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良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3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改良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别是用于从事球拍类运动的运动鞋。
背景技术
这些鞋可被使用在如网球、羽毛球、壁球或其它的领域中。这类鞋包括外鞋底和鞋帮,鞋帮通常是柔软的,鞋帮一般是矮鞋帮。外鞋底被设置用于与地面进行接触。已知地,外鞋底在长度上从后端部延伸直到前端部,在宽度上延伸在外侧边和内侧边之间,和在高度上延伸在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面和被设置用以与鞋帮相连接的联接面之间。
由于外鞋底构成与地面进行配合的鞋部分,因而外鞋底是众多作用力(sollicitation)的所在地(siSge)。特别地,夕卜鞋底传递由使用者发出的冲击、或来自地面的反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接触面应适于这些作用力的原因。这些作用力特别是强烈的、和性质根据场地和所从事的运动可变化的应力。应力由使用者的运动产生,所述运动是以多种速度并具有极其多变的加速或减速进行的运动。这些运动来自于启动、制动、滑动、支撑或再支撑、或甚至方向的突然变化。例如在需要在各种方向上执行非常多的短路线的网球领域中就是这种情形。这些路线使得使用者根据较高频率重复地加速和制动。这就是为什么接触面经受许多的高强度的作用力的原因。在加速时,而且尤其在制动时,导致接触面经受摩擦磨损力。实际上,特别是在夯实粘土场地(terre battue)上,使用者使外鞋底在地面上滑动,尤其是当使用者占位以击打球时。现有技术考虑到施加在鞋上、更为特别地施加于外鞋底的应力。在网球领域中尤其如此,对于网球领域,接触面应具有高的耐磨性。因此鞋的寿命长,使用者可发起有力的加速或实施猛烈的制动。这允许使用者快速地移动和精确地置身在使用者期望到达以击打球的位置。即便已知的网球鞋总体上响应了使用者需求,但它们仍会产生多个问题。首先,相当多数量的使用者遭受创伤,这些创伤特别是源于经鞋通过的作用力的强度。在该现象的同时,还观察到缺乏脚部的舒适性、还有腿部的舒适性,特别是在合成材料、混凝土或甚至浙青的硬质场地上。相反地,在夯实粘土场地上实现较柔软的一种地面。因此可以说,即便传统鞋适合于夯实粘土场地面,但这些传统鞋较不适合于硬质材料地面。还观察到了就鞋的整体结构而言对鞋的损坏鞋帮有时局部地从鞋底脱开,特别是在边部上。还注意到,使用者的能量效率不是最优的。其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以适于竞赛速度。实际上,在球拍和球类领域中实现的进步加快了竞赛速度。因此使用者应更快地移动,而传统鞋难以允许实现这点。这就是为什么提出发展进步的原因。例如,根据文献FR 2 912 038,鞋的鞋底的接触面,即被设置用以支撑于地面的面,具有两个支撑部分。在所述两个支撑部分中,其中一个支撑部分在内侧有利于附着性,而另一个支撑部分在外侧有利于滑动运动。实际上,这涉及横向地改变接触面的附着性。根据文献FR 2 912 038的鞋主要在于寻求解决磨损和附着性的问题。这种鞋减弱了对传统鞋观察到的某些有害效应,但并没有带来显著的进步。

发明内容
相对于此,本发明一般性地寻求对用于从事球拍类运动或其它运动的鞋进行改进。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极大地减小、甚至消除在使用者的脚部或腿部处损伤的出 现。本发明的一目的还在于使鞋的使用更为舒适。特别是,就网球鞋而言,这涉及在硬质场地上获得夯实粘土场地的舒适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极大地限制、甚至避免鞋的不适宜的损坏。特别地,本发明寻求防止鞋帮相对于外鞋底的任何脱裂。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允许使用者适应新的器材和特别是提高其比赛速度。为此,本发明提出特别是用于从事球拍类运动的运动鞋,所述鞋包括外鞋底和鞋帮,外鞋底在长度上从后端部延伸直到前端部,在宽度上延伸在外侧边和内侧边之间,和在高度上延伸在接触面和联接面之间,外鞋底从后端部直到前端部具有后部区域、中心区域、跖部区域、继而前部区域。根据本发明的鞋的特征在于,接触面具有第一支撑部分,第一支撑部分包括第一分部,第一分部在前部区域中从外侧边直到内侧边沿着前端部的边缘;以及第二分部,第二分部从第一分部朝后端部的方向和在跖部区域中从外侧边朝内侧边的方向延伸;接触面具有第二支撑部分,第二支撑部分从第一支撑部分的第一分部朝后端部的方向、和在跖部区域中从第一支撑部分的第二分部朝内侧边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支撑部分的平均摩擦系数大于第二支撑部分的平均摩擦系数。可以观察到,第一支撑部分在使用者脚趾处、以及在使用者跖部的外侧部分处延伸。与加速相关的作用力的一大部分正是通过该脚部区域。实际上,使用者趋向于抬离其跟部,以便在其反应中更为灵敏。相应地,对于在制动时的自由(franc)支撑,当脚部更平置时,第二支撑部分是有效的。