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雀屏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庭院伞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模拟孔雀开屏美感效果的庭院伞或遮阳伞。
背景技术:
伞的种类较多,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模拟孔雀开屏模式的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雀屏伞,与传统的庭院伞相比,它可以调节伞面的遮阳角度,可以大大的节省成本,可以模拟孔雀开屏展翅的美感。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雀屏伞,包括立杆,拉杆一端铰接在立杆上、另一端铰接在横杆上,滑套插套在横杆上,左横伞骨铰接在主滑套上,右横伞骨铰接在滑套上;左横伞骨和右横伞骨上固定有边伞骨滑套,左边伞骨和右边伞骨分别插套在边伞骨滑套中;横杆固定在卡盘部上,左边伞骨和右边伞骨铰接在卡盘部上;摇手部由摇手轴、铰接在摇手座上的摇手组成,上拉绳一端固定在摇手的摇手轴且围绕摇手轴摇手轴绕有若干圈、另一端固定在主滑套上,上拉绳绕过设置在横杆上的滑轮,下拉绳一端固定在主滑套上,另一端固定在摇手轴上;摇手部固定在扶手部上,扶手部插套在立杆上。所述扶手部由左扶手壳体和右扶手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组成,摇手座成型在左扶手壳体和右扶手壳体上,摇手轴铰接在左扶手壳体和右扶手壳体上,摇手轴与摇手螺接固定在一起,摇手轴上固定有棘轮,扭簧一端作用力于棘爪、另一端作用力于棘爪座,棘爪铰接在棘爪座上,棘爪卡制在棘轮上,棘爪座用螺栓固定在左扶手壳体上;左扶手壳体和右扶手壳体中形成插套孔,立杆插套在该插套孔中,把手弹簧一端作用力于左扶手壳体和右扶手壳体、另一端作用力于把手,把手铰接在左扶手壳体和右扶手壳体上,把手上通过销钉铰接有弹销,弹销穿过左扶手壳体和右扶手壳体上的通孔抵压在立杆上。所述立杆上固定有立杆顶盖,拉杆铰接在立杆顶盖上。所述横杆上固定有横杆堵头,滑轮设置在横杆堵头上。所述左边伞骨有三根,即第一左边左边伞骨、中间左边伞骨和里左边伞骨,右边伞骨有三根,即第一右边伞骨、中间右边伞骨和里右边伞骨。所述上拉绳穿过滑套上的绳珠,下拉绳穿过滑套上的绳珠。所述摇手压着棘轮垫片,二个棘轮垫片夹持着棘轮形成棘轮固紧在摇手轴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从伞面的结构上来说,雀屏伞打破了传统庭院伞伞面的结构。现在市场的庭院伞伞面都是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伞盘构成,有的还多有一根吊杆组成伞面。而雀屏伞只需伞骨和伞骨支架组成。2、从美学角度上来说,雀屏伞突破了传统庭院伞的造型。由传统的圆形、方形转变到更多的多边无规则伞面造型。开屏展翅的美让人们心理更加向往。3、从经济角度上来说,雀屏伞做到了在同样功能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的节省成本。 因为在传统的庭院伞结构中,伞面的结构是由两个伞盘,八个伞骨支架,八根长伞骨和八根短伞骨组成。而雀屏伞则有七根长伞骨,两根横骨和六个伞骨支架组成。因此与传统的庭院伞相比雀屏伞可以大大的节省成本。4、从使用功能上来说,雀屏伞在满足功能不遗失的情况下做到了结构更加简洁, 从而使得操作也更加方使。雀屏伞在伞面是平的情况下做到了手摇收拢和打开。并且可以通过扶手来调节伞面的遮阳角度,从而更加突出了实用性和人性化。5、从安全性能来说,雀屏伞的抗风能力与传统庭院伞相比显得更为优越,由于雀屏伞的伞面是平面,从而抗风面的阻力就非常的小。而传统庭院伞的伞面是由八个三角面组成的一个高达40至50CM的尖顶,受风的影响就相当大,再者雀屏伞的结构方式和连接方式都优于传统庭院伞。
图1为本发明处于打开状态时骨架立体示意2为本发明处于收起状态时骨架立体示意3为本发明处于伞面收紧状态时骨架立体示意4为本发明处于倾斜调位状态时的骨架立体示意5为摇手与横杆的连接关系示意6为扶手部的立体分解示意7为横杆头部的结构示意8为扭簧、棘爪、棘爪座的连接关系示意中1、立杆;2、拉杆;3、横杆;4、主滑套;5、左横伞骨;6、右横伞骨;7、边伞骨滑套;8、左边伞骨;9、右边伞骨;10、卡盘部;11、摇手部;12、上拉绳;13、下拉绳;14、扶手部; 15、滑轮;16、棘轮;17、扭簧;18、棘爪;19、棘爪座;20、把手;21、弹销;22、把手弹簧;23、棘
