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17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手机大量普及,而手机的频繁使用会导致手机的外表面磨损,影响手机的美观。于是,手机保护套应运而生。为使用者更好的保护手机,且更好的体验可看视频电视电影的手机带来的乐趣,本实用新型介绍一种可以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既可保护手机,也可用变形铁片很好的支撑手机,方便使用手机观看电视电影。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以下设计思路和技术,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包括一个可以容纳手机的本体,本体是由壳体和软胶包裹的变形铁片组合而成;变形铁片一端镶嵌在壳体里面;壳体上开有与变形铁片大小形状相吻合的孔洞;变形铁片受外力伸展时能将孔洞完全堵住;变形铁片在受外力作用弯曲后起到支架的作用,使本体可以竖立或横立于桌面;变形铁片有足够大的强度,可以使本体足够支撑手机竖立或横立于桌面;所述壳体的形状大小与所使用的手机形状大小相吻合;壳体可用塑胶、金属、PVC、真皮、仿真皮或硅胶等多种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获得了以下优点和效果本装置可以很好的保护手机,防止手机撞伤刮伤;变形铁片在受外力作用时可以弯曲或伸展,变形铁片有足够大的强度,手机装入该装置可以立于桌面,解决了用户手持手机看电视电影的问题,也解决了用户需要用另外的支架支撑手机的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形铁片弯曲的竖式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形铁片弯曲的横式立体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包括一个可以容纳手机的本体I。本体I包括壳体2和软胶包裹的变形铁片3。壳体2尺寸形状与所使用的手机尺寸形状相吻合。变形铁片3 —端镶嵌在壳体2的里面。壳体2上开有孔洞4,变形铁片3的大小形状和孔洞4相吻合。变形铁片3在受外力作用时可以弯曲或伸展。变形铁片3有足够大的强度,弯曲时起到支架作用能使装有手机的本体I竖立或横立于桌面;伸展时能堵住壳体2上的孔洞4。壳体2可用塑胶、金属、PVC、真皮、仿真皮或硅胶等多种材料制成。用户可以使用本体I来保护手机;并且,用户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弯曲变形铁片3使手机立于桌面,更好的观看手机电视电影。以上描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介绍,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本技术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制造或使用本发明的人应意识到本发明的其它多种变化型式。因此,要理解的是,上述图示实施例仅仅是起示范作用,它并不会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凡利用这种技术做成的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包括一个可以容纳手机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是由壳体(2)和软胶包裹的变形铁片(3)组合而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形铁片(3) —端镶嵌在壳体(2)里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开有孔洞(4),变形铁片(3)的大小形状和孔洞(4)相吻合。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形铁片(3)在受外力时可以弯曲或伸展。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可以由塑胶、金属、PVC、真皮、仿真皮或硅胶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变形铁片和手机保护套相结合的装置,包括一个可以容纳手机的本体,本体是由壳体和软胶包裹的变形铁片组合而成;变形铁片一端镶嵌在壳体里面;壳体上开有与变形铁片大小形状相吻合的孔洞;变形铁片受外力伸展时能将孔洞完全堵住;变形铁片在受外力作用弯曲后起到支架的作用,使本体可以竖立或横立于桌面;变形铁片有足够大的强度,可以使本体足够支撑手机竖立或横立于桌面;所述壳体的形状大小与所使用的手机形状大小相吻合;壳体可用塑胶、金属、PVC、真皮、仿真皮或硅胶等多种材料制成。本装置可以很好的保护手机,防止手机撞伤刮伤;变形铁片在受外力作用时可以弯曲或伸展,变形铁片有足够大的强度,手机装入该装置可以立于桌面,解决了用户手持手机看电视电影的问题,也解决了用户需要用另外的支架支撑手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美观实用,可以工业化生产,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A45C11/24GK202714366SQ2012200853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陆民 申请人:陆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