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28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是雨伞的一种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雨伞是怎样发明出来的?传说鲁班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还记述,她是雨伞的发明者,第一把雨伞就是她送给丈夫出门给人家盖房屋时用的。"伞"字早有出现,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撑合的伞,是谁发明的雨伞?对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为他们太阳伞。罗马人用伞遮挡地中海地区的阳光。在中国,伞是公元前1000年由鲁班的妻子发明的,伞被称作“能移动的房屋”。在英国,在18世纪才开始使用雨伞。到了 19世纪男人开始使用伞。由于英国多雨伞是英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传统的英国生活方式的象征,成为伦敦商人和官员必之物,英国人的象征——约翰牛就手中拿着雨伞。在文学作品、电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国于1969年建立伞博物馆。雨伞的结构是在伞柄的上方,多根伞骨由轴销结构组成能支撑或收拢的伞架,伞架上遮盖连接了软质的伞面。平时收拢,体积很小,便于携带,下雨时撑开伞面,可以遮挡较大面积的雨水,挡风遮雨,很方便、实用。但是,雨伞也有不足之处,据经公安交通部门统计和新闻媒体报导,雨季交通事故两大“元凶”:车速车距超标,雨具挡住视线,下雨天,打雨伞,视线受影响,不易观察和注意到侧边或身后的车辆,易被冲撞,而未能及时避让,炎了保护使用雨伞人的人身安全,迫切希望能够有改变和改良的举措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伞的改良结构,使得使用人可以在撑伞的同时比较容易观察和注意到周围、身后的状况,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避让步。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包括由伞骨撑起的伞面以及伞柄,其特征在于:在伞面的下边沿,在相邻两根伞骨之间设置一块反光板,或者设置相邻两块反光板,或者设置相邻三块反光板,或者设置一圈反光板。进一步,所述反光板上下方向的宽度为5-8厘米。进一步,所述反光板为塑料板构成。采用本技术方案,当下雨打开雨伞时,打伞人从前面,或者两侧,或者前方及两侧的反光板中同时兼顾观察到后方,或者后方及左右偏后方的交通状况,当发现险情时,可及时避让步,保障了自身的人身安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①在原雨伞上作的改进,仍旧与原伞具为一体,使用人不必增加携带其它多余的物品,出行携带方便;②使用方便,撑开雨伞与原伞一样使用,不多增加操作麻烦。③保障了使用者在下雨时撑伞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整个地区、社会的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和谐度。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伞面下边沿正面及相邻两侧三块反光板;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伞面下边沿正面一块反光板。图中,I是伞面,2是伞骨,3是反光板,4是伞柄。具体实施方法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一种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包括由伞骨2撑起的伞面I以及伞柄4,在伞面I的下边沿,在相邻两根伞骨2之间设置一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相邻两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相邻三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一圈反光板3。采用正面一块反光板,可以清楚看清后面的交通状况。采用相邻两块或三块反光板,可以在观察后面的同时,兼顾观察到后面及后偏左右更宽范围的交通状况,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倘若配置了一圈反光板,制作、使用不必考虑前后方向,会更加方便些。所述反光板3上下方向的宽度为5-8厘米。宽度过于大,易影响前方观察的视线,过于狭窄,从反光板中观察不清,效果不好。所述反光板3为塑料板构成。在塑料板上喷涂反光材料,是一种方便制作,观看清晰的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包括由伞骨(2)撑起的伞面(I)以及伞柄(4),其特征在于: 在伞面⑴的下边沿,在相邻两根伞骨⑵之间设置一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相邻两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相邻三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一圈反光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3)上下方向的宽度为5-8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3)为塑料板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是雨伞的一种改良结构。一种可防止交通事故的雨伞,包括由伞骨(2)撑起的伞面(1)以及伞柄(4),其特征在于在伞面(1)的下边沿,在相邻两根伞骨(2)之间设置一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相邻两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相邻三块反光板(3),或者设置一圈反光板(3)。本发明的优点在原雨伞上作的改进,仍旧与原伞具为一体,使用人不必增加携带其它多余的物品,出行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撑开雨伞与原伞一样使用,不多增加操作麻烦。保障了使用者在下雨时撑伞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整个地区、社会的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和谐度。
文档编号A45B11/00GK103169218SQ20111043361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杨芊子 申请人: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科技指导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