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作训鞋的鞋外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训鞋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ー种作训鞋的鞋外底。
背景技术:
目前,作训鞋是一款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穿用的产品,由鞋帮、鞋内底和鞋外底构成。由于穿着过程中需承受高強度的运动,所以对作训鞋鞋外底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现有的鞋外底采用模压成型,在鞋外底的底面设有凸筋、凸台和斜坡。其中凸筋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凸筋虽然能增强鞋外底的防滑性能,但是在作训鞋的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由于矩形凸筋棱角分明,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不仅凸筋底部容易出现裂纹,而且凸筋与本体相连的根部也容易开裂脱落,从而使作训鞋的鞋外底使用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使用寿命长的作训鞋的鞋外底。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作训鞋的鞋外底,具有本体(1),在本体(I)前掌段的底面设置有环状凸筋(2a),该环状凸筋(2a)的环内设置有一列前“凹”形凸筋(2b),在所述前“凹”形凸筋(2b)的左右侧设置有前斜坡(3a),该前斜坡(3a)位于环状凸筋(2a)内,所述环状凸筋(2a)的环外左右两边均设置有长横向凸筋(2c)和短横向凸筋(2d),同一侧的长横向凸筋(2c)和短横向凸筋(2d)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在所述本体(I)后跟段的底面设置有左右対称的“F”形凸筋(2e),左右两个“F”形凸筋(2e)之间设置有后“凹”形凸筋(2f),该后“凹”形凸筋(2f)的左右侧设有后斜坡(3b),该后斜坡(3b)也位于左右两个“F”形凸筋(2e)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所有凸筋的周侧面均为斜面,该凸筋的横截面积从下往上逐渐增大;上述所有凸筋的底面与周侧面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并且该凸筋的根部与本体(I)之间也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作训鞋鞋外底本体底面的所有凸筋的周侧面设置为由下往上増大的斜面,使凸筋的横截面积从下往上逐渐増大,并将所有凸筋底面与周侧面之间设置为圆弧过渡连接,将凸筋根部与本体之间也设置为圆弧过渡连接,从而增大了凸筋根部的体积,提高了凸筋的抗曲折性能,能有效防止凸筋底面与周侧面之间因应力集中而开裂,減少了凸筋根部与本体之间连接处的应力集中,进而防止了凸筋断裂脱落,使鞋外底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所述长横向凸筋(2c)与前斜坡(3a)的前端在横向上错位布置,因为长横向凸筋位于环状凸筋的环外,前斜坡位于环状凸筋的环内,二者均横向布置,且均与环状凸筋相连,如果长横向凸筋和前斜坡的前端在横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那么二者与环状凸筋相连处的应力集中严重,极易在该连接处产生裂纹,导致凸筋断裂脱落,所以将二者错位设置可以减小曲折时相连处产生的应力,避免凸筋断裂和局部脱落,进ー步延长了作训鞋鞋外底的使用寿命。所述所有凸筋的高度相等,均为2-3mm,所述本体⑴的厚度为3_5mm。凸筋高度低于2_时鞋外底防滑性能不够,高于3_时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反而会降低凸筋的抗曲折性能;本体厚度低于3mm时会影响鞋外底的穿着舒适性,高于5mm时既没有必要也浪费材料。为了进一歩提高鞋外底的防滑性能,所述本体(I)的底面沿横向设置有长条状凸纹。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作训鞋鞋外底本体底面的所有凸筋的侧面设置为由下往上増大的斜面,将所有凸筋底面与周侧面之间和根部与本体之间设置为圆弧过渡连接,从而增大了凸筋根部的体积,提高了凸筋根部的抗曲折性能,减小了凸筋底面与侧面之间以及根部与本体之间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防止凸筋底面开裂,防止凸筋断裂脱落,使作训鞋的鞋外底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本体1,在本体I前掌段的底面一体形成有环状凸筋2a,该环状凸筋2a的轮廓与本体I前掌段底面的外形相适应;所述环状凸筋2a的环内设置有一列前“凹”形凸筋2b,该列前“凹”形凸筋2b位于环状凸筋2a环内的纵向中心线上、且前后均匀分布,所述前“凹”形凸筋2b的开ロ端向前。