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442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表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扣,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半自动扣合的表扣。
背景技术
表扣是手表表带上的一部分,其通常由扣架和扣舌转轴连接构成。当需要取下手 表时,使扣舌翻折离开扣架表面,则整体表带长度增大,手表可从手腕脱出;需要戴手表时, 将扣舌扣合到扣架表面,表达长度减小可刚好围在手腕上,使手表不易脱落。现有技术的表扣常见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该表扣的原理是在按 下扣盖A4扣合过程中,扣舌A2上的伞状销钉A5的颈部推开卡钩,在扣盖A4内部的弹簧推 动下,卡钩卡住伞形销钉A5的圆柱部分实现表扣扣紧;当按片A3按下时,卡钩后退脱离扣 舌伞状销钉A5,扣舌A2完全被松开实现表扣开启。这类常用表扣的缺点是零部件较多、装 配复杂、扣舌容易磨损,且需要完全用手动施力实现扣合与锁紧。另一种表扣结构扣如图2所示,其扣架Bl与扣舌B2通过转轴B4连接,扣架Bl上 装有弹片B3,扣舌B2上装有销钉B5,扣舌B2转动带动销钉B5推压弹片B3的末端,使弹片 B3具有弹力推动扣舌B2自动扣合到扣架Bl上。该表扣的缺点是弹片B3必须由螺钉B6 固定在扣架Bl的底部,导致结构所必需的厚度增加,同时螺钉B6的直径及长度都会受到空 间的限制,螺钉B6在表扣开合的过程中承受剪切力和拉力使其自身存在易被拉断的缺陷。 同时螺钉B6凸起就会影响表扣的佩戴舒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需要手动施力或者螺钉 影响表扣结构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螺钉实现弹片固定、佩戴舒适的半自动扣紧的表扣。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表扣,包括通过转轴 连接的扣架和扣舌,还包括弹性元件和装在所述扣舌上并与所述转轴平行的套管,所述扣 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平行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搭在所述第 一横梁和套管上,中部被所述第二横梁按压而弹性变形;所述套管位于所述弹性元件复位 变形的路径上,并设置在所述扣舌上随其绕所述转轴转动。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扣中,所述套管为空心套筒,其可自由转动地套设在一芯 轴上。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扣中,所述扣舌的端部设有侧槽,所述侧槽的两侧壁上分 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扣中,所述芯轴插装在所述侧槽两侧壁的第一通孔上,所 述转轴插装在第二通孔上。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扣中,所述扣架第一横梁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个第二横 梁,所述扣架两端对称地分别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有一个所述扣舌。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扣中,所述扣架上对称装有两个所述弹性元件,每个所述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搭在所述套管和第一横梁上,其中部被所述第二横梁按压而弹性变形。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扣中,所述第一横梁上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弹性元件一端 卡入所述凹槽内定位成为固定端,所述弹性元件搭在所述套管上的另一端为可弹性形变的
自由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扣中,所述第二横梁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弹性元件宽度相 当的定位槽,所述弹性元件装在所述定位槽内。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表扣,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弹性元件一端嵌入凹槽而固定,另一 端弹性变形使其提供自动扣合的原动力,使整个表扣具有半自动扣合的功能。凹槽可深可 浅,不会增加整个表扣的厚度,也不会有螺钉结构相同的佩戴舒适性问题;另外,本实用新 型的表扣结构简单、零配件少、使用方便、扣接牢固、造型美观、易于拆装及维修。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卡钩式表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弹片式表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零件拆分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在扣舌开启状态的结构图;图5是图4所示的表扣半扣合状态的结构图;图6是图5所示的表扣达到完全扣合状态的正面结构图;图7是图6所示扣合状态的表扣的背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半自动扣合的表扣,其优选实施例如图3至7所示。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表扣包括扣架1、扣舌2、套管4、芯轴40、转轴5和弹性 元件3。其中,扣架1为拱形结构,包括沿拱形长度方向的两条平行的纵梁,以及连接在两 纵梁之间且均垂直于纵梁的三条横梁。三条横梁分别为位于中间的第一横梁10和第一横 梁10两侧的两个第二横梁11。如图3所示,第一横梁10上表面的两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 凹槽100,而两个第二横梁11的下表面上开设有较浅的定位槽。纵梁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 以便于插接转轴5。