括从第一 端部22沿第一轴向X延伸至第二端部24的一纵孔21,外管20包括从外表面沿垂直于第 一轴向X的径向贯穿至纵孔21的一细长限位槽孔26,限位槽孔26有沿第一轴向X的一长 度,且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第一端28与一第二端30。又外管20外表面上设沿径向 贯穿至纵孔21的一第一定位孔32与一第二定位孔34,第一定位孔32沿第一轴向X的位置 高于第二第位孔34,第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位孔34各沿着环绕第一轴向X的一圆周方向 与限位槽孔26隔开一角度(在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为180。),第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 位孔34各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的一第二轴向Y与限位槽孔26隔开,依据图式所示的最佳 实施例,第一定位孔32沿第一轴向X的位置高于限位槽孔26的第一端28,第二定位孔34 沿第一轴向X的位置高于限位槽孔26第二端30。外管20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定位孔32上 方设沿径向贯穿至纵孔21的二固定孔36,各固定孔36沿环绕第一轴向X的圆周方向与限 位槽孔26及第一、第二固定孔32、34隔开一角度,(在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为90。), 二固定孔36是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轴向X、Y的一第三轴向Z隔开且对齐。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遮阳伞进一步包括可沿第一轴向X滑动地套设于外 管20之纵孔21内的一内管40,内管40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上端42与一下端44, 内管40内有从上端42沿第一轴向X延伸至下端44的一内孔46,内管40的外表面朝内孔 46形成二凹槽48,二凹槽48底壁沿内管40的直径方向隔开,依据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 二凹槽48沿第三轴向Z隔开,并且各凹槽48沿第一轴向X从内管40上端42延伸至内管 40下端44,内管40下端44包括从外表面沿径向贯穿至内孔46的一透孔52与一连动孔 53 (参阅图5),透孔52及连动孔53各沿环绕第一轴向X的圆周方向与二凹槽48相隔一角 度,(在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为90。),透孔52与连动孔53沿第二轴向Y隔开且对齐。 内管40上端42且位于各凹槽48的底壁设有贯穿至内孔46的二结合孔50,二结合孔50沿 第三轴向Z对齐。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内管40的内孔46内设置一定位钮56,定位钮56可 移动地套设在透孔52内,且一部分由透孔52穿出内杆40外周面,一弹性件54的一端抵靠 于内孔46的内表面,另一端与定位钮56结合,定位钮56受弹性件54弹性保持在一部分穿 出内管40外表面的一伸出位置上,且当定位钮56凸出的部分受抵压后能朝内孔46沿垂直 第一轴向X (最佳实施例是沿第二轴向Y)位移至一内缩位置。内管40套设于外管20的纵孔21内后,内管40上端42位于外管20第一端部22 之外,下端44位于纵孔21内,各固定孔36对齐内管40的其中一凹槽48,定位钮56面向第 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位孔34的其中一者,连动孔53面向限位槽孔26,且位于限位槽孔26 沿第一轴向X的长度范围内。内管40能沿第一轴向X相对外管20在一上方位置(如图1、 4、5所示)与一下方位置(如图12至14所示)间滑动,当内管40位于上方位置时伸出外 管20沿第一轴向X的长度大于位于下方位置时,并且无论内管40位于上方位置或下方位 置,连动孔53都位于限位槽孔26沿第一轴向X的长度范围内。