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可拆部件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25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可拆部件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带可拆部件的衣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服,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衣领、袖口等部件可拆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衣服的衣领和袖口通常是缝制在衣服上的,是不可拆卸的。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衣领和袖口通常很容易因汗渍而褪色或变旧,而衣服的其他主要部分仍旧完好无损,使得整件衣服的使用寿命和衣领或袖口一样有限,人们不得不将整件衣服丢弃,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整件衣服的寿命因衣领和袖口等部件变旧而变短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可拆部件的衣服。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带可拆部件的衣服, 包括衣服本体和部件,所述部件和衣服本体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可拆连接件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内外连接带和设置在内外连接带中间的中间连接带。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中间连接带与所述部件连接,所述内连接带和外连接带与所述衣服本体连接的,所述中间连接带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连接带扣合的内连接结构以及与所述外连接带扣合的外连接结构。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外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带和中间连接带之间的相互扣合的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内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连接带和中间连接带之间的相互扣合的第二凸条和第二凹槽。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外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连接带上的第一凸条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带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内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连接带上的第二凹槽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带上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和第二凹槽相配合。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外连接带上还设有第三凹槽,所述中间连接带上在设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的第三凸条;所述内连接带上还设有第四凸条,所述中间连接带上在设有所述第二凸条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四凸条相扣合的第四凹槽。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第一凸条在所述外连接带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内连接带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外连接带上的位置与所述第四凸条在所述内连接带上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第一凸条能够扣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同时所述第四凸条能够扣合在所述第三凹槽内。这使得内外连接带可直接扣合在一起,形成无领衣服或者无袖口衣服,增加衣服的款式,达到一件衣服展示为多种款式。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外连接带上还设有第五凸条,所述第三凹槽由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五凸条组合形成;所述内连接带上还设有第六凸条, 所述第二凹槽由所述第四凸条和第六凸条组合形成;所述中间连接带上还设有第五凹槽、 第六凹槽和第七凸条,所述中间连接带靠外连接带一侧依次设置第五凹槽、第三凸条、第一凹槽、第七凸条,所述中间连接带靠内连接带一侧依次设置第四凹槽、第二凸条、第六凹槽; 所述第一凸条可与第一凹槽或第六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凸条可与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相配合,所述第四凸条可与第四凹槽或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五凸条可与第五凹槽或四凹槽相配合。使得中间连接带的两侧面均可与内连接带和外连接带扣合,从而可将部件反转设置在衣服本体上,使得一件衣服展现更多款式。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外连接带上设有凸柱组,所述内连接带上设有第一通孔组,所述中间连接带上设有第二通孔组,所述凸柱组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带上的多个凸柱,所述第一通孔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连接带上多个与凸柱组的凸柱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带上多个与凸柱组的凸柱一一对应的通孔。