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69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安全扣具,尤指一种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
背景技术
依照现有劳动安全规定,工人于离地面两公尺以上的工作环境进行作业时,身体必须系上安全护具,以避免坠楼意外的产生。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曾经申请一种安全扣具,以增加工作人员于高空作业时的安全,主要为一扣具本体,该扣具本体下部具有一可开合的C型孔道,利用该C型孔道,使扣具本体得以套合于安全绳外侧,以防止工作人员于高空作业时不慎坠楼。由于,为增加安全扣具的强度与使用寿命,故,该安全扣具材质一般使用不锈钢, 然而此种材质与一般金属材质相比较之下,具有成本较高与重量较重的问题,使得安全扣具于使用时因重量较重,而不易携带与使用。基于为保护工作人员于高空作业时的安全,故发明人着手思考如何减轻安全扣具本体的重量与降低制造所需成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借以改善先前技术不足之处。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一种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包括一个扣具本体包括一个第一瓣体与一个第二瓣体,该第一瓣体或该第二瓣体设有一个镂空部,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相对应的内侧面下半部分别为一个凹弧面,以垂直该第一瓣体的上半部内侧面的方向定义为横向,该第一瓣体上部内侧面横向延伸一个滑座,该第二瓣体上部设一个相对应该滑座的滑轨,该滑轨的开口端开设于该第二瓣体上部内侧面,该滑座左右两外侧面分别设置一个凸体,该滑轨相对应左右两内侧面分别设一个限位框,该滑座纳设于该滑轨内部后,该凸体设置于该限位框内,该限位框的横向长度大于该凸体的横向长度,而使得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之间具有一个伸缩路径,于该滑座的横向端面设一个孔槽,于孔槽内设一个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住该滑轨的横向内侧面;一个卡掣机构设置于该扣具本体内部,该卡掣机构具有一个卡掣件,该卡掣件控制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的伸缩路径的启闭;一个上瓣体设置于该扣具本体的上方;一个连接件该上瓣体与该扣具本体之间夹设该连接件,该连接件部具有一个裸露部裸露于该扣具本体以及该上瓣体的外侧,且该连接部设一个供安全护具的连接部勾设的第一连接孔洞。前述卡掣机构的本体的顶部设一个孔洞,更设一个旋钮,该旋钮底面设一个轴杆, 该轴杆纳设于该孔洞内,而使该旋钮枢设于该本体顶面,且该旋钮裸露于该上瓣体表面,该本体的环侧面相对应该卡掣件的移动路径设一个纵向槽道,于该本体的环侧面由该纵向槽道横向延伸一个横向槽道,该孔道内部与该横向槽道形成连通,该轴杆的环侧面相对应该横向槽道处设一个抵固件。前述本体上部表面向内凹设一个颈部,该连接孔道的孔壁相对应该颈部处向内延伸一个勒部。于前述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的凹弧面分别纵向设一个穿孔,各个穿孔内分别设一个滚动杆,各个滚动杆的杆面为凹弧状且分别裸露于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的凹弧面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该扣具本体设至少一镂空部,而减轻安全扣具的重量,而使得安全扣具于使用时携带较为方便,且借助该镂空部,降低制作该安全扣具所需的原料,而使得安全扣具的制作成本下降,且结构保持一定安全强度范围以上,因此,解决习用安全扣具重量较重而且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扣具本体俯视图及部分元件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掣机构与该第一瓣体以及该第二瓣体的作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钮转动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掣机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A安全扣具1扣具本体11镂空部12第一瓣体[0025]121滑座122凸体123孔槽124弹性元件[0026]13第二瓣体131滑轨132限位框14凹弧面[0027]15孔道16伸缩路径17凸部171容室[0028]172透孔18穿孔181滚动杆2卡掣机构[0029]21卡掣件22本体23连动件26纵向槽道[0030]27横向槽道3上瓣体4连接件41第一连接?