实际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互补。第一部分的较高附着性赋予外鞋底以其传递力以进行加速的能力。当鞋更平置在地面上时,第二部分的较小附着力、甚至其滑动能力允许鞋底进行滑动。这种可能情形在制动或滑动时、在移动结束时产生。由于第二支撑部分能滑动,因而使用者可提前其制动。这等于是说使用者将更早地进行制动和执行滑动,这种滑动比利用传统鞋会发生的滑动明显更长。在与制动相关的滑动期间,利用本发明的鞋,使用者处于稳定的情形中。这略微如同控制其姿势前进的滑雪者。因此,使用者可在制动期间击打球。与用现有技术的鞋所发生的相反的是,使用者不再需要等待停住才击打球。一后果就是使用者可加快其比赛速度,这是一种优点。利用这类鞋,使用者在硬质场地上获得在夯实粘土场地上的感受和效果。使用者会遭受更少的损伤。还显示出,延长的滑动增加制动时间。相应地,在脚部或腿部上施加的应力更弱,这是因为应力在更长的时间中被消散。由此产生的一优点是极大地减少、甚至消除在使用者的脚部或腿部处造成的损伤。还意识到,本发明使鞋的使用更为舒适。实际上,鞋的滑动能力允许鞋在硬质场地上提供通常在夯实粘土场地上获得的感受,因此提供与夯实粘土场地相关联的舒适感受。作为补充,有利地观察到鞋的不适宜的损坏的减少、甚至消除。特别地,鞋帮保持与外鞋底相固连,这是由于应力减小。随后的一优点在于鞋的轻质性。实际上,为使鞋特别是耐抗横向作用力而对鞋进行加固、因而使鞋加重则是不再需要的。 最后,本发明整体上改良了由现有技术提出的鞋。


借助下述的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和优点,所述附图根据一些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示出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的,附图中-图I是根据对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鞋的鞋帮侧的前透视图,-图2是图I的鞋的仰视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的剖视图,-图4是与图3相似的剖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是与图3相似的剖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6是与图3相似的剖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7是与图3相似的剖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图8是与图3相似的剖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图9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图10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图11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的剖视图,-图13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图14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i^一实施方式,-图15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用于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将进行描述的实施方式更为特别地涉及用于从事球拍类运动如网球的鞋。但是,在追寻同样的滑动需要的范围内,本发明可适用于其它领域。第一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借助于图I到图3进行描述。网球鞋被设置用以容纳使用者的脚部。已知地,鞋I包括外鞋底2和鞋帮3。鞋I在长度上从后端部或鞋跟4延伸直到前端部或鞋头5,和在宽度上延伸在外侧边6和内侧边7之间。可以观察到,相应地,外鞋底2在长度上从鞋跟4延伸直到鞋头5,和在宽度上延伸在外侧边6和内侧边7之间。外鞋底2同样在高度上或厚度上延伸在接触面8和联接面9之间,如有需要可带有缓冲层46。当然,接触面8用于接触地面。至于联接面9,其用于将鞋底2与鞋的其余部分相固连,例如通过胶接进行固连。如所示出的,鞋帮3包括被设置用以裹围脚部的低部分10,而不包括任何高部分。但是,可考虑同时包括低部分和高部分的鞋帮。作为补充,可以注意到,鞋I配有可逆束紧鞋帮3的可逆束紧装置12。装置1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这里不进行细述。