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部件为衣领和/或袖口。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所述内外连接带设置为朝向中间连接带弯曲的弧形形状。内外连接带将中间连接带包裹在内部,不影响到整件衣服的外观, 同时弧形形状能够将内外连接带的轮廓边缘结合的更为紧密。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部件和衣服本体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连接,使得部件可更换,从而在衣领或袖口等易损部件损坏时自行进行更换,从而延长整件衣服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衣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图1中衣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可拆部件的衣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优选实施例中可拆连接件的爆炸图;[0022]图4a是图4中的可拆连接件与衣服连接时的爆炸图;[0023]图5是图4中的可拆连接件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5a是图5中可拆连接件与衣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25]图6是图4中的可拆连接件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6a是图6中可拆连接件与衣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27]图7是图4中的可拆连接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7a是图7中可拆连接件与衣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29]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另一实施例中可拆连接件的爆炸图[0030]图8a是图8中的可拆连接件与衣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现有的衣服包括衣服本体10’以及衣领20’、袖口 30’等部件,现以衣领20’为例阐述部件和衣服本体10’的连接方式衣服本体10’(如图2中“Y”字母所示部分)和衣领20’连接处设有衣领外邦11’(如图2中“E”字母所示部分)和衣领内邦 12’ (如图2中“N”字母所示部分),衣领外邦11’和衣领内邦12’通过缝纫线1’和缝纫线 2,将衣领20’和衣服本体10,缝制在衣领内外邦11,、12,的两侧边缘处,从而将衣领20’ 的连接侧边以及衣服本体10’的连接侧边隐藏在内外邦11’、12’中间,避免其影响到整件衣服的外观。但是,这样衣领20’就固定连接在衣服本体10’上,需要更换衣领20’时就需要用专用工具先将缝纫线拆除,再将新的衣领缝制在衣服本体上,非常不便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普通消费者只能在衣领破损时将整件衣服丢弃。图2中“A”字母所示的侧面为衣领的内侧面21’,“0”所示的侧面为衣领的外侧面22’,而衣领的内侧21’面经常与衣服穿戴者的颈部接触,很容易磨损而变旧。在衣领的内侧面磨损时,衣领的外侧面22’和衣服本体10’仍旧非常完好。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的优选实施例中,该衣服包括衣服本体10以及衣领20、袖口 30等部件,其中衣领20和袖口 30等部件通过可拆连接件连接设置在衣服本体10的对应位置上,使得衣领20和袖口 30可从衣服本体10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部件可以是衣领20或袖口 30或其他部件,本优选实施例主要以衣领20为例对其连接结构进行阐述。如图4、如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衣领20通过可拆连接件与衣服本体10连接在一起,其中可拆连接件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外连接带40、内连接带50和中间连接带 60。其中内外连接带40和中间连接带60之间的扣合结构可以有多种方式。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在中间连接带60和外连接带40之间设有外连接结构,在中间连接带60和内连接带50之间设有内连接结构。外连接带40通过缝纫线1缝制在衣领外邦11的内侧面,可利用衣领外邦11的上侧边缘将外连接带40包裹在衣领外邦11内侧,以避免外连接带40外露。内连接带50通过缝纫线2缝制在衣领内邦12的内侧面,同样可利用衣领内邦12的上侧边缘将内连接带50包裹在衣领内邦12内侧,以避免内连接带 50外露。衣领内外邦40、50的下侧边缘与衣服本体10通过缝纫线3(见图5a)缝制在一起,这样,在衣领内外邦40、50之间形成一个开口,以便衣领20插入其中。衣领20与中间连接带60通过缝纫线4缝制在一起,将中间连接带60插入衣领内外邦40、50之间的开口内,通过外连接结构和内连接结构,将带有衣领20的中间连接带60固定在内外连接带40 之间,从而将衣领20固定在衣领内外邦40、50之间;需要更换衣领20时,只需将内外连接结构拆开,将带衣领20的中间连接带60取出并更换新的即可,操作非常简单,不需要专用工具,普通使用者就可以自行进行更换。如图4、如所示,可设置外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带40和中间连接带60之间的相互扣合的第一凸条11和第一凹槽61,通过相互扣合的第一凸条11和第一凹槽61将外连接带40和中间连接带60可拆连接在一起。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凸条11设置在外连接带40的内侧表面,第一凹槽61设置中间连接带60的外侧表面。