丨[0031]42第二连接孔洞43裸露部5垫片6旋钮[0032]62抵固件63扣环7安全绳8安全护具81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由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以使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包括一扣具本体1,请参阅图2配合图5与图6所示,该扣具本体1包括一第一瓣体12 与一第二瓣体13,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相对应的内侧面下半部分别为一凹弧面4,而使得该扣具本体1下部形成一孔道15,该孔道15以提供安全绳7穿伸,而使该安全扣具A套设于该安全绳7外侧,且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连接时的外观,较佳为一半球体。请参阅图1配合图3所示,该扣具本体1的材质为金属,较佳为不锈钢,借助不锈钢的特性,使该扣具本体1具有较佳强度且不易锈化。该第一瓣体12或该第二瓣体13设有一镂空部11,且开设该镂空部11后,该扣具本体1也保持一安全强度范围以上,且借助该镂空部11,得以减轻该扣具本体1的重量,以方便工人于高空作业时佩戴与使用,也减少制作时所需成本。请参阅图2配合图3所示,以垂直该第一瓣体12的上半部内侧面的方向定义为横向,该第一瓣体12上部内侧面横向向外延伸一滑座121,该第二瓣体13上部设一相对应该滑座121的滑轨131,该滑轨131的开口端开设于该第二瓣体13上部内侧面,使得该滑座 121得以穿伸至该滑轨131内,而使该第一瓣体12伸缩性连接该第二瓣体13,因此,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得以做相对横向移动。请参阅图2配合图3所示,该滑座121左右两外侧面分别设置一凸体122,该滑轨 131相对应左右两内侧面分别设一限位框132,该滑座121穿伸至该滑轨131内部时,该凸体122位于该限位框132内,并且该限位框132的横向长度大于该凸体122的横向长度,而使得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之间,具有一伸缩路径16,并且于该伸缩路径16上涂设润滑油,使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于该伸缩路径16做横向移动时较为顺畅。请参阅图3配合图2所示,于该滑座121的横向端面设一孔槽123,该孔槽123内设一弹性元件124,该弹性元件124的一端抵住该滑轨131的横向内侧面,以使该第一瓣体 12或第二瓣体13受该弹性元件124弹推,而于该伸缩路径16上做横向往复移动。一卡掣机构2,请参阅图7并配合图3所示,该卡掣机构2设置于该扣具本体1内部,该卡掣机构2具有一卡掣件21,该卡掣件21是对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的伸缩路径16进行操作性干涉。该卡掣机构2是以决定该第一瓣体12或该第二瓣体13,是否受该弹性元件124的弹推,而于该伸缩路径16做横向往复移动。一上瓣体3,请参阅图2所示,该上瓣体3是设置于该扣具本体1的上方,该上瓣体3较佳为一半球体,因此,当该上瓣体3设置于该扣具本体1上方时,而使得该安全扣具 A有一近似于球体的外观。一连接件4,请参阅图2配合图6所示,该上瓣体3与该扣具本体1之间夹设该连接件4,该连接件4具有一裸露部43裸露于该扣具本体1以及该上瓣体3的外侧,于该裸露部43设一第一连接孔洞41,该第一连接孔洞41是以提供安全护具8的连接部勾设。请参阅图1所示配合图3与图4与图6与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借助该弹性元件124弹推该第一瓣体12或第二瓣体13,使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做横向相对移动,使得该孔道15打开,而形成一间距,使该安全扣具A套设于该安全绳7外侧后, 再压合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使该孔道15闭合,此时,再借助该卡掣件21对该伸缩路径16进行干涉,而使得该孔道15得以保持闭合的状态,因此,该安全扣具A于使用时,较不易发生该孔道15打开,而使得该安全绳7脱离该孔道15的情况产生。当工作人员于高空进行作业时,身上必须穿戴该安全护具8,该安全护具8具有一连接部81,利用该连接部81勾设该第一连接孔洞41,且于由该安全扣具A套设于该安全绳7的外侧。