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932阅读:2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假发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由一张树脂板构成的片材弯折来组装的假发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使具有回弹性的树脂板双层重叠来组装、且能够容易地解体的假发支架。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载置或容纳假发等的器具,提出了例如组装式容纳盒等各种提案。在日本特开2008-114922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组装式容纳盒, 该组装式容纳盒通过将片材沿着折痕弯折而做成容纳盒用的构件,以使形成于该构件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互相卡合的方式组装而成,其中,该组装式容纳盒具有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且用于覆盖容纳物的筒状的主体、及用于载置上述容纳物的支柱,该支柱是通过将形成于将片材沿着折痕弯折而成的构件上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相互卡合来组装而成的,从而即使使用例如厚度小于Imm的原材料该支柱也难以变形,不仅能够将容纳盒主体折叠而变得小型地进行搬运,也能够将用于载置容纳物的支柱折叠而变得小型地进行搬运,而且,在不使用时能够节约容纳空间。但是,虽然专利文献1所述的容纳盒是将片材沿着折痕弯折而成的组装式容纳盒,但由于其所采用的支柱(假发支架)是将弯折成L字状的两张片材组合而成的,因此, 不仅需要从上下方向夹持该支柱而进行固定,而且,为了稳定且可靠地在支柱上部支承表面积较大且植设有人工毛发的假发,需要为了确保强度而使用厚度为0. 8mm以上的树脂片材。但是,在过于重视强度时,厚度也会相应地变厚且变重,而且,从树脂片材的回弹性方面考虑,组装性也有可能变差。在日本授权实用新型第30M468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在底面部内表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假发用支座的固定构件的假发容纳盒。该假发容纳盒是通过将一张片材沿着形成在该片材上的折痕弯折来组装而成的。另外,在日本特开2001-3217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3)中还公开有一种在未使用时能够紧凑地折叠的假发容纳盒。但是,这些容纳盒是在容纳有用于载置假发的支柱的状态下进行搬运时使用的,关于组装式的支柱自身,在专利文献3中完全没有公开。在日本实开平7-157 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一种由盒主体和盖体构成且将用于载置容纳物品的载置台设置在盒主体的底部的、用于容纳假发等的容纳盒。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155413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5)中还公开有由用于保持假发的保持部构成的携带用假发保持器具和用于容纳该保持器具的容纳盒。但是,这些文献所公开的载置台、保持器具和容纳盒并不是组装式,为了保管它们需要较大的容纳空间,而且,搬运复杂。在日本特开2003-47544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6)中公开有一种由能够组装成规定的柱状形状的主体部、及卡定于主体部的规定部位的凸缘部构成的假发载置用支架。 但是,该假发载置支架在组装时成为空心的柱状,因此稳定性较差,需要另外设置固定构件寸。
在日本实开昭52-10484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7)中公开有一种由底构件和安装在其上的能够折叠的支承构件构成的用于容纳假发等的容纳容器。该容纳容器是将合成树脂等原材料作为基材且沿着形成在基材上的折线组装来使用的。但是,形成该容纳容器的支承构件是大致四边形的筒状,中间是空心的,因此稳定性较差,而且,为了保持强度需要加厚基材的厚度。在日本实开昭574859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8)中公开有一种通过将设置在两个俯视V型、W型等支脚原材料的上半部或者下半部的纵切条相互卡合来组装的陈列台的加强支脚。但是,为了组合两个支脚原材料,需要从上下或者左右方向固定该加强支脚。
日本特开2008-114922号公报日本授权实用新型第30M46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3217号公报日本实开平7-157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5541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47544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2-10484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7-2859号公报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6
专利文献7
专利文献8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假发支架,即, 能够消除上述不良,不增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片材的厚度就能确保强度且能够稳定地载置假发,并且,组装和解体容易,携带性优良。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1) 一种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假发支架具有n+l个支柱部,其是通过在片材上形成η个处于平行关系的折痕来设置的,该片材由一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板构成,其中, η是大于等于5的奇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折痕计为一个折痕; 连接机构,其设在上述折痕上,位于上述片材的两端部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除了上述两端部之外的相邻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2) 一种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假发支架具有6个以上的支柱部,其是通过在片材上形成5个或5个以上处于平行关系的折痕来设置的,该片材由一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板构成,其中,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折痕计为一个折痕;连接机构,其设在上述折痕上,位于上述片材的两端部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除了上述两端部之外的相邻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3)在上述(1)或(2)的构造中,相邻的上述支柱部以相对于上述折痕呈线对称的方式形成。