为了方便对鞋进行描述,明确指出,外鞋底2具有相继的四个区域。从后端部4直到前端部5,鞋底2具有后部区域21,后部区域被设置用以与脚跟相齐;中心区域22,中心区域与足弓相齐;跖部区域23,跖部区域与跖部相齐;和前部区域24,前部区域与脚趾相齐。根据本发明,如特别是通过图2所示的,接触面8具有第一支撑部分31,第一支撑部分31包括第一分部32,第一分部在前部区域24中从外侧边6直到内侧边7沿着前端部5的边缘;以及第二分部33,第二分部在跖部区域23中从外侧边6朝内侧边7的方向和从第一分部32朝后端部4的方向延伸,接触面8具有第二支撑部分34,第二支撑部分在跖部区域23中从第一部分31的第二分部33朝内侧边7的方向、和从第一部分31的第一分部32朝后端部4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部分31的平均摩擦系数大于第二支撑部分34的平均摩擦系数。这种布置允许接触面8在脚趾处、以及在跖部的外侧部分处具有足够高的摩擦系数。相比较而言,接触面8的摩擦系数在跖部的内侧部分34处显著较小。这赋予外鞋底2以加速所需的高附着力、以及滑动以进行制动的能力。实际上,已观察到,对于加速而言,第一支撑部分31被很大地施以作用,而对于制动而言,是第二支撑部分34被很大地施以作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非限定性地,接触面8的第二支撑部分34从第一部分31的第二分部33延伸直到内侧边7。这就是为什么跖部的内侧部分支撑于地,在此处接触面8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当脚部在前部平支撑时,这方便了鞋在硬质地上的滑动。每次滑动消散能量,这减弱使用者腿部中的应力。设置使第一支撑部分31和第二支撑部分34 —起覆盖前部区域24和跖部区域23。这两个区域实际上相对移动期间变形最大的脚部部分延伸。正是该脚部部分应对大部分支撑。两部分31、34在前部区域24和跖部区域23中的布置有利于对与网球课上的、尤其是当其具有硬质场地时的移动相关的制动和加速进行控制。例如,设置使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一分部32按在鞋长度的10%到25%之间的距离从前端部5向后端部4延伸。这允许鞋底2在脚趾处良好地附着于地。作为补充,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二分部33按在鞋宽度的10%到35%之间的距离横向地延伸。因此,使用者获得用以加速或用以进行扣杀的附着力,因为在这些条件下,至少对于脚部而言,使用者错移其前部支撑在外侧上。通过对更强附着性的第一支撑部分31使用橡胶或具有等同摩擦系数的材料,和通过对第二支撑部分34使用具有较低摩擦系数的如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的材料,已获得良好的结果。对于第二部分34,还可设置由用于使该第二部分附着性较弱、即更滑的其它材料装填的橡胶。例如,橡胶可装填有玻璃微珠。用在O. 5和2之间的第一部分31的组成材料的摩擦系数值和在O. 2和O. 7之间的第二部分34的组成材料的摩擦系数值,已获得良好的结果。即便数值范围部分地重叠,但对于两部分31、34的各自的摩擦系数的选择使得用最小的摩擦系数除最高的摩擦系数的比非限定性地介于2. 5到10之间。例如,如果第二支撑部分34的摩擦系数是O. 2,那么第一部分31的摩擦系数在O. 5到2之间。或者甚至,如果第二支撑部分34的摩擦系数是O. 7,那么第一部分31的摩擦系数在I. 75到2之间。这些值作为示意给出,可设置其它的组合。这些部分的摩擦系数的组合对鞋的外鞋底的总系数具有影响。该总系数例如可根据标准EN 13287进行测量,该标准在其总体原则上在于将鞋放置在例如由陶瓷或不锈钢构成的平坦的基准面上。外鞋底的接触面8因而与基准面相接触,以进行测量。上文所述及的摩擦系数的组合在大多数情形下对应在O. 45到O. 8之间的总摩擦系数值。在图3上可以注意到,第一支撑部分31与第二支撑部分34齐平。这些部分在同一平面中相互延长。至少在前部区域24和跖部区域23中,这提供接触面8以更大的表面·规则性。因此,从附着情形到滑动情形的过渡是渐进的。这有助于降低使用者的疲劳度。更为特别地参照图2,可以观察到接触面8具有第三支撑部分41,第三支撑部分在后部区域21中沿着外侧边6延伸;接触面8具有第四支撑部分42,第四支撑部分在后部区域21中从第三部分41朝内侧边7的方向延伸;和第三支撑部分41的平均摩擦系数大于第四支撑部分42的平均摩擦系数。这允许调控鞋底2在后部区域21处、即与脚跟相齐处的附着性和滑动性。实际上,这涉及对在前部所获得的效应加以补充。后部区域21中的附着性仍在外侧进行,这使跟部稳定,例如在扣球时。依旧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四支撑部分42从第三支撑部分41延伸直到内侧边7。因此这些部分42、41共同覆盖鞋底2的后部区域21。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更容易控制在鞋跟处的附着性或滑动性。作为示例,第三支撑部分41按在鞋宽度的10%到45%之间的一距离横向地延伸。这种分布对在硬质场地上制动时鞋跟的滑动是有利的。还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鞋底2的接触面8的中心区域22是凹形的。相应地,一方面仅仅后部区域21、和跖部区域23及前部区域24被带引支撑在地面上。这种布置明显使前部支撑和后部支撑相区分开。已看见的是,所述支撑部分31、34、41、42中的至少一个以合成材料层的形式实施。非限定性地,特别是与图3相关地,每个支撑部分或每个支撑层31、34、41、42严格地延伸直到外侧边6或内侧边7处,其中每个支撑部分或每个支撑层沿着该外侧边或内侧边伸展。因此,鞋底2的附着效应或滑动效应仅仅在接触面8处是有效的。