因此,当工作人员于高空作业而不慎失足时,由于该安全扣具A套设于该安全绳7外侧,而对该安全护具8施加向上拉力,而使得工作人员悬吊于空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所示,其中该扣具本体1的顶面向上延伸一凸部17,该连接件4更设一第二连接孔洞42,该凸部17穿伸过该第二连接孔洞42,而使得该连接件4与该凸部17形成枢转,该上瓣体3的内侧面设一连接孔道31,使该上瓣体3套合该凸部17。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是,该凸部17的外环侧设有公螺纹,该连接孔道31的孔壁设母螺纹,而使该上瓣体3与该扣具本体1螺合。更于该上瓣体3与该连接件4中间更设一垫片5,当该上瓣体3与该扣具本体1螺合时,得以较为密合,且该上瓣体3与该扣具本体1螺合后,较不易因外力而螺开。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是配合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配合图3与图7所示,其中该连接孔道31为两端透空,该凸部17顶面镂空成一容室171,该卡掣机构2纳设于该容室171内,该卡掣机构2包括一本体22与一连动件23与该卡掣件21,该连动件23的一端与该本体22下半部作枢设,该连动件23的另一端是与该卡掣件21中段部作枢设,该连动件23相对于该本体22底面的一侧面,设一弹簧,该容室171底面设一透孔172,该透孔172 是以提供该卡掣件21穿伸该透孔172,而操作性对该伸缩路径16进行干涉。当压合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而使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进行纵向移动时,利用该卡掣机构2的重量,使该弹簧弹推该连动件23,而迫使该卡掣件21穿伸过该透孔172,而对该伸缩路径16进行干涉。且由于该连接孔道31为两端透空,由该上瓣体3外侧,经由该连接孔道31压按该卡掣机构2,而使得该弹簧收缩,且该卡掣件21离开该透孔172,此时,没有该卡掣件21干涉该伸缩路径16,借助该扣具本体1内部的该弹性元件124,而顶推该第一瓣体12或该第二瓣体13,而使得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作相对横向移动,而使得该孔道15打开而形成一间距,而使该安全扣具A得以套合于安全绳 7外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2配合图5与图3与图7所示,其中该本体22 的顶面设一孔洞(图未显示),更设一旋钮6,该旋钮6底面设一轴杆(图未显示),该轴杆纳设于该孔洞内,而使该旋钮6枢设于该本体22顶面,且该旋钮6的顶面裸露于该上瓣体 3表面。该本体22的环侧面相对应该卡掣件21的移动路径设一纵向槽道26,使该卡掣件 21纳设于该纵向槽道26内。于该本体22的环侧面由该纵向槽道26横向延伸一横向槽道 27,该孔洞内部与该纵向槽道27形成连通,该轴杆的环侧面相对应该纵向孔道27处设一抵固件62。当该孔道15闭合,且该卡掣件21对该伸缩路径16进行干涉时,转动该旋钮6,而使得该抵固件62移动至该纵向槽道26与该横向槽道27交接处,使该抵固件62抵固该卡掣件21,因此,无论如何压按该旋钮6,而使该卡掣机构2受到压迫,均无法使该卡掣件21远离该伸缩路径16,而使得该孔道15打开而具有一间距。借助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避免因该安全扣具A因使用时,因不慎压按该旋钮6,而使得该卡掣件21远离该伸缩路径16, 而使该孔道15打开而具有一间距,而使得该安全绳7脱离至该孔道15外侧方。且较佳实施例是该旋钮6的顶面设一扣环63,借助该扣环63使使用者得以较方便转动该旋钮6,而使该抵固件62抵固该卡掣件21。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配合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2所示,其中该本体22上部表面向内凹设一颈部,该连接孔道的孔壁相对应该颈部处延伸一勒部(图未显示)。借助该勒部卡掣该颈部,使得该安全扣具A于使用时,该卡掣机构2不会脱落。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5配合图6所示,其中于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的凹弧面14分别横向设一穿孔18,各个穿孔18内分别设一滚动杆181,各个滚动杆181的杆面形成一凹弧状且分别裸露于该第一瓣体12与该第二瓣体13的凹弧面14 表面。借助该滚动杆181,使得该安全扣具A套合该安全绳7外侧,而该安全扣具A沿该安全绳7进行移动时,较为顺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未于申请前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 也未为公众所知悉,且具有非显而易知性,符合可专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上述的所陈,为本实用新型在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属本案诉求标的的范畴。
