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行走书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616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行走书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包,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行走书包。
背景技术
学生在上学时都会随身携带书包用以盛装所用到的书籍和文具,但是现在学生的 课业任务大,即使是小学生,书包也比较重,传统的书包为直接背在背上靠人力背着移动, 这样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和儿童来说,沉重的书包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长发育。后来,市面上出现了带有行走轮的书包,但是这种书包 依然是依靠人力拉着前进,移动时依然比较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行走书包,该书包可以上紧发条后自动前进,方 便省力。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自动行走书包,包括包体,其特征 是,所述的包体底面上设有两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两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主动轮 位于包体的一端且两个主动轮之间通过主动轮轴相连接,从动轮位于包体的另一端且两个 从动轮之间通过从动轮轴相连接;所述主动轮轴和从动轮轴之间设有一与其平行的驱动 杆,驱动杆的中部设有一主动齿轮,主动轮轴的中部设有一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 齿轮相啮合;驱动杆上设有一发条,驱动杆一端设有伸出包体外部的手柄。所述的包体一侧设有拉手。所述的发条为卷紧片状钢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自动行走书包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设有驱动杆, 驱动杆上设有发条,可通过手柄操作驱动杆上紧发条,然后利用发条复位过程中产生的力 使得驱动杆旋转,从而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实现书包自 动行走,十分方便省力。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图。图中1包体,2拉手,3主动轮,4从动轮,5主动轮轴,6从动轮轴,7从动齿轮,8主 动齿轮,9驱动杆,10发条,11手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自动行走书包,包括包体1,所述的包体1底面上设有两组行走轮,所述 行走轮包括两个主动轮3和两个从动轮4,主动轮3位于包体1的一端且两个主动轮3之间通过主动轮轴5相连接,从动轮4位于包体1的另一端且两个从动轮4之间通过从动轮轴 6相连接;所述主动轮轴5和从动轮轴6之间设有一与其平行的驱动杆9,驱动杆9的中部 设有一主动齿轮8,主动轮轴5的中部设有一从动齿轮7,所述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7相 啮合;驱动杆9上设有一发条10,驱动杆9 一端设有伸出包体1外部的手柄11。所述的包体1 一侧设有拉手2。设有拉手2便于人们拉住包体,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的发条10为卷紧片状钢条。发条10被卷紧或者拉伸后均可复位,从而能够 产生恢复力。使用时,若要使包体1自动行走,则通过手柄11拧动驱动杆9,从而上紧发条10, 松开手后,发条10的恢复力会使得驱动杆9旋转,驱动杆9带动主动齿轮8旋转,通过齿轮 啮合的作用,主动齿轮8带动从动齿轮7旋转,从而使得主动轮轴5带动主动轮3旋转,主 动轮3会带动从动轮4旋转,实现包体1的自动行走。若包体1比较轻,人们想手动拉着包体1前进,则只需拉住拉手2带动包体1前进 即可。使用灵活、省力、方便。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 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 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
1.自动行走书包,包括包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包体底面上设有两组行走轮,所述行走 轮包括两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主动轮位于包体的一端且两个主动轮之间通过主动轮轴 相连接,从动轮位于包体的另一端且两个从动轮之间通过从动轮轴相连接;所述主动轮轴 和从动轮轴之间设有一与其平行的驱动杆,驱动杆的中部设有一主动齿轮,主动轮轴的中 部设有一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驱动杆上设有一发条,驱动杆一端设 有伸出包体外部的手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行走书包,其特征是,所述的包体一侧设有拉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行走书包,其特征是,所述的发条为卷紧片状钢条。
全文摘要
自动行走书包,属于箱包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现有书包靠人力移动十分费力的问题。它包括包体,所述的包体底面上设有行走轮,主动轮之间通过主动轮轴相连接,从动轮之间通过从动轮轴相连接;主动轮轴和从动轮轴之间设有一驱动杆,驱动杆的中部设有一主动齿轮,主动轮轴的中部设有一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驱动杆上设有一发条,驱动杆一端设有伸出包体外部的手柄。本发明可通过手柄操作驱动杆上紧发条,然后利用发条复位过程中产生的力使得驱动杆旋转,从而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行走轮旋转,实现书包自动行走,十分方便省力。
文档编号A45C13/00GK102138722SQ20111011210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日
发明者徐禄均, 牛景昊, 牛瑞斌 申请人:济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