(4)在上述(1)、⑵或(3)的构造中,为了抑制成为上述双层重叠状态的支柱部的回弹力,在该支柱部的上部能够装卸地设置例如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固定构件。(5)在上述(1) 的构造中,该假发支架包括支座部,在该支座部的上表面设有供形成在上述支柱部的下部的腿部装卸自由地安装的安装机构。(6)在上述(5)的构造中,该假发支架包括辅助构件,该辅助构件以上部向内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该辅助构件借助安装在上述支座部的上表面部外周部上的辅助构件安装机构装卸自由地安装。(7)在上述( 或(6)的构造中,该假发支架包括盒,在该盒的上表面部设有携带用的把手部,该盒的侧表面下部装卸自由地安装在上述支座部的侧表面部上。(8)由上述一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板构成的片材的厚度小于0. 8mm。(9)上述一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板例如为聚丙烯制或者为由以聚丙烯为标准具有回弹性的材料制成的。(10)在上述支柱部的上部形成缺口部,在该缺口部上装卸自由地安装有用于销固定假发的销接受构件。采用上述构造,能够不增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片材的厚度就能确保强度,并能够稳定地载置假发。另外,能够提供一种组装和解体容易、携带性也很优良的假发支架。特别是,将片材弯折而成的横截面为大致L字形的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彼此(支柱部)相连,由使该大致L字形的构件彼此重合而成的双层重叠构造构成,因此,能够保持充分的强度,不仅不必像以往那样地从上下方向夹持固定,而且即使由例如厚度小于0. 8mm 的PP制成(聚丙烯制)也难以变形,由于该假发支架借助形成于将片材沿着折痕弯折而成的构件的一部分上的连接机构来组装,因此,能够保持着载置的假发的形状地容纳假发。另外,由于能够使用例如厚度小于0. 8mm的PP制的原材料,因此,能够弯折直角以上的较大的角度,不仅能够将支架折叠而变成小型地捆包搬运,而且在不使用时能够节约容纳空间。另外,由于成为双层重叠状态的支柱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放射状,能够增大在水平方向上施加弯曲应力时的截面系数,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难以变形的假发支架。另外,由于在支柱部的上部具有用于保持该支柱部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固定构件,因此,能够不使假发支架变形而容易地载置假发。并且,具有用于固定支柱部的支座部,由于该支座部是具有上表面、底面和侧表面的箱构造,因此,不仅强度较高难以变形,而且能够使假发支架的形状稳定,由于在支座部上表面上具有将支柱部的端部(腿部)插入并固定支柱部的端部(腿部)的接受孔机构 (安装机构),因此,能够将支柱部装卸自由地固定于支座上。采用本发明,起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不增加树脂片材的厚度地确保适度的强度,并能够稳定地载置假发,并且,组装和解体容易,携带性优良。更具体地讲,通过设计用于载置容纳物的支架的构造,起到这样的效果,S卩,不仅不必像以往那样地从上下方向夹持而固定支架,而且能够使用厚度小于0. 8mm的树脂片材,能够折叠变得小型地进行搬运,在不使用时能够节约容纳空间。即,即使是例如厚度小于0.8mm的聚丙烯(PP)制的支架也难以变形,而且能够保持着假发的形状地容纳假发。另外,由于能够使用例如厚度小于0. 8mm的具有回弹性的PP制的原材料,因此,能够弯折直角以上的较大的角度,不仅能够折叠而变得小型地捆包搬运,而且在不使用时能够节约容纳空间。另外,能够不使假发变形地容易地载置假发,能够提供一种不仅难以变形、而且稳定性较佳且难以翻倒的假发支架。并且,不仅能够使假发支架的形状稳定,而且能够将支柱部装卸自由地稳定地固定于支座部。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支架主体的展开图。图2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支架主体的俯视图。图3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支架主体的仰视图。图4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表示支架主体的组装过程的图。图5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支架主体的立体图。图6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用于安装支架主体的支座部的展开图。图7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用于安装支架主体的支座部的立体图。图8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用于容纳支架主体的盒的展开图。图9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用于容纳支架主体的盒的立体图。图10是该一实施方式的辅助构件的展开图。图11是该一实施方式的辅助构件的立体图。图12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安装有支架主体和辅助构件的支座部以及盒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13涉及该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在安装有辅助构件的支座部上安装的支架主体和盒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架主体的展开图。图15是该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架主体的立体图。图16涉及该另一实施方式,是用于安装支架主体的支座部的展开图。图17涉及该另一实施方式,是用于安装支架主体的支座部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支架主体的展开图。