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贴式胸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82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贴式胸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胸罩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具无钢圈的平贴式胸罩, 其可有效地节省收纳空间与减少挤压机率,并可增进其穿着的贴合性。
背景技术
传统胸罩的构成如图1所示,其系由二对应胸型大小的立体弧杯状的罩杯10所构成,且两罩杯10的相异外侧缘分别延伸有一条背带20,两背带20相对端部并利用一扣合组件21来相对扣拉,又两罩杯10与两背带20的上缘预定位置间分别结合有一条供穿挂穿戴者肩部的肩带25,再者为了提供胸部的集中、托高与塑造胸线等机能性功能,一般罩杯10 底缘利用一车缝缝线15固定一胸型下缘的钢圈18,用来实现罩杯10的定型效果。前述传统胸罩的结构,不仅增加制造的步骤与流程,且缝线15与钢圈18会增加胸罩的厚度及硬度, 其在穿着时,会于穿戴者胸部下缘产生明显的压迫现象,如此不仅会影响到血液的流动,且当胸罩脱除后,常会在胸部下缘留下深刻的压痕,同时长时间穿戴后,会导致穿戴者脊心处有很大的不舒适感。为此,目前市面上开发出有多种无缝胸罩,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似拟919号与第M350253号等,但其仍需利用功能性单元来让胸罩的两侧罩杯获得定型效果,如支撑钢圈、胶条及记忆金属条等,还是以车缝方式衔接固定,故虽名为无缝罩,但实际上仍然存有部分的车缝线,而难达完美和穿戴舒适性。然前述胸罩的罩杯底缘因具有支撑钢圈、胶条及记忆金属条等,在穿着时会有明显压迫胸部下缘的现象,如此不仅会影响到血液的流动,且当胸罩脱除后,常会在胸部下缘留下深刻的压痕,长时间穿戴后,会导致穿戴者脊心处的不舒适感以及压迫感。而进一步另有业者开发出一种无钢圈的胸罩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32390 号与第M3820M号,其虽然去除前述的支撑钢圈、胶条及记忆金属条等,但其却改采车缝所谓网状弹性带的方式来做为罩杯的定型作用,如此不仅增加制造的步骤与流程,且车缝该弹性带仍会如前述产生加厚的车缝线条,其一样会存在有压迫的不适感。换言之,现有胸罩罩杯的定型上无法完全兼具无钢圈与无车缝的要求,造成其在穿着时普遍于胸部下缘存在因车缝或钢圈所造成的压迫感,即便真的完全抽出钢圈,则会影响到罩杯的定型效果,且由于其罩杯呈立体弧凹状,不仅占收缩空间,同时容易受到挤压而变形,故在经多次清洗或挤压后,容易因变形而损坏,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故现有胸罩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实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良。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针对前述现有胸罩在实际使用时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 同时凭借本发明人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开发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之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地创作出一种平贴式胸罩结构,藉以克服现有胸罩因占空间与贴合性佳所造成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不占空间的平贴式胸罩,其能利用罩杯组的平贴式罩片来减少被挤压的机率,同时更可节省收纳的空间,故可减少其因清洗或挤压而变形损坏的机会,有效延长胸罩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贴合性佳的平贴式胸罩,借助其无钢圈与无车缝的设计,使罩杯能完全贴合于胸部上,同时让罩杯获得有效的定型,而能消除罩杯的压迫感,进而提升其穿着的舒适性。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透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上述的各项目的与效能平贴式胸罩,该胸罩至少具有一罩杯组、两分设于罩杯组相异外侧缘的背带及两分别连接于罩杯组两侧上缘与两侧背带上缘之预定位置间的肩带;其中罩杯组具有两对应穿戴者胸部的片体状罩片件,且热压成型的罩片件于相对外侧与下半段形成有具集胸与托高作用的托高区,且两罩片件的上半段与相对内侧并形成有厚度逐步压实的胸线覆缘;又罩杯组并于两罩片件邻近穿戴者胸部下缘处形成有一道不具弹性伸缩力的土台底部,再者两罩片件相对外侧另形成有一道不具弹性伸缩力的土台侧部,前述土台底部两端并与两侧土台侧部一体连接,且罩片件的胸线覆缘两端并分别与土台底部及土台侧部连接;由此构成一兼具贴合舒适与塑型效果的平贴式胸罩。由此,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让本实用新型的胸罩因罩杯组两侧罩片件可受下缘之土台底部与两外侧之土台侧部的支撑与定型,进而使其罩片件能产生配合穿戴者胸部的塑型效果,以增进其穿着的贴合性,并提升穿着的舒适感,同时由于其罩片件呈片体状,故不仅可节省收纳空间,以减少罩杯组在收纳或运输时被挤压的程度,且可避免胸罩的罩杯组因挤压变形而损坏,其能有效延长胸罩的使用寿命。