同样可设置内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间连接带60和内连接带50之间的相互扣合的第二凸条62和第二凹槽52,通过相互扣合的第二凸条62和第二凹槽52将内连接带50和中间连接带60可拆连接在一起。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外连接带40上朝向中间连接带60 —侧还设有第三凹槽43,第三凹槽43与上述第一凸条11设置在外连接带40的同侧;中间连接带60上还设有第三凸条63,第三凸条63和第一凹槽61设置在中间连接带60的同侧。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可设置第三凹槽43和第一凸条11在外连接带40的内侧,而将第三凸条63和第一凹槽61设置在中间连接带60的外侧。第三凸条63和第三凹槽43扣合在一起,使得外连接带40和中间连接带6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同样可在内连接带50上朝向中间连接带60 —侧设置第四凸条M,第四凸条M与第二凹槽52设置在内连接带50的同侧;相应的在中间连接带60上设置第四凹槽64,第四凹槽64与第二凸条62设置在中间连接带60的同侧。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可将第四凸条M和第二凹槽52设置在内连接带50的外侧,而将第四凹槽 64和第二凸条62设置在中间连接带60的内侧。如图7、7a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设置第一凸条11在外连接带40上的位置与第二凹槽52在内连接带50上的位置相对应,同时设置第三凹槽43在外连接带40上的位置与第四凸条M在内连接带50上的位置相对应;这样第一凸条11能够扣合在第二凹槽52内,同时第四凸条M能够扣合在第三凹槽43内。这使得内外连接带40可直接扣合在一起,形成无领衣服或者无袖口 30衣服,增加衣服的款式,达到一件衣服展示为多种款式。如图4、如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外连接带40上朝向中间连接带60 —侧还设有第五凸条45,上述第三凹槽43由第一凸条11和第五凸条45组合形成;同时内连接带50 上朝向中间连接带60 —侧还设有第六凸条56,上述第二凹槽52由第四凸条M和第六凸条 56组合形成;中间连接带60上对应外连接带40第五凸条45的位置上设有第五凹槽65,对应内连接带50第六凸条56的位置上设有第六凹槽66 ;同时中间连接带60上还设有第七凸条67,上述中间连接带60上的第一凹槽61由第七凸条67和第三凸条63组合形成。如图5、fe所示,外连接带40缝制在衣领外邦11 (图fe中“E”字母所示轮廓)的上端内侧,内连接带50缝制在衣领内邦12(图fe中“N”字母所示轮廓)的上端外侧,衣领内外邦40、50的下端缝制在衣服本体10上;衣领20 (图fe中1”字母和“0”字母所示轮廓)缝制在中间连接带60的上端边缘。将带有衣领20的中间连接带60插入内外连接带 40之间,其中外连接带40上的第一凸条11插入中间连接带60的第三凸条63和第七凸条 67之间形成的第一凹槽61内,同时中间连接带60的第三凸条63插入外连接带40的第一凸条11和第五凸条45之间的第三凹槽43内,使得中间连接带60和外连接带40相互扣合在一起;另外,中间连接带60另一侧面的第二凸条62插入内连接带50的第四凸条M和第六凸条56之间的第二凹槽52内,同时内连接带50的第六凸条56插入中间连接带60的第六凹槽66内,内连接带50的第四凸条M插入中间连接带60的第四凹槽64内,使得中间连接带60和内连接带50相互扣合在一起,从而将衣领20固定在衣领内外邦40、50之间, 其中衣领20的内侧(图fe中“0”字母所示侧面)与穿戴者的颈部接触。当衣领20的内侧因汗渍等损坏后,还可将衣领20的内外侧进行调换,使得未损坏的衣领20外侧得到使用,使得衣领20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进而延长整件衣服的寿命。如图6、6a所示,将带衣领20的中间连接带60翻过来插入内外连接带40之间,其中将中间连接带60的第二凸条62插入外连接带40的第一凸条11和第五凸条45之间的第三凹槽43内,同时外连接带40的第一凸条11插入中间连接带60的第六凹槽66内,将外连接带40 的第五凸条45插入中间连接带60的第四凹槽64内,使得中间连接带60和外连接带40相互扣合在一起;另外将内连接带50的第四凸条M插入中间连接带60的第三凸条63和第七凸条67之间的第一凹槽61内,同时将中间连接带60的第七凸条67插入内连接带50的第四凸条M和第六凸条56之间的第二凹槽52内,使得内连接带50和中间连接带60相互扣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衣领20固定在衣领内外邦40、50之间,实现了衣领20的翻转使用。 也可根据需要将衣领20的内外侧设置不同的颜色或花纹,根据需要将不同花纹或颜色的侧面展示在外面,以增加整件衣服的展示款式。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内外连接带40均设置为朝向中间连接带60弯曲的弧形形状。这样,使得内外连接带40的轮廓边缘结合的更为紧密,内外连接带40将中间连接带60包裹在内部,不会影响到整件衣服的外观。如图8、8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另一实施例中,同样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内外连接带40和中间连接带60,外连接带40与衣领外邦11缝制在一起, 内连接带50与衣领内邦12连接在一起,衣领20缝制在中间连接带60上,不同之处在于三者之间的扣合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外连接带40上设有凸柱组71,中间连接带60上设有第一通孔组72,内连接带50上设有第二通孔组73,其中凸柱组71包括外连接带40上设置的多个凸柱71a,第一通孔组72为中间连接带60上设置的多个排成一排与凸柱组中的凸柱71a —一对应的通孔72a,第二通孔组73为内连接带50上设置的多个排成一排与凸柱组中的凸柱71a —一对应的通孔73a。可将多个凸柱71a排成一排设置在外连接带40上, 也可将多个凸柱71a均勻排成多排设置在外连接带40上;内连接带50上的第二通孔组和中间连接带60上的第一通孔组的各个通孔对应凸柱组的凸柱的位置设置。也可将凸柱组设置在内连接带50上,将第二通孔组设置在外连接带40上。