在下文中借助图4到图15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展示。出于方便原因,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兀件由相同的数字标记来表不。主要强调的正是这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之处。首先,是第二实施方式借助图4进行描述。实际上,可看到与图3相似的一横向剖视图。这里,第二支撑部分34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31凸出。这种实施方式在制动时增强滑动。凸出部分在O. Imm到3mm之间,知晓的是对于在O. 3mm到O. 8mm之间的值已获得良好的结果。
在图5上,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相反地设置使得,第一支撑部分31相对于第二支撑部分34凸出。在此情形下,滑动依然是明显的,但是相对于通过前述实施方式获得的滑动有所减弱。涉及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6,第二支撑部分34在内侧边7处朝向鞋帮3延伸。这允许在内侧边7上获得滑动效应,该滑动效应是有时当使用者弯曲腿部时有用的效应。现在参照图7,对于第五实施方式,是第一支撑部分31在外侧边6处朝向鞋帮3延伸。这允许在外侧边6上获得附着效应,该附着效应是例如对执行扣球或发起加速有用的效应。根据图8的第六实施方式兼聚在内侧边7上的滑动效应和在外侧边6上的附着效应。为此,第二支撑部分34在内侧边7处朝向鞋帮3延伸,和第一支撑部分31在外侧边6处朝向鞋帮3延伸。对于根据图9的第七实施方式,第一支撑部分31在接触面8的整个周边上延伸, 以沿着前端部5、外侧边6、后端部4和内侧边7伸展直到足弓区域。还观察到,第二支撑部分34在由第一支撑部分31形成的包围区中、在鞋底的中心区域内纵向地延伸。这种结构适于利用平置在地面上的脚部所执行的滑动。鞋这样构造,会良好地适应于更加艰苦锻炼的运动员。这里,第二支撑部分34在后部区域21、中心区域22、跖部区域23和前部区域24这四个区域中延伸,并且在长度上在后部区域21中按等于或大于该后部区域21长度的60%的值延伸。在前部内侧区域上的第一支撑部分31允许在滑动结束时更快速地再支撑和分布。并非强制性地,可设置一种布置,对于这种布置,如同第二实施方式,第二支撑部分34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31凸出。对于根据图10的第八实施方式,第一支撑部分31包括第三分部38,第三分部从第一分部32朝后端部4的方向和从内侧边7朝外侧边6的方向延伸。鞋还包括第三支撑部分41,该第三支撑部分在后部区域21中沿着外侧边6和后端部4伸展,并且第二支撑部分34从第一支撑部分31纵向地延伸直到第三支撑部分41。相对于根据图9的实施方式,这种布置略微更侧重于滑动效应。继而借助于图11和图12示出第九实施方式。在此情形下,外鞋底2包括界定接触面8的磨损层45、以及合成材料层46,合成材料层从联接面9延伸直到磨损层45并穿过该磨损层。可以观察到,在第二支撑部分34中,磨损层45是开有洞眼的。为此,磨损层具有孔眼47,这些孔眼通向合成材料层46。非限定性地,磨损层45以橡胶或任何等同材料制成。至于合成材料层,其例如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泡沫塑料或任何等同材料制成。例如设置使得,合成材料层46填满磨损层的孔眼47。这提供给接触面8以表面均匀性。材料点47确定相对于磨损层45摩擦系数较低的区域。作为补充,接触面8具有第三支撑部分41,该第三支撑部分在后部区域21中沿着外侧边6延伸。接触面8具有第四支撑部分42,该第四支撑部分在后部区域21中从第三部分41朝内侧边7的方向延伸。在第四支撑部分42中,磨损层45是开有洞眼的,从而赋予部分41以更小的摩擦系数。鞋后部实施技术与对于前部的实施技术是相同的。第十实施方式借助图13进行展示。第一支撑部分31仍在接触面8的周边延伸,以沿着前端部5、外侧边6、后端部4和内侧边7伸展;第一支撑部分31在大脚趾关节处具有锯齿形部31a。第二支撑部分34在由第一支撑部分31形成的包围区中纵向地延伸。对于该实施方式的特殊之处正是在于第二支撑部分34在长度上在后部区域21中按等于或小于该后部区域21长度的60%的一值延伸。这减弱鞋跟滑动能力。另一方面,第二支撑部分34在跖部区域23和前部区域24的交界处、在大脚趾关节的区域31a处具有横向缩窄部51。这减弱在跖部位置的滑动能力,允许在滑动阶段结束时保证更好的再支撑。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鞋适于具有相当出色的竞技水平的运动员。第十一实施方式借助于图14进行展示。第一支撑部分31仍在接触面8的周边延伸,以沿着前端部5、外侧边6、后端部4和内侧边7伸展。第二支撑部分34在由第一支撑部分31形成的包围区中纵向地延伸。对于该实施方式的特殊之处正是在于第二支撑部分34在长度上在后部区域21中按等于或小于该后部区域21长度的15%的一值延伸。这略微更减弱鞋跟滑动能力。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鞋适合于杰出水平的运动员。第十二实施方式借助于图15进行展示。第一支撑部分31仍在接触面8的周边延伸,以沿着前端部5、外侧边6、后端部4和内侧边7伸展。