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休闲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84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休闲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鞋,尤指一种针对鞋底结构进行改良,除具有调整姿势的功能外,并可兼具提臀、塑身、减重,以及健身效果的运动休闲鞋。
背景技术
过去人们穿鞋的观念,仅以防护作用为主要诉求,时至今日,穿鞋的目的,不仅是消极的保护足部及要求舒适性,积极的作为,更可针对个人健康,如行走姿势、站立姿势的调整与腿部、臀部肌肉的锻炼甚至于曲线雕塑等目的产生功效,因此市面上也出现有多种以塑身、健身为目的的鞋款。现有技术的塑身鞋,如中国台湾专利号第86208749号《室内便鞋之结构》新型专利,主要制成较脚长短的鞋体,且呈前低、后高的倾斜面,并在前端鞋体的端边缘为略微突起,使得使用者穿着后可自然地将后脚跟垫高而未与后端较高厚度得鞋体相接触,因此身体重心位于脚尖处,以利用脚跟悬空而脚尖着地行走作用下,以保持身体脊椎的挺直,并达到雕塑腿部线条的目的。然而,由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塑身鞋,为半截式厚底设计,使用者穿着时,虽能借助保持垫脚尖的状态,来达到伸展腿部肌肉的效果,但却使得后脚跟呈现悬空而无支撑的状态,因此长期穿着下,不仅造成走路姿势不正确,并会容易呈现不舒适感,再者,该塑身鞋仅适用于室内穿着,并且仅能进行静态活动,如一般行走及做家事等,而无法穿着其进行运动,因此其实用性及舒适感皆较为不足,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意愿也相当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综合上开先前技术的缺点,大致上包括现有技术的塑身鞋,仅适用于室内穿着,并且仅能进行静态活动,而无法穿着其进行运动,因此其实用性及舒适感皆较为不足,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意愿也相当有限;而鉴于解决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动休闲鞋。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在于该鞋底由数个部件分段组合而成,包括该前倾弧形段与该支撑段,以及该后仰弧形段,各部件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使其产生不同的硬度,如该前倾弧形段与该后仰弧形段的质地较软,可提高其弹性回复的力量,因此可供增加使用者踩踏时及站力时的舒适感,而该支撑段的质地较硬,因此可供增加使用者站力支撑的稳定度。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是在于借助该鞋底前低后高的设计,使得使用者于平时穿着站立时,脚跟会呈现垫高状态,而使身体重心集中于脚尖处,借以刺激锁定身体多处部分的肌肉群,使得平时较不常使用的肌肉得以有效运用到,以达到雕塑腿部、提臀、健身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三,是在于借助该鞋底前低后高的设计,使得使用者行走时,得以先以脚跟着地,继而将脚掌平置于地面,紧接着脚跟再抬起,以进行正确的行走姿势,借此,长期穿着下,将有助于调整行走姿势,避免因行走姿势不正确,而导致腰酸背痛的情形。[0009]本实用新型目的之四,是在于该鞋底顶面设有数个孔洞,使得使用者得以平均分散脚底所承受的冲力,以提升穿着的舒适感;另一方面,也可借以减轻材料用量,以使该鞋底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并提高该鞋底缓冲吸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五,是在于鞋型符合人体工学,属运动鞋款,可供使用者穿着进行运动,并具有高度舒适感,且透过来回走动可加速热量的消耗,促进新陈代谢,长期穿着下,可美化腿部线条,并有助于达成塑身、减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之六,是在于该前倾弧形段与该后仰弧形段的质地较软,可提高其弹性回复的力量,以降低使用者膝盖的酸痛感,借以减缓膝盖老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七,是在于藉该后仰弧形段向上仰起的弧度设计,可减少该后仰弧形段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使用者因行走姿势不正确,将施力点集中于后脚跟,而造成后仰弧形段容易磨损的情形,因此可提升该鞋底的耐用性。