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型折叠伞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88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铅笔型折叠伞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雨伞装置,尤其是指雨伞的铅笔型折叠伞骨。
背景技术
常见的折叠伞包括至少两段依次铰接的折叠骨架,为了获得更加短小便携的折 叠尺寸,折叠骨架通常设为三段。另一方面,为保证伞骨展开后能支撑足够的遮蔽面 积,通常还如说明书附图的图1所示,将最后一段伞骨加长,即增加折叠尺寸来换取遮 蔽面积。目前业界尚无一种最优方案来解决折叠伞的折叠尺寸和遮蔽面积的矛盾,只能 择一进行产品设计。消费者也因为上述原因,始终无法获得趁手的折叠伞。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伞的折叠尺寸和遮蔽面积的矛盾,提出了 一种铅笔型折叠伞骨,无需刻意增长某段骨架即可获得更加理想的折叠尺寸和遮蔽面 积。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铅笔型折叠伞骨包括以下结构第一骨,一端设有第一铰接孔,中段设有第二铰接孔,另一端由内到外依次设 有第三铰接孔和第四铰接孔;第二骨,一端由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五铰接孔和第六铰接孔,另一端设有第七铰 接孔;第三骨,一端由外到内依次设有第八铰接孔和第九铰接孔;另设一支撑骨,一端设有第十铰接孔,另一端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第十一铰接孔 和第十二铰接孔;第十二铰接孔与第二铰接孔铰接,第四铰接孔与第六铰接孔铰接,第七铰接孔 与第九铰接孔铰接;再分别设有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第一弹性条两端分别铰接于第十一铰接 孔和第五铰接孔,第二弹性条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三铰接孔和第八铰接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骨和第二骨等长,第三骨的长度则与第一骨和 第二骨沿第四铰接孔折叠后的总长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又一改进,第二弹性条的中段具有一环绕第二骨的回形 套,以便在伸展和折叠伞骨时获得更佳的稳固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又一改进,第二骨在第五铰接孔处设一凸台,该凸台具有 向第六铰接孔减缓的斜面,第一骨、第二骨展开之后,第一骨配合第二骨的一端被凸台 阻挡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具有理想的折叠尺寸和遮蔽面积,折叠型 似铅笔,轻便牢固易携带,符合业界的设计目的和消费定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伸展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为便于展示图中仅示出部分伞骨结 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到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铅笔型折叠伞骨包括以下结构第一骨1,一端设有第一铰接孔11,中段设有第二铰接孔12,另一端由内到外 依次设有第三铰接孔13和第四铰接孔14 ;第二骨2,一端由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五铰接孔15和第六铰接孔16,另一端设有 第七铰接孔17,第二骨2在第五铰接孔处设一凸台7,该凸台7具有向第六铰接孔16减缓 的斜面;第三骨3,一端由外到内依次设有第八铰接孔18和第九铰接孔19;支撑骨4,一端设有第十铰接孔20,另一端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第十一铰接孔21 和第十二铰接孔22 ;第十二铰接孔22与第二铰接孔铰接12,第四铰接孔14与第六铰接孔铰接16, 第七铰接孔17与第九铰接孔19铰接;设第一弹性条5,其两端分别铰接于第十一铰接孔21和第五铰接孔15,设第二 弹性条6,其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三铰接孔13和第八铰接孔18,第二弹性条6的中段还如 图1所示具有一环绕第二骨2的回形套61,以便在伸展和折叠伞骨时获得更佳的稳固性。如图6和图7所示,装配伞架时,在一伸缩伞柄8的顶端固定一上伞骨承座81, 伞柄8上活动的套设一下伞骨承座82,上述折叠伞骨结构中的第一铰接孔11铰接于伞架 8的上伞骨承座81上,第十铰接孔20铰接于伞架8的下伞骨承座82内。沿伞柄8上下 滑动下伞骨承座82,在第一弹性条5和第二弹性条6的牵引下,第一骨1、第二骨2、第 三骨3和支撑骨4可伸展和折叠,其中第一骨1和第二骨2等长,第三骨3的长度则与第 一骨1和第二骨2沿第四铰接孔14折叠后的总长相同,在上述的连接结构和长度比例之 下,伞骨的折叠尺寸和遮蔽面积达到最佳配合,折叠型似铅笔,轻便牢固易携带。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 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1.铅笔型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第一骨,一端设有第一铰接孔,中段设有第二铰接孔,另一端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第 三铰接孔和第四铰接孔;第二骨,一端由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五铰接孔和第六铰接孔,另一端设有第七铰接孔;第三骨,一端由外到内依次设有第八铰接孔和第九铰接孔;另设一支撑骨,一端设有第十铰接孔,另一端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第十一铰接孔和第 十二铰接孔;第十二铰接孔与第二铰接孔铰接,第四铰接孔与第六铰接孔铰接,第七铰接孔与第 九铰接孔铰接;再分别设有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第一弹性条两端分别铰接于第十一铰接孔和 第五铰接孔,第二弹性条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三铰接孔和第八铰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笔型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第一骨和第二骨等长,第 三骨的长度则与第一骨和第二骨沿第四铰接孔折叠后的总长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笔型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条的中段具有一 环绕第二骨的回形套,以便在伸展和折叠伞骨时获得更佳的稳固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笔型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第二骨在第五铰接孔处设 一凸台,该凸台具有向第六铰接孔减缓的斜面。
专利摘要铅笔型折叠伞骨,包括第一骨,一端设有第一铰接孔,中段设有第二铰接孔,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三铰接孔和第四铰接孔;第二骨,一端依次设有第五铰接孔和第六铰接孔,另一端设有第七铰接孔;第三骨,一端依次设有第八铰接孔和第九铰接孔;另设一支撑骨,一端设有第十铰接孔,另一端依次设有第十一铰接孔和第十二铰接孔;第十二铰接孔与第二铰接孔铰接,第四铰接孔与第六铰接孔铰接,第七铰接孔与第九铰接孔铰接;设第一弹性条,其两端分别铰接于第十一铰接孔和第五铰接孔,设第一弹性条,其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三铰接孔和第八铰接孔。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具有理想的折叠尺寸和遮蔽面积,折叠型似铅笔,轻便牢固易携带,符合业界的设计目的和消费定位。
文档编号A45B19/10GK201790123SQ20102054017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林峰竹 申请人:明昌洋伞(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