对于该实施方式的特殊之处正是在于第二支撑部分34是呈分块状的。第二支撑部分34包括前部分55,前部分安置在前部区域24中;以及后部分56,后部分容置在跖部区域23中。前部分55和后部分56通过 横向桥接件57被分隔开,桥接件是第一支撑部分31的一分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鞋限制鞋前半部的滑动能力,这良好地适合于高水平运动员。在所有情形下,本发明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实施技术和材料来加以实现。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而包括可进入随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技术等同。特别是,支撑部分的形状可以变化。第一支撑部分31和第二支撑部分34的各自组成材料是不同的。
权利要求
1.运动鞋(I),其特别是用于从事球拍类运动,所述运动鞋(I)包括外鞋底(2)和鞋帮(3),所述外鞋底(2)在长度上从后端部(4)延伸直到前端部(5),在宽度上延伸在外侧边(6)和内侧边(7)之间,和在高度上延伸在接触面⑶和联接面(9)之间,所述外鞋底(2)从所述后端部(4)直到所述前端部(5)具有后部区域(21)、中心区域(22)、跖部区域(23)、继而前部区域(24),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8)具有第一支撑部分(31),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包括第一分部(32),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前部区域(24)中从所述外侧边(6)直到所述内侧边(7)沿着所述前端部(5)的边缘;以及第二分部(33),所述第二分部从所述第一分部(32)朝所述后端部(4)的方向和在所述跖部区域(23)中从所述外侧边(6)朝所述内侧边(7)的方向延伸;所述接触面(8)具有第二支撑部分(34),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一分部(32)朝所述后端部(4)的方向、和在所述跖部区域(23)中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二分部(33)朝所述内侧边(7)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的平均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的平均摩擦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二分部(33)延伸直到所述内侧边(7)。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 —起覆盖所述前部区域(24)和所述跖部区域(23)。
4.根据权利要求I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一分部(32)按在运动鞋长度的10%到25%之间的距离从所述前端部(5)向所述后端部⑷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I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二分部(33)按在运动鞋宽度的10%到35%之间的距离横向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I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相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I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8)具有第 三支撑部分(41),所述第三支撑部分在所述后部区域(21)中沿着所述外侧边(6)延伸;所述接触面(8)具有第四支撑部分(42),所述第四支撑部分在所述后部区域(21)中从所述第三支撑部分(41)朝所述内侧边(7)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三支撑部分(41)的平均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四支撑部分(42)的平均摩擦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部分(42)从所述第三支撑部分(41)延伸直到所述内侧边(7)。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分(41)按在运动鞋宽度的10%到45%之间的距离横向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I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区域(22)中,所述接触面(8)是凹形的。
