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收伞线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12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开收伞线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伞具,特别是与一种自动开收伞的线管结构相关。
背景技术
多折自动开收伞的开收伞过程,关键是在一线管内穿置一条自动开收拉绳实现自动开伞功能,以及另外一条安全拉绳实现安全收伞 功能。如图I所示,习用的线管2’为一中空套管,嵌固于一外塞I’的下部,一自动开收拉绳3’及一安全拉绳4’穿伸该线管2’内,装配时该自动开收拉绳3’ 一端自外塞I’上方依次穿过其通孔、线管2’后从线管2’的下端穿出与一扣头5’绑固在一起,而安全拉绳4’的一端搭置在外塞I’上,另一端则依次穿过外塞I’的通孔、线管2’后与伞具的收伞安全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配合。但使用中发现该自动开收拉绳及安全拉绳一同穿伸在线管内,两条绳子装配过程中不小心就会发生交叉、缠绕,影响操控,并且在频繁的开收伞过程中两条绳子容易造成干涉,发生摩擦,使伞具开收不顺畅,带来产品质量不佳的后果,实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线管结构,可有效避免穿伸在线管内的自动开收拉绳及安全拉绳发生交叉、缠绕的情况,保证伞具开收顺畅。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开收伞线管结构,该线管为一中空的管体,并该管体的外壁自上而下形成一凹陷。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令自动开收伞的自动开收拉绳与安全拉绳分别沿线管的中空部及外壁上的凹陷穿伸,两拉绳间不会发生习用的交叉、缠绕以及摩擦的情况,进而可确保伞具开收顺畅。

图I为习用外塞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管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管的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外塞线管结构,该线管I为一中空的管体,特别的是该管体的外壁自上而下形成一凹陷11。应用时,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管I嵌固于外塞2的下部,该外塞2的结构为公知技术,即如图所示,该外塞2为一柱体,其中心形成有通孔,在柱体上部侧壁上则形成与通孔21相通的开槽22,开槽22上设有枢接部23以便于枢接一滑轮(图中未示出),一自动开收拉绳3的一端自外塞2上方依次穿过其通孔21、线管I的中空部从线管I的下端穿出与一扣头5绑固在一起,而一安全拉绳4的一端搭置在外塞2上,另一端则依次穿过外塞2的通孔21,顺着线管I外壁的凹陷11向下与伞具的一收伞安全装置连接配合(图中未示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线管I后使用中自动开收伞的自动开收拉绳3与安全拉绳4不 会发生习用的交叉、缠绕以及摩擦的情况,进而可确保伞具开收顺畅;而且本实用新型线管的结构简单,利于制作,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开收伞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管为一中空的管体,并该管体的外壁自上而下形成一凹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线管结构,该线管为一中空的管体,并该管体的外壁自上而下形成一凹陷,藉此使自动开收伞的自动开收拉绳与安全拉绳分别沿线管的中空部及外壁上的凹陷穿伸,两拉绳间不会发生习用的交叉、缠绕以及摩擦的情况,进而可确保伞具开收顺畅。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2425753SQ20112056235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吴富棋 申请人:漳浦彩吉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