再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利用下列技术手段来提升其效能与实用价值;诸如 所述罩杯部的罩片件内部具有至少一可热压塑型的内衬体,且于内衬体两侧外部表面至少设有一内里布及一外里布,并经热压一体成型。所述罩杯组罩片件的内衬体选自具弹性塑型力的泡棉、丝棉或记忆棉等材料。所述罩杯组的土台底部底缘至罩片件底缘的最小宽度大于0. 5CM。所述罩杯组的土台侧部由罩片件外侧缘起算至边缘的宽度至少大于0. 8CM。所述罩杯组两侧罩片件利用一车缝的连接部接合两侧土台底部下缘,且两罩片件的相对内缘间形成有一开口部。所述罩杯组的两罩片件于相对开口部边缘分别形成复数相对的穿孔,供利用一束带交叉穿绑,以选择性改变两罩片件的相对间距,进一步可提升集胸、托高的效果。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特征及其它目的,以下乃举本实用新型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同时让熟悉该项技术领域者能够具体实施。

图1是现有胸罩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胸罩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胸罩展开时的内侧平面示意图,供说明其主要构件的组成状态;[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胸罩的分解示意图,供说明其主要构件的组成状态;图5是本实用新型胸罩之罩杯组的热压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胸罩之罩杯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A是本实用新型胸罩之罩杯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7B是本实用新型胸罩之罩杯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胸罩的局部外观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胸罩于实际穿着时的外观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胸罩在收纳时的外观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罩杯18 钢圈21扣合组件50罩杯组510内衬体512外里布516胸线覆缘53 土台侧部56 开口部61扣合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平贴式胸罩结构,随附图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图式与说明书中所指定的尺寸,当可在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设计与需求而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贴合性佳且不占空间的平贴式胸罩,如图2、3所显示,该胸罩至少具有一罩杯组50、两分设于罩杯组50相异外侧缘的背带60及两分别连接于罩杯组50 两侧上缘与两侧背带60上缘的预定位置间的肩带65,另两背带60异于罩杯组50的端部分别设有一可于使用者背部选择性相对扣合的扣合组件61,供胸罩穿挂于穿戴者身上,以支撑与稳定罩杯组50于相对穿戴者胸部的预定位置。又本实用新型特色结构的详细构成,则如图2、3及4所示,其中所述的罩杯组50 具有两对应穿戴者胸部的片体状罩片件51(如图4所示),且热压成型的罩片件51内部具有至少一可热压塑型的内衬体510,且于内衬体510两侧外部表面至少设有一内里布511及一外里布512,其中内衬体510系选自具弹性塑型力的泡棉、丝棉或记忆棉等材料,而内里布 511、外里布512则可选自棉布、弹性布等,且前述内衬体510、内里布511与外里布512并经具胸型设计的模具相对热压黏合(如图5所示),又两侧罩片件51间系透过一连接部55车缝相接形成罩杯组50结构(如图6所示,两侧罩片件亦可呈一体状结构),使罩杯组50于两罩片件51的相对内缘间形成有一 V型或U型的开口部56,又罩杯组50的两罩片件51于相
15缝线 20背带 25肩带 51罩片件 511内里布 515托高区 52 土台底部 55连接部 60背带 65肩带。对外侧与下半段形成有较厚的托高区515 (如图7A、7B所示),以产生集胸与托高的作用,且两罩片件51的上半段与相对内侧并形成有厚度逐步压实的胸线覆缘516 (如图7A所示), 以配合穿戴者的胸型产生贴覆胸线上缘的贴合效果。又罩杯组50并于两罩片件51邻近穿戴者胸部下缘处形成有一道具适当宽度且不具弹性伸缩力的土台底部52,再者罩杯组50的两罩片件51相对外侧另形成有一道具适当宽度且不具弹性伸缩力的土台侧部53,前述土台底部52两端并与两侧土台侧部53 —体连接,再者前述土台底部52底缘至罩片件51底缘的最小宽度大于0. 5CM,而前述土台侧部53 由罩片件51外侧缘起算至边缘的宽度至少大于0. 8CM,前述罩片件51的胸线覆缘516两端分别与土台底部52及土台侧部53连接,使罩杯组50的两罩片件51可受两侧土台侧部 53、土台底部52与胸线覆缘516的支撑与定型。