图19是该变形例的支架主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 图13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假发支架的支架主体100是通过将一张树脂制片材、例如厚度小于 0.8mm的具有回弹性且具有弯曲时强度上升的性质的聚丙烯(PP)制的片材以双层重叠的方式弯折来组装而成的。即,如图1的(b)所示,PP制片材具有会形成支架主体100的8 个支柱部。具体地讲,具有支柱A左部(支柱部)101、支柱A右部(支柱部)102、支柱B左部(支柱部)103、支柱B右部(支柱部)104、支柱C左部(支柱部)105、支柱C右部(支柱部)106、支柱D左部(支柱部)107及支柱D右部(支柱部)108。在此,支柱A左部101、支柱B左部103、支柱C左部105和支柱D左部107是大致相同形状,它们的上部形成舒缓的圆度,中间部的宽度形成得较窄,而且,下部形成为后述的腿部的最外周部与上述上部的最外周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支柱A右部102、支柱B右部104、支柱C右部106和支柱D右部 108是大致相同形状,它们的上部形成舒缓的圆度,中间部的宽度形成得较窄,而且,下部形成为后述的腿部的最外周部与上述上部的最外周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另外,支柱A左部 101、支柱B左部103、支柱C左部105、支柱D左部107分别与支柱A右部102、支柱B右部 104、支柱C右部106、支柱D右部108形成为以折痕为基准线对称的形状。即,支柱A左部101和支柱A右部102相对于折痕IOlA线对称,支柱A右部102和支柱B左部103相对于折痕102A线对称,支柱B左部103和支柱B右部104相对于折痕103A线对称,支柱B右部 104和支柱C左部105相对于折痕104A线对称,支柱C左部105和支柱C右部106相对于折痕105A线对称,支柱C右部106和支柱D左部107相对于折痕106A线对称,支柱D左部 107和支柱D右部108相对于折痕107A线对称。在此,各折痕101A、102A、103A、104A、105A、 106A、107A处于平行的位置关系,位于同一条线上或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以下,简称为 “同一条直线上”)的折痕计为一个折痕。例如后述的支柱A 支柱B上部连接部141和支柱A 支柱B下部连接部14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计为一个折痕(折痕102A),同样支柱B 支柱C上部连接部142和支柱B 支柱C下部连接部145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计为一个折痕(折痕104A),支柱C 支柱D上部连接部143和支柱C 支柱D下部连接部 14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计为一个折痕(折痕106A)。于是,折痕数共计为七个。在各支柱部(支柱A左部101、支柱A右部102、支柱B左部103、支柱B右部104、 支柱C左部105、支柱C右部106、支柱D左部107、支柱D右部108)的上部分别形成有环接受狭缝部和在该狭缝部的下方位于上部的最外周部的环接受孔部。即,在支柱A左部101 的上部形成有支柱A左部环接受狭缝部109和位于该狭缝部109的下方的支柱A左部环接受孔部117的一半,在支柱A右部102的上部形成有支柱A右部环接受狭缝部110和位于该狭缝部110的下方的支柱A右部 支柱B左部间环接受孔部118的一半,在支柱B左部 103的上部形成有支柱B左部环接受狭缝部111和位于该狭缝部111的下方的上述支柱A 右部 支柱B左部间环接受孔部118的另一半,在支柱B右部104的上部形成有支柱B右部环接受狭缝部112和位于该狭缝部112的下方的支柱B右部 支柱C左部间环接受孔部 119的一半,在支柱C左部105的上部形成有支柱C左部环接受狭缝部113和位于该狭缝部 113的下方的上述支柱B右部 支柱C左部间环接受孔部119的另一半,在支柱C右部106 的上部形成有支柱C右部环接受狭缝部114和位于该狭缝部114的下方的支柱C右部 支柱D左部间环接受孔部120的一半,在支柱D左部107的上部形成有支柱D左部环接受狭缝部115和位于该狭缝部115的下方的支柱C右部 支柱D左部间环接受孔部120的另一半,在支柱D右部108的上部形成有支柱D右部环接受狭缝部116和位于该狭缝部116的下方的支柱D右部环接受部121。在支柱A左部101的上部形成有将上述支柱A左部环接受孔部117的另一半包在内部的支柱A左部环接受突起部122。该支柱A左部环接受突起部122构成为,在支柱A左部101和支柱D右部108重合时,能够复原地弯折为使支柱A左部环接受孔部117的另一半和支柱D右部环接受部121重合。另外,如后所述地组装支柱部而对支柱部施加来自固定板的按压力时,重合的支柱部相互间利用回弹力欲鼓起。弯折的支柱A左部环接受突起部122具有抑制回弹力的功能,使得支柱部相互间牢固地重合。另外,沿着折痕如下地设置连接机构。即,沿着折痕101A,在支柱A右部102侧形成有支柱A上部锁定爪接受部123,在支柱A左部101侧形成有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部 124。沿着折痕103A地在支柱B右部104侧形成有支柱B锁定爪125。沿着折痕105A地在支柱C左部105侧形成有支柱C锁定爪接受部126。沿着折痕107A,在支柱D右部108侧形成有支柱D上部锁定爪127,在支柱D左部107侧形成有支柱D下部锁定爪128。 于是,支柱B锁定爪125和支柱A上部锁定爪接受部123发挥连接机构的功能,通过将支柱B锁定爪125嵌入卡合于支柱A上部锁定爪接受部123,支柱A右部102和支柱B 左部103以折痕102A (支柱A 支柱B上部连接部141和支柱A 支柱B下部连接部144) 为轴线地弯折重合。同样,支柱D上部锁定爪127和支柱C上部锁定爪接受部1 发挥连接机构的功能,通过将支柱D上部锁定爪127嵌入卡合于支柱C上部锁定爪接受部126,支柱C右部106和支柱D左部107以折痕106A (支柱C 支柱D上部连接部143和支柱C 支柱D下部连接部146)为轴线地弯折重合。另外,支柱D下部锁定爪1 和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部1 发挥连接机构的功能,通过将支柱D下部锁定爪1 嵌入卡合于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部124,支柱D右部108和支柱A左部101重合。此时,支柱B右部104和支柱C左部105以折痕104A (支柱B 支柱C上部连接部142和支柱B 支柱C下部连接部 145)为轴线地弯折重合。在各支柱部101 108的下部中,在上部侧形成狭缝部,在下部侧形成有朝向外方延伸的腿部。即,在支柱A左部101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101b,在该腿部 IOlb的上方形成有支柱A左部固定狭缝部129。在支柱A右部102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102b,在该腿部102b的上部形成有支柱A右部固定狭缝部130。在支柱B左部 103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10北,在该腿部10 的上方形成有支柱B左部固定狭缝部131。