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遮阳伞进一步包括固设在内管40上端42的一上衔 接件58,上衔接件58包括一上衔接本体60,上衔接本体60的外周缘绕第一轴向X的等间隔环设复数连接槽62,各连接槽62内分别设置一枢杆66,上衔接本体60的下表面沿第一 轴向X设一颈部64,上衔接本体60的颈部64用来与内管40上端42结合,以二结合组件 61 (在最佳实施例中为螺丝)由颈部64外侧分别锁入结合孔50内,使上衔接本体60固设 于内管40的上端42,而能与内管40 —起在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间移动。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遮阳伞进一步包括复数伞骨70,各伞骨70有一钩状 端72,且伞骨70的数量与连接槽62相同,每一伞骨70分别嵌入对应的连接槽62内,并且 各伞骨70的钩状端72分别枢设于对应的枢杆66上,使各伞骨70可枢转地环设于上衔接 件本体60。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上衔接装置58进一步包括固设于上衔接本体60 上方的一上盖68,以复数螺丝74由上盖68外锁入上衔接本体60内将之固定,上盖68将各 连接槽62的上端封闭,以阻止各伞骨70脱离枢杆66,并且各伞骨70能绕枢杆66中心轴线 枢转,使复数伞骨70远离内管40展开成放射状(图14),或朝内管40靠拢收折(图1)。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遮阳伞进一步包括固设在外管20上的一下衔接件 76,下衔接件76具有一下衔接本体78,下衔接本体78外周缘绕第一轴向X等间隔环设复数 枢槽80,各枢槽80内固设一轴杆82。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遮阳伞进一步包括复数支撑杆92,支撑杆92及枢槽 80的数量与伞骨70相同,各支撑杆92有第一及第二端93、94,各支撑杆92的第二端94分 别嵌合于对应的枢槽80内枢接对应的轴杆82,又各支撑杆92的第一端93枢接其中一伞骨 70的约中段处(如图1所示)。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下衔接件76更进一步包括固设于下衔接本体78的 一下盖84,下盖84有一套合部86,下盖84藉复数固定组件90固设在下衔接本体78,下盖 84将各枢槽80的下端封闭,使支撑杆92的第二端94无法脱离轴杆82,下衔接件76的套合 部86以二定位组件88 (在最佳实施例中为螺丝)由外侧锁入第一段22定位孔36内,将下 衔接件76固设于外管20上,且各定位组件88的末端分别位于凹槽48内(如图4所示), 使各定位组件88容许内管40相对外管20沿第一轴向X在上下位置之间的位移。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遮阳伞进一步包括一控制装置10,控制装置10具有 可滑动地套设在外管20上的一套管96,套管96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底端98与一顶 端100,套管96包括沿第一轴向X从底端98延伸至顶端100的一通孔99,套管96具有一 外周围面110,一缺口 102从底端98沿第一轴向X朝顶端100延伸但与顶端100相隔,亦 及缺口 102沿第一轴向X的长度略小于套管96沿第一轴向X的长度,缺口 102包括沿环绕 第一轴向X的圆周方向隔开一角度(在最佳实施例中为120。)的一第一壁104与一第二 壁106,套管96的底端98在外周围面110上凸设内具螺孔的复数结合块108,且套管96设 由外周围面110径向延伸至通孔99的一穿孔112,穿孔112在环绕第一轴向X的圆周方向 与缺口 102相隔,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穿孔112是沿第二轴向Y设置,套管96的顶 端100设一凸缘114,凸缘114下表面设一凹部116,凹部116是环绕第一轴向X的弧形槽 所构成(凹部116的二端面沿环绕第一轴X的圆周方向相隔约230。),凹部116的一端的 表面由其底面沿第一轴向X凸伸的形成一扣块118 (图1与6所示),凹部116缺口 102沿 第一轴向X相隔。