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善的行走舒适度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43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改善的行走舒适度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尤其是步行鞋或运动鞋。这类鞋可以用于例如以下领域中在平地或山地上的跑步、行走,用于城市用途用的运动鞋,用于从事室内运动例如壁球或排球,用于从事团队运动如足球或手球。
背景技术
对于所考虑的用途,鞋应当尤其具有一定的柔软度。这就意味着鞋应适于吻合脚部的某些变形。这例如涉及允许脚在行走期间能够良好地迈伸。当脚后跟远离地面时,或当跖部处弯曲时,脚在迈伸时尤其要承受非常大的变形。鞋还应保持脚,即避免脚相对于鞋帮不合时宜的移动。这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操控精确性和为了避免受外伤的危险。因此,鞋应充分地裹紧脚,同时保持让人满意的舒适度。鞋也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所述缓冲旨在减少、甚至防止由于支撑地面或碰撞地面或各种应力引起的疲劳或外伤。已知地,鞋包括鞋构件,鞋构件包括外侧翼和内侧翼,外侧翼和内侧翼限定用于脚穿入的后开口,以及设置在脚踝高度且向使用者跖部延伸的前开口。前开口有时被舌形件封闭。设置有紧固装置以便以可逆的方式紧固鞋帮。该紧固装置可包括一股或多股鞋带, 所述鞋带在前开口处从一个侧翼向另一侧翼行进。鞋构件还包括在鞋前开口和鞋前端之间连接外侧翼和内侧翼的鞋面。当然,鞋面覆盖使用者的脚趾。实际上,在行走或跑步时,脚的迈伸引起脚形态非常大的变形。在行走周期的过程中,在很多区域,如同跖部区域,脚的横截面同时经历其高度减小和其宽度增加,反之亦然。 在该现象中还加有另一现象,即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脚尺寸通常变大的现象。例如在用脚长距离或长时间跑步时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活动同时导致了脚的疲劳和脚体积的通常变大,脚尺寸变大就是加入上述的脚横截面变化的现象中的现象。还观察到所述变化的幅度因人而异。已为人熟知的鞋通常提出在鞋构件硬度方面的一种折中,以便协调确保对脚的最佳保持的需要和在脚尺寸变化时不会将脚损伤的需要。这样,鞋的外侧翼、鞋面和内侧翼被构造成以均勻的方式覆盖脚。因此,鞋正确地保持脚。这尤其意味着,引导前进的冲击或感觉信息的传递精确地进行。然而,看来这样的鞋不会必然地带来所希望的任何舒适度。尤其是在跖部处、或在跖部与脚趾之间的接合处,脚有时被裹得过紧,或甚至被鞋构件弯曲时形成的皱褶给弄伤。 这都说明鞋缺乏舒适度。为弥补这个缺点,现有技术已提出过一些解决方案。例如,根据文献EP 082 824,鞋包括有弹性的鞋面。这意味着,位于脚趾和跖部处的鞋构件部分能以可逆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这样的鞋容易适应脚且给脚带来更多舒适感。但对脚的保持是不够的,因为与鞋的使用相关的信息的传递被更改或传递不足。将现有技术进行总结,可以这么说某些鞋带来良好的保持但缺乏舒适度,相反地,其他鞋更加舒适但至少在某些构型下对脚的保持不够。换言之,没有任何已知鞋能成功以足够优化来协调这两个相互对立的特征,所述两个相互对立的特征一方面是精确地保持脚,和另一方面使脚感到舒适,当然也就是不受伤也不起水泡而且能够长久耐用。

发明内容
相对于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总的目标是改善根据现有技术的鞋。因而,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协调所述两个对立的特征,即脚的保持或称在鞋和脚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精确性,与脚在鞋中的舒适性。当然,这种舒适性在各个使用阶段、即无论冲击强度如何和无论使用时间有多么长,都应被考虑到。这例如涉及到考虑脚在迈伸或弯曲支撑时脚的自然变形,并结合在长时间或高强度使用时脚尺寸的通常变化。为此,本发明提出包括外鞋底和鞋帮的鞋,所述鞋沿纵向方向从后端一直延伸到前端,沿横向方向在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之间延伸,且在高度上在外鞋底和上部之间延伸, 鞋帮包括鞋面。根据本发明的鞋的特征在于,鞋帮包括被构造成以可逆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变形是可控制的至少一个部分。因而这改善了对脚的保持以及脚的舒适度。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鞋面包括用于覆盖使用者脚跖部的后部分、用于覆盖使用者脚趾的前部分、以及用于覆盖使用者脚跖部和使用者脚趾之间的接合部的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连接后部分和前部分并且从外侧边缘延伸到内侧边缘,中间部分被构造成以可逆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变形是可控制的。