在支柱B右部104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104b,在该腿部104b的上方形成有支柱B右部固定狭缝部132。在支柱C左部105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10 ,在该腿部10 的上方形成有支柱C左部固定狭缝部133。在支柱C右部106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106b,在该腿部106b的上方形成有支柱C右部固定狭缝部134。在支柱D左部107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107b,在该腿部107b的上方形成有支柱D左部固定狭缝部135。在支柱D右部108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 108b,在该腿部108b的上方形成有支柱D右部固定狭缝部136。这些狭缝部129 136形成在后述的支座部170上装卸自由地安装支架主体100时的连接机构。另外,支柱A右部102和支柱B左部103借助位于同一个折痕102A上的上述支柱 A 支柱B上部连接部141和支柱A 支柱B下部连接部144 一体地相连。同样,支柱B右部104和支柱C左部105借助位于同一个折痕104A上的上述支柱B 支柱C上部连接部 142和支柱B 支柱C下部连接部145 —体地相连。支柱C右部106和支柱D左部107借助位于同一个折痕106A上的上述支柱C 支柱D上部连接部143和支柱C 支柱D下部连接部146—体地相连。另外,在各支柱部(101 108)的下部,从腿部朝向内方地形成有凹部(底部凹陷部)。即,在腿部IOlb和腿部102b之间形成有支柱A底部凹陷部147,在腿部10 和腿部104b之间形成有支柱B底部凹陷部148,在腿部10 和腿部106b之间形成有支柱C底部凹陷部149,在腿部107b和腿部108b之间形成有支柱D底部凹陷部150。 形成这些底部凹陷部的目的在于,在组装支架主体100时,支架主体100仅在腿部与载置面接触,因此,与下部整个面与载置面接触的构造相比,能够稳定地载置。接着,参照图1的(a)说明安装于支架主体100的固定构件。固定构件为PP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1固定板160和第2固定板163这两张独立的固定板,但不言而喻, 其张数并不限定于两张,可以适当变更地设置。第1固定板160形成为椭圆形状,形成有第1固定板形态保持槽161和第1固定板夹具接受孔部162,该第1固定板形态保持槽161是穿设十字形的槽而成,且该第1固定板形态保持槽161用于配合于支柱A左部环接受狭缝部109、支柱A右部环接受狭缝部110、支柱B左部环接受狭缝部111、支柱B右部环接受狭缝部112、支柱C左部环接受狭缝部113、 支柱C右部环接受狭缝部114、支柱D左部环接受狭缝部115和支柱D右部环接受狭缝部 116。另外,第2固定板163形成为圆形,形成有第2固定板形态保持槽164,该第2固定板形态保持槽164是穿设十字形的槽而成,该第2固定板形态保持槽164用于配合于支柱A 左部环接受孔部117、支柱A右部 支柱B左部间环接受孔部118、支柱B右部 支柱C左部间环接受孔部119、支柱C右部 支柱D左部间环接受孔部120和支柱D右部环接受部 121。接着,参照图6 图7说明供组装成的支柱部101 108的下部装卸自由地安装的支座部170。支座部170由一张PP制的树脂板形成,其由六边形的上表面部170a、各五个比腿部IOlb 108b的高度矮几毫米左右的高度(短边部分)的内侧表面部170b和外侧表面部170c、与上表面部170a同样的六边形的底面部170d、以及与内侧表面部170b和外侧表面部170c同样地发挥侧表面部的功能并发挥将上表面部170a和底面部170d连接起来的功能的侧表面合页部170e构成。在此,使支座部170的高度比腿部的高度矮几毫米的目的在于,在安装支架主体100和支座部170时,支座部的上表面部170a稍稍凸起,产生按压支架主体100的力,从而谋求提升支架主体100的稳定载置。在上表面部170a中形成有支架接受机构部171。在该支架接受机构部171中形成有支架接受狭缝部171a、支架接受锁定槽接受部171b、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171c和支架接受保持狭缝端部171d,能够将各腿部IOlb 108b和各底部凹陷部147 150装卸自由地安装在该支架接受机构部171上。在此,设在用于安装各腿部IOlb 108b和各底部凹陷部147 150的支架接受机构部171的端部的、宽度较窄的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171c形成为,在各腿部IOlb 108b和各底部凹陷部147 150插入时,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171c 扩宽。另外,狭缝部129 136插入到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171c中,卡合于具有曲线状的缺口形状的支架接受保持狭缝端部171d。通过这样地将缺口形状的前端部分做成钩状,在将支架主体100安装于支座部170时,起到防止该缺口形状裂开的功能。另外,缺口的宽度要考虑腿部前端的宽度。并且,在上表面部170a的外周部设有六个上表面引导爪接受狭缝部 172。内侧表面部170b中的、与侧表面合页部170e接触的两个内侧表面部170b、170b 和与侧表面合页部170e处于平行关系的内侧表面部170b,这三个内侧表面部170b与另外两个内侧表面部170b的结构不同,它们是通过内侧表面摁扣用肋173位于设有侧表面摁扣 174的侧表面摁扣支座部175的两侧而构成。在各外侧表面部170c中形成有外侧表面爪176和外侧表面爪锁定部177。在底面部170d和上述另外两个内侧表面部170b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内侧表面爪接受部178。而且,在底面部170d与接触于上述侧表面合页部170e的两个内侧表面部170b、 170b相连的部位、以及在底面部170d和与侧表面合页部170e处于平行关系的内侧表面部 170b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内侧表面摁扣用肋锁定部179。参照图8及图9说明装卸自由地安装于支座部170的盒180。盒180由一张PP制的树脂板形成,其由六边形的上盖181和下盖182、六个长方形状的侧表面部183、用于熔接该侧表面部183的熔接部184构成。在上盖181中,在未与侧表面部183相连的外周部位形成有一个上盖正面爪185 和四个上盖爪186,而且,在各上盖爪186的两侧形成有上盖爪锁定部187。在上盖181中还穿设有两个上盖手柄用孔部188。在下盖182中,在未与侧表面部183相连的外周部位形成有四个下盖爪引导部 189。而且,在下盖182中穿设有下盖正面爪接受部190和两个下盖手柄用孔部191。在未与上盖181或下盖182相连的四个侧表面部183中分别形成有侧表面肋192 和侧表面上肋盖爪接受部193。在三个侧表面部183(图8中自左侧位于第1个、第3个、第 5个的侧表面部18 中还形成有侧表面支座摁扣引导部194。在各侧表面支座摁扣引导部 194的上方还设有侧表面摁扣195。而且,熔接部184构成为,与位于一端的侧表面部183(位于图8的右端的侧表面部18 相连,在位于另一端的侧表面部183(位于图8的左端的侧表面部18 的内侧表面处熔接。