套管96以通孔99可滑动地套设在外管20上,套管96的穿孔112位于限位槽孔 26范围内且与之对齐,外管20的第一定位孔32、第二定位孔34以及内管40上的定位钮56位于缺口 102的范围内,外管20位于套管96与内管40之间,套管96以一连动件120(在 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是一螺丝)由套管96的外周围面110通过穿孔112、限位槽孔26 而锁入内管40的连动孔53内,使套管96与内管40结合而能沿第一轴向X同步移动,并且 因连动件120穿过限位槽孔26,故内管40、上衔接件58与套管96在受限于限位槽孔26的 长度范围内的上方位置(如图1、4、5所示)与下方位置(如图12、13、14所示)间移动。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控制装置10进一步包括枢设在套管96上的一轴套 128,轴套128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上端部130与一下端部132,并且轴套128包括 沿第一轴向X从上端部130沿伸至下端部132的一容置空间133,容置空间133包括位于 上端部130的一上大径段134以及位于下端部132且沿第一轴向X与上端130相隔的一下 大径段136,上大径段134内表面的凸设一嵌块137,轴套128的容置空间133内表面且靠 近下大径段136设一内凸块138,内凸块138包括一圆弧形的内表面139,内表面139的内 径略大于套管96外周围面110的外径,内凸块138的内表面139包括沿环绕第一轴向X的 圆周方向相隔的复数凹部135,且内凸块138的下表面沿容置空间133的内表面凸设一卡 块148,卡块148包括由容置空间133内表面径向延伸的一侧壁150,容置空间133的内表 面靠近上大径段134凸设一抵压块140,抵压块140包括一推移面142、一抵压面144与一 侧面146,侧面146系垂直于第一轴向X,抵压面144为与侧面146连接且沿环绕第一轴向X 的圆周方向延伸的一圆弧面,且抵压面144的内径约等于套管96之外周围面110的外径, 抵压面144的中心轴线与容置空间133内表面的中心轴向重迭,推移面142连接在抵压面 144与容置空间133的内表面间,且推移面142至容置空间133内表面之距离朝远离抵压面 144的一端逐渐减少,使推移面142的形成相对内表面139具有连续变化厚度的倾斜面,抵 压面144有与容置空间133内表面切齐的一脱离端143 (指抵压面144远离推移面142的 末端)O将轴套128套设于套管96时,套管96的凸缘114嵌入上大径段134内,各结合块 108由轴套128的凹部135通过内凸块138,使结合块108位于内凸块138的下表面下方, 内凸块138的内表面139抵靠在套管96之外周围面110,轴套128能以套管96的中心轴线 为轴心枢转,抵压块140与卡块148位于缺口 102范围内,且抵压块140的侧面146面向缺 口 102第一壁104,卡块148的侧壁150面向缺口 102第二壁106,内管40上的定位钮56 在第一轴向X的高度与抵压块140在第一轴向X的高度相同,嵌块137位于套管96的凹部 116范围内,且凹部116与上大径段134共同形成提供一弹簧122容置的一空间,依据图式 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弹簧122是由拉伸弹簧构成,且弹簧122包括一第一结合端124与一第 二结合端126,第一端124与嵌块137扣合,第二端126与扣块118扣合(如图6所示),使 轴套128绕第一轴向X的枢转受弹簧122弹性定位,缺口 102配合侧面146及侧壁150提供 轴套128在其范围内绕第一轴轴向X的一释放位置(如图7和8所示)与一按压位置(如 图10、11所示)间枢转,且弹簧122将轴套128偏置在释放位置。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控制装置10进一步包括一盖体152,盖体152包括 贯穿上、下表面的一套孔154,并且盖体152包括在套孔154周围的复数锁孔156,盖体152 的上表面沿第一轴向X凸设一延伸部155,且延伸部155上表面设二凹口 159以及一轨道 157,盖体152系容置于下大径段136内,各锁孔156分别与结合块108对齐,轨道157与缺 口 102对齐,延伸部155穿入容置空间133内,利用复数锁固组件158穿过盖体152锁入套管96内,藉此将轴套128可枢转地置于套管96与盖体152间,使轴套128不会沿第一轴向 X脱离套管96,轴套128的卡块148位于轨道157内,轨道157提供轴套128在释放位置与 按压位置之间枢转时卡块148活动的空间。