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46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改进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特别是涉及用于从事运动的鞋。这类鞋可被使用在如竞走或步行、或者平地跑步或山地跑步、登山运动、或者甚至轮滑板、球类运动、球拍类(raquette )运动或其它运动的领域中。
背景技术
这类鞋包括外鞋底和鞋帮,鞋帮通常是柔软的,鞋帮可是矮鞋帮或高鞋帮。每只鞋被构造以使使用者处在最佳的运动活动条件中,即特别是,以便使用者在其运动、其支撑、冲击传递、感觉信息的感知或其它中感到舒服适意。合乎逻辑的结果是大部分使用者在从事其运动活动中感到舒服适意。不过,仍会存在使用者感觉不舒服的情形。实际上,一些人的一下肢或两下肢外翻,即向外偏。换句话说,这些人具有至少一外翻膝,所述外翻膝是指下肢的轴线向外偏而膝盖在内部凸出两膝盖接触,而脚踝分开。这种现象会妨碍行走、跑步、或腿部的其它运动。现有技术提出对于鞋的特定结构,以响应这种事实状态。例如,某些鞋的外鞋底被构造以使在各种载荷传递或支撑时,腿部的下肢的轴线被导向内部,即以阻止膝外翻的加重,甚至减轻膝外翻。换句话说,这涉及使得腿部在膝盖的高度不那么靠近。已知地,鞋底在长度上从后端部延伸直到前端部,在宽度上延伸在外边侧和内边侧之间,和在高度上延伸在与地面的接触面和联接面之间,接触面用于支撑在地面上,联接面被设置用以与鞋的其余部分、即通常是与鞋帮相连接。外鞋底从后端部直到前端部具有后侧区域、中心区域、跖部区域和前侧区域,后侧区域被设置用以与足跟相齐,中心区域则与足弓相齐,跖部区域与跖部相齐和前侧区域与脚趾相齐。此外,外鞋底通常包括多层,其中有磨损层和缓冲层,磨损层界定与地面的接触面,缓冲层提供一定的舒适性。根据前述的现有技术,用于减小或阻止膝外翻的后果的布置在于增强外鞋底在内边侧附近和基本在中心区域中的硬度。换句话说,现有技术期望增强对足弓的支撑。具体来说,外鞋底的缓冲层分成两部分。该缓冲层因此包括柔软的主要部分以及尺寸减小的部分,柔软的主要部分在外鞋底的整个长度和整个宽度上延伸,尺寸减小的部分基本在内边侧处的中心区域中延伸。尺寸减小的部分比主要部分更硬,或没那么柔软。一实际后果在于在压缩外鞋底的不同支撑或载荷时,在足弓处,足底的外侧部分比内侧部分更加靠近接触面。实际上,在支撑时,足部横向地倾斜,其内侧保持更高。因此,通过外鞋底的作用,鞋将下肢朝减轻膝外翻的方向上促动。这就是为什么具有膝外翻特殊性的使用者对于其从事运动活动而无论是步行、跑步或其它,都会处于更好的条件中的原因。不过,即便这种改进,使用者或一定数目的使用者还是感觉不舒服。膝盖靠近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总之,可以说的是通常地,具有也称为外翻膝或甚至X形膝的膝外翻的使用者,对于行走、跑步或从事如上文所述的体育活动,根据膝外翻的程度或多或少明显地受到妨碍。

发明内容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总目的是改进根据现有技术的鞋。特别是,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弱、甚至消除可能由膝外翻造成的妨碍,同时允许进行体育运动。通过下文将更好地看到本发明的一更广义的目的在于预防任何使用者的膝盖的相对靠近。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鞋,所述鞋包括外鞋底和软鞋帮,外鞋底在长度上从后端部延伸直到前端部,在宽度上延伸在外边侧和内边侧之间,和在高度上延伸在与地面的接触面和与鞋其余部分的联接面之间,外鞋底从后端部直到前端部具有后侧区域、中心区域、跖部区域和前侧区域,鞋包括支衬,支衬至少在后侧区域的上方加强鞋帮。根据本发明的鞋的特征在于,支衬包括外翼和内翼,内翼比外翼更长。内翼构成在内边侧处、在鞋帮的下部分中支撑该鞋帮的横向止挡件。因此,内翼在内侧保持鞋帮,因此在支衬和内侧处,阻止或限制鞋帮底部在从外边侧向内边侧的方向上的移动或变形。可以说,内翼在内侧的支衬处,阻止鞋帮底部的横向移动和/或横向倾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鞋,在内翼处限制足部在横向方向的从外侧向内侧的方向的变形。所述变形是与行走动作周期相关的变形,在行走动作周期中,足部横截面的高度减小而其宽度增加,继而交替地,该高度增大而宽度减小。所考虑的截面是在内翼处。这意味着足部的所考虑的截面的可逆变宽主要在外侧进行。换句话说,可以说的是,在内翼处,在鞋的内侧,足部更好地得到保持。相应地,下肢即腿部向外的倾斜被限制,甚至被阻止。有利地由此使得,可能由膝外翻造成的妨碍被减弱,甚至被消除。这种优点根据使用者或多或少是显著的,不过无论如何,看来膝盖的相对靠近至少得到稳定,甚至被减轻。