当熔接部184在侧表面部183的内侧熔接时,成为六棱柱形的盒180。另外,在盒 180的上部能够装卸地设有手柄196,该手柄196的两端部在上盖手柄用孔部188和下盖手柄用孔部191处固定。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装卸自由地安装于支座部170的辅助构件200。辅助构件200由一张PP制的树脂板形成,其具有六个引导侧表面部201和一个引导侧表面熔接部202。在各引导侧表面部201的上部形成向内方突出的引导上部肋203,在各引导侧表面部201的下部形成引导支座用爪204。引导侧表面熔接部202构成为,与位于一端的引导侧表面部201(位于图10的右端的引导侧表面部201)相连,在位于另一端的引导侧表面部201(位于图10的左端的引导侧表面部201)的内侧表面处熔接。另外,在引导侧表面熔接部202熔接于上述引导侧表面部201的内侧时,辅助构件 200呈与支座部170的上表面部170a相同形状的六边形,通过引导支座用爪204嵌入到上表面引导爪接受狭缝部172中,辅助构件200装卸自由地安装在支座部170上。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说明如下。如图1的(b)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假发支架的支架主体100由将一张具有回弹性的PP制片材沿着折痕101A、102A、103A、104A、105A、106A、107A弯折而成的支柱部 101 108构成,设置于这些支柱部101 108的连接机构、即支柱B锁定爪125、支柱D上部锁定爪127、支柱D下部锁定爪1 分别与支柱A上部锁定爪接受部123、支柱C锁定爪接受部126、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部IM互相卡合地组装。由此,能够不向上下左右方向变形地固定。由于具有该卡合功能的连接机构由片材的一部分构成,因此,不使用新的构件就能够简单地一体形成。而且,将片材弯折而成的支柱部101 108的横截面为大致L字形,该支柱部之间的上部和下部彼此相连,成为使大致L字形的支柱部彼此重合而成的双层重叠构造,其横截面的形状为放射状。另外,由于将PP制片材沿着折痕101A、102A、103A、104A、105A、106A、 107A弯折而成的横截面为大致L字形的支柱部之间的上部和下部彼此相连,成为使该大致 L字形的支柱部彼此重合而成的双层重叠构造,因此,不必像以往那样地从上下方向夹持固定。即使是例如厚度小于0. 8mm的PP制的支架主体100也难以变形,而且,由于该支架主体 100是通过使形成于将片材沿着折痕弯折而成的构件的一部分上的连接机构互相卡合来组装的,因此,能够保持着载置的假发的形状地容纳假发。另外,位于两端部的支柱部相互间利用支柱A左部环接受突起部122来保持支架主体100的强度,能够消除变形。另外,通过使用例如厚度小于0. 8mm的PP制的原材料,具有即使反复弯折直角以上的较大的角度也不会断裂的铰链效果,因此,相对于弯折的强度较高,不仅能够折叠而变得小型地捆包搬运,而且在不使用时能够节约容纳空间。而且,由于支架主体100的横截面形状为放射状,能够增大在水平方向上施加弯曲应力时的截面系数,因此成为难以变形的支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放射形状表示了顶点是四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是顶点为三个的情况,也可以是顶点为五个以上的情况。对于将一张具有回弹性的PP制片材沿着折痕101A、102A、103A、104A、105A、106A、 107A弯折而成的横截面为大致L字形的构件的纵剖面形状没有限制,但优选通过将上部形状做成椭圆形而使其近似于戴假发的人的头部形状。另外,通过在支架主体100的上部设置用于保持构成该支架主体100的各支柱部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固定板160、163,能够不使支架主体100变形而容易且稳定地载置假发。在该固定板160、163的中央设置与支架主体10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放射状的形态保持槽161、164,在支柱部上部中嵌入该固定板形态保持槽161、164,使该固定板160、163卡合于环接受狭缝部109 116、环接受孔部117 121,从而,不仅能够保持支架主体100的横截面形状,而且,由于支架主体100的上部不扩宽,因此能够保持支架主体100的下部水平性。另外,通过由第1固定板夹具接受孔部162接受夹具,还能够固定所载置的假发。并且,如图2所示,设置在支架主体100上部的固定板的形状能够通过将上层的固定板160做成椭圆形、将下层的固定板163做成圆形来再现人的头部形状。但是,参照表示仰视图的图3,是将片材沿着折痕弯折而成的横截面为大致L字形构件彼此重合而成的双层重叠构造,不仅片材之间微微打开而产生空洞,而且,下部向外周方向扩宽,通过在底部具有凹部(底部凹陷部),稳定性上升且难以翻倒。下面,参照图4说明假发支架的组装。首先,将支柱A左部101和支柱A右部102沿着折痕IOlA以横截面为大致L字形的方式弯折,同样,将支柱B左部103和支柱B右部104、支柱C左部105和支柱C右部106、 支柱D左部107和支柱D右部108依次沿着折痕弯折。如上所述,左部的支柱(101、103、 105、107)和右部的支柱(102、104、106、108)以折痕(101A、103A、105A、107A)为中心地线对称。接着,通过将支柱A 支柱B上部连接部141和支柱A 支柱B下部连接部144弯折而使支柱A右部102和支柱B左部103重合,将支柱B锁定爪(发挥卡合部的功能)125 插入到支柱A上部锁定爪接受部(发挥被卡合部的功能)123中使它们互相卡合来将支柱 A和支柱B连接。同样,通过将支柱C 支柱D上部连接部143和支柱C 支柱D下部连接部146弯折而使支柱C右部106和支柱D左部107重合,将支柱D上部锁定爪(发挥卡合部的功能)127插入到支柱C锁定爪接受部(发挥被卡合部的功能)126中使它们互相卡合来将支柱C和支柱D连接。接着,通过将支柱B 支柱C上部连接部142和支柱B 支柱C下部连接部145弯折而使支柱B右部104和支柱C左部105重合,将支柱D下部锁定爪(发挥卡合部的功能)1 插入到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部(发挥被卡合部的功能)IM 中使它们互相卡合来将支柱A和支柱D连接,从而组装支架主体100。上述锁定爪127、1 优选是在从片材切出的突起的端部形成凹部而成,通过锁定爪接受部124、126的端部卡合于该凹部地连接来固定。而且,通过向支架主体100的上部、即支柱部的上部嵌入第2固定板163的形态保持槽164,使第2固定板163卡合于环接受孔部117 121,从而能够保持支架主体100的横截面形状。此时,通过弯折支柱A左部环接受突起部122而使第2固定板163卡合于支柱A左部环接受孔部117,能够牢固地固定支架主体100。同样,向支架主体的上部、即支柱部的上部嵌入第1固定板160的形态保持槽161,使第1固定板160卡合于环接受狭缝部 109 11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12及图13所示,设置能够将支架主体100装卸自由地固定的支座部170。由于支座部170是具有上表面和侧表面的箱构造,因此,不仅强度较高难以变形,而且能够使支架主体100的形状稳定。