11.根据权利要求I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31,34,41,42)中的至少一个以合成材料层的形式实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部分(31,34,41,42)严格地延伸到所述外侧边(6)或内侧边(7)处,其中每个支撑部分沿着所述外侧边或内侧边伸展。
13.根据权利要求I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I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I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在所述内侧边(7)处朝向所述鞋帮(3)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I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在所述外侧边(6)处朝向所述鞋帮(3)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在所述接触面(8)的周边延伸,以沿着所述前端部(5)、所述外侧边¢)、所述后端部(4)和所述内侧边(7)伸展;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在由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形成的包围区中纵向地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包括第三分部(38),所述第三分部从所述第一分部(32)朝所述后端部(4)的方向和从所述内侧边(7)朝所述外侧边(6)的方向延伸;所述运动鞋包括第三支撑部分(41),所述第三支撑部分在所述后部区域(21)中沿着所述外侧边(6)和所述后端部(4)伸展;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31)纵向地延伸直到所述第三支撑部分(41)。
1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2)包括磨损层(45),所述磨损层界定所述接触面(8);以及合成材料层(46),所述合成材料层从所述联接面(9)朝向所述磨损层(45)延伸并穿过所述磨损层;并且,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中,所述磨损层(45)是开有洞眼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8)具有第三支撑部分(41),所述第三支撑部分在所述后部区域(21)中沿着所述外侧边(6)延伸;所述接触面(8)具有第四支撑部分(42),所述第四支撑部分在所述后部区域(21)中从所述第三支撑部分(41)朝所述内侧边(7)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四支撑部分(42)中,所述磨损层(45)是开有洞眼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在长度上在所述后部区域(21)中按等于或小于该后部区域(21)长度的60%的值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21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在所述跖部区域(23)和所述前部区域(24)的交界处具有横向缩窄部(51)。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是呈分块状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运动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34)包括容置在所述前部区域(24)中的前部分、以及容置在所述跖部区域(23)中的后部分(56)。
全文摘要
运动鞋(1),其特别用于从事球拍类运动,运动鞋(1)包括外鞋底(2)和鞋帮(3)。外鞋底(2)的接触面(8)具有第一支撑部分(31),第一支撑部分(31)包括第一分部(32),其从外侧边(6)直到内侧边(7)沿着前端部(5)的边缘;以及第二分部(33),其从第一分部(32)朝后端部(4)的方向和从外侧边(6)朝内侧边(7)的方向延伸。接触面(8)具有第二支撑部分(34),第二支撑部分从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一分部(32)朝后端部(4)的方向、和从第一支撑部分(31)的第二分部(33)朝内侧边(7)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部分(31)的平均摩擦系数大于第二支撑部分(34)的平均摩擦系数。
文档编号A43B5/00GK102754962SQ20121012625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F·克雷蒂南, R·博雷尔 申请人:萨洛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