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457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结构。
技术背景人们一般皆会穿着鞋子来保护足部的安全及保持洁净,以避免于粗糙、坚硬的地面行走时,受到石子、异物等磨伤、刺伤;而综观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鞋子,为了使在穿着时更具舒适性,皆会于鞋子内设置有鞋垫,而该鞋垫主要利用树脂加入发泡材料使之入模发泡成型成为一发泡材,再予以对应鞋子形状裁切形成适当大小的各鞋垫,即能提供民众在穿着鞋子时,脚掌能借由该利用发泡材制成鞋垫具有较为柔软的舒适感觉。然而,上述鞋垫虽可达到令使用者脚掌获得柔软舒适感觉的预期功效,但在其实际施行使用上发现,该结构是对全脚掌进行支撑,使得于脚掌施力不平衡,易对脚掌造成压力,且亦会对小腿肌肉产生压力及负担,而若是该鞋垫太为柔软,就无法对脚掌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于使用者行走过程中,脚掌易有内翻或外翻的问题存在,而若该鞋垫硬度太硬,则会对足弓肌肉及小腿肌肉产生压力及拉力,使用者行走过程中,易造成脚部肌肉的酸痛。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鞋垫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大支撑面积,且施力平衡的鞋垫结构,让使用者行走时更为省力。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种鞋垫结构,其主要是设有一具抗压及回弹特性的垫体,该垫体前、后端间的中间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30度至150度的纵向弧形曲面,前、后端间的内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25度至145度的内弧形曲面,前、后端间的外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35度至155度的外弧形曲面,该垫体靠前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130度至150度的前横向弧形曲面,垫体靠中间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145度至155度的中横向弧形曲面,垫体内侧缘凸设有75度角至95度角倾斜的内侧支撑墙,垫体外侧缘凸设有55度角至75度角倾斜的外侧支撑
m ο该垫体上端面前与后端及内侧处皆设有吸震体。该垫体是采用远红外线光波能量纤维材质制成的。采用上述结构后,当人体于站立、行走或跑步时,使用者的足部是施压于地面,同时,该足部的跖骨部及跟骨部部位是直接受到地面回震力的冲击,此时,利用该位设于跖骨部与跟骨部底处的本实用新型鞋垫结构垫体的吸震体,即可有效将该回震力对跖骨部及跟骨部的冲击分散降低;再者,该足部所承受的人体重量压力,乃借足部整体接受身体支撑的设计,固得以将压力均匀分散于足部各部位。使人体保持直立,使身体呈一直线状态、不歪斜驼背,依此避免足后跟疼痛、足底筋膜炎及身体失衡等现象;另外,当足部承受重量时,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使用者其足部会产生内翻或外翻动作,借垫体两侧凸伸的内侧支撑墙及外侧支撑墙作支撑限位,以改善该足部内翻及外翻所造成关节疼痛、下背疼痛及姿势不良等情况。本实用新型鞋垫结构具有大支撑面积,且施力平衡,并能提供脚掌如助跑器般的推进效果,让使用者行走时更为省力,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剖视结构图;图4为实用新型的图2中b_b剖视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c剖视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d-d剖视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e-e剖视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主要符号说明I垫体11吸震体 12纵向弧形曲面13内弧形曲面 14外弧形曲面15前横向弧形曲面16中横向弧形曲面17内侧支撑墙18外侧支撑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首先,请参阅图I,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图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设有一具抗压及回弹特性的垫体1,该垫体I是采用远红外线光波能量纤维材质制成的.垫体I的上端面前、后端及内侧处皆设置有吸震体11,与该垫体I前、后端间的中间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30度至150度的纵向弧形曲面12(请再一并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视结构图所示),前、后端间的内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25度至145度的内弧形曲面13(请再一并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图2的b-b剖视结构图所示),前、后端间的外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35度至155度的外弧形曲面14,(请再一并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图2的c-c剖视结构图所示),垫体I靠前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30度至150度的前横向弧形曲面15 (请再一并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图2的d-d剖视结构图所示),该垫体I靠中间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45度至155度的中横向弧形曲面16(请再一并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图2的e-e剖视结构图所示),垫体I内侧缘凸设有约为75度角至95度角倾斜的内侧支撑墙17,垫体I外侧缘则凸设有约为55度角至75度角倾斜的外侧支撑墙18。