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47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轻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薄型西服。
技术背景当今社会男人都承受着工作和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而作为男人日常穿着的西服,辅料应用的较多,使得西服的重量加重,增加了原材料的使用,也影响了穿着的透气性和透湿性,这样的西服穿在身上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压力,并约束我们的身体,难以满足新时代男人的需求。综上所述,现有的西服由于辅料使用过多,导致西服的透气性和透湿性不好,影响穿着者心情。同时增加了生产时间和原材料的使用,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薄型西服,以解决现有的西服由于辅料使用过多,导致西服的透气性和透湿性不好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薄型西服,该轻薄型西服包括前衣片、侧衣片、后衣片、一体式内里;其中,所述侧衣片与后衣片相接的侧叉处烫有一条直牵条;所述直牵条的上端点位于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端的拐角处,下端点位于底摆上,下端点将所述侧衣片下侧斜边等分成两段;所述侧衣片的侧叉的外凸部分通过沿所述直牵条对折后,所述侧叉的上端部分缝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所述侧衣片的侧叉的底摆折边通过沿底摆线对折后缝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所述侧衣片后缝边缘与侧衣片侧叉折边外口及底摆折边边缘整体包边的方式进行处理;所述前衣片压有一层主衬,前衣片的肩部和后衣片的肩部压一层副衬;前衣片的驳头和下摆处压有一层主衬和一层加强衬;一体式内里的驳头处压有一层主衬。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一体式内里包括前衣片的里布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其中,所述前衣片的里布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一体成型,所述一体式内里顶端的丝绺的偏角为7° 9°。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一体式内里的后衣片肩部的里布在后衣片的颈后中间位置交叉。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侧衣片的侧叉处烫有一条0. 5cm I. 5cm宽的直牵条,其中,所述侧衣片的侧叉的高度为23cm 27cm。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直牵条的上端点与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3. Ocm 4. Ocm ;所述直牵条的上端点与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I. Ocm 2. Ocm ;其中,所述侧衣片的外凸部位的最高点比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点高0.4cm 0. 8cm。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侧衣片下侧斜边与所述侧衣片的下摆边缘线的夹角为30° 40° ;其中,所述侧衣片下侧斜边的长度为20cm 24cm。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分通过沿所述直牵条对折后,沿着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点与直牵条的上端点方向剪开一个0. 8cm I. 2cm的刀口,侧叉上端缝口再做反止口 0. 2cm 0. 4cm,最后压线0. Icm 0. 2cm的方式进行缝合。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分的外边缘为弧形,所述侧衣片的底摆折边的外边缘为弧形;其中,折边后的侧衣片侧叉外凸部分的外边缘,与折边后的侧衣片侧叉的底摆折边的外边缘重合,并与侧衣片后缝边缘进行整体包边。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西服的面布使用天然纤维的混纺面料,所述后衣片的肩部、前衣片所使用里布的材料与所述面布的材料相同;所述衣袖的袖里使用天然纤维的宾霸里布。在上述轻薄型西服中,所述主衬、副衬和加强衬的经向和纬向的缩率与所述面布的缩率相匹配,所述衬布采用曲线设计;其中,所述主衬为大身粘合的有纺衬,所述主衬的克重为50克/每平米 56克/每平米;所述副衬为有纺衬,所述副衬的克重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所述加强衬为有纺衬,所述加强衬的纬向有弹力,经向无弹力,所述加强衬的克重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薄型西服,该轻薄型西服制作出的西服前衣片的胸部没有由黑碳衬、马尾衬、胸棉制作的复合胸衬;所述西服使用半里结构并取消了胸衬和垫肩,减少西服使用的辅料;减少压衬的部位,解决了现有的西服由于辅料使用过多,导致西服的透气性和透湿性不好的问题。