此外,由于在支座部的上表面部170a中具有能够将支架主体100的放射状的下端部(腿部)插入固定的支架接受机构部171,因此, 能够将支架主体100能够容易装卸地固定于支座部170。另外,由于在支架接受机构部171 的端部设有宽度较窄的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171c,因此,设置于支架主体100的端部的固定狭缝部1 136易于卡合并固定于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171c。而且,在支架接受保持狭缝端部171d中形成有曲线状的缺口,在插入支架主体100时,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171c 扩宽,因此,易于插入支架主体100的下端部。图11所示的辅助构件200通过将引导支座用爪204装卸自由地嵌入到上表面引导爪接受狭缝部172中,从而能够如图12及图13所示地装卸自由地安装于支座部170的上表面部170a。在安装有辅助构件200的支座部170上安装有支架主体100,在将假发载置在规定位置时,向内方突出的引导上部肋203发挥作用,使得设置在假发上的毛发容易地收入在盒180内,而且不会自盒180露出。另外,辅助构件200与假发的尺寸相应地安装即可,因此操作性优良,非常便利。通过盒180的侧表面摁扣195固定在支座部170的侧表面摁扣174中,盒180与支座部170成为一体,有助于假发的搬运、保管。下面,参照图14 图17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假发支架减少了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假发支架的支柱部的数量,谋求以最小限度的支柱部数量达到目的。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架主体的大致L字形的支柱部是8个,形成L字的角度为大致90度,但大致L字形的支柱部为六个以上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L字形的构件是六个,其角度为大致120度。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要件,起相同的名称而作为具有同样功能的要件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假发支架是通过将一张树脂制片材、例如厚度小于0. 8mm的具有回弹性的聚乙烯(PP)制的片材以双层重叠的方式折叠来组装而成的。即,如图14的 (b)所示,PP制片材具有会形成支架主体300的六个支柱部。具体地讲,具有支柱A左部 (支柱部)301、支柱A右部(支柱部)302、支柱B左部(支柱部)303、支柱B右部(支柱部)304、支柱C左部(支柱部)305、支柱C右部(支柱部)306。在此,支柱A左部301、支柱B左部303和支柱C左部305是大致相同形状,支柱A右部302、支柱B右部304和支柱 C右部306是大致相同形状。另外,支柱A左部301、支柱B左部303、支柱C左部305、支柱 A右部302、支柱B右部304、支柱C右部306是以折痕为基准线对称的形状。即,支柱A左部301和支柱A右部302相对于折痕30IA线对称,支柱A右部302和支柱B左部303相对于折痕302A线对称,支柱B左部303和支柱B右部304相对于折痕303A线对称,支柱B右部304和支柱C左部305相对于折痕304A线对称,支柱C左部305和支柱C右部306相对于折痕305A线对称。在此,各折痕301A、302A、303A、304A、305A处于平行的位置关系,位于同一条直线或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以下,简称为“同一条直线上”)的折痕计为一个折痕。例如后述的支柱A 支柱B上部连接部3 和支柱A 支柱B下部连接部330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计为一个折痕(折痕302A),同样支柱B 支柱C上部连接部3 和支柱 B 支柱C下部连接部33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计为一个折痕(折痕304A)。于是,折痕数共计为五个。在各支柱部(支柱A左部301、支柱A右部302、支柱B左部303、支柱B右部304、 支柱C左部305、支柱C右部306)的上部分别形成有环接受狭缝部和位于该狭缝部的下方的环接受孔部。即,在支柱A左部301的上部形成有支柱A左部环接受狭缝部307和位于该狭缝部307的下方的支柱A左部环接受孔部313的一半,在支柱A右部302的上部形成有支柱A右部环接受狭缝部308和位于该狭缝部308的下方的支柱A右部 支柱B左部间环接受孔部314的一半,在支柱B左部303的上部形成有支柱B左部环接受狭缝部309和位于该狭缝部309的下方的上述支柱A右部 支柱B左部间环接受孔部314的另一半,在支柱B右部304的上部形成有支柱B右部环接受狭缝部310和位于该狭缝部310的下方的支柱B右部 支柱C左部间环接受孔部315的一半,在支柱C左部305的上部形成有支柱 C左部环接受狭缝部311和位于该狭缝部311的下方的上述支柱B右部 支柱C左部间环接受孔部315的另一半,在支柱C右部306的上部形成有支柱C右部环接受狭缝部312和位于该狭缝部312的下方的支柱C右部环接受孔部316。在支柱A左部301的上部形成有将上述支柱A左部环接受孔部313的另一半包在内部的支柱A左部环接受突起部317。该支柱A左部环接受突起部317构成为,在支柱A左部301和支柱C右部306重合时,能够复原地弯折为支柱A左部环接受孔部313的另一半和支柱C右部环接受部316重合。另外,沿着折痕如下地设置连接机构。即,沿着折痕301A,在支柱A右部302侧形成有支柱A上部锁定爪接受孔部318,在支柱A左部301侧形成有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孔部319。沿着折痕303A地在支柱B右部304侧形成有支柱B锁定爪320。沿着折痕305A 地在支柱C左部305侧形成有支柱C锁定爪321。而且,支柱B锁定爪320和支柱A上部锁定爪接受孔部318发挥连接机构的功能, 通过将支柱B锁定爪320嵌入并卡合于支柱A上部锁定爪接受孔部318,支柱A右部302 和支柱B左部303以折痕302A (支柱A 支柱B上部连接部3 和支柱A 支柱B下部连接部330)为轴线地弯折重合。同样,支柱C锁定爪321和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孔部319 发挥连接机构的功能,通过将支柱C锁定爪321嵌入并卡合于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孔部 319,支柱B右部304和支柱C左部305以折痕304A (支柱B 支柱C上部连接部3 和支柱B 支柱C下部连接部331)为轴线地弯折重合。另外,支柱C锁定爪321和支柱A下部锁定爪接受孔部319发挥连接机构的功能,通过将支柱C锁定爪321嵌入并卡合于支柱A 下部锁定爪接受孔部319,支柱C右部306和支柱A左部301重合。在各支柱部301 306的下部中,在上部侧形成狭缝部,在下部侧形成有朝向外方延伸的腿部。即,在支柱A左部301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301b,在该腿部301b 的上方形成有支柱A左部固定狭缝部322。