如此一来,使得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请再一并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所示,其是将该垫体I置入鞋中,再令人体足部穿入鞋中,使得该人体足部的跟骨部是位置于固设在垫体后侧的吸震体11上,而其跖骨部41部分则置放于垫体I前端所设的吸震体11处,位于跖骨部与跟骨部间的足弓部中间位置是贴触于垫体I成形往上弧突约130度至150度的纵向弧形曲面12、往上弧突约130度至150度的前横向弧形曲面15及往上弧突约145度至155度的中横向弧形曲面16上、内侧位置是贴触于垫体I成形往上弧突约125度至145度的内弧形曲面13上、外侧位置是贴触于垫体I成形往上弧突约135度至155度的外弧形曲面14上,并令该内足部亦抵靠着吸震体11,该足部内侧部与垫体I内侧缘约为75度角至95度角倾斜的内侧支撑墙17抵靠支撑、足部外侧部则与垫体I外侧缘约55度角至75度角倾斜的外侧支撑墙18抵靠支撑,以使该足部整体接收完全的支撑。借此,当人体于站立、行走或跑步时,使用者的足部是施压于底面,同时,该足部的跖骨部及跟骨部部位是直接受到地面回震力的冲击,此时,利用该位设于跖骨部与跟骨部底处的吸震体,即可有效将该回震力对跖骨部及跟骨部的冲击分散降低;再者,该足部所承受的人体重量压力,乃借足部整体接受身体支撑的设计,固得以将压力均匀分散于足部各部位,。使人体保持直立,使身体呈一直线状态、不歪斜驼背,依此避免足后跟疼痛、足底筋膜炎及身体失衡等现象;另,于足部承受重量时,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使用者其足部会产生内翻或外翻动作,借垫体I两侧凸伸的内侧支撑墙17及外侧支撑墙18作支撑限位,以改善该足部内翻及外翻所造成关节疼痛、下背疼痛及姿势不良等情况。借由以上所述,该架体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与现有架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具有大支撑面积,且施力平衡,并能提供脚掌如助跑器般的推进效果,让使用者行走时更为省力,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使用功效特性。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鞋垫主要是设有一具抗压及回弹特性的垫体,该垫体前、后端间的中间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30度至150度的纵向弧形曲面,前、后端间的内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25度至145度的内弧形曲面,前、后端间的外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35度至155度的外弧形曲面,该垫体靠前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130度至150度的前横向弧形曲面,垫体靠中间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145度至155度的中横向弧形曲面,垫体内侧缘凸设有75度角至95度角倾斜的内侧支撑墙,垫体外侧缘凸设有55度角至75度角倾斜的外侧支撑墙。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垫体上端面前与后端及内侧处皆设有吸震体。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垫体是采用远红外线光波能量纤维材质制成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垫结构,其主要于垫体前、后端间的中间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30度至150度的纵向弧形曲面,前、后端间的内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25度至145度的内弧形曲面,前、后端间的外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35度至155度的外弧形曲面,并于该垫体靠前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30度至150度之前横向弧形曲面,另于该垫体靠中间的两侧成型为往上弧突约145度至155度的中横向弧形曲面,又于垫体内侧缘凸设有约为75度角至95度角倾斜的外侧支撑墙;借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大支撑面积,且施力平衡,并能提供脚掌如助跑器般的推进效果,让使用者行走时更为省力。
文档编号A43B17/00GK202618499SQ2012201346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日
发明者王钧弘 申请人:捷登冠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