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28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填充式服装的服装面料结构的改迸。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填充式服装,如羽绒服,棉服等服装产品,多采用人工操作缝纫机进行产品缝制,通过缝纫线迹,形成羽绒或填充物的储存空间,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和产品エ艺的要求,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穿着效果,在采用的生产材料和生产エ艺等方面有很多要求和限制,尤其在制造材料选用,缝制エ艺以及穿着体验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I.在羽绒服,棉服的材料使用方面,面料不仅需要做特殊的防绒处理,由于对面料进行了缝纫操作,对面料结构发生了破坏性改变,羽绒和填充物可能从针脚处发生穿透现象,因此还需要选用特制高密羽绒胆布或其他材料对羽绒和填充物进行包裏,以保证对填充物能够有效阻隔。这样,一是增加了操作エ序,ニ是包裹物増加了面料的重量。所以填充式服装在材料使用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方面大大超过其他服装产品,产品生产质量风险很高。由于缝纫操作在面料上产生了针脚,导致针脚部位热量散失和漏风现象,降低了服装的保暧性能。2.填充类服装产品在缝制过程中需要选用专门的缝纫辅料,缝制设备,以保证对填充物能够有效阻隔,例如,需要使用特殊的缝纫针,缝纫线等,对制造者的技术,设备和操作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都很高。3.因为要达到防绒的效果,填充类服装(羽绒服,棉服等)的面料要先通过涂层处理。涂层导致材料的透气能力降低,穿着舒适感降低。同时羽绒服,棉服等服装产品为了进ー步防止羽绒或填充物的穿透现象,多为三层到五层的结构(例如外层面料有面层、里层两层结构,内层面料有面层、里层两层结构,两个里层之间是容置特制高密羽绒胆布或其他材料对羽绒和填充物进行包裹后所放置的空间),外观显得臃肿,多层面料结构增加了重量,虽然很多设计人员采用了轻薄的面料,但由于エ艺技术的限制,还是影响了穿着的效果O由于运动式服装对重量的要求很苛刻,因此上述数点缺陷在填充式运动服装(运动用、户外用羽绒服,棉服等)领域带来的不利后果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ー种服装面料,其目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减轻重量,降低加工难度,提升保暖性的填充式服装的面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内层面料与外层面料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粘合段,粘合段处的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粘合在一起,相邻的粘合段之间的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之间形成容置填充材料的空间。所述粘合段相互平行。 所述粘合段的宽度为2mm-15mm。所述内层面料为单层的高支数高密度面料。所述外层面料为单层的高支数高密度面料。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本发明的面料没有缝纫行为对面料产生的破坏,所以大大加强了面料的防绒性能,无需再使用填充物的包裹物,并且可以不使用多层面料结构而只是用两层面料结构,减轻了面料制成的服装的重量;在达到同样的结合強度的情况下,粘合段使用的粘胶剂比缝纫线重量轻,减轻了面料制成的服装的重量;由于不采用缝纫エ艺,缝纫エ艺所附帯的技术和エ艺要求不复存在,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由于没有缝纫针脚,不再有热量流失管道,所以面料的保暖性能得到提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面料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面料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为本发明的服装面料的生产及结构I.材料生产阶段(I).为保证面料的防绒效果,需要预先对面料进行防绒整理,此防绒整理为物理性整理,不额外使用其他整理助剂,在保证面料的防绒效果的同时,确保面料仍旧具备透气的能力,保证穿着的舒适感。本发明采用高支数高密度面料实现面料的防绒效果。(2).本产品通过对整匹面料进行复合加工,采用材料粘合剂合成聚酯)将两层单层高支数高密度面料进行复合,在复合エ序过程中,预留储存羽绒或填充物的空间,由于使用的是整匹复合技术,面料复合完成后,可用于裁剪任何款式的产品。此种方式保证了压合エ艺的品质稳定性,降低填充类运动服装的制作难度。(3).储存羽绒或填充物的空间,通过复合エ艺,将形成2MM-15丽的粘合段,此粘合段可将羽绒或填充物的储存空间进行分割,可保证羽绒或填充物均匀分布,确保产品外观效果,另外,通过对粘合段的宽窄和分布位置调整,可形成不同的外观效果。(4).材料的复合加工是通过机械化和エ业化的生产模式实现,产品エ艺和质量的稳定性相比通常手工单片粘合的制作方式有本质性改善,服装产品总体质量的稳定性也因此得到改善。经过上述エ艺制得了如图I、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服装面料具有单层的高支数高密度面料的内层面料I和单层的高支数高密度面料的外层面料2,内层面料I与外层面料2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相互平行并且宽度为2mm-15mm的粘合段3,粘合段3处的内层面料I和外层面料2粘合在一起,相邻的粘合段3之间的内层面料I和外层面料2之间形成可以容置填充材料如羽绒、填充物等的空间4。2.成衣生产阶段
(I).面料复合生产完成后,可使用正常操作方式进行打版、裁剪、和缝制,也可以采用激光切割、超声波,热贴、热封,充绒和辅料车缝等エ艺进行后续的操作,由于前期的材料复合加工,使得传统的车缝式加工エ艺可以取消或減少,彻底解决了羽绒或填充物从缝线处钻出的问题,即使是很纤细的绒丝也不会泄露出,使衣服的整体外观较好,并具备良好的舒适的感觉。(2).因为面料采用复合エ艺形成羽绒或填充物的储存空间,使得面料或成衣表面没有缝线或车缝的针脚,面料的整体性不受到破害,不仅有效避免雨水通过针缝渗漏,而且还可有效地避免风从针缝中渗透,防止了因雨水或空气渗入造成的热量损失,提升了羽绒的穿着效果和保暖性。 (3).将轻薄的面料通过本专利的技术进行加工,并充入适当重量的羽绒或其他填充物,在保暖效果不降低的情况下,成衣的整体重量大大降低,改变了羽绒服,棉服产品往常的臃肿的外观效果,提高了填充类运动服装的穿着体验舒适度。在运动类服装中,本发明的重量减轻效果将大大增加运动类服装的运动效果。(4).此エ艺技术可推广至在外穿的男女正装类,商务类,休闲类,运动类保暖衬衫,裤子,羽绒服类或棉服类等使用填充物的服装品类上应用。
权利要求
1.ー种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内层面料与外层面料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粘合段,粘合段处的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粘合在一起,相邻的粘合段之间的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之间形成容置填充材料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段相互平行。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段的宽度为2mm-15mm。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面料为单层的高支数高密度面料。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面料为单层的高支数高密度面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内层面料与外层面料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粘合段,粘合段处的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粘合在一起,相邻的粘合段之间的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之间形成容置填充材料的空间。由于本发明的面料没有缝纫行为对面料产生的破坏,所以大大加强了面料的防绒性能,无需再使用填充物的包裹物,并且可以不使用多层面料结构而只是用两层面料结构,减轻了面料制成的服装的重量;粘合段使用的粘胶剂比缝纫线重量轻,减轻了面料制成的服装的重量;缝纫工艺所附带的技术和工艺要求不复存在,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由于没有缝纫针脚,不再有热量流失管道,所以面料的保暖性能得到提升。
文档编号A41D31/02GK102613758SQ20121009002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丁伍号 申请人: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