在支柱A右部302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302b,在该腿部302b的上方形成有支柱A右部固定狭缝部323。在支柱B左部303 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30北,在该腿部30 的上方形成有支柱B左部固定狭缝部324。在支柱B右部304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304b,在该腿部304b的上方形成有支柱B右部固定狭缝部325。在支柱C左部305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30 ,在该腿部30 的上方形成有支柱C左部固定狭缝部326。在支柱C右部306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腿部306b,在该腿部306b的上方形成有支柱C右部固定狭缝部 327。这些狭缝部322 327形成为在后述的支座部400上装卸自由地安装支架主体300 时的连接机构。另外,支柱A右部302和支柱B左部303借助位于同一个折痕302A上的上述支柱 A 支柱B上部连接部3 和支柱A 支柱B下部连接部330 —体地相连。同样,支柱B右部304和支柱C左部305借助位于同一个折痕304A上的上述支柱B 支柱C上部连接部 329和支柱B 支柱C下部连接部331 —体地相连。另外,在各支柱部(301 306)的下部,从腿部朝向内方地形成有凹部(底部凹陷部)。即,在腿部301b和腿部302b之间形成有支柱A底部凹陷部332,在腿部30 和腿部304b之间形成有支柱B底部凹陷部333,而且,在腿部30 和腿部306b之间形成有支柱C底部凹陷部334。接着,参照图14的(a)说明安装于支架主体300的固定构件。固定构件为PP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1固定板340和第2固定板350这两张独立的固定板,但不言而喻, 其张数并不限定于两张,可以适当变更地设置。第1固定板340形成为椭圆形状,其具有第1固定板形态保持槽341及第1固定板夹具接受孔部342,该第1固定板形态保持槽341是以相邻的槽大约成120度的角度的方式穿设槽而成的,该第1固定板形态保持槽341用于配合于支柱A左部环接受狭缝部307、支柱A右部环接受狭缝部308、支柱B左部环接受狭缝部309、支柱B右部环接受狭缝部310、 支柱C左部环接受狭缝部311和支柱C右部环接受狭缝部312。另外,第2固定板350形成为圆形,其具有第2固定板形态保持槽351,该第2固定板形态保持槽351是以相邻的槽大约成120度的角度的方式穿设槽而成,该第2固定板形态保持槽351用于配合于支柱A左部环接受孔部313、支柱A右部 支柱B左部间环接受孔部314、支柱B右部 支柱C左部间环接受孔部315和支柱C右部环接受部316。接着,参照图16及图17说明供组装成的支柱部301 306的下部装卸自由地安装的支座部400。支座部400由一张PP制的树脂板形成,其由六边形的上表面部400a、各五个比腿部301b 306b的高度矮几毫米左右的高度(短边部分)的内侧表面部400b和外侧表面部400c、与上表面部400a同样的六边形的底面部400d、以及与内侧表面部400b和外侧表面部400c同样地发挥侧表面部的功能并发挥将上表面部400a和底面部400d连接起来的功能的侧表面合页部400e构成。在上表面部400a上形成有支架接受机构部401。在该支架接受机构部401中形成有支架接受狭缝部401a、支架接受锁定槽接受部401b、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401c和支架接受保持狭缝端部401d,将各腿部301b 306b和各底部凹陷部332 334装卸自由地安装。在此,设置在供各腿部301b 306b和各底部凹陷部332 334安装的支架接受机构部401的端部的、宽度较窄的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401c形成为,在各腿部301b 306b和各底部凹陷部332 334插入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401c时,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401c扩宽。另外,狭缝部322 327插入到支架接受保持狭缝部401c中,卡合于具有曲线状的缺口形状的支架接受保持狭缝端部401d。并且,在上表面部400a的外周部设有六个上表面引导爪接受狭缝部402。内侧表面部400b中的、与侧表面合页部400e接触的两个内侧表面部400b、400b 和与侧表面合页部400e处于平行关系的内侧表面部400b,这三个内侧表面部400b与另外两个内侧表面部400b的结构不同,它们通过内侧表面摁扣用肋403位于设有侧表面摁扣 404的侧表面摁扣支座部405的两侧而构成。在各外侧表面部400c中形成有外侧表面爪406和外侧表面爪锁定部407。在底面部400d和上述另外两个内侧表面部400b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内侧表面爪接受部408。在底面部400d与接触于上述侧表面合页部400e的两个内侧表面部400b、400b 的部位、以及在底面部400d和与侧表面合页部400e处于平行关系的内侧表面部400b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内侧表面摁扣用肋锁定部409。在上述构造中,能够同样地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盒180和辅助构件200,而且,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支柱部的最外周部位嵌入第2固定板的方式切削形成有狭缝。而且,在上部连接部中,为了不会在连接部位处切断而使上部连接部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在上部连接部的狭缝不会中断的位置形成有狭缝。另外,支架主体将用于一体连接支柱部之间的连接部以距折痕的距离相同的方式形成在该支柱部的上部和下部两处,因此, 能够保持支架主体的平衡和稳定性。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架主体利用具有回弹性的PP 所带有的较薄且易于弯折这样的特性,能够使一张PP制片材带有缺口、折痕地组装或者解体。而且,支架主体做成使PP制片材双层重叠而成的双层构造,因此,能够不增加片材的厚度地提高强度。此外,由于支架主体所使用的片材不必增加其厚度,因此,能够使用较薄的片材,在成本方面也有利。例如,即使将支架主体所使用的PP制片材的厚度做成0. 6mm以下,也能够保持充分的强度。另外,通过双层的PP制片材利用互相欲向外侧鼓起的PP的回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主体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支架主体的强度上升,从而能够降低支座部的高度,能够使假发支架轻量且小型。形成支架主体的支柱部为五个以上(5以上的奇数),位于折痕上的连接机构(支柱锁定爪部和锁定爪接受部)为在上侧和在下侧的合计两个以上。在此,由于连接机构以在支架主体的PP制片材中打出缺口的方式形成,因此,不必设置另外的连接机构。