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方便充放气的充气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15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方便充放气的充气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尤其涉及充气伞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伞都是由伞面、支撑伞面的伞架与伞柄组成。其缺点是伞架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而现有的充气伞都是不带有充气装置的独立伞体,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随时方便进行充放气的充气伞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充气伞体和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筒与充气伞体的伞柄下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打气筒上端连接有伞套,充气伞体顶部设置有与伞套匹配的盖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打气筒的进气阀和出气阀均设置在打气筒的长度方向上,并且进气阀上连接有放气杆,放气杆一端与出气阀接触但不相连。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打气筒侧壁设置有固定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充气伞体是由薄膜制成的,所述的打气筒是由橡胶制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打气筒与充气伞体的伞柄下端连接,为充气伞方便地充放气提供条件,并且由于打气筒上连接有伞套,可将排空气体时的充气伞装入,便于使用与携带。

图1示意了本实用新型充气伞体充满气体时的一种状态。图2示意了本实用新型充气伞体排尽气体后装入伞套内的一种状态。图3示意了本实用新型充气伞体打气筒的剖面结构。1 打气筒;11 进气阀;12 出气阀;2 伞套;3 放气杆;4 充气伞体;5 盖子;6 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一个详细的说明。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包括充气伞体4和打气筒1, 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筒1与充气伞体4的伞柄下端连接。所述的打气筒1上端连接有伞套2,充气伞体4顶部设置有与伞套2匹配的盖子5 ;所述打气筒1的进气阀11和出气阀 12均设置在打气筒1的长度方向上,并并且进气阀11上连接有放气杆3,放气杆3 —端与出气阀12接触但不相连;所述的打气筒1侧壁设置有固定杆6 ;所述的充气伞体4是由薄膜制成的,所述的打气筒1是由橡胶制成的。所述的放气杆3可稍微露出打气筒底部1至2公分,以方便放气。所述的固定杆 3主要对打气筒1起到支撑作用。使用过程中,如附图1所示,挤压打气筒1时(如图3),进气阀11闭合,出气阀12 打开,气体进入充气伞体4内;松开打气筒1时,进气阀11打开,出气阀12闭合,重复上述过程至充气伞体4成型;收伞时,用手挤压放气杆3,使进气阀11和出气阀12同时打开,使充气伞体4气体放出,至充气伞体4内气体完全排尽后,将充气伞体装入伞套2内,盖上盖子5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可方便充放气的充气伞,包括充气伞体(4)和打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筒(1)与充气伞体(4)的伞柄下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方便充放气的充气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气筒(1) 上端连接有伞套(2),充气伞体(4)顶部设置有与伞套(2)匹配的盖子(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方便充放气的充气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筒 (1)的进气阀(11)和出气阀(12)均设置在打气筒(1)的长度方向上,并且进气阀(11)上连接有放气杆(3 ),放气杆(3 ) —端与出气阀(12 )接触但不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方便充放气的充气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气筒(1) 侧壁设置有固定杆(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方便充放气的充气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伞体 (4)是由薄膜制成的,所述的打气筒(1)是由橡胶制成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方便充放气的充气伞,它包括充气伞体和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筒与充气伞体的伞柄下端连接。所述的打气筒上端连接有伞套,充气伞体顶部设置有与伞套匹配的盖子。所述打气筒的进气阀和出气阀均设置在打气筒的长度方向上,并且进气阀上连接有放气杆,放气杆一端与出气阀接触但不相连;所述的打气筒侧壁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的充气伞体是由薄膜制成的,所述的打气筒是由橡胶制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打气筒与充气伞体的伞柄下端连接,为充气伞方便地充放气提供条件,并且由于打气筒上连接有伞套,可将排空气体时的充气伞装入,便于使用与携带。
文档编号A45B25/18GK202019905SQ20112014228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8日
发明者郑瑞东 申请人:郑瑞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