弹性元件3为条状薄片,当其一端固定,拨动另一端可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力。 将一端置于上述扣架1的第一横梁10上的凹槽100内固定成为固定端36,中部刚好容置于 定位槽内,另一端则为自由端37,其以中部为基点发生弹性变形且具有回复力。尤其地,弹 性元件3中部两侧设有凸起的圆弧侧,定位槽内对应地设有圆弧形侧边,使弹性元件3的圆 弧侧可刚好容纳于定位槽的圆弧形侧边内,可进一步简化定位动作,保证定位的准确性。扣舌2也为拱形,其长度约为扣架1的一半,扣舌2的一端扣合后位于第一横梁10 上,另一端则与纵梁的端部转轴5连接。如图3所示,扣舌2的转轴连接的侧边上开设有侧 槽20,且侧槽20的两侧侧壁上各开设有两个通孔,分别为插装芯轴40的第一通孔24和插 装转轴5的第二通孔25。[0028]安装时,芯轴40穿过侧槽20 —侧壁的第一通孔24后在侧槽20内穿过套管4然 后穿过另一侧壁的第一通孔24,套管4内径大于芯轴40从而可在芯轴40上自由转动。然 后,将扣舌2放置在扣架1上两纵梁之间,且第二通孔25与纵梁端部的通孔对齐。随后,用 转轴5穿过纵梁上的通孔和扣舌2上的第二通孔25,转轴5的位于侧槽20内的轴段处在如 图3所示的弹性元件3下方,且安装时需要向上抬弹性元件3的自由端37使其向上弹性形 变。因此,转轴5装好了后,弹性元件3的自由端37搭在套管4上的同时对套管4施加有 一定的弹性压力。整个装配过程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便于拆装维修。在应用中,如图4所示,扣舌2处于开启状态,其与扣架1之间具有较大的角度,套 管4转动至转轴5外侧,转轴5与弹性元件3自由端37自由接触;如图5所示,当向扣架1中间扣合扣舌2时,扣舌2绕转轴5转动,同时带动套管 4绕转轴5转动,套管4转动而上推弹性元件3,使其弹力增大;如图6、7所示,当套管4转动至使弹性元件3达到远离转轴5的最大位移处,无需 继续推转扣舌2,扣舌2在弹性元件3的弹力按压作用下,也会继续绕转轴5转动,直至完全 扣合到扣架1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管4套设在芯轴40上的结构,使弹性元件3自由端37与套管 4接触时套管4可以自由转动,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扣舌2开合时弹性 元件3与套管4之间的摩擦损耗。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表扣,其弹性元件3 —端嵌入凹槽100而固定,在外力转动扣 舌2到一定角度后,弹性元件3 —端弹性变形使其提供自动扣合的原动力,使整个表扣具有 半自动扣合的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表扣结构简单、零配件少、使用方便、扣接牢固、造 型美观、易于拆装及维修。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 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表扣,包括通过转轴(5)连接的扣架(1)和扣舌(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3)和装在所述扣舌(2)上并与所述转轴(5)平行的套管(4),所述扣架(1)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5)平行的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11),所述弹性元件(3)的两端分别搭在所述第一横梁(10)和套管(4)上,中部被所述第二横梁(11)按压而弹性变形;所述套管(4)位于所述弹性元件(3)复位变形的路径上,并设置在所述扣舌(2)上随其绕所述转轴(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为空心套筒,其可自由转动 地套设在一芯轴(4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舌(2)的端部设有侧槽(20),所述 侧槽(20)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40)插装在所述侧槽(20)两侧 壁的第一通孔(24)上,所述转轴(5)插装在第二通孔(2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架(1)第一横梁(10)两侧分别对 称设有一个第二横梁(11),所述扣架(1)两端对称地分别通过所述转轴(5)连接有一个所 述扣舌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架(1)上对称装有两个所述弹性元 件(3),每个所述弹性元件(3)两端分别搭在所述套管⑷和第一横梁(10)上,其中部被所 述第二横梁(11)按压而弹性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0)上表面具有凹槽 (100),所述弹性元件(3) —端卡入所述凹槽(100)内定位成为固定端(36),所述弹性元件 (3)搭在所述套管(4)上的另一端为可弹性形变的自由端(3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11)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 弹性元件(3)宽度相当的定位槽,所述弹性元件(3)装在所述定位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扣,包括通过转轴(5)连接的扣架(1)和扣舌(2),还包括弹性元件(3)和装在所述扣舌(2)上并与所述转轴(5)平行的套管(4),所述扣架(1)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5)平行的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11),所述弹性元件(3)的两端分别搭在所述第一横梁(10)和套管(4)上,其中部被所述第二横梁(11)按压而弹性变形;所述套管(4)位于所述弹性元件(3)复位变形的路径上,并设置在所述扣舌(2)上随其绕所述转轴(5)转动。弹性元件一端嵌入凹槽而固定,在手动施加一定外力,使扣舌转动到一定角度的情况下,弹性元件另一端弹性变形为扣舌提供自动扣合的原动力,使整个表扣具有半自动扣合的功能。
文档编号A44C5/18GK201718619SQ20102027867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日
发明者刘英才, 唐海元, 陈杰 申请人:深圳市飞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