本实用新型目的之八,是在于因一般现有技术鞋底,为求质地柔软、重量轻,以提升使用者穿着的舒适感,常以EVA材质一体成型制成,使得鞋底中段容易于长期穿着下,产生受压变形,反观本实用新型,借助各部件不同软硬度的设计,使该前倾弧形段与该后仰弧形段的质地较软,而使该支撑段的质地较硬,借以使其兼具舒适性与耐用性。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运动休闲鞋,该运动休闲鞋的一鞋底具有一支撑段、一后仰弧形段,以及一前倾弧形段,该鞋底于底面中段处设有一平衡点,该支撑段设于该鞋底于该平衡点前段处,该前倾弧形段设于该支撑段前端,而该后仰弧形段向上仰起,并设于该支撑段后端,以使该鞋底呈前低后高的圆弧曲面,以供使用者于站立及行走时,借以伸展腿部、臀部,以及腹部、背部肌肉群,以达到提臀、塑身,以及减重健身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可于穿着时,刺激锁定身体多处部分的肌肉群, 包括小腿、大腿前后侧、臀部、腹部以及背部的肌肉群,以增加这些肌肉群的施力,使得平时较不常使用的肌肉得以有效运用到,以达到雕塑腿部、提臀、健身的效果,并透过来回走动可加速热量的消耗,促进新陈代谢,长期穿着下,可美化腿部线条,并有助于达成塑身、减重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三)。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人体穿着时的运动示意图。其中鞋体10凹槽段Ml 鞋底20前段缺口 25支撑段21 后段缺口沈前倾弧形段22 孔洞27后仰弧形段23底板2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
7J\ ο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运动休闲鞋,主要包括一鞋体10及一鞋底 20,该鞋底20由数个部件分段组合而成。如图2及图3所示,该鞋底20由一支撑段21与一前倾弧形段22、一后仰弧形段 23,以及一底板M分段并相互连接组合成一体,其中,该支撑段21与该鞋底20呈一体成型,而该前倾弧形段22与该后仰弧形段23各为一块体,该鞋底20于底面中段处设有一平衡点a,该鞋底20于该平衡点a前段设有一支撑段21。该鞋底20底面前端设有一前段缺口 25,该前倾弧形段22设于该支撑段21前端于相对应该前段缺口 25处,且该前倾弧形段22向上翘起,以形成一倾斜角,以利于使用者行走。该鞋底20底面后端设有一后段缺口沈,该后仰弧形段23设于该支撑段21后端于相对应该后段缺口 26处,该后仰弧形段23向上仰起,且该后仰弧形段23的最大厚度大于该支撑段21的最大厚度,以使该鞋底20呈前低后高的圆弧曲面;如图3所示,该平衡点a 会通过该鞋底20本身的重心轴(如图3线A所示),然而,因该后仰弧形段23的弧面设计, 使该后仰弧形段23不会接触于地面,而使得使用者后脚跟呈垫高状态,因此使用者于穿着站力时,为防止身体身体往后倾,使用者的重心并不会位于该平衡点a上,而会位于该鞋底 20前段的一重心平衡点b上,意即该重心平衡点b会通过使用者站力时的重心轴(如图3 线B所示)。该底板M覆设于该鞋底20底面,以供包覆于该前倾弧形段22与该支撑段21,以及该后仰弧形段23,该底板M以硬质橡胶所制成,该底板M分别于前后两端设有一凹槽段 241,以增加该底板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有效提升该鞋底20的止滑效果。该前倾弧形段22与该支撑段21,以及该后仰弧形段23彼此间可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包括该支撑段21可与该前倾弧形段22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也或该支撑段21可与该后仰弧形段23具有不同的弹性数,使其产生不同的硬度,例如使该前倾弧形段22与后仰弧形段23的弹性系数较小,因此质地较软,可提高其弹性回复的力量,以供使用者于脚尖或脚跟着地时,可增加踩踏时及站力时的舒适感,并有利于行走,另一方面,也可降低使用者膝盖的酸痛感,借以减缓膝盖老化的问题;而该支撑段21的弹性系数则较大于该前倾弧形段22及该后仰弧形段23的弹性系数,因此质地较硬,使得使用者于站立时,可增加支撑的稳定度;然而,虽该鞋底20的各部件的软硬度稍有差异,但其皆以软性且具弹性的材质所制成,以提升使用者穿着的舒适感。再者,由于一般现有技术鞋底,为求质地柔软、重量轻,以提升使用者穿着的舒适感,常以EVA材质一体成型制成,使得鞋底中段容易于长期穿着下,产生受压变形;相较于现有技术EVA材质的鞋底,本实用新型的该鞋底20可借助各部件不同的软硬度设计,使该前倾弧形段22与该后仰弧形段23的质地较软,而使该支撑段21的质地较硬,借以使该鞋底20同时兼具舒适性与耐用性。另,该鞋底20顶面设有数个孔洞27,使得使用者得以平均分散脚底所承受的冲力,也可提升穿着的舒适感,并可借以减轻材料用量,以使该鞋底20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并提高该鞋底20的缓冲吸震效果。