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运动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50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潮运动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潮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鞋子的鞋底由聚氨脂(PU)、热塑性丁苯橡胶(TPR)、聚氯乙烯(PVC) 等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这些鞋底具有耐磨性好、加工方便等特点,但上述有机材料 的吸湿透气性差,因此穿着这种鞋底制成的运动鞋,特别容易出汗,鞋子内部容易潮湿、产 生臭味,并且不易干燥,鞋内容易繁殖各种菌类,不利于健康。但是,如果用透气的天然皮革 材料或天然纤维材料制成鞋底,虽然透气,但也易吸水,又不耐磨,只能制作轻便布鞋或拖 鞋;也有在鞋底内开设透气槽,铺设透气垫的,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而且在鞋底上开设透气 槽后,无法安装减震装置,不利于运动鞋底的减震。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潮运动鞋底,它具有优良的透气、吸汗 效果,鞋子内部不易潮湿,并且鞋底具有足够的减震性能,满足运动鞋的缓震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潮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大底固定 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在所述中底的后跟部装有减震装置,在所述中底的前掌上覆盖固定 有植物纤维层。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纤维层上还固定有天然皮革层或天然纺织纤维层,并且两者 一同嵌合在所述中底上。进一步地,所述中底是二次发泡的高弹MD材质,在所述中底的前掌和后跟部固定 橡胶大底。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纤维层是麻纤维复合层。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纤维层还覆盖在中底的中腰部。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是通过填腹槽填装的缓震胶或气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具有优良的透气、吸汗效果,鞋子内部不易潮湿,能够保持鞋内干燥。根据分析, 脚底最易出汗的部位是包括脚趾的前掌,因鞋的前掌部位是闷在鞋里侧的,所以前掌部位 最易因汗而潮湿,因而在运动鞋底至少前掌的部位装上植物纤维层,就可吸汗、透汗,进而 防止鞋内潮湿。2、它具有优良的缓震效果,实现运动推动力,提高运动表现。由于后跟部出汗较 少,我们在此处加装减震装置,可通过填腹槽填装减震材料,加上高弹MD的中底本身具有 良好的缓震性能,使得运动鞋具备更佳的缓震、回弹功效。3、橡胶大底分布在中底的前掌和后跟,耐磨、防滑并且轻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防潮运动鞋底,包括大底1、中底2、减震装置3、植物纤维层 4和天然皮革层5。其中,大底1固定在所述中底2的下表面,中底2是二次发泡的高弹MD 材质,在所述中底2的前掌和后跟部固定橡胶大底1。在所述中底2的后跟部装有减震装置 3,减震装置3是通过填腹槽填装的气垫,当然,也可填装缓震胶。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在所述中底2的前掌和中腰部覆盖固定有植物纤维层4 和天然皮革层5,植物纤维层4和天然皮革层5依次嵌合在所述中底2上。植物纤维层4是 麻纤维复合层,麻纤维复合层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40%以上,天然皮革层5也可以由天然 纺织纤维层代替。这样,鞋内的前掌和中腰部就可吸汗、透汗,进而防止鞋内潮湿,而鞋跟又具有优 良的缓震效果,满足运动鞋减震,为脚后跟提供推力的需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防潮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大底固定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底的后跟部装有减震装置,在所述中底的前掌上覆盖固定有植物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层上还固定有天 然皮革层或天然纺织纤维层,并且两者一同嵌合在所述中底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是二次发泡的高弹MD 材质,在所述中底的前掌和后跟部固定橡胶大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层是麻纤维复合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层还覆盖在中底 的中腰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任一种防潮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是通 过填腹槽填装的缓震胶或气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潮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底的后跟部装有减震装置,在所述中底的前掌上覆盖固定有植物纤维层,所述植物纤维层上还固定有天然皮革层或天然纺织纤维层,并且两者一同嵌合在所述中底上,与中底顶面相平齐;所述中底是二次发泡的高弹MD材质,在所述中底的前掌和后跟部固定橡胶大底;所述植物纤维层是麻纤维复合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它具有优良的透气、吸汗效果,鞋子内部不易潮湿,并且鞋底具有足够的减震性能,满足运动鞋的缓震、助推需求。
文档编号A43B13/20GK201743048SQ20102024355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丁思恩 申请人:丁思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