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2167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叠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尤其是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叠拉链。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拉链一般都只有拉合的功能,而且在拉链拉合之后的牢度不大,只需要通过尖硬的物体,如笔、钥匙等在拉链的咬合处用力一顶,就可以将拉合的拉链强行打开。尤其是旅行箱上的拉链,旅客在旅行时无法将一些较贵重随身携带,而放在旅行箱里锁上,拉链则将会不堪一击,容易让小偷得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具有防盗功能的叠拉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叠拉链,它主要包括拉链头、前齿条和后齿条,前齿条和后齿条为长条形,前齿条和后齿条上两端分别设置有咬合头或设置一个与齿条长度一致的咬合头,在拉链头的一端上下设置有前齿条口和后齿条口,另一端设置有咬合口,在前齿条口与后齿条口的其中一侧分别设置有开口,两开口在拉链头的两侧,拉链头的前齿条口的长度与前齿条的长度一致,拉链头的后齿条口的长度与后齿条的长度一致。这样结构的叠拉链的前后齿条的连接口在侧面,增加了连接口的受力难度,使叠拉链不易被强行打开。在前齿条的咬合头外侧设置有管头,或者在前齿条和后齿条的咬合头上部设置有卡口,咬合头的下半部设置有卡片。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前齿条与后齿条之间发生侧向位移,增加拉链的牢度。在前齿条和后齿条的咬合头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功能区,功能区内设置有防水条或防尘条。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叠拉链具有防水功能,或者具有防尘效果。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叠拉链,通过前齿条与后齿条上下层叠后通过咬合头咬合, 增加了拉链的咬合面积,提高了咬合强度,同时叠拉链的前后齿条的连接口在侧面,使连接口受力的难度增加,促使拉链不易被强行打开,提高了使用叠拉链的箱体的防盗性能。同时在前齿条的两端设置有管头,或者在咬合头的上部设置有卡口,下部设置有卡片,当前齿条与后齿条咬合时,前齿条与后齿条之间不会发生侧向的位移。另外,在咬合头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防水条或防尘条,使叠拉链具有防水效果或者具有防尘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齿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管头的前齿条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卡口卡片的后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叠拉链,它主要包括拉链头3、前齿条1和后齿条2,前齿条1和后齿条2为长条形,前齿条1和后齿条2上两端分别设置有咬合头4或设置一个与齿条长度一致的咬合头4,在拉链头3的一端上下设置有前齿条口 5 和后齿条口 6,另一端设置有咬合口 7,在前齿条口 5与后齿条口 6的其中一侧分别设置有开口 8,两开口 8在拉链头3的两侧,拉链头3的前齿条口 5的长度与前齿条1的长度一致, 拉链头3的后齿条口 6的长度与后齿条2的长度一致,在前齿条1的咬合头4外侧设置有管头9,或者在前齿条1和后齿条2的咬合头4上部设置有卡口 11,咬合头4的下半部设置有卡片12,在前齿条1和后齿条2的咬合头4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功能区10,功能区10内设置有防水条或防尘条。
权利要求1.一种叠拉链,它主要包括拉链头、前齿条和后齿条,其特征是前齿条和后齿条为长条形,前齿条和后齿条上两端分别设置有咬合头或设置一个与齿条长度一致的咬合头,在拉链头的一端上下设置有前齿条口和后齿条口,另一端设置有咬合口,在前齿条口与后齿条口的其中一侧分别设置有开口,两开口在拉链头的两侧,拉链头的前齿条口的长度与前齿条的长度一致,拉链头的后齿条口的长度与后齿条的长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拉链,其特征是在前齿条的咬合头外侧设置有管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拉链,其特征是前齿条和后齿条的咬合头上部设置有卡口,咬合头的下半部设置有卡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叠拉链,其特征是在前齿条和后齿条的咬合头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功能区,功能区内设置有防水条或防尘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叠拉链,它主要包括拉链头、前齿条和后齿条,前齿条和后齿条为长条形,前齿条和后齿条上两端分别设置有咬合头或设置一个与齿条长度一致的咬合头,在拉链头的一端上下设置有前齿条口和后齿条口,另一端设置有咬合口,在前齿条口与后齿条口的其中一侧分别设置有开口,两开口在拉链头的两侧。该叠拉链通过前齿条与后齿条上下层叠后咬合,增加了拉链的咬合面积,同时叠拉链的前后齿条的连接口在侧面,使连接口受力的难度增加,提高了使用叠拉链的箱体的防盗性能。同时在前齿条的两端设置有管头,或者在咬合头的上部设置有卡口,下部设置有卡片,使前齿条与后齿条之间不会发生侧向的位移。
文档编号A44B19/26GK202026948SQ20112006326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范忠波 申请人:范忠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