在下文中作为补充可以看到外鞋底包括缓冲层,缓冲层本身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至少在后侧区域、中心区域和跖部区域中延伸,第一部分界定远离联接面的内侧空腔,内侧空腔至少在中心区域中延伸,第二部分至少在内侧空腔中部分地容置,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更硬。这种布置使得,在压缩外鞋底的不同支撑或载荷时,在足弓处,足底的外侧部分比内侧部分更靠近接触面。在支撑时,足部横向地倾斜,其内侧保持更高。这种作用补充于通过支衬所获得的作用。还可以看到,唇部在内边侧处、与支衬相面对地在远离接触面的方向上延长第一部分。如同支衬的内翼,唇部构成在内边侧处在鞋帮的下部分中支撑该鞋帮的横向止挡件。因此,唇部在内侧保持鞋帮,因而在支衬和内侧处,阻止或限制鞋帮底部在从外边侧向内边侧的方向上的移动或变形。可以说,唇部在内边侧的支衬处,阻止鞋帮底部的横向移动和/或横向倾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鞋在唇部处,限制足部的在横向方向上的从外侧向内侧方向的变形。所述变形是与行走动作周期相关的变形,在行走动作周期中,足部横截面的高度减小而其宽度增大,继而交替地,该高度增大而宽度减小。所考虑的截面是在唇部处。这意味着,足部的所考虑的截面的可逆的变宽主要在外侧进行。换句话说,可以说的是,在唇部处, 在鞋的内侧,足部更好地得到保持。相应地,下肢即腿部向外的倾斜被限制,甚至被阻止。


借助下述的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和优点,所述附图根据一些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示出是如何实施本发明的,附图中一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所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鞋从上方的后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1-1I的剖视图,一图3是与图2相似的图,即沿图1的11-11、但按局部表示的剖视图,一图4是图1的鞋的内侧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根据图3的局部表示的鞋的示意性局部仰视图,一图6是图1的鞋的外侧的局部示意图,一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所描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似的剖视图,一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所描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似的剖视图,一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所描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似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借助图1到图6在下文进行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更特别地涉及用于平地或起伏山地上跑步或行走的鞋。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如上文所述的其它领域。如图1到图6的图组所示,步行或跑步鞋I被设置用以容纳使用者的足部。已知地,鞋I包括外鞋底2和软鞋帮3。鞋I在长度上从后端部或鞋跟4延伸直到前端部或鞋头5,和在宽度上延伸在外边侧6和内边侧7之间。可以观察到,相应地,外鞋底2在长度上从鞋跟4延伸直到鞋头5,和在宽度上延伸在外边侧6和内边侧7之间。鞋底2也在高度上或厚度上延伸在接触面8和联接面9之间。当然,接触面8用于接触地面。至于联接面9,它用于将鞋底2与鞋的其余部分相固连,例如通过粘接相固连。如所示出的,鞋帮3包括被设置用以包裹足部的低部分10,而不包括任何高部分。不过,可考虑鞋帮同时包括低部分和高部分。作为补充,可以注意到,鞋I配有可逆紧固鞋帮3的可逆紧固装置12。装置1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这里不进行细述。为方便对鞋进行描述,明确指出,外鞋底2具有相继的四个区域。从后端部4直到前端部5,鞋底2具有后侧区域21,后侧区域被设置用以与足跟相齐;中心区域22,中心区域与足弓相齐;跖部区域23,跖部区域与跖部相齐;和前侧区域24,前侧区域与脚趾相齐。外鞋底2包括缓冲层25,缓冲层本身包括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一般性地,第一部分26至少在后侧区域21中、在中心区域22中和在跖部区域23中延伸。