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51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中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讲究着装款式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着装的舒适 度,鞋子是人们每天在任何场合都必须要穿戴的物品,好看而不舒适的鞋子常常会影响人 们的心情。多年以来,生产厂家们一直致力于研发舒适的鞋子,由于透气性的好坏是判断一 双鞋子是否舒适的重要指标,因此生产厂家们一直以来都在鞋子的透气性能上做改进。目 前,大多数透气鞋的研究焦点都集中在鞋中底上,一般的鞋中底都包括两层,主要为位于 背面的橡胶层和粘接于所述橡胶层表面的织布层,由于透气性能好的材料成本较高,所以 目前绝大部分的鞋子都是在鞋面采用透气性能好的材料,而鞋底则采用一般的材料,例如 所述橡胶层通常采用EVA(Ethylene-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脂)发泡材料或者 PWPolyurethane,聚氨酯树脂)材料,由于这些材料的透气性较差,使用者行走时间稍长 就会产生难闻的异味,特别是对于汗脚的人来说更为严重,因此,上述的鞋中底在脚底透气 方面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针对鞋中底的透气性能做出了技术改进,其中一 种改进方案是鞋中底由两层发泡体贴合形成,位于下层的发泡体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使空 气流通的沟槽,所述沟槽由下层发泡体的外沿连通至所述下层发泡体的末端,且所述鞋中 底的末端延长至脚后跟上方的鞋口附近,位于上层的发泡体相对所述沟槽的位置开设有若 干的通孔,由于用于空气流通的沟槽设于整个鞋中底的下层且其出口设于所述鞋口附近, 因此气体无法实现上下流通,造成气体很难排出,从而鞋子产生异味;另外一种改进方案 是在鞋中底上开设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鞋中底的上下表面,虽然这种方案的鞋中 底可以实现气体的上下流通,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能与脚底柔软接触,鞋中底的硬度不 能太硬,否则会造成穿起来不舒适,然而如果鞋中底较柔软,当受到人体的重量压迫后会堵 住所述通孔,从而影响气体的有效对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鞋中底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的对流效果好、能够排水排沙、行走时具有按 摩效果,从而穿着舒适的鞋中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中底,所述鞋中底包括脚床及模型 中底,所述脚床的背面设有若干支柱,所述支柱的硬度系数比所述脚床的正面的硬度系数 高,所述支柱之间形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脚床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位置开设 有若干贯穿所述脚床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脚床的背面的边缘设有若干与所述气流通道连 通的引导通道,所述模型中底凹陷形成与所述脚床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引导通道连通的出气孔。较佳地,所述脚床的背面对应人体脚后跟的位置设有若干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 起的硬度系数比所述脚床的正面的硬度系数高。较佳地,所述支柱平均分布于所述脚床的背面,从而形成相互连通的所述气流通道。较佳地,所述脚床的正面部分结构凹陷形成与人体脚板配合的第一凹槽及与人体 脚趾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脚床的正面的剩余结构形成弓形支撑件及脚缝支撑件。较佳地,所述脚床的背面对应所述弓形支撑件的位置设有若干硬度系数与所述第
一凸起一致的第二凸起。较佳地,所述引导通道从所述脚床的背面边缘延伸至所述脚床的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的脚床采用不同硬度系数的材料一体成型 并与所述模型中底相结合,所述鞋中底的通孔、气流通道、引导通道及出气孔相互连通,从 而气体可以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支柱形成的气流通道,并由所述气流通道流至所述引导 通道,进而由所述引导通道引导至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孔,从而将气体排出去,同时,外界的 气体也可以从所述出气孔经由所述引导通道及所述气流通道流至所述通孔,从而实现气流 的上下左右流通,类似于呼吸作用,同理,水、沙等物质也可以从所述鞋中底排出到外界,此 外,由于所述支柱的硬度系数比所述脚床的正面的硬度系数高,因此在保证所述脚床的正 面与人体脚底柔软接触的同时,所述支柱能够支撑人体的重量,避免了所述气流通道及所 述通孔受到压迫而被堵住,故所述鞋中底的气体对流效果好、穿着舒适且能够排水排沙。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中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鞋中底的脚床的正面结构图。图3为图1所示鞋中底的脚床的背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中底,所述鞋中底的气体对流效果好、能够排水排 沙、行走时具有按摩效果,从而穿着舒适。参考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鞋中底1包括脚床10及模型 中底20,所述脚床10的背面120设有若干支柱121,所述支柱121的硬度系数比所述脚床 10的正面110的硬度系数高,所述支柱121之间形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122,所述脚 床10对应所述气流通道122的位置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脚床10上下表面的通孔123,所述 脚床10的背面120的边缘设有若干与所述气流通道122连通的引导通道124,所述模型中 底20凹陷形成与所述脚床10配合的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引导通道124 连通的出气孔2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柱121呈长条形且平均分布于所述脚床10的背面120,从而形成相互连通的所述气流通道122 ;所述引导通道124从所述脚床10的背面120的边缘 延伸至所述脚床10的侧面130。