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60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形成为用于覆盖脸部的形状的基材片中含浸化妆品而构成的面膜。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将无纺布等裁制成人脸形状而形成的基材片中含浸有化妆水、乳液和美容液等化妆品的面膜由于能够将化妆品涂敷并长时间保持在脸上,因此化妆效果好,被广泛使用(专利文献1、2)。并且,在这些面膜中,使平面状的膜片与脸部紧密贴合是重要的,所以在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内沿鼻子的轮廓设置切口(专利文献I),或在鼻翼旁边设有切口等(专利文献2),防止面膜自脸的表面浮起。但是,若在面膜上设有较长的切口线,则在使面膜与脸部紧密贴合时,皮肤自切口位置暴露,存在不能在该暴露的部分涂敷化妆品的不良。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容易在嘴角的两旁、下巴部分出现皮肤松弛,尽管是特别需要利用面膜进行护理的部位,但因使用人的不同,此部位的凹凸大不相同,很难使面膜与所有使用者的脸紧密贴合。此外,为了提高化妆效果,需要使面膜与整个脸部紧密贴合,但是使用者的脸的大小因人而异,所以适当地调整面膜的大小而使面膜能够可靠地覆盖至使用者下颚的两边的根部是重要的。因而,希望开发一种能够覆盖所有使用者的脸,且能与所有使用者的脸可靠地紧密贴合,提高化妆效果的面膜。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2004-2629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用新案登录(日本实用新型授权公告)第313500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覆盖所有使用者的脸,且能与所有使用者的脸可靠地紧密贴合,提高化妆效果的面膜。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面膜的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内配置沿脸部的纵向延伸及/或从上向下呈八字形延伸的多条针脚状(日文^ '> >目状)切口线,在用于覆盖脸颊的区域内和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内配置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此外在用于覆盖下巴的区域内配置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能够使面膜与所有使用者的脸、特别是嘴角两旁和下巴部紧密贴合而提高化妆效果,由此完成了本实用新型。S卩,本实用新型的面膜通过在形成为用于覆盖脸部的形状的基材片中含浸化妆品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用于覆盖使用人的鼻子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及/或从上向下呈八字形延伸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在用于覆盖脸颊的区域内和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面膜的特征在于,在用于覆盖下巴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面膜的特征在于,配置在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内的针脚状切口线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72度 108度的倾斜角度。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面膜的特征在于,在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内,在用于覆盖鼻梁部和鼻尖部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在用于覆盖鼻梁部的两侧和两鼻翼部的区域内,配置有从脸部的上方向下方呈八字形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面膜的特征在于,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是长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椭圆形。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面膜的特征在于,配置在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内的多条切口线之间的间隔为5mm。本实用新型的面膜能够利用配置在用于覆盖使用人的鼻子的区域、用于覆盖两颊的区域和用于覆盖嘴角两旁的区域内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沿脸的宽度方向拉伸,因此能够与所有使用者的脸紧密贴合。特别是,利用被设在嘴角两旁的针脚状切口线,能够通过拉伸面膜而调整面膜在下颚两端的位置,因此即使使用人的脸较大,也能拉伸面膜而使面膜可靠地覆盖至下颚的根部。由于切口线是针脚状,所以即使一边沿脸的宽度方向拉伸膜片一边使膜片与脸紧密贴合,也不会出现大的开口,皮肤不会暴露,因此不存在未涂敷的部位,能够将化妆品可靠地涂敷在整张脸上。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面膜通过在用于覆盖下巴的区域内配置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能够沿切口线撕开该面膜,通过使左右的撕开部分重叠,能够适当地调整面膜的大小。由此,即使使用人的脸较小,面膜的周缘也不会浮起,能够与脸紧密贴合。

图I是面膜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配置在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内的针脚状切口线的倾斜角度的图。图3是表示面膜的使用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面膜是在形成为用于覆盖脸的形状的基材片(2)中含浸化妆品而构成的面膜(I)。在用于覆盖鼻子的鼻梁部(5a)和鼻尖部(5c)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在用于覆盖鼻梁部的两侧(5b、5b)和两鼻翼部(5d、5d)的区域内配置有从脸部的上方向下方呈八字形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通过在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5)内设置上述这种针脚状的切口线(9),能够沿脸的宽度方向拉伸膜片的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