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里布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前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一体式内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后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侧衣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薄型西服,该西服包括前衣片、侧衣片、后衣片、一体式内里;其中,西服的前衣片的胸部没有由黑碳衬、马尾衬、胸棉制作的复合胸衬;其中,所述西服的后衣片的肩部、前衣片、和衣袖上设有里布;侧衣片和后衣片肩部以下没有里布。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轻薄型西服不使用胸衬和垫肩,在所述西服的肩部设有里布。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里布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所述前衣片、侧衣片、后衣片缝合后,与所述一体式内里缝合。其中,所述轻薄型西服的右侧前衣片101、左侧前衣片104、右侧后衣片102的肩部、左侧后衣片103的肩部与所述一体式内里缝、合;右侧侧衣片105、左侧侧衣片106、右侧后衣片102的肩部以下部位、左侧后衣片103的
肩部以下部位未被一体式内里覆盖。所述右侧前衣片101和右侧后衣片102的肩部所覆盖的右侧一体式内里布110采用一体成型的无缝设计,所述一体式内里110包括前衣片的里布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在图中所述前衣片里布与后衣片肩部的里布断开处用虚线表示。所述右侧一体式内里110的后衣片肩部位置,与所述左侧一体式内里111的后衣片肩部位置在后衣片的颈后中位置交叉,并有部分重合。如图I所示,所述一体式内里的后衣片肩部位置采用八字形设计,可以很好的覆盖整个肩部,在不使用垫肩的情况下,保持肩部的形状;在所述颈后中间位置自然交叉,其优点在于,能使西服的后背具有更好的伸展性,穿着活动时更自由轻松。 右侧侧衣片105与右侧后衣片102相连接的后叉处107直接折边做叉,所述侧衣片105的侧叉的高度为23cm 27cm ;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分沿所述直牵条对折后,所述侧叉的上端部分缝合,所述侧叉的底摆折边沿底摆线对折后缝合,侧衣片后缝边缘与侧衣片侧叉折边外口及底摆折边边缘整体包边,整齐划一更加美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法所制作出来的西服的侧衣片的侧叉较平常西服的侧叉要高2cm 4cm,其优点在于,高侧叉设计具有更好活动量,能提高西服的透气和透湿性,并可调节臀围大小,保证穿着时更合体。使用直接折边做叉的优点在于,减少缝口厚度,减轻衣服的重量;如图I所示,所述左侧侧衣片106的后下摆处的侧衣片侧叉折边外口线112为弧形设计,使得整个内里的线条更和谐。由于所述西服是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左侧前衣片104和左侧后衣片103的肩部里布也是一体成型的无缝设计。适用于左侧的设计同样适用于右侧;同理在所述西服右侧做的设计同样适用于西服左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在左侧前衣片104上设有大口袋109和小口袋108,其中,所述大口袋109和小口袋108使用压线工艺,在放置物品时,不会左右摇晃。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前衣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前衣片上压主衬2,在所述前衣片的驳头201和下摆202处,在压了主衬2的基础上,再压一层加强衬I ;在前衣片的肩部位置203压有一层副衬3 ;其中,所述主衬2的大小为前衣片的一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衬、副衬、加强衬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一体式内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一体式内里301包括前衣片的里布302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303。所述前衣片的里布301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303 —体成型,使衣服更轻,接触皮肤更舒适,其中,所述一体式内里301顶端部位306的丝绺的偏角为7° 9°。如图3所示,在一体式内里301的驳头304处压一层主衬2,使驳头翻过来更平伏,最大程度减少压衬部位。一体式内里301肩部305在不使用垫肩的情况下,能起到很好的保型效果。后衣片肩部的里布303的外边缘为八字型设计,使得制作出来的西服的内里造型更加美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西服所使用的一体式内里301的材料与所述面料相同,使用面料作为里布的优点在于,使得所述西服的肩部在不使用垫肩的情况下能起到垫肩的作用,如图中,虚线区域305。[003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后衣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所述后衣片的肩部401设有副衬。