可选地,所述支柱121也可为方形结构或者其他合适的形 状。参考图2-3,所述脚床10的正面110的部分结构凹陷形成与人体脚板配合的第一 凹槽111及与人体脚趾配合的第二凹槽112,所述脚床10的正面110的剩余结构形成弓形 支撑件113及脚缝支撑件114,所述第一凹槽111、第二凹槽112、弓形支撑件113及脚缝支 撑件114根据人体工学设计,因此穿着舒适。具体地,所述脚床10的背面120对应人体脚 后跟的位置设有若干第一凸起125,所述脚床10的背面120对应所述弓形支撑件113的位 置设有若干第二凸起126,所述第一凸起125及第二凸起126的硬度系数均比所述脚床10 的正面110的硬度系数高,所述第一凸起125及第二凸起126的硬度系数较高,一方面可以 支撑所述气流通道122及所述通孔123,避免所述气流通道122及通孔123被堵住,另一方 面藉由人体重量交互的压迫所述脚床10的正面110,从而间接对脚底进行按摩,进而达到 释放压力的作用。使用时,使用者无论是在一般道路,还是在积水或沙滩的环境下,在行走的过程中 人体的重量不断压迫所述鞋中底1,从而使鞋子内部的气体、水及沙等在压力的作用下,从 所述鞋中底1的通孔123流入所述气流通道122,并由所述气流通道122流至所述引导通道 124,进而由所述引导通道124引导至与外界连通的所述出气孔210,最终将气体、水及沙等 排出鞋子外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1的脚床10采用不同硬度系数的材料一体成型并 与所述模型中底20相结合,所述鞋中底1的通孔123、气流通道122、引导通道124及出气 孔210相互连通,从而气体可以通过所述通孔123进入所述支柱121形成的气流通道122, 并由所述气流通道122流至所述引导通道124,进而由所述引导通道124引导至与外界连 通的出气孔210,从而将所述气体排出去,同时,外界的气体也可以从所述出气孔210经由 所述引导通道124及所述气流通道122流至所述鞋中底的通孔123,从而实现气流的上下 左右流通,类似于呼吸作用,同理,水及沙等物质也可以从所述鞋中底1排出到外界,此外, 由于所述支柱121的硬度系数比所述脚床10的正面110的硬度系数高,因此在保证所述脚 床10的正面110与人体脚底柔软接触的同时,所述支柱121能够支撑人体的重量,避免了 所述气流通道122及所述通孔123受到压迫而被堵住,故所述鞋中底1的气体对流效果好、 穿着舒适且能够排水排沙。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一种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中底包括脚床及模型中底,所述脚床的背面设有若干支柱,所述支柱的硬度系数比所述脚床的正面的硬度系数高,所述支柱之间形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脚床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位置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脚床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脚床的背面的边缘设有若干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引导通道,所述模型中底凹陷形成与所述脚床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引导通道连通的出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床的背面对应人体脚后跟的位置 设有若干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硬度系数比所述脚床的正面的硬度系数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平均分布于所述脚床的背面,从 而形成相互连通的所述气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床的正面部分结构凹陷形成与人 体脚板配合的第一凹槽及与人体脚趾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脚床的正面的剩余结构形成弓 形支撑件及脚缝支撑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床的背面对应所述弓形支撑件的 位置设有若干硬度系数与所述第一凸起一致的第二凸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通道从所述脚床的背面的边缘 延伸至所述脚床的侧面。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中底,所述鞋中底包括脚床及模型中底,所述脚床的背面设有若干支柱,所述支柱的硬度系数比所述脚床的正面的硬度系数高,所述支柱之间形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脚床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位置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脚床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脚床的背面的边缘设有若干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引导通道,所述模型中底凹陷形成与所述脚床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引导通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鞋中底的气体对流效果好、能够排水排沙、具有按摩效果且穿着舒适。
文档编号A43B7/06GK201743045SQ20102028268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王瑞昌 申请人:奢法尔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