第一部分26用于缓冲通过外鞋底2的碰撞或冲击。为此,第一部分26例如由合成材料泡沫如乙酰基-丁二烯-苯乙烯(ac6tyle-butadi6ne_styr6ne)或任何等同材料构成。非限定性地,根据所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缓冲层25的第一部分26在后侧区域21中、在中心区域22中、在跖部区域23中以及在前侧区域24中延伸。这允许在整个足底上获得缓冲作用。缓冲层25的第一部分26界定远离联接面9的内侧空腔28,如特别是在图1到图3上观察到的。内侧空腔至少在中心区域22中延伸,第二部分27部分地至少在内侧空腔28中容置。在下文中将更好地理解的是,这种布置旨在获得在足部内侧对足弓的足够支撑。由于内侧空腔28远离联接面9,因而第一部分26的细薄分部29在第二部分27和鞋帮3之间延伸。这允许在内侧对在足弓处的碰撞或冲击进行一定缓冲。非限定性地,内侧空腔28同时通到外鞋底2的内边侧7和缓冲层25的下表面30处。这方便鞋底2的制造。根据缓冲层25的厚度与联接面9相对的下表面30用于与磨损层35相固连,如在下文中将看到的。鞋I包括支衬36,支衬至少在后侧区域21的上方加强鞋帮3。支衬36的结构将在下文中更好地进行描述,不过已经可以明确的是,其作用特别是在于改进对足跟的保持。唇部37在内边侧7处、与支衬36相对地在远离接触面8的方向上,延长第一部分26。唇部在内侧保持鞋帮,在支衬和内侧处阻止或限制鞋帮底部在从外侧向内侧的方向上的移动或变形。这允许足部在唇部处的更好的保持,和由此,允许减弱甚至消除源自膝外翻的妨碍。根据本发明,如在图3到图6上可以看见,鞋I包括支衬36,支衬相对于纵向中心面是不对称的和垂直于鞋底2。为更好地阐释这一概念,明确的是,支衬36包括外翼38、内翼39和后桥接件40,内翼39比外翼38更长。这意味着比起外翼38从鞋跟向鞋头的延伸,内翼39从鞋跟4向鞋头5延伸更多。因此,鞋帮3在内侧比在外侧被更多加强。非限定性地,内翼39在长度上在后侧区域21中和中心区域22中延伸,然而外翼38在长度上仅在后侧区域21中延伸。因此在鞋帮3的底部和中心区域22中,相对于外侧,在内侧对足部的保持更好。根据本发明的所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支衬的外翼38和内翼39的最大高度是相等的。这在支衬36上方给予鞋帮3以在外侧和内侧相同的弯曲能力。至少在常规的条件中,这种构型例如适于行走或跑步。不过,作为选择,可设置使得外翼38和内翼39的最大高度是不同的。支衬36例如由实心合成材料构成,以便外翼38、内翼39和桥接件40形成一整体件。这种材料可是聚氨酯、聚酰胺、或任何等同的材料。图1到图6的图组指出,外鞋底2的缓冲层25的第二部分27在后侧区域21、中心区域22和跖部区域23中延伸。实际上,第一部分26的内侧空腔28也在后侧区域21、中心区域22和跖部区域23中延伸,缓冲层25的第二部分27被容置在内侧空腔28中。如同第一部分26,第二部分27用于缓冲通过外鞋底2的碰撞或冲击。不过第二部分27承担一附加功能,所述附加功能在于在内侧限制缓冲层25的可逆的压缩变形。由此,第二部分27本身也例如由合成材料泡沫如乙酰基-丁二烯-苯乙烯或任何等同的材料构成。但是,第二部分27的硬度大于第一部分26的硬度。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第二部分27的硬度在第一部分26的硬度的110%到400%之间。因此,第一部分26的硬度在25Asker C到75AskerC之间,知晓的是50Asker C到65Asker C的值令人满意。至于第二部分27的硬度,其在35Asker C到85Asker C之间,知晓的是60Asker C到75Asker C的值令人满意。这不仅改进对足弓的保持,还改进对足跟的内侧部分和跖部的内侧部分的保持。非限定性地,第二部分27具有厚度e,厚度e在横向方向上从内边侧7向外边侧6减小。这种布置赋予缓冲层25以压缩弹性变形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相同负荷的施加横向地变化。变化是渐进式的。实际上,在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之间的交界是向外边侧6下降的斜面。外鞋底2随循斜面直到外边侧6变得越来越软。作为选择,可对于第二部分27设置恒定的厚度e。在该情形下,在具有高强度的缓冲层25分部和具有低强度的缓冲层25分部之间的过渡会更明显。在所有情形中,至少在足跟和足弓处,足部在内侧更好地得到支撑。非限定性地,第二部分在宽度上沿介于外鞋底2宽度的20%到80%之间的一距离延伸,知晓的是,在25%到60%之间的值带来良好的结果。这保留了在外侧6的较大的缓冲幅度,而尽管由第二部分27在内侧7提供的保持的精确度。依旧与尺寸大小相关地,第二部分27在长度上从后端部4沿介于外鞋底2长度的30%到75%之间的一距离延伸。换句话说,第二部分27在跖部区域23中中断,不到达前侧区域24。