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是一种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鞋底是鞋子的重要部件。人在走路时脚部对地面有作用力,地面对脚部又会产生反作用力,使脚步产生酸痛等不舒适感。现有技术中的普通鞋底一般没有减震设计,这样的鞋子不能缓冲地面对脚部产生的反作用力,穿着缺乏舒适感,长时间走路容易对脚部造成损伤,或者目前市场上也有具有减震作用的鞋底,但减震效果差,制作过程复杂,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鞋底,穿着舒适,减震效果好;并且制作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和大底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竖直放置的、管径中部大两端小的管状减震元件,所述中底和大底上分别具有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所述大底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为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与大底一体制成,管状减震元件的一个端面与大底上表面连为一体。所述中底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为所述中底下表面与大底上管状减震元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的能套住管状减震元件另一端面的环状部件。所述中底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为所述中底下表面与大底上管状减震元件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容纳管状减震元件的挖空部。所述挖空部半径比所述管状减震元件的最大半径略大。所述管状减震元件设置在脚跟部位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为气密性结构;或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两端面全部或两端面之一为敞口结构。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为高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管状减震元件的上部、中部和/或下部采用不同高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管状减震元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采用弹性度逐渐减小的弹性材料制成;或所述管状减震元件的下部采用比上部弹性度小的弹性材料制成。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减震鞋底,在中底和大底之间设置了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为中部大两端小的管状,管状减震元件的两个端面分别固定在中底和大底上,这种形状的管状减震元件具有更大的气体容纳空间,因此在受到压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管状减震元件更容易产生变形,承压能力也更强,在形变的同时管状减震元件要恢复原状而产生一定的弹
3力,缓冲了地面对脚后跟的反冲击力,起到了很好的减震效果,这样,在人走路时感觉更柔软更舒适。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透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后视示意4是本发明管状减震部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透视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后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大底,2-中底,3-减震元件,4-环状部件,5-挖空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正视示意图、透视示意图和后视示意图。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中底2和大底1,中底和大底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竖直放置的、管径中部大两端小的管状减震元件3 ;中底和大底上分别具有固定管状减震元件3端面的固定结构,确保管状减震元件3被压缩时不倾斜移位。本实施例中,有四个管状减震元件 3设置在鞋底的脚跟部位,大底1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即为将管状减震元件3与大底1 一体制成,管状减震元件3的一个端面与大底上表面连为一体;相应的,所述中底2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为中底下表面与大底上管状减震元件对应的位置设置的能套住管状减震元件另一端面的环状部件4,用于将管状减震元件3的另一端面套住以固定管的位置,使管状减震元件3被压缩时不会倾斜移位。如图4、图5所示,是管状减震部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剖视图,管状减震元件3中部的管壁向外凸出,因此管径中部大两端小,具有比等管径的管状元件更大的容纳空间,其两个端面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产生变形;由于减震元件3为中部大两端小的管状,并且为高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在受到压力作用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变形,在形变的同时管状元件3要恢复原状而产生一定的弹力,缓冲了地面对脚后跟的反冲击力,起到了很好的减震效果。如图6、图7、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篮球鞋鞋底的结构透视示意图、 正视示意图和后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脚跟中心位置处设置了一个管状减震元件3。管状减震元件3与大底一体制成,管状减震元件3的一个端面与大底上表面连为一体;不同的是,所述中底2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为中底下表面与大底上管状减震元件 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的一个挖空部5,挖空部5的半径比管状减震元件3中部的最大半径略大,能容纳大底上的管状减震元件3,制作时,大底上的管状减震元件3直接嵌入中底的挖空部5中。本实施例中,具有挖空部的中底2为EVA材料制成,大底1和管状减震元件3为高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管状减震元件3可为气密性结构,这样,除了管状减震元件3本身,所述管状减震元件3内的气密性空气被压缩后同样具有反作用弹力,使所述管状减震元件3具有更好的弹性;或所述管状减震元件3两端面全部或两端面之一为敞口结构,所述中底和大底之间具有容纳所述管状减震元件3的空间,所述空间容积大于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体积,气体可以在所述管状减震元件3内部和所述空间之间流动,使管状减震元件3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所述管状减震元件可以整体采用一种高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在上下不同段采用不同的材料,可以是上部和下部采用相同材料或相同弹性的材料,但鼓出来的中部采用不同材料或不同弹性的材料,这样中部可以形成一特定支撑区域;也可以是上、下部采用不同材料或不同弹性材料,更优选的是,如果上下部或上中下部采用不同弹性的材料, 优选为从上往下弹性依次减小,这样具有更好的缓冲。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创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和大底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竖直放置的、管径中部大两端小的管状减震元件,所述中底和大底上分别具有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为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与大底一体制成,管状减震元件的一个端面与大底上表面连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为所述中底下表面与大底上管状减震元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的能套住管状减震元件另一端面的环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的固定结构为所述中底下表面与大底上管状减震元件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容纳管状减震元件的挖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空部半径比所述管状减震元件的最大半径略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减震元件设置在脚跟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为气密性结构;或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两端面全部或两端面之一为敞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减震元件为高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减震元件的上部、中部和/ 或下部采用不同高弹性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减震元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采用弹性度逐渐减小的弹性材料制成;或所述管状减震元件的下部采用比上部弹性度小的弹性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和大底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竖直放置的、管径中部大两端小的具有弹性的管状减震元件,所述中底和大底上分别具有固定管状减震元件端面的固定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减震鞋底,在受到压力作用的情况下,设置在中底和大底之间的管状减震元件更容易产生变形,在形变的同时管状减震元件要恢复原状而产生一定的弹力,缓冲了地面对脚后跟的反冲击力,起到了很好的减震效果。
文档编号A43B13/18GK102302242SQ20111023483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7日
发明者丁思博, 丁思恩, 郑荣大, 黄雪琼 申请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