中间部分是比后部分及前部分具有更高弹性的鞋帮一横向区部。中间部分在前部分和后部分之间施加与其承受的应力成比例的恢复力,同时伴随着鞋面变形。中间部分通过其弹性避免在前部分和后部分之间产生皱褶或硬点,这就避免了损伤脚。中间部分在脚趾和脚跖部之间的接合处横向地在脚上施加弹性收缩。因此,所述脚的该横向区部可以发生变形同时长时间地得以保持,即不会暂时过度束紧也不会暂时放松。这就减少了疲倦,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时减少疲倦,也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脚损伤的任何风险。与如果没有弹性则会形成皱褶的连接相反的是,中间部分在前部分和后部分之间形成规则的连接。这就便于在后部分和前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尤其是在鞋弯曲的时候更是如此,该弯曲在例如脚迈伸运动中发生。通常,可以说,本发明的鞋给脚同时带来良好的保持和舒适度。尤其是在脚趾和脚跖部之间的接合处,鞋面和脚之间的保持在鞋的不同使用阶段期间仍保持在相互接近的强度方面的数值的范围内,由此保证持久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将清晰地从以下描述中体现出来,下述描述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且参考附图给出,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在静止状态下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的鞋的前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静止状态下的鞋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的鞋的剖面图,图5是图1中的鞋在其中间部分处的横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细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1中的鞋在迈伸过程中的侧视图,图8是图7中的即在工作阶段中的鞋的前部分的俯视图,图9是在鞋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鞋面的中间部分的一分部的放大图,图10与图9相似,但在鞋处于工作阶段中的情况下。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适用于进行行走或跑步用的鞋1。所述鞋包括外鞋底200和鞋帮300。所述鞋1沿纵向方向L从后端2延伸直至前端3,沿横向方向 W在外侧边缘4和内侧边缘5之间延伸,且在高度上在外鞋底200至上部6之间延伸。鞋帮包括鞋面305,鞋面用于从脚踝直到脚趾覆盖脚。鞋面305尤其包括用于覆盖脚跖部的后部分340、用于覆盖脚趾的前部分310和用于覆盖脚趾和脚跖部之间的接合部的中间部分320。中间部分320连接鞋帮的后部分340和前部分310。中间部分320包括或多或少可伸展的、例如通过针织技术获得的织物层323。中间部分还包括弹性膜321,弹性膜设置用于以可逆的方式拉长。织物层和弹性膜是叠置的,并且在此处从鞋的外侧边缘 4连续地延伸直到鞋的内侧边缘5。更确切地,织物层和弹性膜在外鞋底200处从一边缘到另一边缘延伸,即沿着横向方向W按中间部分320的100%延伸。然而,在本发明的理念中, 织物层和弹性膜可在中间部分的80%至100%之间延伸。不言而喻的是,中间部分具有的弹性高于鞋帮的前部分及后部分的弹性。也就是说,对于相同强度的应力,中间部分伸展更长。需要注意的是,中间部分横向地取向,即沿垂直于鞋的纵向方向L的方向W被取向。然而,中间部分也可以按相对于纵向方向L成90度至120度之间的角来取向,这仍保留在本发明的理念中。为优化其作用,中间部分320设置成其弹性是可控制的。更确切地,弹性被缓冲和因而是可控的,以便避免发生不合时宜的尺寸变化。在此情况下,织物层323和弹性膜321 例如通过粘接方式,彼此相连接。当然,弹性膜的作用可类似于弹簧的作用,而织物层的作用类同于缓冲器的作用, 这种作用就是过滤冲击或干扰信息。这类鞋允许确保脚趾和跖部之间接合部处的连续接触,在脚的迈伸过程中,所述接合部的截面变化非常大,如图8所示的。所述接触允许在不影响使用者舒适度的情况下确保对脚的保持,且在脚迈伸的各种状态都是如此。另外,脚的保持在脚的承受更小截面变形的区域中,通过后部分340和前部分310的较小弹性而得以优化。图1是在静止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鞋1的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2和图3分别是图1中的鞋1在该相同静止状态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如已见到的,鞋1在长度上沿纵向方向L在后端或后跟2和前端或鞋头3之间延伸。鞋1在宽度上沿横向方向W在外侧边缘4和内侧边缘5之间延伸。