为了方便说明,假设遮阳伞为收折状态,在收折状态下内管40位于的一上方位 置,上衔接件58的上表面与下衔接件76的下表面沿第一轴向X隔开一距离Ll (如图4所 示),定位钮56与第一定位孔32卡合(如图5所示),连动件120位于限位槽孔26的第一 端28 (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10的轴套128之抵压块140之脱离端143与定位钮56对 齐,轴套128位于释放位置(如图7所示),抵压块140的侧面146抵靠于缺口 102第一壁 104上(如图7所示),本创作的遮阳伞之下衔接件76因固定于外管20上因而不会移动, 当内管40位于上方位置时,上衔接件58与下衔接件76之间的距离Ll将使各伞骨70与各 支撑杆92向外管20靠拢形成收折状态,在收折状态下遮阳伞的沿第一轴向X的总长度是 最长的状态。当要开启遮阳伞时,需先操作轴套128绕第一轴向X由释放位置(如图5至8所 示)枢转至按压位置(如图9至11所示),在枢转地过程中抵压块140的推移面142推动 定位钮56沿垂直第一轴向X的方向由伸出位置位移至内缩位置,当轴套128位于按压位置 时,抵压面144与定位钮56对齐,定位钮56位于可与第一定位孔32脱离的内缩位置(如 图9至11所示),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定位钮56的末端为圆弧面,因此当定位钮 56位移至内缩位置时,其末端的圆弧面约与第一定位孔32切齐之位置,若第一定位孔32与 定位钮56沿第一轴向X位移错开时,第一定位孔32的内表面就能推动定位钮56更进一步 与之脱离,并且当轴套128位于按压位置时,卡块148的侧壁150抵靠于缺口 102的第二壁 106上(如图11所示)。当将轴套128枢转至按压位置后,就能够拉动控制装置10带动内管40、上衔接件 58与复数伞骨70的一端沿第一轴向X由上方位置(如图4、5、9所示)向下位移至下方位 置(如图12至14所示),且移动的第一时间定位钮56弧面形的末端受到第一定位孔32的 内表面抵压而更进一步内缩,使定位钮56完全脱离第一定位孔32 (定位钮56的末端抵靠 在外管20的纵孔21内表面)使内管40由上方位置(图1、4、5所示)位移至下方位置(如 图12至14所示)。内管40位于下方位置时,上衔接件58顶面与下衔接件76顶面的一长度L2小于 位于内管40上方位置时的长度Ll (如图12所示),各支撑杆92绕轴杆82中心轴旋转撑 开呈放射状,并且连动各伞骨70绕枢杆66中心轴旋转撑开成放射状,当内管40位于下方 位置时,定位钮56与第二定位孔34定位(如图9假想线所示),当放开轴套128后,弹簧 122将会使轴套128绕第一轴向X由按压位置枢转复位至释放位置,使轴套128的抵压块 140之脱离端143与定位钮56对齐,定位钮56由弹性件54抵压穿入第二定位孔34内卡合 (如图13所示),内管40因而被定位于下方位置上,将遮阳伞保持在撑开的状态(如图14 所示)。如果要将撑开状态的遮阳伞收折,则操作轴套128绕第一轴向X由释放位置枢转 至按压位置,使定位钮56沿第二轴向Y位移内缩至能脱离第二定位孔34的位置上,就能进 一步操作推动内管40、上衔接件58与复数伞骨70由下方位置往上方位置移动,就能使遮阳 伞再次回复至图1所示的收折状态,再放开轴套128使之回复至释放位置,定位钮56将会
11再次嵌入第一定位孔32内,使本创作的遮阳伞固定于收折状态。本创作的遮阳伞利用将轴套128绕第一轴向X由释放位置枢转至按压位置,使定 位钮56脱离二定位孔32、34,并且以控制装置10能拉动内管40在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移 动,配合固定于外管20上的下衔接件76与固定于内管40的上衔接件58的间距(Li、L2) 之改变,达到收伞(图1)与开伞(图14)的目的,这样的设计使得遮阳伞开伞时是将控制 装置10、内管40、上衔接件58与各伞骨70 —起沿第一轴向X向下拉动,各组件本身的重量 与开伞的运动方向相同,因而能利用各组件的重力辅助开伞,并且滑动式操作设计能够快 速的撑开或收折遮阳伞,使得本创作的遮阳伞同时具有省力与快速撑开的优点,且本创作 的遮阳伞收伞也具有速度快的优点(但较开伞费力)。本发明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变 化将是显而易知者。