轮垫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7所示,雀屏伞,包括立杆1,拉杆2 —端铰接在立杆1上、另一端铰接在横杆3上,主滑套4插套在横杆3上,左横伞骨5铰接在主滑套4上,右横伞骨6 铰接在滑套4上,左横伞骨5和右横伞骨6上固定有边伞骨滑套7,左边伞骨8和右边伞骨 9分别插套在边伞骨滑套7中;横杆3固定在卡盘部2上,左边伞骨8和右边伞骨9铰接在卡盘部10上;摇手部11由摇手轴11C、铰接在摇手座Ila上的摇手lib组成,上拉绳12 —端固定在摇手lib的摇手轴Ilc上且围绕摇手轴IlC绕有若干圈、另一端固定在主滑套4上,上拉绳12绕过设置在横杆3上的滑轮15,下拉绳13 —端固定在主滑套4上,另一端固定在摇手轴Ilc上;
摇手部11固定在扶手部14上,扶手部14插套在立杆1上。所述扶手部14由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2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组成,摇手座Ila成型在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2上,摇手轴Ilc铰接在左扶手壳体111和右扶手壳体142上,摇手轴Ilc与摇手lib螺接固定在一起,摇手轴Ilc上固定有棘轮16, 扭簧17 —端作用力于棘爪18、另一端作用力于棘爪座19,棘爪18铰接在棘爪座19上,棘爪18卡制在棘轮16上,棘爪座19用螺栓固定在在左扶手壳体141上;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2中形成插套孔143,立杆1插套在该插套孔143 中,把手弹簧22 —端作用力于左扶手壳体111和右扶手壳体142、另一端作用力于把手20, 把手20铰接在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2上,把手20上通过销钉铰接有弹销21,弹销21穿过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2上的通孔144抵压在立杆1上。所述立杆1上固定有立杆顶盖la,拉杆2铰接在立杆顶盖Ia上。所述横杆3上固定有横杆堵头3a,滑轮15设置在横杆堵头3a上。所述左边伞骨8有三根,即第一左边左边伞骨81、中间左边伞骨82和里左边伞骨 83,右边伞骨9有三根,即第一右边伞骨91、中间右边伞骨92和里右边伞骨93。所述上拉绳12穿过滑套4上的绳珠12a,下拉绳穿过滑套4上的绳珠12a。所述摇手lib压着棘轮垫片23,二个棘轮垫片23夹持着棘轮16形成棘轮16固紧在摇手轴Ilc上。雀屏伞的一些使用参数1、遮阳面积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制定伞面遮阳面积的大小,但一般来说雀屏伞所达到遮阳面积的范围是4平米到8平米之间。2、调节遮阳角度雀屏伞调节的遮阳角度可分为5个档次,在最低档的时候也就是1档扶手距地面约50CM是一种收起状态,二档的角度为145度扶手距地面高度70CM,适合早上刚初升的太阳。三档的角度为130度扶手距地面高度为110CM,四档的角度为115度扶手距地面高度为 150CM,五档的角度为95度扶手距地面高度为200CM是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功能解说1、将扶手部14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并按顺时针转动摇手11b,此时上拉绳12和下拉绳13将拉动主滑套4向横杆后方向移动,同时通过左横伞骨5和右横伞骨6的作用使得左边伞骨8和右边伞骨9达到伞面撑开的效果。2、当摇手li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同样通过上拉绳12和下拉绳13的作用将滑动主滑套4向横杆3的横杆堵头3a移动,同时通过左横伞骨5和右横伞骨6的作用使得左边伞骨8和右边伞骨9使得伞面完全收拢。3、当伞面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可上下移动扶手部14来调节伞面的遮阳角度。工作原理任何一种新东西的发明都有它特定的社会背景。新东西的出现必须满足人类的使用需求,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界潜意识的启发。雀屏伞的出现正是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使得对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雀屏伞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孔雀的生活栖息,之所以称之为雀屏伞是因为孔雀开屏那瞬间的美让人留恋让人回味,希望能用雀屏伞让孔雀开屏永现在我们生活中,让人们生活在美的环境里。见图6所示,扶手部14上下移动时,先按压把手20,把手弹簧22被压缩,弹销21 便不再压在立杆1上,扶手部14可以上下移动。移动到位后,放开把手20,弹销21顶着立杆1定位。正常情况下由于扭簧17力的作用,棘爪18与棘轮16相分离,当摇手lib摇到需要定位的位置时,按一下棘爪座19,让棘爪18卡制在棘轮16,实现上拉绳12和下拉绳13 定位,保持需要的状态。当再次需要转动摇手lib时,按压棘爪座19且轻晃摇手11b,棘爪18在扭簧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与棘轮16相分离。