鞋1包括外鞋底200和固定在鞋底200上的鞋帮300。鞋底200用于间置在地面和使用者的脚之间。鞋帮300用于覆盖使用者的脚和用于确保脚靠在鞋底200上的接触。鞋帮300包括鞋面305,鞋面305具有用于覆盖脚趾的前部分310。鞋面305还具有用于覆盖跖部和脚踝的后部分340。开口 341设置在后部分340中,用于允许将脚引入到鞋1的内部。鞋面305另外具有用于覆盖脚趾和脚跖部之间的接合部的中间部分320。中间部分320连接鞋帮300即鞋面305的前部分310和后部分340。鞋底200由内侧边缘5和外侧边缘4横向地限定。后部分340具有从鞋底200的内侧边缘开始延伸的内侧翼343和从鞋底200的外侧边缘开始延伸的外侧翼342。外侧翼 342和内侧翼343在开口 341后接合。鞋1用于方便行走或跑步,并且因而具有鞋底200, 鞋底200具有足够柔性以便能围绕鞋的横向轴线弯曲。鞋底200因而允许通过在地面上的点支撑和通过脚后跟脱离地面而使脚迈展。如在图4和图6中所见的,鞋帮300具有包括衬里360织物层的内罩、和外罩。衬里360与外罩并置,而没有固定于外罩。因此,在衬里360和外罩之间的轻微的相对滑动是可能的。然而,可以考虑通过任何方式如缝接、粘接或其他方式,将衬里360固定于罩上。如图4的剖面图中更加详细地示出的,外罩在中间部分320中包括织物层323和弹性膜321。 织物层323例如通过针织技术实现。因此,织物层323包括形成网的线纤维(brin)。织物层能够发生变形,例如延伸变形。由此,线纤维相互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实现缓冲效应。线纤维由任何合适的合成材料如聚乙烯或其他构成。至于弹性膜321本身则类似于以可逆方式可变形的材料构成的薄片,有点像弹簧。弹性膜321例如由聚氨酯、橡胶、或任何等同的材料构成。当然织物层323和弹性膜321是叠置的。更确切的说,织物层323和弹性膜321 例如通过热粘接相互进行组装。当然,其他方式也适用,例如冷粘接。因而,织物层323和弹性膜321相互配合以赋予中间部分320以可控制的方式弹性变形的能力。弹性膜321起复位弹簧的作用,因为当该弹性膜受到伸展促动时其力图恢复到其初始形状。织物层323 伴随弹性膜的弹性变形,同时通过线摩擦来减缓弹性膜的弹性变形。需要注意的是,弹性膜 321覆盖织物层323,因为弹性膜321是在鞋帮的外表面,织物层323更向鞋帮内缩进。可以说,弹性膜覆罩织物层。当然,这样构造成的中间部分320具有的弹性大于前部分310的弹性和大于后部分340的弹性。可以说,中间部分320在脚趾和跖部之间的接合部之上形成弹性拱。这样,中间部分320在脚迈伸中吻合脚的截面,尽管脚的截面随时间沿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因此,使用者感觉到脚与中间部分320的不间断的接触。另外,中间部分320对脚的压力由于弹性而在脚行进的过程中逐渐变化,使得尤其可感觉到鞋1的舒适性。织物层 323适于承受大变形以便贴合脚的凸起,特别是由于其结构。当其脱离其静止位置时,弹性膜321允许使中间部分320、尤其是织物层323向其静止位置恢复。弹性膜321还允许限制中间部分320产生能够使脚受伤的皱褶。中间部分320另外允许鞋1对于忍受在大脚趾处发生骨头变形的使用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见,弹性膜321例如通过热胶合法,被固定在织物层323上。如在图9和图10 上更加详细地可见的,弹性膜321有利地具有露出织物层323的孔322。这些孔322被确定尺寸以便调节、即控制所述中间部分320的弹性。事实上,孔数量的增加或孔尺寸的增大表现为弹性膜321的有效表面的减小。换句话说,孔数量的增大降低了弹性膜321的弹性恢复能力。因此,这就是被调节的外罩的弹性特点。通过孔尺寸的变化,可控制和调节织物层 323/弹性膜321整体的弹性。无论如何,中间部分320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住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织物层323有利地是透气的。孔322尤其便于存在于鞋1内的汗的排出。孔322还便于在脚迈行过程中空气排出到鞋外,尤其在鞋中有汗的时候更是如此。根据上述结构,孔322具有六边形的形状。然而,其他的形状也适用,如圆形、长条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或其他形状。因此可通过防止在中间部分320处形成气囊来避免鞋帮300和脚之间失去接触。为在保持接触下确保脚最佳的迈行,如图7所示,中间部分320有利地在鞋底200 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之间的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大于5毫米的宽度。当然,中间部分320 的宽度沿鞋的纵向方向L被测定,然而其长度沿横向方向W被测定。需要注意的是,宽度是变化的,中间部分320在上部6处更窄。如图4所示,中间部分320通过缝线361和362被分别固定在前部分310和后部分340上。前部分310具有织物层316。后部分340具有织物层345。有利地,弹性膜321 覆盖织物层316和345的缝线361和362。弹性膜321因此有利地允许遮盖缝线361和362 且保护缝线361和362免受磨损。