另所述的两侧背带60并分别与罩杯组50的两侧土台侧部53边缘连接,且背带60 底缘并对应前述罩杯组50的土台底部52底缘,再者两侧肩带65对应罩杯组50 —端适可连接于邻近两侧罩片件51的胸线覆缘516与土台侧部53交接处,使两侧背带60向外拉张时,其向外拉力可均勻分布于土台底部52与土台侧部53上(如图8、9所示),同时罩杯组50 的两罩片件51并可利用前述土台底部52与土台侧部53搭配胸线覆缘516的支撑,使罩杯组50的两罩片件51可获得支撑与定型,而不致因向外拉力而扩张或变形,使罩杯组50的罩片件51可完全贴覆于穿戴者的胸部上,且能保持其胸型美感。藉此,进而组构成一贴合性佳且不占空间的平贴式胸罩结构。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则如图8、9所显示,当本实用新型胸罩穿着在穿戴者胸部时,其至少能产生下列的效果与实用价值。首先,本实用新型胸罩的罩杯组50系利用热压成型,而无传统用来定型的车缝线或压条,且罩杯组50的罩片件51利用压实的土台底部52、土台侧部53与胸线覆缘516来产生定型效果,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兼具无钢圈的要求,故本实用新型在穿着时不致于穿戴者的胸部下缘产生压迫,故可大幅增进其穿着的舒适性。再者,本实用新型胸罩的罩杯组50可利用土台底部52、土台侧部53与胸线覆缘 516的设置,让罩杯组50两侧的罩片件51分别获得支撑,而不致因向外拉力而扩张或变形, 且由于其定型效果佳,故即使经过清洗或拉扯,仍能有效保持其原本态样,不致因变形而损坏,故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更甚者,本实用新型胸罩更可利用罩杯组50的罩片件51呈片体状设计,当其穿着时,可对应穿戴者胸型贴覆,且在收纳时则呈平体状,如图10所示,其相较于现有胸罩,不仅不占收纳空间,且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挤压,以避免因变形而损坏。又本实用新型另具有一实施例,该胸罩罩杯组50的开口部56于两侧罩片件51的相对边缘上形成有复数穿孔(图中未示),供利用一束带交叉穿绑,以选择性改变罩杯组50 两罩片件51的相对间距,供进行集胸与托高效果的微调。使本实用新型胸罩的罩杯组50 的两侧罩片件51间设有相对穿孔与可选择性拉绑的束带,以更有效地提升胸罩集胸、托高的效果,且一样可保有穿着的舒适感。由此,可以理解到本实用新型为一创意极佳的新型创作,除了有效解决习式者所面临的问题,更大幅增进功效,且在相同的技术领域中未见相同或近似的产品创作或公开使用,同时具有功效的增进,故本实用新型已符合新型专利有关“新颖性”与“进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请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1.平贴式胸罩,其特征在于该胸罩至少具有一罩杯组、两分设于罩杯组相异外侧缘的背带及两分别连接于罩杯组两侧上缘与两侧背带上缘之预定位置间的肩带;其中罩杯组具有两对应穿戴者胸部的片体状罩片件,且热压成型的罩片件于相对外侧与下半段形成有具集胸与托高作用的托高区,且两罩片件的上半段与相对内侧并形成有厚度逐步压实的胸线覆缘;又罩杯组并于两罩片件邻近穿戴者胸部下缘处形成有一道不具弹性伸缩力的土台底部,再者两罩片件相对外侧另形成有一道不具弹性伸缩力的土台侧部,前述土台底部两端并与两侧土台侧部一体连接,且罩片件的胸线覆缘两端并分别与土台底部及土台侧部连接;由此构成一平贴式胸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贴式胸罩,其特征在于该罩杯部的罩片件内部具有至少一可热压塑型的内衬体,且于内衬体两侧外部表面至少设有一内里布及一外里布,并经热压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贴式胸罩,其特征在于该罩杯组罩片件的内衬体选自具弹性塑型力的泡棉、丝棉或记忆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贴式胸罩,其特征在于该罩杯组的土台底部底缘至罩片件底缘的最小宽度大于0. 5CM。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平贴式胸罩,其特征在于该罩杯组的土台侧部由罩片件外侧缘起算至边缘的宽度至少大于0. 8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贴式胸罩,其特征在于该罩杯组两侧罩片件利用一车缝的连接部接合两侧土台底部下缘,且两罩片件的相对内缘间形成有一开口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贴式胸罩,其特征在于该罩杯组的两罩片件于相对开口部边缘分别形成复数相对的穿孔,供利用一选择性改变两罩片件相对间距的束带交叉穿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贴式胸罩,其特征在于该胸罩至少具有一罩杯组、两分设于罩杯组相异外侧缘的背带及两分别连接于罩杯组两侧上缘与两侧背带上缘之预定位置间的肩带;其中罩杯组具有两对应穿戴者胸部的片体状罩片件,且热压成型的罩片件于相对外侧与下半段形成有具集胸与托高作用的托高区,且两罩片件的上半段与相对内侧并形成有厚度逐步压实的胸线覆缘;又罩杯组并于两罩片件邻近穿戴者胸部下缘处形成有一道不具弹性伸缩力的土台底部,再者两罩片件相对外侧另形成有一道不具弹性伸缩力的土台侧部,前述土台底部两端并与两侧土台侧部一体连接,且罩片件的胸线覆缘两端并分别与土台底部及土台侧部连接;由此构成一平贴式胸罩。
文档编号A41C3/12GK202269406SQ20112031537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9日
发明者蔡佳真 申请人:蔡佳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