举例言之,二定位孔32、34可设置在与限位槽孔26同一侧且位于不同 的高度位置上,且只要限位槽孔26不位于二定位孔32、34间,二定位孔32、34仍然具有将 内管40定位于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功能。另外控制装置10可不设轴套128,用来在第 一轴向X上定位轴套128的盖体152及套管96的各结合块108也是可以移除的,控制装置 10在没有轴套128的状态下,定位钮56是外露在套管96外,使用者能够直接按压定位钮 56的末端使之沿第二轴向Y位移内缩,同样能够使定位钮56脱离第一定位孔32或第二定 位孔34,进而能够调整内管40沿第一轴向X在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间位移。另外,套管96 的缺口 102并非一定要贯穿至底端98,当缺口 102设置在顶端100与底端98之间,且与顶 端100、底端98相隔时,在安装套管96时需要将定位钮56移动至内缩位置。其它本创作之 组件简易的形状、尺寸或数量的变化,诸如此类简易的变化实施,皆属本创作申请专利范围 的保护范畴。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创作可在未脱离本创作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定形式来 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说明 而非限制。本创作的范围是由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定,对于落 入申请专利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范围之内。
1权利要求一种伸缩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20),外管(20)包括沿垂直地面的一第一轴向(X)隔开一第一端部(22)与一第二端部(24),第一端部(22)在第一轴向(X)的位置高于第二端部(24),且外管(20)有从第一端部(22)沿第一轴向(X)延伸至第二端部(24)的一纵孔(21),外管(20)外周面设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的径向延伸至纵孔(21)的一限位槽孔(26)、一第一定位孔(32)及一第二定位孔(34),第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位孔(34)各沿一第一轴向(X)环绕其圆周方向与限位槽孔(26)隔开,限位槽孔(26)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第一端(28)与一第二端(30),第一定位孔(32)与第二定位孔(34)沿第一轴向(X)隔开,且第一定位孔(32)在第一轴向(X)的高度高于第二定位孔(34);一内管(40),可沿第一轴向(X)滑动地套设在外管(20)的纵孔(21)内,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位于外管(20)纵孔(21)外的一上端(42)与位于外管(20)纵孔(21)内的一下端(44),内管(40)有一内孔(46),且内管(40)下端(44)包括由外表面沿径向延伸至内孔(46)的一透孔(52),内管(40)可沿第一轴向(X)相对外管(20)在一上方位置与一下方位置间位移,且当内管(40)位于上方位置时沿第一轴向(X)伸出外管(20)的长度较下方位置时长;一定位钮(56),可移动地设在内管(40)的透孔(52)中,定位钮(56)的一端由透孔(52)穿出内管(40)凸出于外周面,定位钮(56)可沿垂直第一轴向(X)在凸出内管(40)外周面的伸出位置与往内孔(46)内缩的内缩位置间位移,当内管(40)位于上方位置时,定位钮(56)与第一定位孔(32)对齐,当内管(40)位于下方位置时,定位钮(56)与第二定位孔(34)对齐;一上衔接件(58),固设于内管(40)的上端(42)而与内管(40)一起移动;复数伞骨(70),各伞骨(70)的一端与上衔接件(58)枢接;一下衔接件(76),固设于外管(20)上,沿第一轴向(X)与限位槽孔(26)隔开且位于限位槽孔(26)上方;复数支撑杆(92),各支撑杆(92)的一端与下衔接件(76)枢接,各支撑杆(92)的另一端枢接于其中一伞骨(70)上;一套管(96