在所述前“凹”形凸筋2b的左右侧设置有前斜坡3a,该前斜坡3a位于环状凸筋2a内,且与环状凸筋2a的内侧相连,前斜坡3a的前后端与相应前“凹”形凸筋2b的前后端对齐,该前斜坡3a前高后低,且其前端与前“凹”形凸筋2b的高度一致、后端与本体I相连。所述环状凸筋2a的环外左右两边均设置有长横向凸筋2c和短横向凸筋2d,同一侧的长横向凸筋2c和短横向凸筋2d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长横向凸筋2c将环状凸筋2a与本体I底面的边沿相连,短横向凸筋2d自鞋外底本体I的底面边沿出发横向延伸。如图I和图2所示,本体I底面后跟段左右对称设置有“F”形凸筋2e,该“F”形凸筋2e倒向布置,左右两个“F”形凸筋2e之间的距离与环状凸筋2a尾部左右之间的距离相适应;在两个“F”形凸筋2e之间设置有后“凹”形凸筋2f,该后“凹”形凸筋2f开ロ端向后;在该后“凹”形凸筋2f左右侧设置有后斜坡3b,该后斜坡3b位于两“F”形凸筋2e之间,后斜坡3b的前后端与后“凹”形凸筋2f的前后端对齐,该后斜坡3b前低后高,其后端高度与后“凹”形凸筋2f的高度一致,前端与本体I相连。本体I底面的前掌段与后跟段之间设置有凸台4,该凸台4布满整个本体I底面的腰窝处,凸台4前后边沿均为直线,且凸台4的前端与环状凸筋2a的后端相连,凸台4的后端与“F”形凸筋2e的前端相连;在“F”形凸筋2e、凸台4和本体I底面边沿围成的凹坑中也相应设置有短横向凸筋2d。如图2所示,所有凸筋的周侧面均为斜面,该凸筋的横截面积从下往上逐渐増大;上述所有凸筋的底面与周侧面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并且该凸筋的根部与本体I之间也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所有凸筋的高度相等,均为2-3_,凸台4的高度与凸筋高度一致,所述本体I的厚度为3-5mm。[0016]如图I所示,所述本体I的底面没有设置凸筋、凸台和斜坡的部位沿横向设置有长 条状凸纹。
权利要求1.一种作训鞋的鞋外底,具有本体(1),在本体(I)前掌段的底面设置有环状凸筋(2a),该环状凸筋(2a)的环内设置有一列前“凹”形凸筋(2b),在所述前“凹”形凸筋(2b)的左右侧设置有前斜坡(3a),该前斜坡(3a)位于环状凸筋(2a)内,所述环状凸筋(2a)的环外左右两边均设置有长横向凸筋(2c)和短横向凸筋(2d),同一侧的长横向凸筋(2c)和短横向凸筋(2d)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在所述本体(I)后跟段的底面设置有左右対称的“F”形凸筋(2e),左右两个“F”形凸筋(2e)之间设置有后“凹”形凸筋(2f),该后“凹”形凸筋(2f)的左右侧设有后斜坡(3b),该后斜坡(3b)也位于左右两个“F”形凸筋(2e)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所有凸筋的周侧面均为斜面,该凸筋的横截面积从下往上逐渐増大;上述所有凸筋的底面与周侧面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并且该凸筋的根部与本体(I)之间也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训鞋的鞋外底,其特征在干所述长横向凸筋(2c)与前斜坡(3a)的前端在横向上错位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作训鞋的鞋外底,其特征在于所有凸筋的高度相等,均为2_3mm,所述本体(I)的厚度为3_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训鞋的鞋外底,其特征在干在所述本体(I)的底面沿横向设置有长条状凸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训鞋的鞋外底,具有本体(1),在本体(1)前掌段和后跟段的底面设置有相应凸筋,所有凸筋的周侧面均为斜面,该凸筋的横截面积从下往上逐渐增大;所有凸筋的底面与周侧面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并且该凸筋的根部与本体(1)之间也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作训鞋鞋外底本体底面的所有凸筋的侧面设置为由下往上增大的斜面,将所有凸筋底面与周侧面之间和根部与本体之间设置为圆弧过渡连接,从而增大了凸筋根部的体积、提高凸筋根部的抗曲折性能,减小了凸筋底面与侧面之间以及根部与本体之间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防止凸筋底面弯折处开裂,防止凸筋断裂脱落,使作训鞋的鞋外底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文档编号A43B13/26GK202588511SQ20122023876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贾森虎, 毛小红, 徐兴华 申请人: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