权利要求
1.雀屏伞,包括立杆(1),其特征在于拉杆( 一端铰接在立杆(1)上、另一端铰接在横杆C3)上,滑套(4)插套在横杆C3)上,左横伞骨( 铰接在主滑套(4)上,右横伞骨(6) 铰接在滑套(4)上;左横伞骨( 和右横伞骨(6)上固定有边伞骨滑套(7),左边伞骨(8) 和右边伞骨(9)分别插套在边伞骨滑套(7)中;横杆⑶固定在卡盘部(10)上,左边伞骨⑶和右边伞骨(9)铰接在卡盘部(10)上;摇手部(11)由摇手轴(11c)、铰接在摇手座(Ila)上的摇手(lib)组成,上拉绳(12) 一端固定在摇手(lib)的摇手轴(Ilc)上且围绕摇手轴(Ilc)绕有若干圈、另一端固定在主滑套(4)上,上拉绳(1 绕过设置在横杆C3)上的滑轮(15),下拉绳(1 一端固定在主滑套(4)上,另一端固定在摇手轴(Ilc)上;摇手部(11)固定在扶手部(14)上,扶手部(14)插套在立杆(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雀屏伞,其特征在于扶手部(14)由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 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组成,摇手座(Ila)成型在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 上,摇手轴(Ilc)铰接在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 上,摇手轴 (Ilc)与摇手(lib)螺接固定在一起,摇手轴(Ilc)上固定有棘轮(16),扭簧(17) —端作用力于棘爪(18)、另一端作用力于棘爪座(19),棘爪(18)铰接在棘爪座(19)上,棘爪(18) 卡制在棘轮(16)上,棘爪座(19)用螺栓固定在左扶手壳体(141)上;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 中形成插套孔(143),立杆(1)插套在该插套孔 (143)中,把手弹簧02) —端作用力于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2)、另一端作用力于把手(20),把手00)铰接在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 上,把手OO)上通过销钉铰接有弹销上,弹销穿过左扶手壳体(141)和右扶手壳体(142)上的通孔(144)抵压在立杆(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雀屏伞,其特征在于立杆(1)上固定有立杆顶盖(Ia),拉杆 (2)铰接在立杆顶盖(Ia)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雀屏伞,其特征在于横杆(3)上固定有横杆堵头(3a),滑轮 (15)设置在横杆堵头(3a)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雀屏伞,其特征在于左边伞骨(8)有三根,即第一左边伞骨 (81)、中间左边伞骨(82)和里左边伞骨(83),右边伞骨(9)有三根,即第一右边伞骨(91)、 中间右边伞骨(9 和里右边伞骨(9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雀屏伞,其特征在于上拉绳(12)穿过滑套(1)上的绳珠 (1 ),下拉绳(13)穿过滑套(4)上的绳珠(12a)。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雀屏伞,其特征在于摇手(lib)压着棘轮垫片(23),二个棘轮垫片夹持着棘轮(16)形成棘轮(16)固紧在摇手轴(Ilc)上。
全文摘要
雀屏伞,摇手(11b)驱动上拉绳(12)和下拉绳(13)拉动主滑套(4),从而使左边伞骨(8)和右边伞骨(9)收起和打开,沿立杆(1)上下移动扶手部(14),使固定在左边伞骨(8)和右边伞骨(9)上的伞面呈不同角度。它可以调节伞面的遮阳角度,可以大大的节省成本,可以模拟孔雀开屏展翅的美感。
文档编号A45B25/00GK102318941SQ20111027593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王发明, 王成华 申请人:浙江友谊菲诺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