(5),在将面膜敷在脸上时,能够使膜片特别与鼻梁部的两侧部紧密贴合,该鼻梁部的两侧部使膜片浮起而不易与脸紧密贴合。另外,由于切口线是针脚状,所以各切口线的切口部分的长度较短,皮肤不会自切口线暴露。因此,能够利用膜片覆盖整张脸,不存在未涂敷部位,能够将化妆品可靠地涂敷在整张脸上。[0025]如图2所示,配置在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5)内的针脚状切口线(9)优选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72度 108度的倾斜角度。通过以上述这样的倾斜角度配置切口线(9),能够易于使面膜与鼻子的形状紧密贴合,对所有的脸施加较好的化妆效果。如图I所示,鼻下部的切口线(13)由下述部分构成,即半圆状的切口,其沿鼻尖部(5c)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直线状的切口,其自该半圆状的切口的两端在水平方向上沿鼻翼部(5d)的下端延伸。该切口线用于开放鼻孔,该切口线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中所示的形状。在用于覆盖两颊的区域(6、6)和用于覆盖嘴角两旁的区域(7、7)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10、11)。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针脚状切口线,能够使面膜与脸颊的鼓起部分紧密贴合,并且也能使面膜与产生在嘴角两旁的皮肤松弛部分紧密贴合。特别是,能够利用被设在嘴角两旁的针脚状切口线,通过拉伸面膜,使面膜在下颚两端的位置向左右扩开而调整面膜在下颚两端的位置,因此即使使用人的脸较大,也能拉伸面膜而使面膜覆盖至下颚的根部。因此,优选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是长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通过形成为这样的形状,能够维持面膜的强度,并且能够沿脸的宽度方向充分拉伸面膜。优选将配置在用于覆盖两颊的区域(6、6)和用于覆盖嘴角两旁的区域(7、7)内的多条切口线(10、11)之间的间隔设为5_。通过以这样的间隔设定切口,能够充分地维持面膜的强度,即使沿脸的宽度方向拉伸膜片,膜片也不会被撕开,能够与脸紧密贴合。配置在用于覆盖两颊的区域(6、6)和用于覆盖嘴角两旁的区域(7、7)内的切口线(10、11)为针脚状,因此即使面膜与脸紧密贴合,也不会出现大的开口,皮肤不会暴露,所以不存在未涂敷的部分,能够将化妆品涂敷在整张脸上。在用于覆盖下巴的区域(8)内设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的切口线(12)。这样,通过在用于覆盖下巴的区域内配置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能够沿切口线向左右撕开下巴处的面膜,通过将左右的撕开部分重叠,能够调整面膜的大小。由此,即使使用人的脸较小,面膜的周缘也不会浮起,能与脸紧密贴合。图3表示将利用切口线(12)撕开的下巴部的面膜重叠而与脸紧密贴合的使用例。面膜(I)在与眼睛相对应的位置和与嘴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椭圆形的开口部(3、4),但这些开口部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可以选择采用适当的形状。附图标记说明I、面膜;2、基材片;3、开口部(与眼睛相对应的位置);4、开口部(与嘴相对应的位置);5、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5a、鼻梁部;5b、鼻梁部的侧部;5c、鼻尖部;5d、鼻翼部;6、用于覆盖脸颊的区域;7、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8、用于覆盖下巴的部分;9、针脚状切口线(鼻部);10、针脚状切口线(脸颊部);11、针脚状切口线(嘴角旁边部);12、针脚状切口线(下巴部);13、切口线(鼻下部)。
权利要求1.一种面膜,该面膜通过在形成为用于覆盖脸部的形状的基材片中含浸化妆品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覆盖使用人的鼻子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及/或从上向下呈八字形延伸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在用于覆盖脸颊的区域内和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膜,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覆盖下巴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面膜,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内的针脚状切口线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72度 108度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面膜,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覆盖鼻子的区域内,在用于覆盖鼻梁部和鼻尖部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在用于覆盖鼻梁部的两侧和两鼻翼部的区域内,配置有从脸部的上方向下方呈八字形延伸的针脚状切口线。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面膜,其特征在于, 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是长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面膜,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内的多条切口线之间的间隔为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覆盖所有使用者的脸,且能与使用者的脸可靠地紧密贴合,提高化妆效果的面膜。面膜通过在形成为用于覆盖脸部的形状的基材片中含浸化妆品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用于覆盖使用人的鼻子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及/或从上向下呈八字形延伸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在用于覆盖脸颊的区域和用于覆盖嘴角旁边的区域内配置有沿脸部的纵向延伸的多条针脚状切口线。
文档编号A45D44/22GK202588708SQ20122014006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富永直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资生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