织物层316和345被构造成其伸展性能小于中间部分 320的织物层323的伸展性能。有利地,前部分310的织物层316具有一个或多个未被弹性膜321覆盖的区域 312。区域312尤其在前部分310的内侧部分中延伸。当使用者的脚迈行时,所述区域312 可以代替中间部分320来承受皱褶,脚趾对于与鞋帮300发生的可能的失去接触也不那么敏感。弹性膜321有利地具有沿鞋的纵向方向L从织物层323的前端连续延伸直到织物层323的后端的一些部分。这些部分允许对织物层323施加轴向恢复力。这些部分还限定孔 322。弹性膜321有利地具有部分311和313,部分311和313形成向前部分310的下部延伸的带。所形成的带因此保证了前部分310的下部区域的密封性,因而甚至能与水接触。 部分311和313可以例如从鞋底200的边缘起连续延伸。前部分有利地包括相对坚硬的包头314,从而确保对织物层316和脚的保护。鞋底 200另外具有覆盖包头314前端的舌形件204,用于保护包头314不受磨损。弹性膜321有利地包括轴向地穿过前部分310的桥接件315。桥接件315可以设置用于施加向鞋1的对应脚轻微伸展的位置的恢复力。桥接件315为此可以具有与壳314 相连接的端部。当然,桥接件315不是必需的,鞋可以没有这样的桥接件。弹性膜321能以具有厚度在0. 1毫米至0. 8毫米之间的膜片的形式实现。例如能以聚氨酯、聚氯乙烯、硅或其他来制成这样的膜片。织物层323具有包括在0. 5毫米至3毫米之间的厚度,知道的是0. 5毫米至1. 5 毫米的厚度值带来了良好的效果。构成织物层323的纤维可以是例如合成材料制的,如聚氨酯、聚乙烯、尼龙、或任何等同材料。织物层323的纤维以允许其变形尤其是允许其伸展变形的方式编织;其可能例如涉及编织纤维。由此,织物层323类似于编织物。
最后,为在拉长或伸展的方向上具有相同应力,中间部分320拉长或延伸是前部分310或后部分340拉长或延伸的至少1. 5倍。例如可以考虑中间部分320拉长是前部分310和后部分340拉长的2至4倍。中间部分320的弹性主要由织物层323和弹性膜321的材料和几何布置限定。需要注意的是,在中间部分320中,衬里360与外罩并置,而没有被固定于外罩。因此,衬里 360不会防碍中间部分320的弹性。根据示出的实施方式,后部分340具有在外侧翼342和内侧翼343将穿鞋开口 341 向前延伸的前开口 370。这里,前开口 370向前由中间部分320界定。可选地,可以考虑在前开口 370和中间部分320之间设置分隔物。前开口 370由舌形件500封闭,舌形件500通过前开口的下端371被固定于鞋帮300。舌形件500不是必需的,可以考虑没有这样的舌形件的鞋。还可以考虑设置鞋帮300的可逆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例如与开口相并齐地设置的系紧装置400。所述系紧装置400以本领域公知的方式包括穿过孔眼的系带402和设置在侧翼 342和343的边缘上的环401。还可以考虑不为鞋1配备系紧装置400。在这种情况下,后部分340从外侧翼342直到内侧翼343是连续的。为确保对脚的最佳保持,后部分340的织物层345有利地被铺设有例如合成材料制的加强架344。例如,加强架包括塑料材料分支,或以塑料材料一体形成。在这里,加强架 344是一整体件,但是可选地,也可以考虑以多个分支来实现加强架。加强架344加强后部分340。加强架344例如通过粘接或任何等同方式被固定于织物层345。图5是在中间部分320处的鞋1的横剖面图。鞋帮300通过任何部件被固定至内鞋底203,以便形成鞋构件。在这里,鞋帮300优选地根据Mroble (直接套楦法)技术,通过缝线363与鞋底203连接。然后,鞋构件通过粘接被连接到外鞋底上。但是,可替换地, 可设计通过粘接,又或设置接合部件,使鞋帮300与内鞋底203结合。内鞋底203也可以另外包括未示出的卫生鞋垫。鞋构件借助于黏合层通过粘接被固定于外鞋底。示出的外鞋底包括多个层。外鞋底包括磨损层201和缓冲层202。磨损层201被设置用以与地面发生接触,从而使鞋1的附着性达到最佳且限制其磨损。磨损层201可以包括橡胶或其他抗磨损的材料。缓冲层202包括能够大幅度变形的材料,用以当鞋底200与地面发生接触时吸收冲击,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泡沫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如图中所示,鞋底202 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具有形成与鞋帮300接合的唇部205。唇部205允许增加与鞋帮300 的接触表面,这就尤其增加了用于将鞋构件与外鞋底连接的有用表面和减缓冲击的有用表在任何情况下,本发明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实施技术和材料来实现。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包括可符合下述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等同技术。尤其是,如果中间部分包括也就是织物层323和弹性膜321的两层厚度,或者如果算上衬里360的话也可以包括三层厚度,则仍然可以考虑设计更多层厚度,如四层厚度或更多的。另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内,具有可控制弹性的部分可以被设计在鞋的其它区域中,例如在鞋帮的单一外侧面或单一内侧面上,在高鞋帮部分上。