由此,在脚趾处,缓冲在鞋I的整个宽度上是均匀的。这允许对地面起伏非常良好的感知,和由此允许在支撑于地面方面的高精确性。鞋I被构造以使得第二部分27的下表面45与第一部分26的下表面46齐平。这两个表面45、46 —起形成缓冲层25的下表面30。该下表面30是规则的,用于与磨损层35的方便连接。依旧出于本发明的理念,可以说是内侧的唇部37,在长度上在后侧区域21和中心区域22中延伸。因此,唇部37在这两个区域21、22中横向地支撑鞋帮3。这种特定的定位在支衬36处、朝横向方向且在从外边侧6向内边侧7的方向上加强鞋帮3,其则处于稳定位置。由此,如果比较经过唇部37的鞋I横截面的内部的柔软性,鞋帮3的底部在内边侧7处,不如其在外边侧6处软,如这是在图2和图3上的情形。因此,足部在该区域中更好地得到保持,在步行动作周期中足部在宽度上的交替变形被偏置在外侧。由此,有利地,腿部端向外的倾斜被限制,同时保留均匀的舒适性和变形。可以说,在鞋I上,唇部37是独特的。这使得在支衬36处所述唇部37是外鞋底2的内侧抬高部分的意义上,外鞋底2在横向是非对称的。非对称性来自于这样的事实夕卜鞋底2通过唇部37在支衬36的高度,与鞋帮3的内侧相面对延伸,而该同一鞋底2在鞋帮3的外侧保持退缩。如果如同对于所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形,鞋帮3的总体结构在外侧6和内侧7是相同的,尤其获得上文所述的作用。在此情形下,鞋帮3包括外包覆体51和内衬覆52,支衬36容置在外包覆体51和内衬覆52之间。作为选择可设置使得,支衬36被布置在鞋帮3外,覆盖外包覆体51的一部分。根据所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唇部37在高度上沿介于支衬36的高度的10%到40%之间的一距离延伸。该距离对于保持支衬36、和因此保持鞋帮3的底部是足够的。非限定性地,唇部37和第一部分26形成一整体件。这里,目的在于简化鞋的制造,对此制造,缓冲层25的组成构件例如通过模制获得。在前文中已看见,外鞋底2包括磨损层35。是该磨损层来确定接触面8。磨损层35实际上同时与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固连,例如通过粘接进行固连。磨损层35例如具有平均的厚度,即其是由接触面8所具有的起伏加权的,该厚度基本是恒定的。这是在横向方向和/或纵向方向上。这里,磨损层35从后端部4直到前端部5和从外边侧6直到内边侧7,纵向地和横向地是连续的。不过作为选择,该磨损层35可以是不连续的,可具有沿接触面8分布的不同分部。
也可以注意到,根据所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鞋I包括内底垫53。内底垫可承担不同的作用,如提高鞋中的卫生,或补充对足部的支撑或缓冲作用。在下文中借助图7到图9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出于方便的原因,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元件采用同样的参考标记表示。对于每个实施方式,可以发现具有外鞋底2和鞋帮3的鞋I。一般性地,使这些其它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区别的是外鞋底2的结构,特别是在缓冲层25处的结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根据图7,出于本发明的理念,外鞋底2仍包括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唇部57在内边侧7处、与支衬36相面对地,在远离接触面8的方向上延长外鞋底2。唇部57横向地支撑鞋帮3。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唇部57在内边侧7处、与支衬36相面对地,在远离接触面8的方向上延长第二部分27。更为确切的说,唇部57和第二部分27形成一整体件。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这涉及一种结构选择。这赋予外鞋底2以在内边侧7增强的硬度。因此,支衬36的横向保持更为牢固。同时可以观察到,第二部分27在宽度上从内边侧7沿介于外鞋底2宽度的20%和70%之间的一距离延伸。最后,对于第二实施方式,在外边侧6和内边侧7之间的硬度的过渡是足够显著的。对于第三实施方式,根据图8,出于本发明的理念,外鞋底2本身也包括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唇部67在内边侧7处、与支衬36相面对地,在远离接触面8的方向上延长外鞋底2。唇部67横向地支撑鞋帮3。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唇部67在内边侧7处、与支衬36相面对地在远离接触面8的方向上延长第二部分,而且第二部分27还沿外鞋底2的整个宽度延伸。