所述后衣片102与所述侧衣片相接的一侧为弧形设计,其中,以缝份连接点402为分割点,所述缝份连接点402以上的部分包边后缝份I. Ocm 2. Ocm缝合;所述缝份连接点以下的部分,包边后,后衣片侧叉折边3. Ocm 4. Ocm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轻薄型西服取消了垫肩,在肩部位置设有一层里布,即所述肩部位置的面布压一层副衬3后,后领窝处与里布缝合;在图2的前衣片的肩部位置和图4中后衣片的肩部位置,其所压的副衬3为同一种衬布。所述肩部采用一体式的无缝设计,与前里相连,使衣服更轻,接触皮肤更舒适。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轻薄型西服的侧衣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所述侧衣片105与后衣片106相接的侧叉处107烫有一条0. 5cm I. 5cm宽的直牵条504,所述直牵条504的长度与所述侧叉107等长。其中,所述直牵条504的上端点c位于所述侧衣 片105侧叉顶端的拐角处507,下端点d位于底摆线503上,下端点d将所述侧衣片105下侧斜边505等分成两段。所述直牵条的上端点c与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点b之间的距离为3. Ocm 4. Ocm ;所述直牵条的上端点c与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点a之间的水平距离为I. Ocm 2. Ocm ;其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点b比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点a高0. 4cm 0. 8cm ;所述直牵条504的上端点a与所述后衣片102上的缝份连
接点402等高,并重合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包边缝合具体为将所述侧衣片105侧叉的外凸部分501沿所述直牵条504对折后,沿着所述侧衣片105侧叉顶点a与直牵条的上端点c方向剪开一个0. 8cm I. 2cm的刀口,侧叉的上端缝口再做反止口 0. 2cm 0. 4cm进行缝合,最后压线0. Icm 0. 2cm。其中,对折后的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点b位于侧叉顶点a与直牵条的上端点c的反向延长线上,与所述侧衣片与后衣片缝合后的侧衣片的后缝包边线相交。将所述侧衣片105的侧叉的外凸部分501沿所述直牵条504对折后,所述侧叉的上端部分缝合,所述侧衣片105的底摆折边502边缘沿底摆线503对折后缝合,侧衣片后缝边缘与侧衣片侧叉折边外口及底摆折边边缘整体包边;其中,所述侧衣片105的外凸部分501的外边缘为弧形,所述侧衣片105的及底摆折边502边缘的外边缘为弧形;折边后的侧衣片105侧叉的外凸部分501的外边缘,与折边后的侧衣片105侧叉的底摆折边502边缘的外边缘重合。如图I中下摆处的侧衣片侧叉折边外口线112所示。所述侧衣片105下侧斜边505与所述侧衣片105的底摆线503的夹角为30° 40° ;其中,所述侧衣片105的下侧斜边505的长度为20cm 24cm。所述直牵条504用于防止叉里长出,侧衣片105无须拼接叉贴,直接折边做叉,减少缝口厚度,减轻衣服的重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加强衬I是一种有纺衬布,纬向有一定的弹力,经向无弹力,使驳头和下摆,更自然服贴,所述加强衬的克重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主衬2是一种粘合在大身上的有纺衬。采用聚酯变形纱的原材料,二上二下斜纹构造而成;所述主衬的克重为50克/每平米 56克/每平米。所述副衬3为有纺衬,所述副衬的克重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0046]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轻薄型西服的面料选用含毛、丝、麻等的天然纤维的混纺面料。衣袖袖里使用天然纤维的宾霸里布,宾霸里布的光滑程度高,易于穿脱。其他部位后衣片的肩部、前衣片所使用里布的材料与所述面布的材料相同,都是含毛、丝、麻等的天然纤维的混纺面料。在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主衬、副衬和加强衬的经向和纬向的缩率与所述面布的缩率相匹配,并要求衬布可在40摄氏度以下常温水洗,且水洗不变形,能起到较好的保型效果。并且所述主衬、副衬和加强衬在裁剪上使用曲线设计,其目的在于在外观上不易看出压衬的痕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主衬是一种粘合在大身上的有纺衬,所述主衬的克重为53克/每平米,其纬纱较粗,经纱较幼,不破坏面料本性,保形效果更好。副衬是一种轻盈柔软的有纺衬,每平米仅有34克,粘合处自然丰满,还具有良好的回弹能力。所述加强衬为有纺衬,所述加强衬的纬向有弹力,经向无弹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制作处的西服在材料上使用了轻薄型的面料,在结构上使用了半里结构,其中,里布肩部的一体式无缝设计,在贴身穿着时避免缝口与肩部摩擦;并且在肩部不使用垫肩只加一层副衬,保证在没有垫肩的情况下同样能保持肩部的挺括,同时也减轻了西服的重量,穿着更舒适;后背处里布采用交叉设计,活动量好;在衬布的选取上使用轻薄的有纺衬,并可在40摄氏度以下常温安全水洗,并使用曲线设计,保证在外观上看不出压衬的痕迹。