权利要求1. 一种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扣具本体包括一个第一瓣体与一个第二瓣体,该第一瓣体或该第二瓣体设有一个镂空部,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相对应的内侧面下半部分别为一个凹弧面,以垂直该第一瓣体的上半部内侧面的方向定义为横向,该第一瓣体上部内侧面横向延伸一个滑座, 该第二瓣体上部设一个相对应该滑座的滑轨,该滑轨的开口端开设于该第二瓣体上部内侧面,该滑座左右两外侧面分别设置一个凸体,该滑轨相对应左右两内侧面分别设一个限位框,该滑座纳设于该滑轨内部后,该凸体设置于该限位框内,该限位框的横向长度大于该凸体的横向长度,而使得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之间具有一个伸缩路径,于该滑座的横向端面设一个孔槽,于孔槽内设一个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住该滑轨的横向内侧一个卡掣机构设置于该扣具本体内部,该卡掣机构具有一个卡掣件,该卡掣件控制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的伸缩路径的启闭;一个上瓣体设置于该扣具本体的上方;一个连接件该上瓣体与该扣具本体之间夹设该连接件,该连接件部具有一个裸露部裸露于该扣具本体以及该上瓣体的外侧,且该连接部设一个供安全护具的连接部勾设的第一连接孔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扣具本体的顶面向上延伸一个凸部,该连接件更设一个第二连接孔洞,该凸部穿伸过该第二连接孔洞,该上瓣体的内侧设一个连接孔道,该上瓣体套合该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该凸部的外环侧设有公螺纹,该连接孔道的孔壁设母螺纹,借以使该上瓣体与该扣具本体螺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于该上瓣体与该连接件中间更设一个垫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孔道为两端透空,该凸部顶面镂空成一个容室,该卡掣机构纳设于该容室内,该卡掣机构包括一个本体与一个连动件与该卡掣件,该连动件的一端与该本体下半部作枢设,该连动件的另一端是与该卡掣件中段部作枢设,该连动件相对于该本体底面的一个侧面,设一个弹簧,该容室底面设一个透孔,该透孔供该卡掣件穿伸过而对该伸缩路径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该卡掣机构的本体的顶部设一个孔洞,更设一个旋钮,该旋钮底面设一个轴杆,该轴杆纳设于该孔洞内,而使该旋钮枢设于该本体顶面,且该旋钮裸露于该上瓣体表面,该本体的环侧面相对应该卡掣件的移动路径设一个纵向槽道,于该本体的环侧面由该纵向槽道横向延伸一个横向槽道,该孔道内部与该横向槽道形成连通,该轴杆的环侧面相对应该横向槽道处设一个抵固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部表面向内凹设一个颈部,该连接孔道的孔壁相对应该颈部处向内延伸一个勒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旋钮的顶面设一个扣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的凹弧面分别纵向设一个穿孔,各个穿孔内分别设一个滚动杆,各个滚动杆的杆面为凹弧状且分别裸露于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的凹弧面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空作业的安全扣具,包括一上瓣体与一扣具本体与一连接件,该上瓣体底面与该扣具本体顶面夹设该连接件,该扣具本体包括一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作活动性伸缩连接,该第一瓣体与该第二瓣体相对应的内侧面下半部分别为一凹弧面,而使得该安全扣具得以套设于安全绳外侧,再借助安全护具系住工作人员的四肢,且该安全护具延伸一连接部连接该连接件,以保护工作人员于高空作业的安全,且该扣具本体设有至少一镂空部,以减轻该安全扣具的重量,并且减少制作安全扣具所需的成本。
文档编号A44B11/25GK201938535SQ20102053121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吴柏贤 申请人:吴柏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