另外,在连接机构中,作为锁定爪部的卡合片材是在长方形上组合上底较短的梯形而成的形状,因此,成为易于嵌入于作为锁定爪接受部的被卡合部且易于拆除的构造。并且,为了使支架主体不翻倒而考虑到平衡问题地形成连接机构的间隔,而且使连接机构带有一些余量,因此, 能够谋求防止支架主体的变形。通过将固定板嵌入于支架主体,施加于支架主体的力均勻地向四方扩展,能够保持稳定性。形成于固定板的十字形的形态保持机构通过将中心部扩宽一些,能够防止支架主体变形。另外,图18及图19是上述图1 图14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要件和功能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以下说明变形部分。在该变形例中,在下端各支柱部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即,在支柱部101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101c,在支柱部102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102c,在支柱部103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103c,在支柱部104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104c,在支柱部105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 105c,在支柱部106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106c,在支柱部107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107c,在支柱部108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108c。各缺口部全部是相同的高度,在组装成支架主体100 时支架主体100形成为中间部位比上下端部位向内方凹陷,在支柱部组装为支架主体100 时,缺口部的底边部如图19所示地形成为与各狭缝部位于大致同一个平面上。而且,在缺口部上装卸自由地安装有海绵状的销接受构件500。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利用销将载置于支架主体100的假发固定在销接受构件 500上,从而能够可靠且稳定地载置。图14 图17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自不必说,本变形例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假发支架。工业实用件本发明的假发支架与以往相比能够实现明显结实的支架,而且,通过使用例如厚度小于0. 8mm的具有回弹特性的PP制的原材料,从而组装解体特性优良,而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因此,能够用作不仅容纳假发、帽子等易于变形的容纳物,而且还能够容纳各种对象物的支架,因此,能够期待今后市场进一步扩大。
1权利要求
1.一种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 该假发支架具有n+1个支柱部,其是通过在片材上形成η个处于平行关系的折痕来设置的,该片材由一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板构成,其中,η是大于等于5的奇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折痕计为一个折痕; 连接机构,其设在上述折痕上,位于上述片材的两端部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除了上述两端部之外的相邻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
2.一种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 该假发支架具有6个以上的支柱部,其是通过在片材上形成5个或5个以上处于平行关系的折痕来设置的,该片材由一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板构成,其中,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折痕计为一个折痕;连接机构,其设在上述折痕上,位于上述片材的两端部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除了上述两端部之外的相邻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上述支柱部以相对于上述折痕呈线对称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为了抑制成为上述双层重叠的状态的支柱部的回弹力,在该支柱部的上部装卸自由地设置固定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假发支架包括支座部,在该支座部的上表面设有供形成在上述支柱部的下部的腿部装卸自由地安装的安装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假发支架包括辅助构件,该辅助构件以上部向内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该辅助构件借助安装在上述支座部的上表面部外周部上的辅助构件安装机构装卸自由地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假发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假发支架包括盒,在该盒的上表面部设有携带用的把手部,该盒的侧表面下部装卸自由地安装在上述支座部的侧表面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假发支架。该假发支架不增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片材的厚度就能确保强度,并能够稳定地载置假发,并且,组装和解体容易。该假发支架具有n+1个支柱部,其是通过在片材上形成n个处于平行关系的折痕来设置的,该片材由一张具有回弹性的树脂板构成,其中,n是大于等于5的奇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折痕计为一个折痕;连接机构,其设在上述折痕上,位于上述片材的两端部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除了上述两端部之外的相邻的支柱部间借助上述连接机构相连接而成为双层重叠的状态。
文档编号A41G3/00GK102293466SQ20111016083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
发明者金子大介 申请人:三条纸器工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