更为一般性地,第二部分27在宽度上从内边侧7沿介于外鞋底2宽度的20%到100%之间的一距离延伸。此外,第二部分27具有厚度e,厚度e在横向方向上从内边侧7向外边侧6减小。最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鞋底2提供非常渐进式的横向硬度的变化。对于第四实施方式,根据图9,出于本发明的理念,外鞋底包括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特别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可以说,唇部37这里仍在内边侧7处,与支衬36相面对地在远离接触面8的方向上延长外鞋底2。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别之处在于,第一部分26包括多个子部分71,72。非限定性地,第一部分26包括第一子部分71和第二子部分72。第一子部分71沿外鞋底2的整个宽度从外边侧6延伸到内边侧7。经过观察,唇部37和第一子部分71形成一整体件。至于第二子部分72,它在宽度上从外边侧6沿介于外鞋底2宽度的20%到70%之间的一距离延伸。在鞋底2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子部分72位于第一子部分71和鞋帮3之间。外鞋底2的这种结构给予外鞋底以在外边侧6和内边侧7之间的硬度变化中的很大的渐进性。设置使得第二子部分72是支衬区域中的鞋底2的最柔软的区部,第一子部分71比第二子部分略硬,和第二部分27比第一部分26更硬,特别是同时比第一子部分71更硬。在所有情形下,本发明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已知的实施技术和利用已知材料来加以实施。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包括可进入随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技术等同方案。
特别是,第二部分27可不在外鞋底2的下表面30侧和/或不在外鞋底2的内边侧7通出。换句话说,第二部分27可在内边侧7附近被埋置或插置在第一部分26中。此外,外鞋底2可包括在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未存在的其它层。
权利要求
1.鞋(I),所述鞋包括外鞋底(2)和软鞋帮(3),所述外鞋底(2)在长度上从后端部(4) 延伸直到前端部(5),在宽度上延伸在外边侧(6)和内边侧(7)之间,和在高度上延伸在与地面的接触面(8)和与所述鞋的其余部分的联接面(9)之间,所述外鞋底(2)从所述后端部(4)直到所述前端部(5)具有后侧区域(21)、中心区域(22)、跖部区域(23)和前侧区域(24),所述鞋(I)包括支衬(36),所述支衬至少在所述后侧区域(21)的上方加强所述软鞋帮(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衬(36 )包括外翼(38 )和内翼(39 ),所述内翼(39 )比所述外翼(38 )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翼(39)在所述后侧区域(21)和所述中心区域(22)中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翼(38)仅在所述后侧区域(21)中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衬(36)的所述外翼(38)和内翼(39)的最大闻度是相等的。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衬(36)包括后桥接件(40)。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2)包括缓冲层(25 ),所述缓冲层本身包括第一部分(26 )和第二部分(27 ),所述第一部分(26 )至少在所述后侧区域(21)、所述中心区域(22)和所述跖部区域(23)中延伸,所述第一部分(26)界定远离所述联接面(9)的内侧空腔(28),所述内侧空腔(28)至少在所述中心区域(22)中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7)至少在所述内侧空腔(28)中部分地被容置,所述第二部分(27)比所述第一部分(26)更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5)的所述第一部分(26) 在所述后侧区域(21)、所述中心区域(22)、所述跖部区域(23)以及所述前侧区域(24)中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5)的所述第二部分 (27)在所述后侧区域(21)、所述中心区域(22)和所述跖部区域(23)中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7)具有厚度(e ),所述厚度在横向方向上从所述内边侧(7 )向所述外边侧(6 )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6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7)在宽度上从所述内边侧(7)沿介于所述外鞋底(2)的宽度的20%到100%之间的一距离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6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7)在长度上从所述后端部(4)沿介于所述外鞋底(2)的长度的30%到75%之间的一距离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6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7)的下表面(45)与所述第一部分(26)的下表面(46)齐平。
13.根据权利要求6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6)包括多个子部分(71,7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6)包括第一子部分 (71),所述第一子部分沿所述外鞋底(2)的整个宽度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部分(26)包括第二子部分(72),所述第二子部分在宽度上从所述外边侧(6)沿介于所述外鞋底(2)的宽度的20%到70%之间的一距离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6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唇部(37)在所述内边侧 (7 )处、与所述支衬(36 )相面对地在远离所述接触面(8 )的方向上延长所述第一部分(26 )。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37)与所述第一部分(26) 形成一整体件。
17.根据权利要求6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唇部(57,67)在所述内边侧(7)处、与所述支衬(36)相面对地在远离所述接触面(8)的方向上延长所述第二部分 (27)。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57,67)与所述第二部分 (27)形成一整体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5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37)在长度上在所述后侧区域(21)和所述中心区域(22)中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5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37)在高度上沿介于所述支衬(36)的高度的10%到40%之间的一距离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6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6)由合成材料泡沫构成;并且,所述第二部分(27)由合成材料泡沫构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到2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衬(36)由实心合成材料构成。
全文摘要
鞋(1),所述鞋包括外鞋底(2)和软鞋帮(3),外鞋底(2)在长度上从后端部(4)延伸直到前端部(5),在宽度上延伸在外边侧(6)和内边侧(7)之间,和在高度上延伸在与地面的接触面(8)和与鞋其余部分的联接面(9)之间,外鞋底(2)从后端部(4)直到前端部(5)具有后侧区域(21)、中心区域(22)、跖部区域(23)和前侧区域(24),鞋(1)包括支衬(36),支衬至少在后侧区域(21)的上方加强软鞋帮(3)。支衬(36)包括外翼(38)和内翼(39),内翼(39)比外翼(38)长。
文档编号A43B13/02GK103005777SQ2012103623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R·博雷尔, M·高西尔, N·奥韦 申请人:萨洛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