在内部使用包边工艺,后下摆处的折边使用弧形设计,使得内里线条更加统一和谐,不会因为没有里布而显得杂乱无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薄型西服在保证西服的外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使用单层面料和人体直接接触,减轻西服的重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该西服包括前衣片、侧衣片、后衣片、一体式内里;其中, 所述侧衣片与后衣片相接的侧叉处烫有一条直牵条;所述直牵条的上端点位于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端的拐角处,下端点位于底摆上,下端点将所述侧衣片下侧斜边等分成两段; 所述侧衣片的侧叉的外凸部分通过沿所述直牵条对折后,所述侧叉的上端部分缝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所述侧衣片的侧叉的底摆折边通过沿底摆线对折后缝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所述侧衣片后缝边缘与侧衣片侧叉折边外口及底摆折边边缘整体包边的方式进行处理; 所述前衣片压有一层主衬,前衣片的肩部和后衣片的肩部压一层副衬;前衣片的驳头和下摆处压有一层主衬和一层加强衬;一体式内里的驳头处压有一层主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体式内里包括前衣片的里布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其中,所述前衣片的里布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一体成型,所述一体式内里顶端的丝绺的偏角为7° 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体式内里的后衣片肩部的里布在后衣片的颈后中间位置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衣片的侧叉处烫有一条0. 5cm I. 5cm宽的直牵条,其中,所述侧衣片的侧叉的高度为23cm 27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牵条的上端点与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3. Ocm 4.Ocm ;所述直牵条的上端点与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I. Ocm 2. Ocm ;其中,所述侧衣片的外凸部位的最高点比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点高0. 4cm 0. 8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衣片下侧斜边与所述侧衣片的下摆边缘线的夹角为30° 40° ;其中,所述侧衣片下侧斜边的长度为20cm 24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分通过沿所述直牵条对折后,沿着所述侧衣片侧叉顶点与直牵条的上端点方向剪开一个0. 8cm I. 2cm的刀口,侧叉上端缝口再做反止口 0. 2cm 0.4cm,最后压线0. Icm 0. 2cm的方式进行缝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分的外边缘为弧形,所述侧衣片的底摆折边的外边缘为弧形;其中,折边后的侧衣片侧叉外凸部分的外边缘,与折边后的侧衣片侧叉的底摆折边的外边缘重合,并与侧衣片后缝边缘进行整体包边。
9.根据权利要求I 8中任一项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西服的面布使用天然纤维的混纺面料,所述后衣片的肩部、前衣片所使用里布的材料与所述面布的材料相同;所述衣袖的袖里使用天然纤维的宾霸里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轻薄型西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衬、副衬和加强衬的经向和纬向的缩率与所述面布的缩率相匹配,所述衬布采用曲线设计;其中,所述主衬为大身粘合的有纺衬,所述主衬的克重为50克/每平米 56克/每平米;所述副衬为有纺衬,所述副衬的克重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所述加强衬为有纺 衬,所述加强衬的纬向有弹力,经向无弹力,所述加强衬的克重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薄型西服,该轻薄型西服包括前衣片、侧衣片、后衣片、一体式内里;其中,侧衣片与后衣片相接的侧叉处烫有一条直牵条;直牵条的上端点位于侧衣片侧叉顶端的拐角处,下端点位于底摆上,并将侧衣片下侧斜边等分成两段;侧衣片侧叉的外凸部分通过沿直牵条对折后,上端部分缝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侧叉的底摆折边沿底摆线对折后缝合的方式处理;侧衣片后缝边缘与侧衣片侧叉折边外口及底摆折边边缘整体包边的方式处理;前衣片压有一层主衬,驳头和下摆处压有一层主衬和一层加强衬,肩部压有一层副衬;一体式内里的驳头处压有一层主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西服在保持西服的外观的同时,减轻西服的重量,增加西服的透气性和透湿性。
文档编号A41D1/00GK202496413SQ20112053464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胡平贵 申请人: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