),可沿第一轴向(X)滑动地套设于外管(20)上,套管(96)有一外周围面(110)及一通孔(99),套管(96)包括由外周围面(110)延径向伸至通孔(99)的一缺口(102),且套管(96)包括由外周围面(110)沿径向延伸至通孔(99)的一穿孔(112),穿孔(112)在环绕第一轴向(X)的圆周方向与缺口(102)相隔,穿孔(112)与限位槽孔(26)对齐,且位于限位槽孔(26)在第一轴向(X)的长度范围内,定位钮(56)位于缺口(102)的范围内;一连动件(120),穿过套管(96)的穿孔(112)及外管(20)限位槽孔(26)与内管(40)结合,使内管(40)和套管(96)沿第一轴向(X)位移受限于连动件(120)在限位槽孔(26)沿第一轴向(X)的长度范围内的位移;当内管(40)位于上方位置且定位钮(56)位于伸出位置时,定位钮(56)与第一定位孔(32)卡合,各伞骨(70)与各支撑杆(92)往外管(20)靠拢,遮阳伞保持在收折状态,将定位钮(56)由伸出位置移动至内缩位置后,定位钮(56)可脱离第一定位孔(32),而可将内管(40)由上方位置移动至下方位置,且内管(40)位于下方位置后,定位钮(56)与第二定位孔(34)对齐,而可由内缩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与第二定位孔(34)卡合,各支撑杆(92)驱使各伞骨(70)枢转远离外管(20),使遮阳伞保持在撑开状态;当遮阳伞撑开后,将定位钮(56)由伸出位置移动至内缩位置后,定位钮(56)可脱离第二定位孔(34),而可将内管(40)由下方位置位移置上方位置,内管(40)位于上方位置后,各支撑杆(92)连动其中一伞骨(70)往外管(20)靠拢,定位钮(56)与第一定位孔(32)对齐,使定位钮(56)可由内缩位置位移置伸出位置与第一定位孔(32)卡合,遮阳伞保持在收折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定位孔(32)及第二定位 孔(34)各沿垂直于第一轴向⑴的一第二轴向⑴与限位槽孔(26)隔开。
3.如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其中遮阳伞进一步包括可绕 第一轴向(X)枢转地套设在套管(96)上之一轴套(128),轴套(128)具有沿第一轴向(X) 隔开的一上端部(130)与一下端部(132),且轴套(128)沿第一轴向(X)贯穿上、下表面设 一容置空间(133),容置空间(133)包括位 于上端部(130)的一上大径段(134)及位于下端 部(132)的一下大径段(136),容置空间(133)内表面且靠近上大径段(134)设一抵压块 (140),套管(96)系可绕第一轴向(X)枢转地套设在容置空间(133)内,抵压块(140)位于 缺口(102)的范围内,轴套(128)可绕第一轴向(X)在顶抵定位钮(56)的按压位置与不顶 抵定位钮(56)的释放位置间枢转;当轴套(128)位于释放位置时,抵压块(140)与定位钮(56)环绕第一轴向(X)隔开一 角度,定位钮(56)位于伸出位置;当轴套(128)位于按压位置时,抵压块推动定位钮(56)由伸出位置移动至内缩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128)的容置空间 (133)内表面且靠近下大径段(136)设一内凸块(138),内凸块(138)有一圆弧形的内表面 (139),内表面(139)的内径略大于套管(96)外周围面(110)的外径,抵压块(140)包括 一推移面(142)、一抵压面(144)与一侧面(146),侧面(146)系垂直于第一轴向(X),抵压 面(144)为与侧面(146)连接且环绕第一轴向(X)的圆周方向延伸的一圆弧面,且抵压面 (144)的内径约等于套管(96)之外周围面(110)的外径,抵压面(144)的中心轴线与容置 空间(133)内表面的中心轴向重迭,推移面(142)连接在抵压面(144)与容置空间(133)的 内表面间,且推移面142至容置空间133内表面之距离朝远离抵压面144的一端逐渐减少, 使推移面(142)的形成相对内表面(139)具有连续变化厚度的倾斜面,并且推移面(142) 在远离抵压面(144)的尾端有与容置空间(133)内壁相切的一脱离端(143),当轴套(128) 位于释放位置时,脱离端(143)与定位钮(56)对齐,定位钮(56)可移动至伸出位置,当轴 套(128)由释放位置枢转至按压位置时,定位钮(56)受推移面(142)抵压而沿垂直第一轴 