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591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有100万左右尘肺病人,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欧美已消灭了尘肺病;我国每年花二百多亿治疗尘肺病患者(无法逆转);医治因烟尘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全国每年得花500亿左右;我国每年递增2万多的尘肺病人;全国至少有20万尘肺病煤矿工人;治疗尘肺病的主要手段是“洗肺”(昂贵又痛苦),“农民工”患者只有回家等死;仅新疆就存在有 危害职业病的企业8218家,从业人员97. I万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71. 6万,全国无法计数;以尘肺相关的病肺气肿,肺结核,咽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气胸……我国法定13种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钻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其它尘肺。市售防尘口罩问世百十年来,几乎就没有什么根本的革新改变,形形色色,各式各样也都大同小异。在中国,很多时候,身处恶劣环境中的作业者仅依赖其为个人防护,其作用就很值得怀疑,因为尘肺病矽肺病患者在增加,因烟尘危害导致的呼吸道疾患的病人也在增加。因此,许多人都试图提高防尘口罩的防尘效率,本申请提出之前也有几佰件专利,然皆拘泥于口鼻前方寸之间作文章,故鲜有大成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对传统防尘口罩进行了颠覆性革新,有效过滤面积特别巨大,是传统防尘口罩的几百倍。使其能从根本上杜绝尘肺矽肺及因烟尘引发的各种呼吸道疾患。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其特征是有一个由内、外过滤袋套装为一体的过滤器,内、外过滤袋均选择柔软布料缝制而成,并附着于使用人员的工作服或围腰等之上;一根用多层静电无纺布制成的采气管伸入内过滤袋内,该采气管与过滤器外部的一根导气管相连,导气管另一端连接至盖住口鼻的口罩进气口上。所述的采气管是静电无纺布制成的静电过滤管。所述的导气管是橡塑材料TPE制成的软管,既薄又柔软,该软管内有塑料弹簧支撑,因而可以伸缩自如,便于作业者工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I、有别于流行于世的任何自吸式防尘口罩;2、比市售的任何防尘口罩的阻尘率都高,绝对安全可靠;3、改变滤材或厚度,可达任何理想阻尘率;4、无须任何维护及保养,可无数次使用;5、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轻巧、舒适;[0015]6、不论粉尘的浓度有多高,不论尘粒有多细,也不论作业者工作时间有多长,阻尘永不会饱和,呼吸永远畅通无阻;7、将过滤器附着于工作服或围腰等之上,便可以轻松自如的作业;8、将滤材改为活性碳布类,就成了高效的防毒口罩。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序号为I- 口罩,2-导气管,3-米气管,4-内过滤袋,5-外过滤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分口罩,导气管,过滤器三部份。过滤器由套装在一起的内、外过滤袋和伸入袋内的采气管组成。并附着于使用人员的工作服上。在过滤器外部用导气管连接于采气管与口罩之间。原理作业者每次吸入的3000毫升空气首先被外过滤袋过滤,气流速度慢得微乎其微,外界空气中的所有有害微粒乃至病毒几乎无法随气流进入袋内,完全被阻隔于滤袋外表层,即便有进入者,又被内过滤袋进行第二次过滤。为保万无一失,由静电无纺布制作的采气管又进行更致密的静电过滤,即经过内、外过滤袋的气流穿过采气管的管壁时又经静电过滤。经如此严密高效的三次过滤后,作业者经导气管吸入的空气应该更为纯净。过滤器也可以是作业者穿着的多层夹层结构衣服、背心或者围腰等。此时的采气管一端伸入夹层内,另一头伸出夹层结构后导气管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其特征是有一个由内、外过滤袋套装为一体的过滤器,过滤器附着于使用人员的工作服上;一根用多层静电无纺布制成的采气管伸入内、外过滤袋之间的夹层内或者内过滤袋中,该采气管与过滤器外部的一根导气管相连,导气管另一端连接至盖住口鼻的口罩进气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其特征是所述的采气管是静电无纺布制成的静电过滤管。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气管是橡塑材料制软管,该软管内有塑料弹簧支撑。
专利摘要一种专防尘肺矽肺的口罩,其特征是有一个由内、外过滤袋套装为一体的过滤器,过滤器附着于使用人员的工作服上;一根用多层静电无纺布制成的采气管伸入内、外过滤袋之间的夹层内或者内过滤袋中,该采气管与过滤器外部的一根导气管相连,导气管另一端连接至盖住口鼻的口罩进气口上;将过滤器附着于工作服或围腰等之上,便可以轻松自如的作业。本实用新型对传统防尘口罩进行了颠覆性革新,有效过滤面积特别巨大,能从根本上杜绝尘肺矽肺及因烟尘引发的各种呼吸道疾患。
文档编号A41D13/11GK202635666SQ2012202563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陈国惠 申请人:陈国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