权利要求
1.鞋(1),其包括外鞋底(200)和鞋帮(300),所述鞋沿纵向方向(L)从后端( 延伸直至前端(3),沿横向方向(W)在外侧边缘(4)和内侧边缘( 之间延伸,并在高度上在所述外鞋底(200)和上部(6)之间延伸,所述鞋帮(300)包括鞋面(305),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300)包括至少一个部分(320),所述部分被构造成以可逆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变形是可控制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320)包括织物层(32 和弹性膜(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32 和所述弹性膜(321) 彼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32 和所述弹性膜 (321)通过粘接相互组装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321)具有露出所述织物层的孔(3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孔(32 具有六边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孔(322)的尺寸被确定成控制中间部分(320)的弹性。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32 和所述弹性膜(321)形成所述部分(320)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320)的织物层 (323)是可透气的。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321)在所述鞋帮(300)的外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30 包括用于覆盖使用者脚跖部的后部分(340)、用于覆盖使用者脚趾的前部分(310)以及用于覆盖使用者脚趾和使用者脚跖部之间的接合部的中间部分(320),所述中间部分(320)连接所述后部分(340)和所述前部分(310)并从所述外侧边缘(4)延伸到所述内侧边缘(5),所述中间部分(320)被构造成以可逆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变形是可控制的。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的前部分(310)的内侧区域(312)包括未被所述弹性膜覆盖的外织物层(316)。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321)具有从所述中间部分(320)的织物层的前端连续延伸直到所述中间部分的织物层的后端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形成围绕所述前部分(310)的下部区域的带(311,313)。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321)由具有介于0. 1毫米至0. 8毫米之间的厚度的膜片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分(340)和所述前部分(310)包括织物层(316,345),所述中间部分(320)的织物层通过缝线(361,36 被固定于所述前部分的织物层和所述后部分的织物层,所述缝线由所述弹性膜(321)覆盖。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320)在所述鞋底O00)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之间的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大于5毫米的宽度。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的后部分具有被开口 (370)所分开的内侧翼(343)和外侧翼(342),所述开口(370)的一端(371)由所述中间部分(320)限定。
全文摘要
鞋(1)包括外鞋底(200)和鞋帮(300),鞋帮(300)包括鞋面(305)。鞋帮(300)包括被构造成以可逆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变形是可控制的至少一个部分(320)。
文档编号A43B23/04GK102326911SQ20111022514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J-N·泰弗努, R·博雷尔, W·博瑟姆沃思 申请人:萨洛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