向(X)由伸出位置位移至内缩位置,且当轴套(128)位于按压位置后,抵压面(144)保持定 位钮(56)在内缩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伸缩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其中内凸块(138)的下表面沿容 置空间(133)的内表面凸设一卡块(148),卡块(148)包括由容置空间(133)内表面径向延 伸的一侧壁(150),,缺口(102)包括沿环绕第一轴向(X)的圆周方向隔开一角度的一第一 壁(104)与一第二壁(106),抵压块(140)及卡块(148)位于第一壁(104)与第二壁(106) 之间,抵压块(140)的侧面(146)面向第一壁(104),卡块(148)的侧壁(150)面向第二壁(106),当轴套(128)位于释放位置时,抵压块(140)的侧面(146)抵靠于第一壁(104)上, 当轴套(128)位于按压位置时,卡块(148)的侧壁(150)抵靠于第二壁(106)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伸缩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其中遮阳伞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下 大径段(136)内的一盖体(152),又套管(96)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底端(98)与 一顶端(100),缺口(102)由底端(98)沿第一轴向(X)朝顶端(100)延伸但与顶端(100) 相隔,套管(96)的底端(98)在外周围面(110)上凸设内具螺孔的复数结合块(108),套管 (96)顶端(100)有一凸缘(114),内凸块(138)的内表面(139)包括沿环绕第一轴向⑴的 圆周方向相隔的设复数凹部(135),凸缘(114)容置于上大径段(134)内,各结合块(108) 通过内凸块(138)的凹部(135)通过内凸块(138),而位于内凸块(138)的下表面下方,盖 体(152)可绕第一轴向(X)枢转地容置于下大径段(136)内,复数锁固组件(158)穿过盖 体(152)锁入套管(96)的各结合块(108)的螺孔内,使轴套(128)无法沿第一轴向(X)相 对套管(96)位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伸缩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其中套管(96)的凸缘(114)的下 表面环绕第一轴向⑴设一凹部(116),凹部(116) —端内表面设一扣块(118),上大径段 (134)底面凸设一嵌块(137),凹部(116)与上大径段(134)共同形成提供一弹簧(122) 容置的一空间,弹簧(122)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结合端(124)与一第二结合端(126),弹簧 (122)的第一结合端(124)与嵌块(137)结合,第二结合端(126)与扣块(118)结合,使弹簧 (122)对轴套(128)产生相对套管(96)绕第一轴向(X)枢转的偏置力,轴套(128)在未受 外力的状态下偏置于释放位置,且当轴套(128)由释放位置朝按压位置枢转时,嵌块(137) 绕第一轴向(X)枢转与卡块(118)的扩大相隔距离,弹簧(122)被卡块(118)及嵌块(137) 拉长,产生足够使轴套(128)由按压位置枢转至释放位置的偏置力。
专利摘要一种伸缩式遮阳伞,遮阳伞包括一外管,外管内可滑动地套设一内管,内管的一上端穿出外管外侧,且外管上不可移动地固设一下衔接件,内管上端可与之一起移动地固设一上衔接件,外管上且位于下衔接件的下方滑动地设一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进一步与内管连结而能一起位移,上衔接件及内管的重力方向与控制装置撑开遮阳伞的操作方向相同,利用遮阳伞组件本身的重量辅助开伞达到省力的效果。
文档编号A45B19/04GK201743092SQ20102018281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5日
发明者董博隆 申请人:董博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