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体健身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12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叠体健身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体健身鞋,属于鞋类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肤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现象。现在,人们穿着的鞋子,脚体与鞋腔体吻合粘贴在一起,脚体被主腔与坚硬鞋底紧凑包裹住,使脚掌、脚心、脚跟三者之间没法灵活活动发挥互动技能,大大削减脚掌、脚心、 脚跟的功能性,不利脚部的血液循环、气血流通、减少了足弓弹性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造成震荡冲击大脑的危害性。此外,脚的皮肤是散热、分泌汗液、蒸发水分的主要部位,目前市面上的鞋体的透气性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鞋体鞋面主腔与鞋底之间的气流互通远远不够,容易滋生细菌, 脚部未能得到完美呵护。人们在穿着鞋子的过程中,鞋类都是把脚体及五趾整体包裹住,而且五趾各自无依附性,五趾未能各自发挥自身的技能,使身体容易失去平衡;运动员在比赛时也未能淋漓尽致发挥;老年人行走时身体也容易失衡造成摔伤、扭伤。此外,未能根据脚趾所需的舒适度进行调节趾腔套的松紧度。穿着者未能各自根据需要更换不同颜色、款式的鞋面。也不利于鞋面、鞋底清洁卫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体健身鞋,该叠体健身鞋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有利于清除沉积在足部的有害物质和增加脚底的透气性。本实用新型叠体健身鞋,包括具有鞋面主腔与鞋底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主腔与鞋底部分段分离或全部分离。以利穿着者脚体自由活动,更换不同的鞋底或鞋面。本实用新型叠体健身鞋适合人们光脚行走的生理要求,增加了鞋面主腔与鞋底气流互通,有利于透气、排湿减少脚部细菌的滋生,同时通过鞋面主腔与鞋底部接触的按压及对流的空气,有利于提高脚底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清除沉积在足部的有害物质。人类脚底是呈弓背向上的弓形,医学上叫做足弓。足弓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保证人体直立时的稳定性,跳跃时有充分的弹性,走路时又可缓冲震荡以及保护脚底部神经血管不受压迫等多方面的作用。所以保护和维持脚掌、脚心(足弓)、脚跟三者之间有合理的灵活活动空间,以发挥互动功能至关重要。本实用新型叠体健身鞋面主腔与鞋底部分段分离或全部分离,从而保证了脚掌、脚心(足弓)、脚跟三者之间有合理的灵活活动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脚的功能。[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右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叠体健身鞋,包括具有鞋面主腔1与鞋底2的鞋体3,鞋面主腔与鞋底部分段分离或全部分离,以利穿着者脚体自由活动,更换不同的鞋底或鞋面。上述鞋体的前腔体部分4与鞋底2分离,以利于穿着者脚掌部上下左右活动。上述鞋体的后腔体部分5与鞋底2分离,以利于穿着者脚后部灵活活动。鞋体鞋底部的上表面设有面垫15,以利于穿着者根据按压或透气需求更换鞋底部上表面垫。鞋面主腔与鞋底的分离段部分及鞋底部上表面垫设有透气结构或柔性透气材料, 有利于透气、排湿减少脚部细菌的滋生,同时通过鞋面主腔与鞋底接触的按压及对流的空气,有利于提高脚底的血液循环。当鞋面主腔与鞋底全部分离时,可以根据穿着者的喜好,更换不同的不同款式的鞋底或鞋面。分离出来后,使鞋面、鞋底的清洁更加的方便。在鞋面主腔1与鞋底2分离段上设有间距调节器6,以利调节鞋面主腔1与鞋底2 分离的距离以适用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鞋款的使用。鞋面主腔1与鞋底2分离部分和重叠部分设有定位孔或槽7,定位杆8,形成凹凸对扣防止鞋面主腔与鞋底错位。上述鞋体的前腔体前端部设有若干个以利分隔穿着者脚趾的趾腔套9,趾腔套松紧度可调,以利穿着。用于调整趾腔套松紧度的柔软带为宽扁带或细带11及尼龙扣或摩术帖12,趾腔套柔软带为不伤皮肤的宽扁带,柔软带的两端预留在鞋内或鞋外,以利于拉、绑、 松、紧趾腔套,以利于脚趾穿、着、脱三者的方便操作及调节脚趾的舒适度以利脚趾松紧调节。趾腔套柔软带为尼龙扣或摩术帖12时,柔软带的两端预留在鞋外并连接粘帖扣用于粘帖或扣在鞋面,以利于拉、松、紧趾腔套,以利于脚趾穿、着、脱三者的方便操作及调节脚趾的舒适度。上述鞋底设有镶插槽10,以利腔套带的镶插。该趾腔套可以为1腔、2腔、3腔、4腔、5腔,有利于分隔人体的脚趾,趾套腔为可拉、绑、松、紧的套腔,有利于脚趾穿、着、脱三者的方便操作,并可根据脚趾所需的舒适度进行调节趾腔套的松紧。[0035]上述鞋底部的上表面设有与足底穴位相对应的凸浮点13,以利穿着者脚底穴位