也可将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外连接结构和内连接结构设置为相互扣合的凸柱组和通孔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中,袖口 30等其他部件也可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置,使得这些部件能够从衣服本体10上快速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翻转使用,从而使得整件衣服的使用寿命延长或者增加衣服的展示款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包括衣服本体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和衣服本体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连接件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内外连接带和设置在内外连接带中间的中间连接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带与所述部件连接,所述内连接带和外连接带与所述衣服本体连接,所述中间连接带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连接带扣合的内连接结构以及与所述外连接带扣合的外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带和中间连接带之间的相互扣合的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连接带和中间连接带之间的相互扣合的第二凸条和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连接带上的第一凸条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带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内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连接带上的第二凹槽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带上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和第二凹槽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带上还设有第三凹槽,所述中间连接带上在设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三凸条相配合的第三凸条;所述内连接带上还设有第四凸条,所述中间连接带上在设有所述第二凸条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四凸条相扣合的第四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在所述外连接带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内连接带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外连接带上的位置与所述第四凸条在所述内连接带上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第一凸条能够扣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同时所述第四凸条能够扣合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带上还设有第五凸条,所述第三凹槽由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五凸条组合形成;所述内连接带上还设有第六凸条,所述第二凹槽由所述第四凸条和第六凸条组合形成;所述中间连接带上还设有第五凹槽、第六凹槽和第七凸条,所述中间连接带靠外连接带一侧依次设置第五凹槽、第三凸条、第一凹槽、第七凸条,所述中间连接带靠内连接带一侧依次设置第四凹槽、第二凸条、第六凹槽;所述第一凸条可与第一凹槽或第六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凸条可与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相配合,所述第四凸条可与第四凹槽或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五凸条可与第五凹槽或四凹槽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带上设有凸柱组,所述内连接带上设有第一通孔组,所述中间连接带上设有第二通孔组,所述凸柱组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带上的多个凸柱,所述第一通孔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连接带上多个与凸柱组的凸柱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带上多个与凸柱组的凸柱一一对应的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为衣领和/或袖口。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连接带设置为朝向中间连接带弯曲的弧形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可拆部件的衣服,包括衣服本体和部件,所述部件和衣服本体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部件和衣服本体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连接,使得部件可更换,从而在衣领或袖口等易损部件损坏时自行进行更换,从而延长整件衣服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
文档编号A41D1/00GK201995602SQ20102059536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0日
发明者张赐濠 申请人:中科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