明了上述结构后,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及原理作一详细说明如图4至图6所示,为使用者于穿着行走时的动作示意图,借助该鞋底20的圆弧曲面产生的弧度,使得使用者于行走时,是能以该后仰弧形段23先接触于地面,而该支撑段21呈向上仰的状态,接着,再使该鞋底20中段处贴平于地面,继而使该支撑段21接触于地面,而该后仰弧形段23呈向上仰的状态;借此,使用者得以先以脚跟着地,继而将脚掌平置于地面,紧接着脚跟再抬起,以进行正确的行走姿势;此外,使用者并可借向前踩踏时的动作中,供脚跟往上提,而使身体重心集中于脚尖处,以达到拉伸小腿及大腿肌肉及的效果,而借向后踩踏时的动作中,供脚尖往上翘,而使身体集中于脚跟处,以达到小腿及大腿间的肌肉舒展的效果;因此,使用者长期穿着下,将有助于调整行走姿势,并可于行走时,达到拉伸大腿、小腿肌肉的效果,避免因行走姿势不正确,使得肌肉施力位置错误,而导致腰酸背痛的情形。如图5所示,该鞋底20前低后高的设计,使得使用者于平时穿着站立时,该鞋底20 中段处会贴平于地面,而该后仰弧形段23则呈向上仰的状态,而离开地面,因此,使用者的脚跟即会垫高,此时,由于该后仰弧形段23并无支撑力供支撑使用者身体的重量,为防止身体往后倾,故使用者身体会自然地呈微幅往前倾的状态,使得重心位于该鞋底20前段的该重心平衡点b上,借此,使用者可于穿着时,刺激锁定身体多处部分的肌肉群,包括小腿、 大腿前后侧、臀部、腹部以及背部的肌肉群,如图7区块所示,以增加这些肌肉群的施力,使得平时较不常使用的肌肉得以有效运用到,以达到雕塑腿部、提臀、健身的效果,并透过来回走动可加速热量的消耗,促进新陈代谢,长期穿着下,可美化腿部线条,并有助于达成塑身、减重的目的。此外,借该后仰弧形段23向上仰起的弧度设计,可减少该后仰弧形段2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避免使用者因行走姿势不正确,将施力点集中于后脚跟,而造成后仰弧形段23 容易磨损的情形,借此也可提升该鞋底20的耐用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当该支撑段21与该前倾弧形段22,以及该后仰弧形段 23可于一体成型制造下,达成不同软硬度时,该支撑段21与该前倾弧形段22,以及该后仰弧形段23可呈一体成型。虽本实用新型是以两个最佳实施例作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运动休闲鞋的一个鞋底由一个支撑段、一个后仰弧形段,以及一个前倾弧形段分段组合而成,该鞋底于底面中段处设有一个平衡点,该支撑段设于该鞋底于该平衡点前段处,该前倾弧形段设于该支撑段前端,而该后仰弧形段向上仰起,并设于该支撑段后端,借此该鞋底呈前低后高的圆弧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段与该鞋底为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底底面前端设有一个供该前倾弧形段设置的前段缺口,而该鞋底底面后端设有一个供该后仰弧形段设置的后段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后仰弧形段的最大厚度大于该支撑段的最大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前倾弧形段向上翘起,形成一个倾斜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底底面覆设有一个底板,该底板包覆于该前倾弧形段、该支撑段以及该后仰弧形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段与该前倾弧形段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段与该后仰弧形段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底顶面设有数个孔洞。
10.一种运动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该运动休闲鞋的一个鞋底于底面中段处设有一个平衡点,该鞋底于该平衡点前段设有一个支撑段,该支撑段前端设有一个前倾弧形段,该支撑段后端设有一个向上仰起的后仰弧形段,借此该鞋底呈前低后高的圆弧曲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运动休闲鞋,该运动休闲鞋的一鞋底具有一支撑段、一后仰弧形段,以及一前倾弧形段,该鞋底于底面中段处设有一平衡点,该支撑段设于该鞋底于该平衡点前段处,该前倾弧形段设于该支撑段前端,而该后仰弧形段向上仰起,并设于该支撑段后端,以使该鞋底呈前低后高的圆弧曲面,以供使用者于站立及行走时,借以伸展腿部、臀部,以及腹部、背部肌肉群,以达到提臀、塑身,以及减重健身的效果。
文档编号A43B13/16GK201938492SQ20102057882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
发明者潘玲俐 申请人:潘玲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