撞、压、按、摩。上述鞋底上表面穴位面垫的穴位处装有发光点,方便穿着者对应相应穴位,使穿着者意守穴位,按摩效果更隹。上述鞋底穴位处的发光点为LED14或荧光材料,以利于节省能源。鞋面为可透光或夜光或反光材料,以利于穿着者夜间行走时警示来往车辆。鞋底设有光导纤维16,以利于鞋底的局部输导光芒。鞋面也设有光导纤维16,以利于鞋面的局部输导光芒。鞋面或鞋底的光导纤维设有图样,以利于美化鞋体。鞋面或鞋底设有LED光源,以利于提供光源给光导纤维。鞋面表面或鞋底表面设有太阳能板17,以利于吸收太阳能。鞋底部设有太阳能电池腔18,以利于装置太阳能电池。鞋底或鞋面处设有开关19,以利于电源开和关。鞋底部的上表面垫15设有透气孔20。鞋面主腔1的底面设有透气孔21。本实用新型对健康有一定的益处,造型适应人类赤脚步行的自然状态,给脚掌、脚心、脚跟三者的生理需求得到合理、均衡的血液循环。发挥足弓功能性、使走路有弹性、感轻盈、有精神,给脚掌、脚跟有特殊的灵活性,还给人类穿鞋时有赤脚步行的自然状态感觉。 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鞋体鞋面与鞋底接触的按压及气流互通,增加脚底空气流通性、透气、排湿、减少脚底细菌滋生。以利于穿着者各自根据需要更换不同颜色、款式的鞋面,能更方便清理卫生。给脚部一个舒适环保的呵护。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肤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通过采用宽松足部包裹、足底部穴位按、压,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肾脏器官的正常功能。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在人体双足底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运用物理法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等方法,意守足穴位,更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自我养生效果。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脚趾所需的舒适度进行调节趾腔套的松紧度。能提高和发挥脚五趾各自的技能,给在人们走路或运动时保持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减少摔伤和扭伤现象的产生。并且能更好地发挥运动技能及表演技能,运动员比赛时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在极限时更能潜能发挥。上述鞋体可以是运动鞋、休闲鞋、时装鞋、凉鞋等等鞋类均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叠体健身鞋,包括具有鞋面主腔与鞋底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主腔与鞋底部分段分离或全部分离,以利穿着者脚体自由活动或更换不同的鞋底和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体的前腔体部分或后腔体部分与鞋底部分离,以利于穿着者脚掌部或脚后部上下左右灵活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体鞋底部的上表面设有面垫,以利于穿着者根据按压或透气需求更换鞋底部上表面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主腔与鞋底的分离段部分及鞋底部上表面垫设有透气结构或柔性透气材料以利于透气、排湿减少脚部细菌的滋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主腔与鞋底部分离段上设有间距调节器,以利调节鞋面主腔与鞋底分离的距离以适用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鞋款的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主腔与鞋底部分离部分和重叠部分设有定位孔槽或定位杆,以防止鞋面主腔与鞋底错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体的前腔体前端部设有若干个以利分隔穿着者脚趾的趾腔套,所述趾腔套松紧度可调,以利于穿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设有镶插槽,以利腔套带的镶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用于调整趾腔套松紧度的柔软带为宽扁带或细带及尼龙扣或摩术帖,以利保护脚趾及松紧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体健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或鞋面设有光导纤维, 以利于鞋体的局部发放光芒,鞋面和鞋底的光导纤维上设有图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体健身鞋,包括具有鞋面主腔与鞋底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主腔与鞋底部分段分离或全部分离。以利穿着者脚体自由活动,更换不同的鞋底或鞋面。本实用新型叠体健身鞋适合人们光脚行走的生理要求,增加了鞋面主腔与鞋底气流互通,有利于透气、排湿减少脚部细菌的滋生,同时通过鞋面主腔与鞋底接触的按压及对流的空气,有利于提高脚底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清除沉积在足部的有害物质。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1957863SQ20102067914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蔡建明 申请人:蔡建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